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2-02-27 浏览次数:39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2019高三上·鄂尔多斯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代以来,为了应对国际战争和冲突,构建持久稳定的国际秩序,一系列全球治理方案接踵而出,但总体上收获甚微。这不禁令人反思一个重大问题:构建持续和平稳定发展的国际秩序是否可能?

        依照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的理解,构建持续和平稳定发展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能的。在他看来,战争是伦理发展的必然环节,是保持各民族伦理健康的必要手段,“持续的甚或永久的和平会使民族堕落”。应当说,在黑格尔所处的现代性发展阶段,这种理解不仅是正确的,还是相当深刻的。因为黑格尔把握了那个时代主体间、国家间关系的本质,即“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正如前文所述,在各个国家为了实现自我发展而激烈争夺有限的发展条件时,战争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暂时的和平不过是弱小国家面对大国霸权的无奈选择,或多个大国之间的短期相互制衡。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某一国家在发展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和力量,平衡便必然会被打破,“弱肉强食”的国际秩序仍将继续。

        但问题在于,当今世界已经远不是黑格尔所处的那个现代性起步和快速发展的时代,而是处于现代性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今日世界现代性问题的严重化和普遍化,并不是靠丛林法则就能根本解决的。对外战争不能确保自身和平,限制他国发展不能确保自我发展,不合作就不能发展,不共赢就不能单赢,这已经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这时候再抱着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方案不放,显然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了。时代发展呼唤新的全球治理方案。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准确把握时代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全球治理方案,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首次突破和超越了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方案的单一主体性思维,在主体性基础上强调公共性,开启了全球治理的崭新篇章。

        现代性发展的新阶段和新特点,是所有国家都居于其中的历史境遇。那么,为何唯有中国能够率先提出超越传统现代性的全球治理方案呢?这并不是出于偶然,而是由中国道路和中国文化决定的。中国道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道路从来就不是个人主义或自由主义式的发展道路,而始终是一种集体主义或公共主义式的发展道路。这使得中国的现代性从其开启之日起,就与西方经典现代性存在本质区别。西方的市民社会、原子化的个人、“一切人反时一切人的战争”,在中国道路中没有生根发芽的土壤。

        由此可见,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不仅体现于提出一整套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而且做到了准确把握现代性发展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成功提出一种超越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观和发展观的新方案。其最根本、最重要的世界意义在在于,中国发展道路的拓展和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推进,为这种新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充分的证明和鲜活的示范。

    (节选自桑明旭、郭湛《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坐标、现实基础与世界意义》)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黑格尔认为战争是必然的,有了战争就能保持各民族伦理健康,民族就不会堕落。 B . 中国为适应时代发展摒弃传统的主体性思维,强调公共性,提出全球治理的新方案。 C . 在现代性发展的初始阶段,战争和冲突不可避免,和平只是小国的妥协或大国间的制衡。 D . 受中国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一种集体主义或公共主义式的发展道路。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论题,文章首先设问,然后通过对比论证得出结论。 B . 第三段通过分析当今世界处于新的历史阶段,论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C . 文章引用黑格尔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是为了证明在当时战争和冲突是必然的。 D . 文章从历史回顾、现实基础和世界意义等方面来论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问题。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过去所提出的一系列全球治理方案收效不大,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很好把握时代特点。 B . 中国如果最初选择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就不会率先提出符合时代的全球治理方案。 C . 因为西方文化关注个体、关注自身利益,所以他们很难提出有效的全球治理方案。 D . 全球治理方案只有准确把握现代性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并且具体可操作,才会有效。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浪淘沙,适者生存。灾难既是对人身体素质的考验,又是对人心理素质的挑战。

    大祸临头,世人表现各不相同:麻痹大意,心存侥幸者有之;求神拜佛,听天由命者有之;有的惊慌失措,束手无策;有的紧张焦虑,防卫过当。前两种人是由于无知和愚昧,不做积极应对,导致贻误战机,坐以待毙。后两种人夸大灾难的严重性,或因过度惊恐而失去理智,抑郁、悲观甚至绝望自杀,或惶惶然不可终日,采取过头或无效的防卫措施,造成比灾难本身更大的损失。

