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功、功率

更新时间:2021-12-02 浏览次数:128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九上·金华期中) 中考体育跳绳测试的项目中,某同学在1min内跳了180次,每次跳的高度大约为5cm。他跳绳时的功率大约为( )
    A . 1000W B . 100W C . 10W D . 1W
  • 2. (2021九上·金华期中)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如图中显示甲乙两球下落时的频闪照片;丙图所示是海洋世界里的海豚正在顽皮的吐泡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大;丁图用打气筒向广口瓶中打气,过一会儿看到瓶塞跳起。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甲乙两球下落时都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 . 甲球下落过程中动能在逐渐增大 C . 丙图中气泡上升时气泡内的气体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 . 丁图中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一部分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
  • 3. (2021九上·杭州期中) 如下图是荡秋千的简化模型。摆球在A点静止释放,到达D点后返回,B、C两点等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球在B、C两点的动能相等

    B . 球在A、D两点的机械能相等 C . 球从B点到O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少 D . 球从O点到C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
  • 4. (2021九上·杭州期中) 为早日实现“建设美丽杭州,打造江南水乡典范”的目标,各项工程建设正在我市如火如荼的开展。如图为正在施工的工程车,下列关于工程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做的功越多,效率越高 B . 做功多的工程车,功率大 C . 延长工作时间,可提高效率 D . 做功越快的工程车,功率越大
  • 5. (2021九上·绍兴期中) 下列有关如图所示四幅图的观点中(不计摩擦),分析错误的是(   )

    A . 图甲中,起跳离开地面后,人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 . 图乙中,在下降过程中,滚摆的动能逐渐减小 C . 图丙中,卫星在近地点的速度最大 D . 图丁中,小球运动到③位置时速度不为零
  • 6. (2020九上·杭州月考) 弹跳杆运动是一项广受欢迎的运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小王玩弹跳杆时由最低位置上升到最高位置的过程,其中b 是弹簧处在原长的状态,针对此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a→b,小王在 b 时动能最大 B . a→c,不计阻力与摩擦,小王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C . 在 a 状态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小王的动能最小 D . 在a,c 两个状态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相等
  • 7. (2020九上·杭州月考) 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机械能不变 B . 太阳的巨大能量是内部核聚变产生的 C . 核电站中的能量转化顺序是:核能→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D . 一个物体已做过的功越多,说明这个物体具有的能越多
  • 8. (2020九上·杭州月考) 小王搭了一块木板在平台上,用 F=400 N 的推力,将质量为 50 kg 的物体在 5 s 内匀速推上 1 m 高的平台,木板长 s=2 m(g 取 10 N/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推力的功率为80W B .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40% C . 推力做的总功为1000J D .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150N
  • 9. (2021九上·温州期中) 手机通过电磁波进行信息传递,这些电磁波就是人们常说的是“手机辐射”。“手机辐射”具有(    )
    A . 机械能 B . 电磁能 C . 声能 D . 化学能
  • 10. (2021九上·温州期中) 滑板是深受青少年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如图是U型滑台和运动员姿势的简化示意图。运动员在滑台甲处由静止自由下滑,不计滑台摩擦和空气阻力,仅依靠滑行过程中运动员姿势的自然(不用力)变化,不可能滑到滑台丙处的是(    )

    A . B . C . D .
  • 11. (2021九上·临安期中) 海底发生的强烈地震可能引发海啸,海啸的破坏性极强,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海啸之所以有这样大的破坏性,是因为海啸具有很大的( )
    A . 电磁能 B . 化学能 C . 声能 D . 机械能
  • 12. (2021九上·杭州期中) 下列甲乙丙丁四幅生活实例图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有(   )

    甲:小车在推力的作用下前进了一段距离   乙: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

    丙:物体在绳子力作用下升高             丁:用尽全力搬石头,搬而未起

    A . 甲和乙 B . 甲和丙 C . 乙和丙 D . 丙和丁
  • 13. (2021九上·杭州期中) 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分别在光滑水平地面、粗糙水平地面和粗糙斜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后,如图所示,关于力F所做的功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 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功多 B . 在粗糙水平地面做功多   C . 在粗糙斜面做功多 D . 一样大
  • 14. (2021九上·杭州期中) 如图,“蹦床”是体育比赛项目,床面弹性很大,运动员可在上面反复弹跳。从高空落下的运动员刚好与水平床面接触的点为A点,能到达的最低点为B点,如图所示,运动员从B点反弹回A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则(   )

