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化学期中...

更新时间:2021-12-09 浏览次数:8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p align=left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p>
  • 1. 化学材料的使用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生铁的含碳量为0.03%~2% B . “天和”核心舱电推进系统中的霍尔推力器腔体,使用的氮化硼陶瓷基复合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 . T-碳是一种新型三维碳结构晶体,与C60互为同位素 D . “北斗三号”导航卫星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材料-砷化镓属于金属材料
  • 2.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

    ②CaCl2、NaOH、HCl、HT四种物质都是化合物

    ③0℃,101kPa,含有1mol硫原子的SO2与SO3的混合物,其体积小于22.4L

    ④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氧化物属于两性氧化物

    ⑤AlCl3属于共价化合物,故AlCl3是非电解质;胆矾、苛性钠、冰醋酸、氧化钾均是电解质

    ⑥向新制氯水中加入碳酸钙粉末,能提高溶液中HClO的浓度

    ⑦1molBrCl与H2O完全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溴酸,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⑧碘的升华、NaOH潮解、胶体渗析、氯化钠溶液导电、煤的干馏均属于物理变化

    A . ①④⑦⑧ B .    ③④⑤⑥⑧ C . ②⑤⑥⑦. D . ①③⑥
  • 3. 硫是生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硫循环(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

    A . 火山口附近的单质硫燃烧时可直接生成SO3 B . 硫循环中硫的化合物均为无机物 C . 硫酸盐在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作用下被还原为R1-S-R2 D . 烧煤时加石灰石,可减少酸雨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 4. 关于反应K2H3IO6+9HI=2KI+4I2+6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K2H3IO6中I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 B . HI在反应中只表现还原性 C . 常温下,生成25.4g I2时,转移0.2mol电子 D .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7
  •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先熔化,再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 B . 明矾 既可用作净水剂,也可用作消毒剂 C . 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 D .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的氧化物疏松多孔,不能保护内层金属
  • 6. 二氧化硫可以与硫化氢发生归中反应:SO2+2H2S=2H2O+3S;硫单质有多种组成形式,如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还原性SO2>H2S B . O-H键的键能大于S-H键的键能,所以沸点:H2O>H2S C . S4、S6、S8形成的晶体均为共价晶体 D . SO2、H2S与H2O分子的空间构型均为V形
  • 7. 工业上制备下列物质的生产流程合理的是(  )
    A . N2(g)NO(g)HNO3(aq)    B . 石英砂 粗硅 纯硅 C . 饱和食盐水 漂白粉 D .
  • 8. 实验室中下列做法和解释正确的是(  )
    A . 用煤油保存金属锂 B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未润洗,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C . 用铁坩埚加热熔融NaOH固体 D . 用pH试纸测饱和FeCl3溶液的pH值
  • 9.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 . 向BaCl2溶液中通入少量SO2气体:Ba2+ + SO2 + H2O= BaSO4↓ + 2H+ B . 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

    2MnO4- + 6H+ + 5H2O2 = 2Mn2+ + 5O2↑ + 8H2O C . Fe2+溶液中滴入过量溴水:2Fe2+ + 2I- + 2Br2 = 2Fe3+ + I2 + 4Br - D . 饱和碳酸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2Na+ + CO32- + CO2 +H2O = 2NaHCO3

  • 10.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过量的铜与含0.2molHNO3的浓硝酸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大于0.1NA B . 100g质量分数46%的乙醇溶液中含有H-O键数目为NA C . 标准状况下,11.2L的HF中所含分子数为0.5NA D . 常温常压下,2molNO和1molO2的混合气体中,原子总数小于6NA
  • 11. 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制CO2

    B.收集氨气的试管口处放置湿棉花,防止氨气与空气形成对流

    C.用浓H2SO4干燥HCl气体

    D.观察Fe(OH)2的生成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短周期元素R、X、Y、Z、M原子序数依次递增,最外层电子数:3Z+M=X+Y,其中元素R、X、Y、M形成的化合物(结构式)具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子半径:M>Z>Y B .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Y>X C . 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强酸 D . Z分别与R、X、Y、M形成的化合物中均只含离子键
  • 13. 常温下pH=1的某溶液A中含有NH4+、K+、Na+、Fe3+、Al3+、Fe2+、CO32-、NO3-、Cl-、I-、SO42-中的4种,且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现取该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溶液中一定有上述离子中的NO3-、Al3+、SO42-、Cl 四种离子 B . 实验消耗Cu14.4g,则生成气体丁的体积为3.36L C . 可用焰色试验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Na+ , 若含有Na+灼烧时火焰呈黄色,是因为激发态的电子跃迁至基态,若未见黄色火焰则无Na+ D . 一定没有Fe3+ , 但是无法确定是否含有I-
  • 14. 某实验小组探究氨气与氯气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在常温常压下将氨气收集在薄膜保鲜袋(无弹性)中,氯气收集在反应管中,关闭K。如图连接好装置,将氨气压入反应管,充分反应后打开K,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原理可应用于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泄漏 B . 反应开始后,薄膜保鲜袋逐渐被吸入反应管中 C . 打开K后,烧杯内的水会倒吸入反应管 D . 反应过程中,反应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有白烟生成
  • 15. 下列有关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铜丝代替玻璃搅拌器,测得的△H偏小 B . 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 H2O的△H均为-57.3kJ/mol C . 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 kJ·mol-1 , 冰中氢键键能为20.0 kJ·mol-1 , 假设1 mol冰中有2 mol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中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1 mol冰中15%的氢键 D . 若H2的燃烧热为a kJ·mol-1 , 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H2(g)+Cl2(g)=2HCl(g) △H = -a kJ·mol-1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 16.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反应,在关注反应物质变化的同时也要关注能量变化。
    1. (1) Ⅰ.金刚石和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它们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氧气充足时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中放出的热量如图所示。

