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

更新时间:2021-12-25 浏览次数:11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运用
  •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少的一项是(    )。
    A . 碰壁    冲锋    苞(léi)    一唱一(hè) B . 贡献    沸腾    当(gōu)    一而散(hōng) C . 近犯    潮讯    索(lè)    窸窸窣(sū) D . 讲座    奋战    剥(xiāo)    压登场(zhóu)
  • 2. 根据语境写词语。

        毕业晚会上,同学们一反平常欢闹的样子,静静地坐着,wéi kǒng触到分别这个mǐn gǎn的话题。老师的谆谆jiào huì,wú liáo时同学的陪伴,qīng cuì的上课铃声……小学六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像放电影一般出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

  • 3. 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是(    )。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_____________;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_____________;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敬_____________;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_____________。

    ①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达憎恶 ②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 ③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 ④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

    A . ③②①④ B . ④③②① C . ②③①④ D . ④③①②
  • 4. 下列句子中下划线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弟弟学起小猴子来,挤眉弄眼,抓耳挠腮,真是惟妙惟肖 B . 漫步在明湖岸边,杨柳依依,水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 C . 班会上,大家一致推选德高望重的小华担任班长。 D . 读完《小学生自救手册》后,同学们恍然大悟 , 原来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 5. 按要求写句子。
    1. (1) 厚墩墩的云彩遮盖住了太阳。(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2. (2) 雨点儿跳跃。(扩句)
    3. (3) 伯父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4. (4) 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缩句)
    5. (5) 《京剧趣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徐城北先生写的。(修改病句)
  • 6. 读故事,选择恰当的选项( )。

        安徒生成为著名作家以后,仍然像往常一样戴着一顶旧帽子。有一天,他在街上散步,一辆马车停在他的身边,只见车上走下一个穿着很讲究的人。这个人望着安徒生,打量了很久,不屑地说:“你脑袋上戴的是什么东西?那能算是帽子吗?”安徒生反戈一击:“______________”

    安徒生会怎样反驳?请选择最幽默而有力的语言:

    A . 你是不讲礼貌的人,我懒得理你。 B . 你脑袋上的东西,能算是头发吗? C . 有些人戴新帽子,却是旧思想。 D . 你帽子下的东西,能算是脑袋吗?
  • 7. (2020六上·期末) 积累与运用。
    1. (1) 脍炙人口的诗文中有许多成语:红军不怕远征难,只等闲;等闲识得东风面,总是春;《伯牙鼓琴》里的“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也被后人概括为,用来比喻乐曲高妙。
    2. (2) 有画面的诗句,可以通过想象来体会。如读到“千里莺啼绿映红,”时,脑海里浮现出江南春天的美景;读到“,浪淘风簸自天涯”时,想象到黄河从远方蜿蜒奔腾而来的画面。
    3. (3) “惟有,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让我们体会到了只有整个中华民族发展起来,国家才能发展;曹植的名句“,视死忽如归“可以体现出狼牙山五壮士的爱国之情;李纲的“祖宗疆土,,不可以尺寸与人“告诉我们要维护祖国的统一。
二、阅读理解
  • 8. 课内阅读。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1. (1) 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一个排比句。
    2. (2) 把画线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3. (3) 文中列举了等声音。
  • 9. (2020六上·期末) 现代文阅读

    他和故宫的故事

        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获得“影响中国2018年度文化人物”荣誉。主持人董卿形容这位64岁的院长:“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材料一】六年前,故宫里专供游客休息的座椅不足。单霁翔一看急了:还能不能让大家有尊严地休息了?单霁翔在端门广场火速安置了200把椅子、56组树凳。针对女士上洗手间经常要排很长的队的问题.他和故宫的工作团队进行了研究,得出“女士的洗手间应该是男士洗手间数量的2.6倍”的结论。为此,故宫对洗手间进行了调整,排长队自此成了历史。

        【材料二】午门是故宫博物院的正门,以前三个门洞中,中间的门洞专为接待贵宾车队所用,因而时常紧闭,而两侧的门洞则每天排满了观众。单霁翔觉得这“很不合理”,便打算把三个门洞都向观众开放。但有关部门反对,“贵宾开车进故宫是几十年的礼遇,不能换了一个院长,礼遇都不要了。”“那英国白金汉宫、法国凡尔赛宫、日本皇居,这些帝王曾经的居所今天也都对公众开放,那些地方车队就不能开进去。”单霁翔  ①  。最终,故宫在2013年年初发布公告:故宫开放区内不允许机动车再驶入。

        2013年4月,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参访故宫.成为近几十年来第一位步行进入故宫的贵宾。奥朗德来故宫参观.单霁翔让人把午门关了起来,安保人员立马跟他急了。单霁翔正色说:“这是世界文化遗产,不能破坏!”安保人员向上报告,等了3分钟,等来了撤走的指示。奥朗德就此下车,一路步行参观了这组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

        后来有一次,故宫午门外,一位来自东北的老大爷认出了单霁翔,提要求:“我这辈子就来一次故宫,我想走中间的门,当一次‘皇帝’。”

        如此令人  ②  的要求单霁翔却当真了:午门三个门洞第一次全部打开。“让观众自由选择,想当皇帝当皇帝,想当大臣当大臣。”这就是一心想让故宫充满人情味的单霁翔,不为权贵折腰,却尊重每一个人的合理需求。

    【材料三】我们如今看到一座座精妙绝伦的宫殿,是单霁翔“不顾形象”“哭”来的。专门建立雕塑馆之前,故宫的1万多件雕塑大多“沉睡”在库房里,其中有一尊3.5米高的北齐时期的菩萨,过去几十年都立在墙根儿底下。单霁翔路过时总说:“你瞧.咱们这菩

