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终结性分层复习:...

语文考试

更新时间:2021-12-27 浏览次数:116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完成问题。
    1. (1) 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黑云/翻墨/未遮山 B . 白雨/跳珠/乱入船 C . 卷地风/来忽吹散 D . 望湖楼下/水/如天
    2. (2) 下列各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B . 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C . 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雨珠吹散。 D . 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晴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
  • 2. 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这段材料总起句的是( )

               。1918年冬天,格陵兰海湾突然下起了红雪,这是由于暴风将细小红藻混杂在雪中形成的。100多年前,北冰洋的一个小岛上下了一场绿雪,整个山川大地披上了绿装,远望浓绿欲滴。科学家们经过分析研究后认为,这是海水里的绿色藻类被风吹向天空,又在雪形成的时候混入雪里而形成的。1892年,意大利曾下过一场黑雪。这是因为亿万个像针尖般大小的黑色小昆虫,在天空中飞翔,结果沾在雪里降下的缘故。

    A . 红雪的形成 B . 雪并非全是白色的,有时也是五彩缤纷的 C . 藻类给雪染色 D . 小昆虫让雪改变颜色
  •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竹节人》全文都在为我们详细介绍竹节人的制作和操作方法 B .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还在探索的宇宙之谜 C . 《故宫博物院》的四个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故宫的相关情况 D . 阅读时要先想想阅读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 4. 对下面这段话表达的观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航母的“家”叫航母军港。航母军港总面积在500万平方米以上,最大水深超过25米,航道宽度在400米以上。它的防波堤很长,如同母亲的手臂,航母在这巨大的航母军港里,如同一个婴儿,安静地停泊在母亲的臂弯里。尽管航母军港外台风怒号,波涛汹涌,内里依旧平静,波澜未起。巨大的航母军港有着良好的抗风避浪性能,可以为航母提供风平浪静的驻泊条件,据说它能抵御百年一遇的台风。

    A . 航母军港的防波堤很长 B . 航母的“家”叫航母军港 C . 航母军港规模大,抗风浪性好 D . 航母军港能抵御台风
  • 5. 《伯牙鼓琴》的故事赞扬了( )
    A . 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B . 伯牙和锺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 C . 伯牙与锺子期志趣高远,情趣高尚。
  • 6. 阅读课文,给下列各题选择正确答案。
    1. (1) “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诗表明鲁迅先生的态度是(   )
      A . 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反抗。 B .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愤恨。 C . 盼望旧社会彻底消亡。 D . 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人民大众的事业。
    2. (2)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这节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B . 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C . 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 D . 说明人总逃脱不了死的结局。
  • 7. 课内阅读。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 (1) 结合本文,下面对贝多芬《月光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 盲姑娘虽然看不见这样的景象,但她懂音乐,能感受到贝多芬弹奏的内容。 B . 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的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是虚写。 C . 盲姑娘被贝多芬的琴声所陶醉,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大海,这是实写。 D . 贝多芬技艺高超,有卓越的才华。
    2. (2) 对选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皮鞋匠对音乐的热爱。 B . 盲姑娘对音乐的热情。 C . 兄妹之间的手足亲情。 D . 音乐家博大高尚的情怀。
    3. (3) 下列对盲姑娘仿佛也“看到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盲姑娘是看不见,但是她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 B . 再一次听入了神,所以也衬托贝多芬创作的成功。 C . 因为盲姑娘是不可能看见这些景象的,她只能凭想象去感受。 D . 盲姑娘真的在贝多芬音乐的感召下看到了东西。
    4. (4) “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下列对这句话中“醒过神来”的理解准确地一项是(    )。
      A . 贝多芬的琴声具有魔力,唤醒了昏迷的兄妹俩,突出了贝多芬高超的演奏技巧。 B . 兄妹俩最后终于知道了这个人就是贝多芬,所以说他们醒过神来了。 C . 兄妹俩多年来的贫困导致营养缺乏昏倒了,贝多芬就救起了他们。 D . 指回到现实中来,贝多芬弹奏的《月光曲》让兄妹俩陶醉了。
二、语段阅读
  • 8.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②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 (1) 假如第①段的描述是一幅画,我可以给它拟一个题目:
    2. (2) 找出第①段中描写闰土动作的词语,从中可以体会出
    3. (3) 第②段中加点的“日日盼望“”好容易”反映了“我”的心情。
    4. (4) 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闰土的外貌描写,下面对这句活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 从“紫色的圆脸,’可以看出闰土经常参加劳动,身体结实健康 B . 从“头戴一顶小毡帽,,可以看出闰土的穿戴是浙江绍兴一带农村孩子的打扮 C . 从“用圈子将他套住了”可以看出他的父亲十分迷信,是很愚昧的 D . 从“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可以看出他的父亲十分疼爱他
  • 9. (2020六上·娄底期中) 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 (1) 这段话选自写的《》。
    2. (2) 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特点,最能突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3. (3) 画横线的句子是句,句中“无边的绿毯”指,“白色的大花”指
    4. (4) 文中直接写草原景色的用横线标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用“~~~~”,在写景中融入感受这样写的好处是
  • 10.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②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 (1) 片段从等方面对桑娜进行了描写。
    2. (2) 片段中“厉害”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难以对付或忍受,剧烈,凶猛;②了不起;③严厉。片段中的“厉害”应选第个意思。
    3. (3) 片段中最能表现桑娜心情的词语是“”,最能表现渔夫辛苦的一个字是“”。
    4. (4) 在每个自然段中写出表现桑娜矛盾心理的句子,选择准确的特征填空。

      A.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B.体谅丈夫的难处

      画出的句子都说明桑娜,第②段画出的句子还能说明桑娜

  • 11. 课内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提  擎)着红旗,有的(提  擎)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陈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走向  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 (1) 选出括号内不恰当的字词。
    2. (2) 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3) 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4. (4) 写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 12. 阅读课文片段。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A】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B】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C】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 (1) 读画横线的句子,汽车走了( )里,才到达目的地。
      A . 四百五十 B . 三百 C . 一百五十
    2. (2) 用横线画出具体描写“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的句子。
    3. (3) 读画浪纹线的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 )。
    4. (4) 给短文取一个小标题:
  • 13.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②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③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 (1) 古人因何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在选文中找出来。
    2. (2) 读第①段,说说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3. (3) ①画“   ”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②作者觉得虽然“丁香结”负担着解不开的,但人生也正是因为有解不完的问题,所以才不至于太了。这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4. (4) 读最后一句话,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说说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怎样的结,又是如何解的。
  • 14. 课内阅读练习。

        五位壮士(矗立  屹立)在狼牙山顶峰,(回望  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感动  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互相  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 (1) 文段选自
    2. (2) 把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删掉。
    3. (3) 按要求写句子。

      ①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检砸碎了。(改为"被"字句)

      ②他们的脸上露出子胜利的喜悦。(缩句。)

    4. (4) "这声音"指的是:
    5. (5) 他们的脸上为什么露出胜利的喜悦?因为
。从"纵身跳下深谷"和"
”我们感知到了五壮士的光辉形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