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复...

更新时间:2021-12-17 浏览次数:111 类型:复习试卷
一、课内阅读
  • 1.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1. (1) 选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白鹭的颜色和身段都很适宜?在正确的选项后面打“√”。

      ①雪白的蓑毛(    )    ②流线型的身体结构(    )    ③铁色的长喙(    )

      ④青色的脚(    )    ⑤它的常见(    )

    2. (2) 下列选项中与画“    ”的句子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 恰到好处 B . 恰如其分 C . 不温不火
    3. (3) 结合课文内容,下列哪些词语能形容白鹭呢?(    )

      ①朴素    ②高贵    ③华丽    ④平凡    ⑤高洁

      A . ①④⑤ B . ②③⑤ C . ①②④⑤ D . ②③④
    4. (4) 选文要赞扬的是白鹭,为什么要在文中插入对白鹤、朱鹭、苍鹭的描述?
  • 2. (2021五上·期中) 阅读《搭石》,完成练习。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________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________怎样急着赶路,________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 (1) 在文中横向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 (2) 照样子,写词语。

      人影绰绰        

    3. (3) 读了选文第2自然段,我眼前仿佛展现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这段话先写一行人的动作美,我是从“”这个词知道的;再写声音美,我是从“”这个短语知道的;最后写画面的美,我是从“”这两个词知道的。
    4. (4)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中“风景”的含义是(     )(多选)
      A . 搭石是一道自然风景。 B . 搭石摆在河里很好看。 C . 搭石体现了人情美。
  • 3. 快乐阅读,我能行:

    ①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珍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 不像桃子□ 石榴□ 苹果那样□ 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 □ 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  辩)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需  须)挖起来才知道。”

    ②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③父亲接下去说:“(    )你们要像花生,它(    )不好看,(    )很有用。”

    ④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⑥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 刻)在我的心上。

    1. (1) 以上语段选自课文《》,作者,笔名,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2. (2) 给第一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 (3) 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4. (4) 在语段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
    5. (5) 选段画线句子中,“这”指什么?
    6. (6) 文段①采用了的写法。你认为花生的品质是:
    7. (7) 说说你对“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的理解。
  • 4. 课内阅读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赵王胆怯,不敢去。但蔺相如和大将军廉颇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境上,作好了抵御秦军的准备。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绝了。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 (1) 给这几段文字加一个小标题:
    2. (2) 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出人物的什么特点?

      ①赵王:()   A. 胆怯     B. 考虑周全

      ②蔺相如:()   A. 逞能      B. 勇敢、果断

    3. (3) 蔺相如是怎样逼秦王击缶的?找出相关句子。
    4. (4) 选文对蔺相如进行了等方面的描写,我从中体会到蔺相如是一个的人。
  • 5.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②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 (1) 选文中标有序号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分别是:①、②。请你任选一句分析这样说明的好处。
    2. (2) ①概括松鼠搭窝的过程:搬木片→错杂放置→。这表现出了松鼠的

      ②用加点词语写一写做某事或某种手工的过程:

    3. (3) 下面是《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松鼠搭窝的描写,对比选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

      A . 《中国大百科全书》所给资料语言简洁,严谨,数字的运用准确说明了窝的大小 B .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语言简洁,平实,但描述缺少条理性;课文的语言活泼,有趣,但不够准确 C . 课文对搭窝的过程描述得细致生动,富有趣味,表现出了松鼠的聪明能干
  • 6. 课文片段阅读

    ①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②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③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就行……”

    ④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

    ……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1.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震耳欲聋:

    2. (2) 填空。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写的。句①是描写,可以看出。句②是描写,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的母亲。句③是对母亲的描写,突出了母亲的。句④是对母亲的描写,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的母亲。

    3. (3) 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4. (4) 为什么说“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二、课外阅读
  • 7. 课外阅读

    梦想皆有神助

    一位木材商的儿子,由于从小生得呆笨,人们都喊他“木头”。

    十二岁时,他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位国王给他颁奖,因为他的作品被诺贝尔看上了。当时,他很想把这个梦告诉谁,但又怕别人嘲笑,最后,只告诉了妈妈。

    妈妈说:“假如这真是你的梦,你就有出息了!我曾听说,当上帝把一个不可能的梦,放在谁的心中时,就是真心想帮助谁完成的。”

    男孩信以为真。他想,他真是天下最幸福的人!世界这么大,上帝却一下子选中了他。为了不(违背  辜负)上帝的期望,从此他真的喜欢上了写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怀着这样的信念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三年过去了,上帝没有来;又是三年过去了,上帝还没有来。就在他期盼上帝帮助的时候,希特勒的部队却先来了。他作为犹太人,被关进了集中营。在那里,数百万人失去了生命,他(侥幸  幸福)地活了下来。