    为什么面对同样压力事件,人们的应激反应会不同呢? 社会心理学家Festinger的认知不协调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灾难发生后人们的不同认识和心态。该理论认为,当一个人同时持有两种在心理上不一致的认知时便会处于不协调的紧张状态,这是令人不快的,所以会努力减少它以达到认知协调。1979年三哩岛核泄漏事件发生后,附近的居民更相信政府核管理委员会(NRC)关于事故并不严重的宣传,而远处的居民却更为恐慌并大骂NRC是骗子,因为附近的居民需要通过否认或者忽视事故的严重性来为继续住在危险区辩解,以减少不协调。与此类似,在“非典”流行期间一些不得不外出的人,也往往用否定“非典”的严重性来为自己壮胆,取得心理平衡。每当社会动乱或者灾难降临的时候都会谣言四起,这除了因为过度恐惧导致意识狭窄,辨别力下降,容易接受暗示外,也和人们为了替自己缺乏理智的恐慌行为寻求解释有关,此时的人已由理性动物变成了理由化动物。要转变这种扭曲的认知,必须由信誉高的权威机构不断发布真实可靠的信息。

    灾难面前,既需要每个人调整心态,战胜恐惧,积极应对,更需要全社会紧急动员起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人遇险,众人相助。心理学上,把人们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提高适应能力的各种影响称作社会支持,包括物质帮助、信息提供、情感关爱等。这种支持可以来自家庭、亲友、同事、组织、媒体和政府,也可以来自慈善团体和专业的心理援助机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和认知评价一样都是压力事件影响个体情结过程的中介变量。有效的社会支持既能保护当事人的身体健康,也能促进问题的解决。

    在我国,长期以来人们对灾难更看重的是物质或医疗援助,心理援助只是在新世纪以来才开始有所尝试。内地第一次主动的心理援助活动是应对2002年大连的“5•7”空难,北京派出了三位专家对遇难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受到各方面的欢迎。

    灾难是从反面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正如一位哲人所言:“没有哪一次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灾难过后,必将是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摘编自郑日昌《灾难的心理应对与心理援助》)

    材料二:

    今年的抗疫心理援助与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的心理援助有一个突出的不同之处,即心理咨询活动借助了互联网和手机通讯平台,实施的是一种远程的心理安抚和支持。因此,易沟通、易操作、易自助的,简洁而迅速的短程咨询方法在抗疫心理援助中大行其道,而2008年震后心理援助中多采用面对面、长时程、多疗程的传统咨询方法。

    如此看来,我国咨询与治疗等应用心理学在处置灾难心理应激问题时,采用的心理干预手段多元且分化。或许大多数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援助工作者在使用某种特殊技能和手段进行心理干预时,都没有意识到这些方法背后存在的文化及理论之差异,也很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些不同文化预设与接受心理干预者自身知识背景之差异。

    例如,中国民众大多数生长于中医养生文化依然顽强伫立的环境之中,不少人笃信五行相生相克之说,他们相信“怒 、喜、思、悲、恐五志与五脏的对应关系”,不倾向将身体和心灵清晰地区分出来,而是笼统地将身心捆绑在一起,只关注身心的整体后果。中医药的作用在此次抗疫过程中之所以能够突显出来,就在于它既能用药影响受助者的身体机能,又能调和受助者的心志,符合了中国文化对心身健康的根本理念。

    因此,中国应用心理学要勇于尝试将各种心理干预手段进行整合,创造出适合中国人身心特点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技术。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说,“湖北和武汉等疫情严重地方的群众自我隔离了这么长时间,有些情绪宣泄,要理解、宽容、包容,继续加大各方面工作力度”。这是对中国应用心理学的极大鼓励和鞭策。此次新冠肺炎抗疫阻击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反思机会,让我们尝试走出一个应用心理学干预手段由化而合的创新之路,即从遵从西方心理学的一统天下,转向去拥抱各种不同文化得以安身立命的心理学思想,再进一步整合所有特殊的理论和有效方法,去发展一种中国式的心理干预方法学。

    (摘编自张建新《从抗疫心理援助看中国心理学的分化与整合》)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无知、愚昧、夸大灾难的严重性,导致部分灾民因过度惊恐而失去理智,造成比灾难本身更大的损失。 B . 在三哩岛核泄漏事件中,虽然有关部门已经做出了事故并不严重 宣传,但有很多群众仍然恐慌不已。 C . 尽管我国的心理援助起步较晚,但发展极快,应用心理学已经走出一条干预手段由化而合的创新之路。 D . “非典”流行期间,心理援助工作者也必须通过否定“非典”的严重性来为自己壮胆,以取得心理平衡。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灾难降临的时候都会谣言四起,民众需要真相来安定心理,新闻工作者是灾后救援中最重要的力量。 B . 灾难如果应对得当也能成为社会前进的动力,灾难发生后,个人要正确面对,全社会也要大力支持。 C . 此次抗疫过程中,中医药的作用远强于西药,可见中医药的威力,我们要大为发展袓国的医药文化。 D . 中医养生文化符合中国文化对心身健康的根本理念,西方的应用心理学在中国民众当中难以有受众。
    3. (3) 请根据材料内容,概括应如何有效地开展灾后心理援助。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画桃