    A . 运动员在B点速度为0,受平衡力作用   B . 在反弹的瞬间,运动员在B点所受重力大于弹簧弹力   C . 从B点向上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D . 从B点向上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 15. (2021九上·平阳期中)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匀质长直木板长度L为40厘米,质量为2千克,它的右端与桌面相齐,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木板重的0.2倍。若在木板左端用一水平推力F将其匀速推下桌子,水平推力至少要做功(   )

    A . 1.6焦 B . 0.8焦 C . 0.6焦 D . 0.4焦
  • 16. (2021九上·平阳期中) 在平昌冬奥会自由式滑雪比赛中,选手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b,d在同一高度),如果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从a点向b点运动的过程中,动能增加 B . 从b点向c点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 C . b点的动能等于d点的动能 D . c点和d点的机械能相等
  • 17. (2021九上·乐清月考) 跳绳是体育中考项目之一,如图是小虹同学在跳绳考试时的情景,他一分钟跳了180次,则他跳绳的功率约为(      )

    A . 0.5瓦 B . 5瓦 C . 50瓦 D . 500瓦
  • 18. (2021九上·乐清月考) 如图是投掷实心球的场景。若不计空气阻力,实心球自脱手至落地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其势能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9. (2021九上·乐清月考) 如图各实验现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瓶盖起跳后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气体对外做功后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B . 乙图中,纸盒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越大说明撞击时铁球具有的动能越大 C . 丙图中,滚摆的上下运动表明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D . 丁图中,迅速下压活塞,筒内空气温度升高是由于活塞压缩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加
  • 20. (2021九上·温州月考) 如图所示,用同一个动滑轮先后提升同一物体、使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匀速上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力分别是F和F , 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是P和P。若不计摩擦、动滑轮重和绳重,则F与F、P与P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 . F<F   P=P B . F>F    P>P C . F>F    P=P D . F<F    P<P
二、填空题
  • 21. (2021九上·金华期中) 如图所示,质量为200g的金属小球从a处自由下滑,经过b处、到达c处时,恰好停下,在a到b的过程中,重力做功为J,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克服摩擦消耗的机械能为J。

  • 22. (2021九上·金华期中)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块足够长的木板,在木板的右端固定着一个滑轮(不计滑轮自重及轴心的摩擦),木板上面放置一个小木块,小木块一端连接着弹簧测力计。在绳端3 牛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木板向右匀速运动了0.4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该过程中拉力做的功为

  • 23. (2021九上·杭州期中) 如图甲所示,重为80N的物体在大小为15N,方向水平向左的拉力F1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以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轮质量、绳子质量和轴摩擦均不计。

    1. (1) 拉力F1的功率为W。
    2. (2) 现改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滑轮质量、绳子质量和轴摩擦均不计),用F2拉动该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以6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F2的大小为N。
  • 24. (2021七上·江北期中) 填写下列物体或现象中所具有的能量。
    1. (1) 流动的河水具有
    2. (2) 站在跳台上的跳水运动员具有
    3. (3) 被拉长的橡皮筋具有
  • 25. (2020九上·杭州月考) 一个玩具汽车的内部电路如图所示,M 为一个“8 V   8 W”的电动机,接到电源电压恒定为 10 V 的电路中。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玩具汽车以1 m/s 的速度水平向右匀速行驶,受到的阻力为6 N, 则电动机的机械能转化效率为,滑动变阻器接入的电阻为Ω,电动机的线圈阻值为Ω。

  • 26. (2020九上·杭州月考) 如图所示,F1=1 N,F2=3 N,此时物体 A 相对于地面静止,物体 B 以 10 cm/s 的速度在物体 A 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物体 A 足够长)。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N,物体 B 如果前进 10 cm,则克服摩擦力做功为J。

