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化学...

更新时间:2022-07-04 浏览次数:6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错误的是(   )
    A . 常用于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B . 可用作计算机芯片 C . 漂白粉可用作环境消毒剂 D . 合金钢可用于制不锈钢
  • 2.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 . 氨水——电解质 B . 雾霾——分散系 C . ——碱性氧化物 D . ——大气污染物
  • 3. 危险化学品标志的识别能有效预防事故,下列物质与其标志不一致的是(   )

    烟花爆竹

    酒精

    A

    B

    C

    D

    A . A B . B C . C D . D
  • 4. 胶体是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饱和溶液加热煮沸制备胶体 B . 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C . 过滤胶体,胶体粒子可以通过滤纸 D . 胶体粒子的直径在之间
  • 5. 实验室中下列灼烧、过滤、蒸馏、分液使用的装置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 6. 由的转化一定未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类型为(   )
    A . 氧化还原反应 B . 分解反应 C . 化合反应 D . 复分解反应
  • 7. 下列有关NH3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NH3的重要用途之一是制氮肥 B . NH3作制冷剂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C . 由N2制NH3属于氮的固定 D . 实验室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NH3
  • 8. 下列实验操作过程中,观察不到金属Na光亮银白色的是(   )
    A . 取出长期保存在煤油中的Na B . Na投入水中 C . 用小刀将Na切开 D . Na在空气中加热
  • 9. 焰色反应是元素的重要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焰色反应实验过程中应用稀硫酸清洗铂丝 B . 利用焰色反应可制成节日烟花 C . 所有金属元素灼烧时都会呈现特殊的颜色 D . 某溶液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含有 , 不含
  • 10.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1.2LCO所含原子数为NA B . 1molNO2溶于水时,转移电子数为2NA C . 常温常压下,1.6g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1NA D . 100mL1mol/LHNO3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数为0.1NA
  • 11.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溶于溶液: B . 过量与稀硝酸反应: C . 与水反应: D . 过量通入溶液:
  • 12. 分别用坩埚钳夹住一块未经打磨的铝箔和一块经过砂纸打磨的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关于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两个实验中均观察到铝箔熔化但不滴落 B . 的熔点远高于 C . 易与反应,加热条件下反应更快 D . 上述实验用稀盐酸处理铝箔后洗净,不能达到与砂纸打磨一样的目的
  • 13. 是生活中常见物质。下列方法无法区分两者的是(   )
    A . 分别取固体,各滴入几滴水,观察现象 B . 分别取固体,各加入水,振荡,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C . 取等体积、等浓度两种物质的溶液,各加入少量溶液,观察现象 D . 分别对两种固体用酒精灯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石灰水,观察现象
  • 14. 明矾()溶于水后生成胶体,吸附能力强,常用于净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的电离方程式为: B . 用激光笔照射明矾的水溶液,会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C . 对人体有害,明矾作食品添加剂时不能超标 D . 明矾净水时,还可以对水消毒
  • 15. 硅的氧化物和硅酸盐构成了地壳中大部分的岩石、沙子和土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硅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是四面体 B . 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要用玻璃塞的试剂瓶盛装 C . 黏土主要成分可表示为 , 因此可以溶于稀碱溶液 D . 硅胶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常用作干燥剂
  • 16. 实验室与浓反应的实验装置改进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装置乙用于检验 B . 型管中可放置石灰,以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C . 伸入或者上提铜丝,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D . 实验结束后,立即将水加入试管甲,观察溶液颜色
  • 17. 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丰富多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将新制氯水滴在试纸中央,试纸变红后不褪色 B . 固体中加入适量水,再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变红后不褪色 C . 溶液中加入溶液,不变红,滴加少量氯水后溶液变红 D . 向碘的饱和水溶液中加入适量 , 溶液分层,上层显紫红色
  • 18. 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硫是组成某些蛋白质的生命元素 B . 地壳中化合态的硫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 C . 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含硫矿物的冶炼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D . 海水中的硫元素主要以形式存在
  • 19. 高铁酸钠()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有效地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同时被还原成能高效地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是一种新型高效水处理剂。其制备方法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元素显+6价 B . 碱性条件下氧化性强于 C . 每生成转移电子 D . 在水处理中,兼具消毒和净水两种功能
  • 20. 具备优良的抗腐蚀性,被称为未来金属,工业上可以采用铁热还原法(高温)制备,工艺流程如下;(已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热还原的化学方程式为: B . 整个工艺流程中,元素化合价始终不变 C . 高温下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镁还原需在惰性气氛中进行 D . 的循环使用可以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成本
二、综合题
  • 21. 学习元素化合物时可以借助“价类二维图”预测物质性质。如下部分含硫化合物的二维图的相关信息。

    1. (1) 图中“X”代表的物质类别是;Y转化为X体现了Y的性。
    2. (2) 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会导致“酸雨”。产生硫酸型酸雨有两条途径:途径一是;另一途径是:
    3. (3) 将装有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可观察到。取出试管中的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滴加品红溶液振荡,观察到红色褪去,说明具有性。

      ②滴加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是

    4. (4) 根据的性质提出一种燃煤脱硫的方法
  • 22. “新冠”疫情期间,人们广泛使用“84”消液(有效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84消毒液

    (有效成分)

    (规格)

    (质量分数)25%

    (密度)

    1. (1) 用氯气制备“84”消毒液的离子方程式为,如图是某“84”消毒液的标签,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保留1位小数)。使用时通常稀释100倍(体积比),稀释时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为胶头滴管、玻璃棒、
    2. (2) 资料显示“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含)混合使用,对此某小组开展如图所示的研究。

      ①两表面皿之间充满黄绿色气体。则“84”消毒液与洁厕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的作用是

      ②生活中“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的原因是

    3. (3) “84”消毒液消毒衣服时要先用温水稀释后再浸泡一段时间,但温度不能高于50℃。则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
  • 23. 某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铁与水蒸气反应(夹持装置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表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试管2的作用是
    2. (2) 酒精灯与酒精喷灯点燃顺序为,理由是
    3. (3) 通过点燃试管3中产生的肥皂泡,来检验生成的气体,肥皂液的作用是
    4. (4) 检验反应后的固体是否存在Fe3O4 , 引起小组成员争论:

      ①甲同学认为可以使用化学方法,先用足量盐酸溶解,再分别检验Fe2+和Fe3+。大家认为该方法不合理,请写出至少1条理由

      ②乙同学认为可以利用Fe3O4的磁性检验。由于铁粉和生成的Fe3O4难以分离鉴别,乙同学查阅资料之后,用极细钢丝网代替铁粉进行实验。在实验前后分别剪下少量钢丝,用铁片靠近钢丝,观察到现象,证明了反应后的固体中含有Fe3O4

三、计算题
  • 24. 将过量Cu加入到100mL1mol/L稀HNO3中,充分反应。试计算(请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1. (1) 标况下生成NO的体积
    2. (2) 反应后溶液中c(Cu2+) [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四、综合题
  • 25. 纯碱是重要化工产品,侯氏制碱法是由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所创立,打破了欧美对制碱业的垄断。其简化工艺流程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1) 高温下“水煤气变换”可制取合成氨的原料气体(填化学式);沉淀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否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填“是”或“否”)
    2. (2) 流程中的操作;“副产品”为(填化学式)。
    3. (3) 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4. (4) 产品中可能混有杂质 , 设计实验检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