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阶段性...

更新时间:2022-02-22 浏览次数:3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2021高二下·南京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整体而言,网络小说的典型形态和传统通俗文学是一脉相承的。互联网的作用体现在使小说创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新的联系,读者通过互联网推动创作者开发出更多新题材、新创作方式和新内容。创作者们在同一平台上相互竞争,也会推动内容进化,使得内容走向“多元化”。

    可以说,中国网络小说在全球都是走在前列的,对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强的推动力。互联网传播和反馈速度更快,交流更直接。用户通过互联网贴出小说,瞬间就能到达读者手中。作家可以快速调整内容,写作水平也会快速提高。很多小说开头很一般,甚至漏洞百出,但写了几个月之后,作品渐入佳境,让人无法割舍。互联网对创作的提升帮助非常大。

    网络文学的面貌几年就会发生一次巨大变化,不断推陈出新。近20年来,网络文学有三个最直观的变化:一是数量更加庞大。最早的时候,论坛上前一晚所有小说的更新内容,早上起来花一两个小时就可以看完。现在网络小说每天的更新量之大,无论你怎么翻页都翻不完。

    二是从模仿到原创。当时大部分内容,10部有9部是玄幻类作品,题材比较单一,而现在仅大类就有200多个,下面小流派更多,原创性大大提高。三是质量大幅提高。当时作品大多模仿痕迹很重,语言和构思也比较稚嫩。现在很多作家文笔老练。今天,网络小说可以说聚集了通俗文学领域的很多优秀作家作品。

    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我们的网络小说已经大量进入,翻译后不存在接受障碍,国内的热门作品,在国外受欢迎程度也很高。在欧美,近两年也开始出现翻译中国网络小说的趋势,截至2019年初已翻译100多部,起点国际上线后,有了专业译者组的帮助,迄今已翻译500多部。这是我们以前很难想象的,尤其是我们网络小说都很长,几百万字、上千万字的都有。有国外爱好者花如此大的精力和成本主动翻译,说明我们的网络文学有内容品质优势,成功走出去本身很能说明问题。

    在中国整个文化市场中,网络文学行业发展是超前的,广度大,种类丰富,内容质量过硬。但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不是单一文艺领域就能造就的,它是各行各业协作的结果。目前为止,除了孙悟空这样的传统经典形象之外,我们还没有一个全新创作的、在全球市场都广受欢迎的当代文化符号。如果我们能在网络文学作品中发掘出这样的资源,再通过下游改编把它放大,打造出一个代表新时代中国的文化符号,才算是中国流行文化真正的成功。

    (摘编自《互联网加速文学进化》)

    材料二:

    网络文学,作为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成果,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进入中国而诞生。作为一种大众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在诞生之初,从技术上实现了普通文学青年的写作零准入,同时打破了传统文学通过印刷出版的高门槛,情感爆发力、创作想象力空前高涨,大批玄幻、仙侠、科幻、都市等类型作品纷纷登场,并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同时,在内容表现和手法运用上,网络作者自觉、自发、自愿地接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学经典的脉络,大量优秀作品随之产生。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网络文学一路走来,逐渐进入主流视野,不断迈向经典化、精品化。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作者、读者加入到网络文学中来,这与网络文学的本体特征和属性有着内在的关联。网络小说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作为大众文化的果实,作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广大作者抒发情感和想象的载体,也作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广大读者寄予情感和梦想的阵地,随科技更新迭代,从PC到移动,从文字到IP,以文字为源头的主体性从没改变。创作与阅读的主体关系不仅互为表里,也伴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进程,成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娱乐化的必然诉求。网络文学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成为创作与阅读双方的日常,陪伴着他们成长。

    网络文学的热血幻想不仅是一个“白日梦”,而且是基于人类社会的终极愿望,携带着人类文化基因密码,合乎人类情感的发生发展。如果说网络文学是专指在网络上发表并传播的一种带有大众文化属性的外在表达,那么,热血幻想就是网络文学内在的本体特征,也是网络文学创作的主体标识。