    “我又可以从事我梦想的职业了!”他怀着这样的心情走出了集中营。1965年,他终于写出了他的第一部小说《无法选择的命运》;1975年,他又写出了另一部小说《退稿》。

    接着他又写出了一系列作品。

    可是,就在他不再关心上帝是否会帮助他时,瑞典皇家文学院宣布:把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他听到后,大吃一惊,因为这正是他的名字。

    当人们让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作家谈谈获奖后感受时,他说:“没有什么感受!我只知道,当你说‘我就喜欢做这件事、多困难我都不在乎’时,上帝就会抽出身来帮助你。”

    梦想皆有神助!在新世纪里,伊姆雷成为第一位证明人。预言家说,还会有第二位,就藏在有梦想的人中间。

    1. (1) 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 (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信以为真:

      名不见经传:

    3. (3) 诺贝尔文学奖由颁布,2002年的得主是
    4. (4) 在新世纪里,伊姆雷成为第一位证明人,他证明了
    5. (5) “他怀着这样的信念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男孩怀着怎样的信念?请写在文中横线上。
    6. (6) 影响伊姆雷一生的是说的这句话;影响你的一句话是说的
    7. (7) “预言家说,还会有第二位,就藏在有梦想的人中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8. 课内阅读。

    天山美景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抛到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秋天般的凉爽。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入云影,就像雪白的绸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那(融  熔)化的雪水从雪峰的峭壁断(涯  崖)上飞泻下来,闪耀着银光。在那白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大的巨伞。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小山坡上,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鲜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绚丽夺目。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     )一伸手,(     )可以捧到满怀的鲜花。

    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

    1. (1) 从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
    2. (2) 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 (3) 照样子,从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两个字以上的词语。

      雪白、五彩缤纷   

    4. (4) 摘抄文中的一句比喻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比喻句:

      这样写的好处:

    5. (5)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骑马走在花海中,觉得人,马

      ②文中作者具体描写了等景物,写出了天山景物的美。

    6. (6) 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7. (7) 将文章最后一句改成陈述句。
  • 9.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爱在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_______(zā  zhā)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起扎_______(zā  zhā)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_______(sāng  sàng)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与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爹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会儿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爸爸_______(突然  虽然  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拐弯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_______(突然  虽然  依然)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_______(突然  虽然  依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 (1) 联系上下文,选择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拼音和词语。
    2.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伤心     简单     注视

    3. (3)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不约而同:

      半信半疑:

    4. (4) 本文写父爱,抓住了爸爸回头的动作和神态来写,真切感人,请写出这句话,并从中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个的人。
    5. (5) 在这个故事中,弟弟的感情一直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

      诉苦→→感动

    6. (6) 父亲在拐弯处回头,这一动作让你体会到什么?
  • 10.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读书要讲方法

     “一生勤苦书千卷”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诗句,也是他毕生勤奋学习的真实写照。多看、多写、多商量,就是欧阳修学习上的经验之谈。他在平时的学习中,坚持做到多读优秀作品,多动笔练习写作,多和朋友讨论文学中的问题。靠这“三多”,欧阳修的文学水平提高得很快。

    有一次,洛阳的镇守修了一座房子,请欧阳修、谢希深、尹师鲁各写一篇文章庆贺。三人写好后,欧阳修发现尹师鲁的文章语言精练、结构严谨,非常佩服,决心向尹师鲁学习。于是,他登门拜访尹师鲁,和他讨论写文章的方法,一谈就是一个晚上。欧阳修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将自己的文章修改后,交给尹师鲁看,尹师鲁看后惊叹地说:“欧阳修的进步,真是一日千里啊!”

    欧阳修善于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唐代韩愈读书时,总要列出提纲,以便于理解、记忆;宋代朱熹提倡读书要循序渐进,熟读深思……古人总结出来的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自古以来,凡是学有所成的人都很重视学习方法。我们小学生在学习中也要讲究学习方法,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1. (1) 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②(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2. (2) 欧阳修的学习经验是;韩愈的读书方法是;朱熹的读书方法是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把比作,说明了
    4. (4)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
  • 11. 阅读综合训练。

    蜂鸟(节选)

            在所有动物当中,蜂鸟体态最妍美,色彩最艳丽。金雕和玉琢的精品也无法同这大自然的瑰宝媲美。它是体积最小的鸟类。小蜂鸟是大自然的杰作,其他鸟仅仅部分享有的品质它都兼而有之:轻盈、迅疾、敏捷、优雅,华丽的羽毛        这小小的宠儿应有尽有。它身上闪烁着绿宝石、红宝石、黄宝石般的光芒,它终日在空中飞翔,只不过偶尔擦过草地;它在花朵之间穿梭,永远生活在自由的天地里。

            各种蜂鸟分布在美洲最炎热的地区,它们数量众多,但仿佛只活跃在两条回归线之间。那些在夏天把活动范围扩展到温带的蜂乌,在那儿,也只作短暂的逗留;它们仿佛是太阳的追随者,同它一起前进,一起回归.并且乘着风在永恒的春天里翱翔。

