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

更新时间:2021-11-30 浏览次数:9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人步行速度为5m/s B . 全新的2B铅笔长约为18cm C .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是37℃ D . 一张考试卷厚度大约为1mm
  • 2. (2016八上·惠民期中)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 一江春水向东流 B . 心潮澎湃 C . 海水奔腾         D . 流星似剑
  • 3. 我国古书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闭牖(牖指门窗),舟行而人不觉动”,这是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生动描述,其中“人不觉动” 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 人本身 B . 大舟 C . 河岸 D . 流水
  • 4. (2019八上·九龙坡期中)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B . 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C . 选择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 . 认真仔细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 5. 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B . 噪声扰民主要是因为其音调太高 C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 . 超声波在空气中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
  • 6.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 北方的冬天,冰冻的湿衣服也会变干,这是一种汽化现象 B . “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要吸热 C .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 . 从冰柜中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这是一种凝华现象
  • 7. 小东骑自行车去上学,他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4m/s,他感觉要迟到了,便以6m/s的速度完成了后一半路程,那么他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 4m/s B . 4.8m/s C . 5m/s D . 5.8m/s
  • 8. (2016八·鞍山月考) 下列有关噪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消声来控制噪声的 B . 街道两旁种花植树,可以减弱噪声 C . 环保部门在一些主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可以减弱噪声 D .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
  • 9. 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 . 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B . 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C . 5s~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m/s D . 2s~5s内,小车运动了2米
  • 10. (2021八上·廊坊月考) 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扣诊”。医生主要是根据(   )
    A . 音调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B . 响度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C . 音色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D . 声音是否悦耳动听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 11. (2017八上·福田期中) 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A . B . C . D .
  • 12. 如图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多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 . 熔化一部分 B . 全部熔化 C . 一点儿也不熔化 D . 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 23. 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制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成气体,吸收热量,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调节。

    从上述文字中摘录出相关的语句或关键词按示例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例如:水蒸气凝结成水滴  液化    放热

    1. (1)      
    2. (2)      
四、实验题
  • 24. (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如图6所示的四根钢丝和一台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具体数据如下表: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钢丝

    10cm

    0.2mm2

    钢丝

    10cm

    0.1mm2

    钢丝

    5cm

    0.1mm2

    钢丝

    5cm

    0.1mm2

    1. (1) 用同样的力拨动甲和乙两根钢丝,发现拨动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钢丝的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钢丝越细,音调
    2. (2) 为了探究钢丝发声时音调的高低与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两根钢丝。
    3. (3) 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丙和丁两根钢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 (4) 在探究多个变化因素的问题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填实验方法)
  • 25. 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1. (1) 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用了min。
    2. (2) 由图像知凝固点为℃。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填“高”或“低”)了。
    3. (3) 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填“变多”“变小”或“不变”)。
    4. (4) 暴雪天后,环卫工人会向积雪的路面撒些盐,目的是白天可使雪熔化;晚上降温后,已熔化的雪水凝固(选填“难”或“易”)。
五、计算题
  • 26. 小明在今年的校运动会百米赛跑中取得12.5s的成绩.求:
    1. (1) 小明的平均速度.
    2. (2) 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才计时,则小明百米赛跑的实际成绩是多少秒?(空气中声速为340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27.       
    1. (1) 小明同学站在一座山崖壁前方,大喊一声,经过10s后听到回声,请问这时小明同学离山崖壁有多远?
    2. (2) 承接第一问,小华同学开车以60m/s的速度向山崖壁驶去,当她的车经过小明同学时,小华按了一下喇叭.请问,鸣笛后经过多少时间小华将听到汽车鸣笛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速度为340m/s)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