  • 27. (2021九上·温州期中) 2021年9月份,我国教育部再次强调要将体育与数学、语文分数相同。2022年我市体育中考将更加引起社会关注,现有关我市中考体育项目回答以下问题:

    1. (1) 如图甲所示为某同学投实心球的过程,实心球在b点离手,经过最高点c,最后落在d点。

      ①该同学对实心球有做功的阶段是(填“ab”、“bc”或“cd”)。

      ②经过最高点c点时,实心球的动能0(填“>”、“=”或“<”)。

    2. (2) 如图乙所示为某同学跳绳的过程。该同学体重600牛,在1分钟内跳200次,若每次平均高度达到0.05米。这1分钟内该同学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的功率是瓦。
  • 28. (2021九上·杭州期中) 如图所示,滑轮规格相同、重均为60N.工人用150N的水平拉力匀速向右拉动绳端,在20s内矿井里的物体提升8m。不计绳重及轮轴间摩擦,物体重为N,工人拉动绳子做功的功率为W.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29. (2021九上·杭州期中) 物体G和弹簧相连固定于墙壁上,开始时弹簧没有形变,物体处于位置B处,用力将其拉至C处,松手后,由C到B时,弹簧的势能(填“不变”、“增大”或“减少”).物体在A、C间往复运动,如图所示,如果物体G与地面都是光滑的,则物体G由C到A过程中,物体G的动能最大的点在(B点、AB之间或BC之间).如果物体G与地面存在一定的摩擦力,则物体G由C到A过程中物体G的动能最大的点在(B点、AB之间或BC之间)。

  • 30. (2021九上·杭州期中) 如图所示,斜面高为2m,用斜面向上大小为250N的拉力F,将重为600N的木箱由斜面底端以0.6m/s的速度匀速拉动,经过10s到达顶端,则拉力的功率是W,该斜面的机械效率为,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是N。

三、解答题
  • 31. (2021九上·金华期中) 享有金华“小西湖”美誉的湖海塘绝对是金华人心目中的地标,整个湖海塘公园占地总面积293万平方,其中环湖绿道达6.4千米,某同学周末去湖海塘公园骑行,若该同学使用电动自行车以1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电动自行车牵引力的功率为100W,求:
    1. (1) 该同学环湖骑行所需的时间;
    2. (2) 该同学环湖骑行全程牵引力所做的功;
    3. (3) 电动自行车的牵引力。
  • 32. (2021九上·绍兴期中) 一辆重为6000N的汽车在水平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1min内通过的路程为1200m,已知发动机的功率为24KW,求:
    1. (1) 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2. (2) 发动机对汽车所做的功?
    3. (3) 匀速行驶过程中,重力对汽车做的功?
    4. (4) 汽车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 33. (2020九上·杭州月考) 某款油电混合动力小汽车的相关信息如表。在某次水平道路测试中,描绘出了从启动到中速过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已知v1=90km/h为中速范围,t1=20s。该车以中速匀速行驶193km,共消耗汽油10L。中速行驶过程中,内燃机既向车轮提供能量,又向蓄电池充电,同时蓄电池又将部分能量通过电动机向车轮输送,此时,内燃机和电动机共同驱动车辆前进。若平均阻力为车重的0.1倍,则

    驱动模式

    纯电动(输出15kW)

    启动、低速

    油电混动(输出25kW以上)

    中速

    纯燃油(输出50kW以上)

    高速

    汽车质量

    1000kg

    1. (1) 从启动到中速过程,纯电动时牵引力做功是多少?
    2. (2) 在水平道路以中速匀速行驶测试中,牵引力做的功是多少?
    3. (3) 在水平道路以中速匀速行驶测试中,若该车内燃机的效率为60%,此过程最终使蓄电池增加了多少能量?(忽略蓄电池和电动机的热损失,ρ汽油取0.7×103kg/m3 , q汽油=4.6×107J/kg)
  • 34. (2020九上·杭州月考) 如图所示(滑轮组的绕绳未画出),人以 500 N 的力向下拉动绕在滑轮组的绳子一端 10 秒,使绳端向下移动了 1.5 m,重物匀速上升了 0.5 m,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60%(g 取 10 N/kg)。