    (摘编自《凸显本体特征,深植现实观照——二零一九年网络文学创作管窥》)

    材料三:

    在新媒介语境中,现实主义传统应该重新得到重视与强调,被赋予新的生命力。这可以从可能性与必要性两个层面来理解。

    从可能性来讲,数字媒介深刻地改写了现实与自我的定义,改变了人与现实的关系,客观上要求重新审视文艺、现实、真实等理论命题。在此情况下,网络文学开始出现现实题材的创作热潮。在中国作协发布的“2018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上,现实类题材作品占据了一半的席位,如起点中文网站“现实频道”上线不到一年,就有4万多部现实题材作品。与此同时,传统的幻想类题材也开始生活化。被称为“生活流”。这种现实题材的创作倾向既是网络文学发展20年之后自我转型、突破瓶颈、扩大创作空间的需要,也与网络社会由早期的虚拟空间日渐转向虚拟与现实的互渗相关。这在客观上为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与重建奠定了基础。

    从必要性来讲,重建现实主义传统,不仅有助于网络文学创作表现二次元等虚拟世界,也有助于表现被淡忘的线下生活,加强网络文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实现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的转型。网络文学突出的社会性,要求重建现实主义传统。数字媒介前所未有地加强了文学的社会性。网络文学成为一种社会形式,它的生产、运营与阅读模式具有突出的社会性特征。

    写作与阅读不再是传统文学的个人行为,而是社会性、群体性事件。与此同时,网络文学与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并通过影视、游戏、动漫等衍生品进行了广泛地传播,改造着参与者的日常生活,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与文化功能。由于网络文学的过度商业化,部分网络文学作品呈现出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倾向。面对这种情况,显然需要重新强调现实主义传统的思想性、倾向性,强调文学的教育作用与社会责任意识,要求网络文学传递社会正能量,提升整个社会的人文精神。这样既有利于中国年轻一代价值观的塑造,也有利于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

    (摘编自《开启新媒介现实主义,切近网络文学发展实际》)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网络小说尽管依赖新兴的互联网而产生、发展,但从整体上说,在题材、创作方式等方面还是和传统通俗文学一致。 B . 近20年来中国网络文学数量更加庞大,原创性大大提高,质量大幅提高,优秀作家作品大都聚集于通俗文学领城。 C . 作为改革开放的文化成果的网络文学,凭借写作的零准入、发表的无门槛,表现出强大的情感爆发力、创作想象力。 D . 当前网络文学出现向现实主义传统回归的趋势,具体表现为现实类题材作品数量增多,传统的幻想类题材生活化。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网络小说走在世界前列,推动中国当代文化发展,大量进入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颇受欢迎,近两年开始走进欧美。 B . 凭借着互联网迅捷的传播与反馈速度,网络小说创作者与读者可以互相交流,作家能快速调整内容,甚至迅速提高写作水平。 C . 网络文学诞生之初,玄幻、仙侠、科幻、都市等类型作品纷纷登场;网络作者并未丢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学经典的脉络。 D . 网络文学是大众文化的果实,成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娱乐化的必然诉求,其本体特征与创作的主体标识是基于现实的热血幻想。
    3. (3)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文中“网络文学中重建现实主义传统”表现的一项是(   )
      A . 《大国旗舰》《大国重工》虽然是穿越文,但分别展现了中国造船工业、重型装备工业的发展壮大。 B . 《你在万丈荣光中》有穿越元素,也有以大篇幅文字展现“最美逆行者”消防员的生活,充满正能量。 C . 由网络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大江大河》的热播,让投资方看到了现实类题材剧的广阔商业前景。 D . 网络文学作品《上海繁华》展现了社会底层小人物艰苦奋斗、顽强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
    4. (4) 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5) 当前如何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瓦猫(节选)

    葛亮

    宁怀远从蒙自刚来到昆明时,在翠湖边上看到一株梨花。很大,风吹过来,就落了一地,好像雪一样。后来,他无数次对荣瑞红说起这株梨花树。荣瑞红说,我们龙泉镇 , 什么花都有,就是没有梨花。