    韦如辉

    文件很快下来了,马之途任河湾村扶贫队长。组织部迅速作出安排,于两日内报到上岗。

    河湾村位于鸡鸣听三县的地方,一条六十年代人工打造的茨淮新河,在这里调皮地拐了一个弯,便一路东去,入淮河,进洪泽湖。

    马之途想,河湾村可能因此而得名吧。之前,马之途上过网,想了解一下河湾村的基本情况,而强大的网络却显示着无搜索内容五个字。马之途懵了,有点瞬间驶入团雾的感觉。

    在单位,马之途的文艺范是出了名的,主要是因为他画了一手好画,画技虽然没有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但在这块名人稀缺的小城,巴小有名气。平时,请他馈赐墨宝的不乏其人。

    马之途急于离开这种环境,想寻找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宁静,这有利于自己的成长。机会终于来了,就是这次三十名扶贫队长的选派,他没有征求妻子的意见,便不假思索地报了名。

    来到河湾村时,天气出奇的晴朗。阳光下,冬天的黑土地好像涂了一层乌金,河水在耳边潺潺而过,一声狗叫顺着河道不慌不忙地游走。马之途下意识地摸了摸背包,那里面装有他心爱的画笔和画板。在他的心底,突然之间涌上来一股笔走龙蛇的冲动。

    一条脏得不能再脏的小狗,始终跑在前面。与他保持着十步之遥的距离,它没有叫,而是不停地摇着小尾巴。在厌恶的同时,马之途多少感到一丝温暖。

    马之途在小狗的带领下,来到了一个老人的家里。老人叫三爷,有个孩子来找他要一块钱,就是这么叫的。孩子得到钱,蹦跳着淹没在阳光里,马之途也叫了句三爷。

    三爷的脸上布满皱纹,刀刻斧凿的纹路里露出了笑容。他问马之途,你过路的?喝水吗?

    马之途回答,我叫马之途,是县里派来的,到这里扶贫。

    老人的腮帮子鼓了再鼓,好像一个糖块在他口腔里慢慢融化。

    老人自言自语,走了一个,又来一个。刚刚爬上脸庞的神色,树荫一样暗淡下去。

    河湾村是个老贫困村,村里百分之八十的人口都南下了,留守的非老即童,还有六个常年在床上呻吟着,与病魔作生死抗争的。

    接下来一家一户的走访,让马之途的心头阴云密布。在城里长大的他,过着优越的生活,他根本没有想到,天底下还有这样贫困的村庄与人群。

    夜里,村庄的寂静如期而至,无边无际的黑暗里,哪怕有一声狗叫,也会让人觉得安全。可是,那只小狗呢?难道它也睡着了吗?

    无数个怎么办像箭雨一样落在心头,马之途抓耳挠腮,却想不出好办法来。有几次,他拨打了妻子的号码,但没有按发出键。这一阵子,他打电话不接,发信息不回,妻子发到朋友圈的微信,风一样消失了。马之途知道,妻子是生气了,把自己拉黑了。一种不祥的预兆,在他脑袋里嗡嗡直叫。

    春天的时候,小草露出了尖尖的笑脸,河水欢快起来,奔走的脚步越来越急。裸露的滩涂上,一树桃花含苞待放,马之途眼睛一亮,好像被清冽的河水冲洗干净了似的。他匆忙回到住处,取来画具,沐浴在早春的阳光里。

    在马之途的画板上,一树树桃树若隐若现,连成片,连成块,一直绵延着,随着河水欢快地延伸。

    细碎的桃花,斑斑点点,将一块不大的画板挤得热闹非凡。

    三爷不知什么时候走过来,悄悄站立在马之途的身后,那只刚被雨水冲刷过的小狗,身体的毛发闪烁着本来的光芒

    三爷喃喃地说,饭凉了。说过,老人的眼光移开画板,向河水流动的方向跳动。如果这荒凉的滩涂里,开满霞光万丈的桃花该有多关啊!三爷想。

    马之途与三爷的想法不谋而合。马之途认真做了规划,并上下左右奔波,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在又一个春天到来之前,河湾村桃花源工程一期,上万株的桃林初具规模。

    马之途的画作《桃花源》在全国获得一等奖,奖金不菲。

    奖金正好有了用处,马之途全部捐出来,对桃林内的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花开桃花源,大美河湾村”的旅游规划跃然纸上。.

