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

更新时间:2021-12-06 浏览次数:8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8九上·花山月考) 下列事件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 扫地时,灰尘四起 B . 花开时,花香满园 C . 下雪时,雪花飘飘 D . 刮风时,黄沙扑面
  • 2. (2018·聊城) 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B . 物体运动越快,内能越大 C . 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D . 0℃的冰块,其内能为零
  • 3. 如图所示,不属于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 小孩滑下,臀部发热 B . 空气被压缩,温度升高 C . 钻木取火 D . 加热使水沸腾
  • 4. (2018九上·娄星期末) 由Q=cm(t-t0)得c= ,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小一半 B . 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C . 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比热容增大一倍 D . 比热容与物体质量多少、温度变化大小、吸热或放热的多少都无关
  • 5. 下列图中的四幅图显示的汽油机工作的冲程与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 . 吸气 B . 压缩 C . 做功 D . 排气
  • 6. (2016·宜昌) 一瓶酒精用去一半后,则剩下的酒精(  )

    A . 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 . 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C . 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 D . 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
  • 7. 如图所示,用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B . 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荷 C . 经橡胶棒接触后的验电器带正电荷 D . 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排斥
  • 8. 如图中两灯规格不同,能测出通过灯L1电流的电路是(    )
    A . B . C . D .
  • 9. 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时,小灯泡L1、L2都不亮,用一段导线的两端接触a、b两点时两小灯泡都不亮;接触b、c两点时,两小灯泡也不亮;接触c、d两点时,两小灯泡都亮。对此,下列判断中可能的是(   )

    A . 小灯泡L1断路 B . 小灯泡L2断路 C . 开关S断路 D . 小灯泡L2短路
  • 10. 如图所示为一实物电路连接图,与之相对应的电路图是图中的(   )

    A . B . C . D .
  • 11.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两灯泡均发光,且两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通过灯泡L1 的电流分别为(   )

    A . 1.5A  0.3A B . 1.2A   0.3A C . 0.3A  0.3A D . 1.2A    1.2A
  • 12. 如图所示,在“○”处可以连接电流表或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为使L1与L2串联,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 . a为电流表,b为电压表,c为电流表 B . a为电压表,b为电压表,c为电流表 C . a为电流表,b为电流表,c为电压表 D . a为电流表,b为电流表,c为电流表
  • 13.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电压表V1的示数是7V,电压表V2的示数为9V,若L3两端的电压是L1两端电压的两倍,则电源的电压是(   )

    A . 9 V B . 10V C . 11V D . 12 V
  • 14. (2015九上·涞水期末) 一根锰铜线的电阻为R,要使这根连入电路的导线电阻变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 减小导线两端的电压 B . 增大导线中的电流 C . 将导线对折后连入电路 D . 将导线拉长后连入电路
  • 15. 如图所示,小宇运用电学知识设计了一个电子身高测量仪,其接入电路的电阻与接入电路的棒长成正比,金属杆cd和MP(P是滑片)与电路接触良好,杆cd和MP的电阻不计。当被测身高增加时,电阻R接入电路的阻值将(     )

    A . 变大 B . 变小 C . 不变 D .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 16. 在物理学中,“热”有热量、内能(热能)、温度等含义。通常所说的“天气很热”中的“热”指的是;沸水温度降低时,向外放热,这个“热”指的是;两手相互摩擦手会发热的热指的是;这一过程是通过方式实现的。
  • 17. 汽车上的散热器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较大的性质;如果散热器中装有10kg的水,在温度升高20℃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J;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g干木材放出的热量。内燃机是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某内燃机工作效率为40%,消耗5kg的柴油转化成的机械能是 J。(干木材热值q=1.2×107J/kg,柴油的热值q=4.3×107J/kg,水的比热容)
  • 18. 一台单缸四冲程内燃机正常工作时的转速为1800r/min,该内燃机每秒共经历个冲程,对外做了次功。
  • 19. 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一根可以绕铁支架自由转动的吸管,使它带上电.现用一带电的物体靠近吸管带电的一端,发现它们互相排斥,说明它们带(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吸管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铁支架转移,说明吸管是,(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 20. 某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 ”,其中 表示。汽车在转向前,为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司机会拨动动方向盘边的横杆,汽车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就会同时闪亮、同时熄灭,若一个灯泡坏了,另一个还能发光,这两个转向灯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为;司机所拨动的这根横杆相当于电路中的
  • 21. 如图所示电路中,当S1、S2断开S3闭合时,电路中工作的电阻(选填“ ”或“ ”);再将S1断开,S2、S3闭合,此时电路为(选填“串联”或“并联”)电路,电流表示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同时闭合S1、S2、S3  , 则会造成

三、实验题
  • 22. 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取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装置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加热时间/s

    0

    40

    82

    126

    0

    18

    40

    64

    1. (1) 实验中,可以通过(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比较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 (2)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选填“甲”或“乙”,下同)液体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液体升温更高.
    3. (3) 若在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液体冷却效果更好.
  • 23. 为了验证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1. (1) 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
    2. (2) 小明先将电流表接在 所在的支路上,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 发光,但灯 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
    3. (3) 排除故障后,她测出了 支路和干路上的电流分别为I1、I2和I,电流表示数如上图甲、乙、丙所示,可读出I1=0.5A,I2=0.52A,I=A。根据测量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你认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是:;(写出关系式即可)为了验证结论的普遍性,小明采用了更换不同灯泡继续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你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24. (2020九上·建阳期中) 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导线a、b、c粗细相同,b、d粗细不同;a、b、d长度相同

    1. (1) 该实验是通过观察的示数间接比较导线电阻的大小。
    2. (2) 选用导线a、b分别接入电路中,是为了探究电阻大小跟导体的关系。
    3. (3) 选用导线b、c分别接入电路中,是为了探究电阻大小跟导体的关系。
    4. (4) 选用导线分别接入电路中,是为了探究电阻大小跟导体的横截面积的关系。
四、计算题
  • 25. 百公里油耗指的是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每百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是汽车耗油量的一个衡量指标。由于多数车辆在90km/h接近经济车速,因此大多对外公布的理论油耗通常为90km/h的百公里匀速油耗。某品牌汽车匀速行驶100km油耗为8L,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25kW(已知汽油的密度为0.75×103kg/m3 ,热值为4.5×107J/kg)。试求:
    1. (1) 8L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 (2) 行驶100km时间内发动机所做的功;
    3. (3) 该品牌汽车发动机的热机效率。
  • 26. 如图甲所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当开关S闭合时,灯泡L1、L2正常发光。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如图乙、丙所示,问:

    1. (1) 通过灯泡L1、L2的电流分别是多少?
    2. (2) 若灯泡L1的灯丝烧断,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是多少?
    3. (3) 如图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的指针均为图乙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是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