    后来,宁怀远在滇池边上,听一个拉胡琴的唱,“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他又想起这株梨花,想起满天飞的白,却怎么也记不起树的样子了。

    荣瑞红倒记得清清楚楚。那年夏天,蓝花楹开得正盛。黄昏时候,村里头来了一个人,敲开他们家的门。荣瑞红应了门,见是高个儿中年人,穿着青布衫子。蜡黄脸,满脸胡须。这人操官话,有两湖口音,口气温和,问荣瑞红家里头有没有要出租的屋子。荣瑞红就喊她爷爷。荣昌德老汉走出来,敲着烟袋锅,眯眼看来人胳膊底下夹着两本书,就问,先生,你是昆明城里来的教授吧?

    那人点点头,说,小姓闻。荣老爹回,我们家的耳房刚租了出去。最近来我们镇上问的,都是昆明城里的教授和学生。日本人的飞机把读书人都折腾坏了。全城都在跑警报。走,我陪你去问一问。

    荣老爹带着这个先生,顺着金汁河畔的小路,挨家挨户一路问过来。天擦黑了,这先生在一户人家门口停下,抬头看看说,这房子好。“三间两耳倒八尺”。荣老爹说,可不,正正经经的“一颗印”

    敲开了门,一看,小院干净开阔,房子也通透。用的石材、木料都考究得很,楼板和隔墙板还未装完,眼见是新起的房子。闻先生怕人家不舍得,但还是说了来意。屋主说,好。钱不打紧,您看着给。这屋子刚建好,您不嫌弃,下周就能住进来。

    闻先生看他爽快,也很高兴。屋主说,都说昆明城里造了新大学,来了许多教授。北方来。要是不打仗,我们请也请不来你们。

    荣瑞红才知道,这个闻先生,不是替自己找房子,是要替他们大学找个地方,盖个研究所。

    要装修这个房子,镇上不缺人手。可这闻一多先生,一个瓦匠窑工也不请。他和另一个姓朱的先生,撸起袖子,带着几个年轻人,自己干。

    荣老爹就说,他们开不了伙。囡儿,新烧的饵块 , 给他们送些去。

    荣瑞红就拎着一只篮子,装几只碗给他们送过去。闻先生客气,要给她钱。她躲过去。

    待装修好了,闻先生请村里的木匠创了一块木板,创得又平又光。他对青年说,怀远,去龙头村的弥陀寺,找冯先生,给咱研究所题个名。

    黄昏的时候,“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的牌子就挂起来了。

    屋主来了,看了又看,说,这字可真好。可这屋上了橼子,要住进人,其实还缺了一样。

    闻先生说,愿闻其详。

    屋主笑笑,这得麻烦您找荣老爹问一问。

    当天后晌,宁怀远第一次见到了瓦猫。

    他看见荣家老爹捧了一只黑黔黔的物件走过来。走近看,是个陶制的老虎。那老虎身量小,但样子极凶。凸眼暴睛,两爪间执一阴阳八卦,口大如斗,满嘴利牙,像要吞吐乾坤的样子。老爹捧得稳稳的,神色也肃穆。宁怀远记起朱先生讲应劲的《风俗通义·祀典》,引《黄帝书》,里头有神茶郁垒执鬼以饲虎的一段,说虎能“执博挫锐,噬食鬼魅”。他想,这大概是一只和房宅相关的神兽。

    他便大声感叹说,好凶的镇宅虎啊。

    旁边的荣瑞红手里拿着红菱子,本也是肃然的,听了怀远的话,倒噗嗤一声笑出来,说,读书人的见识大。阿爷的瓦猫变了老虎。

    荣老爹回头瞋她一眼,说,死囡儿,不说话当你哑巴吗。

    这时,在宅前的端公,是本地的巫人。穿玄色的长袍,头戴锦帽,手里执了木剑。他捉来一只毛色绚亮的雄鸡,口中念念。旁人听不懂,大约是消灾瑞吉的咒语。随即出其不意,低头猛咬住公鸡的鸡冠。血便由肥厚的鸡冠流淌下来。端公唤来荣老爹,协他把住挣扎的雄鸡,将鸡血一一滴在瓦猫的七窍,即眼、鼻、口、耳处,又在那大嘴里放入松子等。这端公即刻手势利落,将鸡宰杀了,在院内的锅里烹煮。