    萨脸色都不好。”

    单霁翔第一次进库房时,眼看兵马俑被一堆海绵围着,正色道:“这不行,我们得赶快保养。文物必须有尊严。”随着雕塑馆、古建馆等专馆的设立,午门及东西雁翅楼展厅的开辟,越来越多的文物得以妥善安置和展出。单霁翔希望两年以后,故宫开放区能达到85.02%。“文物从来不是尘封的古董,要让故宫充分发挥博物馆的价值。”

        【材料四】单霁翔在任这些年,故宫批量诞生“网红”。从文物修复师王津,到故宫文创、口红,再到文化活动“上元之夜”等,故宫屡屡在互联网上掀起波澜。而正如故宫内部人士所言,单霁翔本身成了故宫最大的“网红”。

    2017年,故宫网站访问量达到8.91亿人次,把186万多件藏品的全部信息放到网上。同年,故宫文创产品销售达到15亿元人民币。

        在2017年两会期间,自称故宫的“看门人”,绝不是什么“掌门人”的单霁翔对媒体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承和发扬“故宫精神”,是每一代“故宫人”的职责所在,也是永恒的使命。通过他多年的努力.故宫不再是高傲威严的紫禁城,而是一座富于生活气息的博物馆。

    1. (1) 阅读短文,联系语境,下面的词语填在①和②处最合适的是(    )和(    )。

      A.据理力争    B.忍气吞声    C.合情合理    D.哭笑不得

    2. (2) 把“材料四”中横线上缺少的句子补上去,顺序是(    )。
      A . 看护好故宫的古建筑群 B . 看护好故宫世界文化遗产 C . 看护好故宫博物院的文物珍品
    3. (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如果要完成“单霁翔院长是怎样不为权贵折腰,只为尊重合理需求”这个任务,我会着重阅读材料,并能提取关键信息完成下表。

      拒绝为法国总统的车队开门

      同意为东北老大爷开门

      理由

      理由

      ②如果要完成“为什么说故宫不再是高傲威严的紫禁城,而是一座富于生活气息的博物馆”这个任务,我们需要联读哪几则材料?(    )(多选)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    D.材料四

      ③请阅读你所选的材料,写写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4. (4) 故宫是厚重、庄严、有历史感的,“网红”是新潮、好玩、贴近时代的,这两者原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你是否赞成让故宫走上了网红之路?写写你的观点。

          我赞成。让故宫成为现代网红的过程,是放低身段,与百姓走得更近,曾经在人们心中庄严肃穆、充满距离感的故宫,如今已变得越来越有人情味,越来越走近观众的内心,让更多的人喜欢,才是对文物更好的尊重

          我反对。让故宫成为网红,让故宫变成寻常百姓茶余饭后调侃的话题,这样做,故宫所代表的传统文化也因此变了味,这真的是在传承吗?这分明是在炒作,这样的网红之路,只是昙花一现,不是长久之计。

      :因为

  • 10.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老    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前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九三二年四月

        【背景资料】《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的名篇之一。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作者亲眼看到了一匹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老马,不写出来,心里就有一种压力。

    1. (1)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一句中,“咽”字如何理解?
    2. (2) 老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却“横竖不说一句话”,对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马十分温顺,完全忠于人类。 B . 老马一向是逆来顺受,喜欢这种压力。 C . 老马默默忍受着,是因为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能任人宰割。
    3. (3) 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你认为“老马”的形象代表着什么?
    4. (4) 评论家对于诗中“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的理解向来有争议,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前途的茫然。你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谈谈你的看法。
三、综合性学习
  • 11. (2020六上·期末) 六(1)班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赏书法、练好字,传承传统文化”。请你和他们一起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完成相应的题目。
    1. (1) 书法家王羲之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的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根据这些特点可判断                     是他的作品。(    )
      A . B . C . D .
    2. (2) 陈雯琦的作品入选了书法展览,下面名言能用来评价她专心做事的精神的是(    )。
      A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 .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C .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D .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 12. 综合实践。

        同学们,对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大家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这时需要协商才能解决。那么遇到下面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呢?请根据材料完成练习。

        【交际材料】爆竹声声辞旧岁,银花朵朵贺新年。噼里啪啦的爆竹、五彩缤纷的烟花,给人们带来浓浓的年味和喜庆气氛,但也在环保、安全等方面带来很多问题。一些城市在燃放鞭炮方面的政策也在不断摇摆。那么,春节到底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呢?

    1. (1) 六(1)班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时,如果听到不同的意见,要换位思考,积极沟通。以下是几位同学关于“倾听”的想法,不恰当的是(    )。
      A . 王红:我认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需要参与讨论,不需要倾听。 B . 张明:认真倾听他人的话,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然后思考,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 C . 李刚:尊重不同意见,倾听时要有耐心,不能心不在焉。
    2. (2) 【学习交际】从“普通市民、消防队员、环卫工人、鞭炮厂工人”中选择一个身份,来谈一谈春节到底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

      温馨提示

      1.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

      2.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

      3.表达观点时,要简洁明了,要有根据。

四、写作题
  • 13. 表达与交流。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

    (一)以《我的拿手好戏》为题写一篇习作,可以写唱歌、剪纸、炒菜等生活中你擅长的事。注意表述清楚,详略得当。不少于400字。

    (二)题目:一件令我_________的事(人)

    要求:①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②写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③400字以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