      在通常状况下,(填“金刚石”或“石墨”)更稳定;石墨的燃烧热ΔH

    2. (2) 若12 g金刚石在24 g氧气中燃烧,生成气体36 g,则该过程放出的热量为
    3. (3) 已知:N2、O2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分别是946 mol·L-1、497 mol·L-1 , N2(g)+O2(g)=2NO(g)  ΔH=+180.0 kJ·mol-1 , 综合上述有关信息请写出CO和NO反应生成两种无毒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
    4. (4) Ⅱ.Cl、C、Si在工业生产、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用液氯消毒自来水会产生微量有机氯代物,危害人体健康,可使用二氧化氯(ClO2)代替液氯工业上以黄铁矿(FeS2)、氯酸钠(NaClO3)和硫酸溶液混合制备二氧化氯。已知黄铁矿中的硫元素( 价)被氧化成SO42- , 制备二氧化氯的离子方程式为

    5. (5) 下列关于C、Si元素及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碳纳米材料包括: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炭黑 B . 云母、沙土、宝石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C . 工业制水泥、玻璃的主要原料中都有碳酸钙 D . 实验室中氢氟酸能用玻璃瓶盛装但不能用玻璃塞  E . 氮化硅熔点高,硬度大,电绝缘性好可用于制作坩埚、耐高温轴承、制作切削刀具
  • 17. 锆是冶金工业的“维生素”,它与氧族元素(O、S、Se、Te)形成的化合物在材料工业中应用广泛。其中碲化锆(ZrTe2)和硒化锆(ZrSe2)均为新型材料,氧化锆(ZrO2)具有特殊的热电性,氧化锆常用作陶瓷绝缘材料和陶瓷遮光剂。
    1. (1) 氧族元素各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随原子序数增大依次减小的原因为
    2. (2) Zr(ClO4)4是一种常见的锆盐,ClO4的空间构型为,其中Cl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3. (3) 如图为硒化锆的分子结构(图甲)和氧化锆的晶胞结构(图乙)。

      ①硒化锆的沸点远低于氧化锆,原因为,硒化锆和氧化锆的配位数分别为

      ②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 , 据图乙中数据计算氧化锆的密度为g‧cm-3(用含NA和a的代数式表示,列式即可)

  • 18. 次氯酸钠(NaClO)可用作消毒剂和医药工业中制氯胺。某实验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制备次氯酸钠。回答下列问题:

    次氯酸钠的制备。装备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去)。

    已知:用30%~35%的NaOH水溶液在低于10℃时吸收Cl2可制得NaClO。

    1. (1) 按气流方向,各装置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a→(填接口处小写字母)
    2. (2) 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试剂X为
    3. (3)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 (4) D装置的作用
    5. (5) 实验过程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序号不重复使用)。

      a.按要求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盛装相应试剂

      b.拆卸装置

      c.打开K,鼓入一段时间空气

      d.确保K关闭后,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滴加浓盐酸

    6. (6) 上述操作c的目的是,拆卸装之前需观察到的现象为
  • 19. 实验室以活性炭为催化剂,用 CoCl2•6H2O 制取三氯化六氨合钴(Ⅲ)总反应2CoCl2+10NH3+2NH4Cl+H2O2 2[Co(NH36]Cl3+2H2O.制备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步骤①“溶解”需加热并使用研细的 CoCl2•6H2O,目的是
    2. (2) 步骤②“络合”需降温至 10℃进行,原因是
    3. (3) 步骤③“氧化”在 60℃进行。“操作Ⅰ”是已知:[Co(NH3)6]Cl3 在冷水中溶解度较小,在热水中溶解度较大。
    4. (4) [Co(NH3)6]Cl3溶液中不存在的微粒间的作用力是        
      A . 离子键 B . 共价键 C . 金属键 D . 配位键 E . 分子间作用力 F . 氢键
    5. (5) 用图装置测定产品中 NH3 的含量(已省略加热和夹持装置):

      ①蒸氨:取 m g 样品进行测定。添加药品后,加热三颈烧瓶,蒸出的 NH3 通入含有V1mLc1 mol•L﹣1H2SO4 标准溶液的锥形瓶中。

      液封装置1的作用是 

      ②滴定:将液封装置2中的水倒入锥形瓶后,滴定过剩的H2SO4 , 消耗V2mLC2mol•L﹣1的 NaOH 的标准液产品中 NH3 的质量分数为若未将液封装置 2 中的水倒入锥形瓶,测得 NH3 的质量分数可能(填“偏高”或“偏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