    半个时辰取出,直立于钵中,这鸡头须仰视屋宇檐角。端公遂点香祭之良久。最后,踏梯上屋顶,恭恭敬敬,才把瓦猫安在脊瓦上。

    宁怀远看这端公,一场“开光”下来,大汗淋淋,像是脱了形。瓦猫坐在房上,凛凛地望着他们,竟让人有些敬畏。当地的人,经过了倒都要驻足,合掌默立。半响,向主家道喜,才离去了。言语间皆轻声细语,像是怕惊动了什么。看得宁怀远心里也穆然起来。屋主帮着他们一一安置好了,这才和闻先生告辞。一边说,先生,这屋子就交给您了。临走时,他又点上三支香,插在香炉里,阖目拜了一拜,才道,这瓦猫既上了房,逢农历初一、十五,点香祭供,先生莫要忘了。

    当晚上,闻太太将冯太太从弥陀寺请过来,说一起包饺子,庆乔迁之喜。

    闻太太将一簸包好的饺子又下到锅里,说,你那边住得可好?等我这忙完了也去看看。

    冯太太说,我本来不信鬼神,可那山坡上孤零零一座庙,住着总是不踏实。

    闻太太说,你还是常来走动,跟我做伴,也多个照应。

    冯太太叹口气道,不是我迷信。我倒听说,这村里的房子除了庙,都要请尊瓦猫,才算清净了。我刚一进门,看见你们房梁上坐了一尊,那叫个威风。

    (有删改)

    【注释】①龙泉镇,是以荣老爹为代表的陶艺匠人制作民间神兽瓦猫的世代传承之地。②也称“一口印”,住房建筑形式之一,它由正房、耳房(厢房)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外观,俗称“一颗印”。③饵块,云南当地的一种小吃,用饵块包裹起来的馅饼。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荣老爹是一个热心肠的人,闻先生来找房子的时候,虽然他家的房子已经租出去了,还是热情地陪闻先生挨家挨户一路问。 B . 屋主不在乎租金将自己新起的房子租给闻先生,荣老爹让荣瑞红给闻先生他们送饵块,都体现了龙泉镇人至真至纯的人情美。 C . 给镇宅的神兽瓦猫“开光”的过程庄严肃穆,在场的人都轻声细语,经过的人驻足合掌默立,表现了人们对瓦猫的敬畏。 D . 小说气氛轻松愉快,祖父对孙女的嗔怪,闻太太和冯太太包饺子等生活场景的叙写充满生活气息,淡化了战争的残酷性。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描写了翠湖边的梨花,后面在“蓝花楹开得正盛”的季节展开故事,营造了一种宁静幽美的意境,增添了小说的美感。 B . 小说通过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刻画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寥寥数语,却让人读出了闻一多先生一路跋涉,筚路蓝缕的艰辛。 C . 小说的行文节奏疏密有致,找房、装修、待客等情节较为舒缓,利于表现人情美;瓦猫“开光”则稍显急促,利于表现敬畏之情。 D . 小说语言清雅冲淡,叙事温润平和,既典重温雅又细致入微,语言的力度与分寸的拿捏都恰到好处,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抒情美学。
    3. (3) 小说《瓦猫》采用了虚构与非虚构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宁怀远、匠人祖孙是虚构的,这种写作手法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 (4) “瓦猫”在小说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布鲁海牙,畏吾人也。布鲁海牙幼孤,年十八,随其主内附,充宿卫。太祖西征,布鲁海牙扈从,不避劳苦,帝嘉其勤,赐以羊马毡帐。太祖崩,诸王来会,选使燕京总理财币。使还,庄圣太后闻其廉谨,以名求之于太宗,凡中宫军民匠户之在燕京、中山者,悉命统之。辛卯 , 拜燕南诸廉访使。未几,授断事官。有民误殴人死,吏论以重法,其子号泣请代死。布鲁海牙戒吏,使擒于市,惧则杀之。既而不惧,乃曰:“误殴人死,情有可宥,子而能孝,义无可诛。”遂并释之,使出银以资葬埋,且呼死者家谕之,其人悦从。征讨之际,隶军籍者,惮于行役,往往募人代之,又军中多逃归者,朝廷下制:募代者杖百,逃归者死。然募者闻命将下,已潜遣家人易代募者。布鲁海牙闻之,叹曰:“募者已惧罪往易,逃者因单弱思归,情皆可矜,吾可不伸理那?