    1. (1) 按题意画出滑轮组的绕绳。
    2. (2) 人所做功的功率为多大?
    3. (3) 被吊起的重物质量为多大?
  • 35. (2021九上·杭州期中) 身高1.7m、重力为500N的小东同学在体育课上做俯卧撑运动,此时将他视为一个杠杆如图所示,他的重心在A点。则:(g取10N/kg)

    1. (1) 若他将身体撑起,地面对手的作用力至少要多大?
    2. (2) 将身体撑起,每次肩膀上升的距离为0.3m,若他在1min内做了15个俯卧撑,他的功率是多少瓦?
四、实验探究题
  • 36. (2021九上·金华期中) 在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是否有关”实验中,小明先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是否有关”,所用的器材有:一个用长木板搭成的斜面、两个质量不同的铁球、一个木块。各器材的组装示意图如图1所示。

    1. (1) 如图1,每一次实验时都应将铁球从同一斜面的处由静止释放,通过观察比较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判断铁球动能大小。
    2. (2) 如图1,小明两次实验操作,第一次木块被撞得远,木块受到摩擦力为f1;第二次木块A被撞得近,木块受到摩擦力为f2 , 则f1与f2大小关系是f1f2(填“ ”、“=”或“>”)。
    3. (3) 小金对小明的实验方案进行改进:不用木块,在木块的位置上固定一个面积较大的挡板,在挡板前面贴上足够厚的长方体橡皮泥,如图2所示,每次实验后都要换上另一块相同的橡皮泥,通过观察比较橡皮泥的凹陷程度来判断铁球动能大小。此外,他还需要调整相同。
  • 37. (2021九上·杭州期中) 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以0.2m/s速度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1. (1) 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拉力F为0.5N,钩码总重G为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m,则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W,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2. (2) 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

      次数

      钩码悬挂点

      钩码总重G/N

      钩码移动距离h/m

      拉力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n/%

      1

      A点

      1.5

      0.10

      0.7

      0.30

      71.4

      2

      B点

      2.0

      0.15

      1.2

      0.30

      83.3

      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答:

      请简要说明一条理由:

  • 38. (2021九上·绍兴期中) 某同学在体育活动中,从铅球下落陷入沙坑的深度情况猜想到: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大小、形状相同的A、B、C、D四个铅球,其中A、C、D三球的质量为m,B球质量为2m,让A、B两球从距沙表面高H静止下落,C球从距沙表面高2H静止下落,D球从距沙表面高2H的光滑弯曲管道上端静止滑入,最后从管道下端竖直地落下(球在光滑管道中运动的能量损失不计)。实验测得A、B两球陷入沙深度分别为h1和h2 , C、D两球陷入沙深度均为h3 , 且h1<h2<h3

    1. (1) 本实验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来反映的。
    2. (2) 比较A、B两球,发现B球陷入沙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
    3. (3) 比较两球,发现C球陷入沙中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当物体质量相同时,下落的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4. (4) 比较C、D两球动的路径不同,但陷入沙深度相同,由此可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选填:“有关”或“无关”)。
  • 39. (2020九上·杭州月考) 小王为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速度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实验甲:质量相等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弧形轨道分别从 A 处和 B 处开始向下运动, 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

    实验乙:质量不等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弧形轨道分别从 A 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

    1. (1) 要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应选用(填“甲”或“乙”)图装置。
    2. (2) 由实验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 (3) 本实验中通过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反映小球的动能大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 换法。下列事例中不属于这种方法的是    
      A . 用弹簧秤测量物体重力大小 B . 用放大镜观察方糖颗粒大小 C . 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大小
  • 40. (2021·海曙模拟) 小科同学观察从树上掉落的苹果,随着下落高度的下降速度越来越快。请你从苹果的受力情况或能量转化的角度(任选其一),合理解释小科同学观察到的现象。(空气的阻力、浮力均忽略不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