            最小的蜂鸟体积比虻还小,粗细不及雄蜂。它的喙是一根细针,舌头是一根纤细的线;它的眼睛像两个闪光的黑点;它翅上的羽毛非常轻薄,好像是透明的;它的双足又短又小。不易为人察觉;它极少用足。停下来只是为了过夜,而白天它纵情地在空中邀游。它双翅的拍击非常迅捷,所以它在空中停留时不仅形状不变,而且看上去毫无动作.只见它在一朵花前一动不动地停留片刻;然后箭一般朝另一朵花飞去。

            除了勇敢——或者毋宁说鲁莽,这种小鸟还朝气蓬勃:人们看见它狂怒地追逐比它大二十倍的乌,附着在它们身上,反复啄它们,让它们载着自己翱翔。一直到平息它微不足道的愤怒。有时,蜂鸟之间也发生非常激烈的搏斗。急躁看来是它们的天性。如果它飞近一朵花,并且发现花儿已经凋零,无蜜可采,它立即毁掉花瓣儿,以示恼怒。蜂鸟只能发出一种低微的急促而反复的叫声:“嘶卡,嘶卡。”拂晓就听见蜂鸟在林中啁啾,到太阳放射出最初的光芒,蜂鸟的族群便振翅而起,飞散到广阔的原野上去。

    1. (1) 下列分条列举的信息中,哪一项与选文说明的内容不相符?(        )
      A . 蜂鸟体型小,羽毛轻薄,色彩鲜艳并闪耀光泽,脚短。 B . 蜂鸟性格急躁,发出的叫声低微,急促,反复。 C . 蜂鸟喜欢炎热的气候,所以只分布在两条回归线之间,美洲最炎热的地方。 D . 蜂鸟飞翔时两翅急速拍动,快速有力而持久,善于持久地在花丛中徘徊。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蜂鸟的体积小。而后面的内容主要采用的修辞手法说明蜂鸟的形体特点及飞行特点。
    3. (3) “蜂鸟只能发出一种低微的急促而反复的叫声”中的“只”能删去吗?为什么?
    4. (4) 用“        ”在短文中画出与下面这句话说明的内容相同的句子,并回答问题。

      蜂鸟身体很小,能够通过快速拍打翅膀悬停在空中,每秒约15次到80次,它的快慢取决于蜂鸟的大小。

      这两种语言风格的不同点是:

  • 12. 阅读专项训练。

    八仙过海

            一天.八仙兴高采烈地来到蓬莱阁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对众仙说:“都说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景致秀丽.我等何不去游玩、观赏?”众仙齐声附和,并约定渡海不得乘舟,只凭个人道法。

            八位仙人聚到海边,个个亮出了自己的法宝。逍遥闲散的汉钟离,把手中的芭蕉扇扔到大海里,那扇子大如蒲席,他醉眼惺忪地跳到迎波踏浪的扇子上,优哉游哉地向大海深处漂去。清婉动人的何仙姑紧随其后,将荷花往海里一放,顿时红光四射,花像磨盘。仙姑亭亭立于荷花中间。风姿迷人。众仙谁也不甘落后。吟诗行侠的吕洞宾、倒骑毛驴的张果老、隐迹修道的曹国舅、振靴踏歌的蓝采和、巧夺造化的韩湘子、借尸还魂的铁拐李纷纷将宝物扔入海中。

            八仙邀游。海面顿时巨浪滔天,这震动了东海龙王的宫殿。东海龙王怒不可遏,率兵出来干涉。八仙据理力争。与之抗辩,东海龙王命令虾兵蟹将抢走蓝采和。众仙大怒,各显神通。酣战之际,恰巧南海观音从此处经过,便喝住双方。一番调解后,东海龙王放出蓝采和。八仙拜别观音,乘坐龙舟,乘风破浪,遨游而去。

    1. (1) 阅读短文,了解了故事内容,可以详细复述故事。按故事发展顺序排列下列图片。

    2. (2) 八仙过海时使用的法宝各不相同:汉钟离用,何仙姑用,吕洞宾用宝剑,张果老用毛驴,曹国舅用玉板,蓝采和用花篮,韩湘子用横笛,铁拐李用葫芦。文中抓住汉钟离的详细描述了他使用法宝过海时的情形。除文中所写之外,请你任选一位仙人,结合他使用的法宝,展开合理想象,依照文中的写法写一写。
    3. (3) 要想把故事讲得更精彩、更生动,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如为故事增添更生动的情节、以主人公的口吻讲等。下列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合理补充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的热闹场景 B . 合理补充众仙大怒,各显神通,上前厮杀的情景 C . 展开想象,再加一仙。使渡海时和激战时的情节更丰满 D . 以汉钟离的口吻讲述故事的具体情况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