    桃花节开幕的那一天,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河湾村的留守部队全部上阵,全力搞好服务。乡亲们心里自然有一本清账,他们的腰包里,从此多了一份意外的收入。

    妻子发来微信,告诉马之途,她现在就在桃花源。

    马之途从三爷手里,一把夺过扩音器,匆忙向人海里挤去。一年多没与妻子见面了,两行清泪在他粗糙而又黝黑的脸庞上流星一样划过。

    他想,这一次,他将牢牢地抓住她,一刻也不让她离去。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讲述了马之途到河湾村进行扶贫工作的故事,故事关注社会生活,聚焦脱贫攻坚题材,紧扣时代脉搏,具有现实意义。 B . “走了一个,又来一个”中的“又”字,流露出三爷对之前到河湾村扶贫干部工作的失望,也暗含了作者对扶贫工作中存在落实不到位现象的批评。 C . 马之途能西一手好画,看到滩涂上的美景时,匆忙回到住处,取来画具将所见之景一一绘于画板上,并将之取名为《桃花源》。 D . 文章的语言细腻生动,具有表现力,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描写等手法,将马之途的形象塑造得有血有肉,真实可感,富有感染力。
    2. (2) 文章画线处三次提到河湾村的“小狗",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 (3) 小说以“画桃”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意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意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遗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意。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意下车 , 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意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 .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 .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 .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 . 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 . 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 . 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憙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 . 赵憙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遣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 . 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 . 赵憙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②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 5. (2020高二上·菏泽期中)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二)

    李白

    见君乘骢马,知上太行道。

    此地果摧轮,全身以为宝。

    我如丰年玉,弃置秋田草。

    但勒冰壶心,无为叹衰老。

    1.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一二句写诗人见韦侍御骑马远行,便知前路难行,为后文作铺垫。 B . 诗歌三四句紧承上句太行山路,写出太行山山路难行,又有珍奇遍布。 C . 诗歌七八句中的“冰壶心”与“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意象内涵一致。 D . 全诗语言流转自然,无斧凿痕,体现了李白诗“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
    2. (2) 本诗既是赠人又是赠己,请从赠己角度,结合具体诗句谈谈诗人的情感。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通过广泛学习和反省自我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
    2. (2) 《老子》四章中,作者认为“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长久下去”的句子是:“。”
    3. (3) 《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 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文学式微”频频被人提及,很多人不禁发出“优秀文学作品难览”的感叹。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文学奖却日渐成为    的话题,人们不仅乐于谈论什么样的作品可以获得殊荣,更是密切关注其中是否存在“猫腻儿”。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引起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式微”之所以成为公共话题,与文学作品和大众阅读之间的割裂不无关系。一方面,公众抱怨“好书难觅”;另一方面,作家喟叹“      ”。(      )。公开、公正、透明的评奖过程,不仅可以向读者推荐优秀作品,而且可以帮助公众提高鉴别和欣赏能力,从而带动全民阅读的兴趣。反之,文学奖如果陶醉于孤芳自赏,不仅与大众阅读       , 其自身也难免沦为圈子里人情世故的温床。文学奖的核心在于“文学”,“奖”应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成果,而非 的收益。如果文学奖能多一些专业和纯粹,作家就能多一些自由和洒脱,公众也不必将宝贵的想象力浪费在文学之外的细枝末节。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炙手可热             曲高和寡             形同陌路             惨淡经营 B . 街谈巷议             曲高和寡             渐行渐远             苦心经营 C . 街谈巷议             高山流水             形同陌路             惨淡经营 D . 炙手可热             高山流水             渐行渐远             苦心经营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本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纽带 文学奖,却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隔阂 B . 本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纽带的文学奖,却成为加剧双方隔的罪魁祸首 C . 文学奖本身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带,而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 D . 文学奖本身不仅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而且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赢得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B . 当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增强公众关注度时,文学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C . 当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文学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D . 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 8.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图,揣摩其含义,并用一段文字具体阐释。

  • 9. 下面是某人发给朋友的一则手机短信中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于昨晚得知家母重病住院、急需手术、资金不足的消息,甚为挂念。现承蒙×××捎去5000元,以尽绵薄之力,请务必领受;他日抽闲我定当莅临医院探望。祝愿老人家病体早日康复!

四、写作(6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人类文明最初的标志是“一段愈合的股骨”。她解释,在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断了股骨的人,除非得到他人帮助,否则必死无疑,因为伤者不能打猎,也难逃野兽伤害。因此,一段受伤后愈合的股骨,表明伤者得到照顾并慢慢康复,这是文明的起点。

    21世纪的人类猝不及防地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中招”。大疫当前,文明的初心再度涌动出不竭的力量一有人顶着疫情风险勇当“逆行者”,有人自告奋勇担当志愿者,有人成为悄无声息的捐助……各国积极应对,携手互助。

    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走向共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文明青年,你是如何看待人们疫情面前勇敢前行、守望相助、风雨同舟的?请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