    遂奏其状,皆得经减。有丁多产富而家人不往,及未至役所而即逃者,则曰:“此而不杀,何以戒后!”有窃妓逃者,吏论当死,布鲁海牙曰:“败乱纲常 , 罪固宜死;此妓也,岂可例论!”命杖之。世祖即位,命布鲁海牙使真定。真定富民出钱贷人者不逾时倍取其息布鲁海牙正其罪使偿者息如本而止后定为令中统钞法行以金银为本本至乃降新钞时庄圣太后已命取真定金银,由是真定无本,钞不可得。布鲁海牙遣幕僚邢泽往谓平章王文统曰:“昔奉太后旨,金银悉送至上京。真定南北要冲之地,居民商贾甚多,今旧钞既罢,新钞不降,何以为政?且以金银为本,岂若以民为本!又太后之取金帛,以赏推戴之功也,其为本不亦大乎!”文统不能夺,立降钞五千锭,民赖以便。俄迁顺德等路宣慰使,佩金虎符。至元二年秋卒,年六十九。初,布鲁海牙拜廉使,命下之日,子希宪适生,喜曰:“吾闻古以官为姓,天其以廉为吾宗之姓乎!”故子孙皆姓廉氏。后或奏廉氏仕进者多,宜稍汰去,世祖曰:“布鲁海牙功多,子孙亦朕所知,非汝当预。”大德初,赠仪同三司、大司徒,追封魏国公,孝懿。

    (节选自《元史·布鲁海牙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真定富民出钱贷人者/不逾时倍取其息/布鲁海牙正其罪/使偿者息如本/而止后定为令/中统钞法行/以金银为本/本至/乃降新钞/ B . 真定富民出钱贷人者/不逾时倍取其息/布鲁海牙正其罪/使偿者息如本而止/后定为令/中统钞法行/以金银为本/本至/乃降新钞/ C . 真定富民出钱贷人者/不逾时倍取其息/布鲁海牙正其罪/使偿者息如本/而止后定为令/中统钞法/行以金银为本/本至/乃降新钞/ D . 真定富民出钱贷人者/不逾时倍取其息/布鲁海牙正其罪/使偿者息如本而止/后定为令/中统钞法/行以金银为本/本至/乃降新钞/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辛卯,是干支纪年中的一年,古人用六十对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 B . 路,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C . 纲常,一般是三纲五常的简称,三纲五常是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D . 谥,是指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褒赞性的称号。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布鲁海牙德才兼备,很早就被重用。他归附蒙古后充当成吉思汗的宿卫和随从,勤勤恳恳,不辞劳苦,得到嘉奖和调任。 B . 布鲁海牙谨慎严密,不肯滥用死刑。有个百姓误杀了人,他通过观察了解实情后宽恕了杀人者,并取得死者家属的认可。 C . 布鲁海牙宽严相济,执法公允恰当。针对违法乱纪者,他会根据罪行的大小,采用减轻处罚、死刑和杖刑加以区别对待。 D . 布鲁海牙功勋卓著,受到朝廷信任。他的家族里入仕做官的人很多,嫉恨的人便上奏朝廷应该逐渐淘汰,皇帝没有同意。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还,庄圣太后闻其廉谨,以名求之于太宗,凡中宫军民匠户之在燕京、中山者,悉命统之。

      ②募者已惧罪往易,逃者因单弱思归,情皆可矜,吾可不伸理耶?

    5. (5) 布鲁海牙是怎样说服平章王文统给真定路发新钞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

    岑参

    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

    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

    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

    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余光。

    【注释】《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诗人先写自己“年纪四十”,“头白始为郎”,有年华已逝、自伤身世之感。 B . 颔联描写了作者读书的清幽环境,既照应题目,也为下文的抒情言志做了铺垫。 C . 颈联通过写“惊蝉”“求高树”,“旅雁”“厌后行”,直露心迹,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D . 全诗写作者于秋夕读书之时,生幽思、发慨叹,有“语奇体峻,意亦造奇”之妙。
    2. (2) 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春江花月夜》中表现宇宙永恒,生命代代相传的句子是:
    2. (2) 杜甫《登岳阳楼》中“”形象地反映了他生前生活的窘迫和仕途的坎坷。
    3. (3)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六、选择 简答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期,《博物馆说》网络短视频推广活动正式上线。全国143家顶级博物馆、美术馆方队精心选择1件(组)馆藏经典文物,讲述文物蕴含的历史内涵、文化精神、当代价值,并通过主流媒体形成传播矩阵,让博物馆之声    

    近些年,让文物“活”起来,成为文博界乃至社会的热点话题,以文物为主角的荧屏视听节目      。《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以各具特色的内容和形式,引来网友点赞,让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博物馆说》栏目的重磅上线,为“文博热”又添一把火。

    通过屏幕,观众不仅可以了解各地珍贵文物,更可以由此见人、见馆、见中华文明、见中国精神。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郑起的军号》,作为战争年代的珍贵     , 蕴含着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精神密码;中国美术馆藏方增先中国画《粒粒皆辛苦》,表现出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为观众不仅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激起共鸣与共情。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耳熟能详   层出不穷   蔚为大观   写照 B . 深入人心   屡见不鲜   蔚然成风   见证 C . 耳熟能详   屡见不鲜   蔚为大观   写照 D . 深入人心   层出不穷   蔚然成风   见证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不仅为观众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激起共鸣与共情。 B . 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不仅为观众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激起共鸣与共情。 C . 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不仅为观众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引发共鸣与共情。 D . 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为观众不仅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引发共鸣与共情。
    3. (3) 排比具有“增文势”“广文义”的作用,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排比句进行简要分析。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很多人都有午休的习惯,那么为什么要午休呢?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位睡眠研究专家说,最初,午休可能只是人们为了躲避正午的烈日的做法。那时的人类是生活在暖热的地区,户外劳动是人们维持生存最基本的条件。①   

    德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午休是正常睡眠和清醒的生物节律的表现规律,②    。不少人,尤其是脑力劳动者都会体会到,③   。据《纽约时报》报道,24分钟的午睡,能够有效地改善飞越大西洋的驾驶员的注意力与工作表现。(       )。国外有资料证明,在一些有午休习惯的国家和地区,其冠心病的发病率要比不午睡的国家低得多,这与午休能使心血管系统舒缓,并使人体紧张度降低有关。所以,有人把午休比喻为最佳的“健康充电”,是有充分的道理的。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午休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息。 B . 午休还可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息。 C . 午休还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息,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D . 午休还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七、材料作文
  • 8. (2019高三上·广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90高龄的徐怀中凭借《牵风记》获得茅盾文学奖,在座谈中,他说到,早在1962年,我就请长假写《牵风记》这部长篇小说,写了20余万字。不久,又接受其他任务,《牵风记》创作被搁置下来。多年后,书稿被我忍痛付之一炬。过后想想,倒也并不觉得多么可惜:如果当时匆匆忙忙把书出了,也就不会重改一次。现在《牵风记》只有10多万字,我对壁耗费5年,所以称自己“爬行者”。我先将整段文字默背下来,输入电脑后又改来改去,哪里还说得上什么进度。明知这种习惯效率不高,但是改不过来。

    徐怀中的谈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对青年一代的人生有很大的启示。阅读材料后,想一想,哪一点使你感受最深?并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