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来宾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

更新时间:2022-06-17 浏览次数:3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点鞭炮、放烟花是中华民族庆祝节日的必备项目,烟花中含有多种金属元素如:钠、钾、钙、钡等,请你结合生活和书本的知识判断,下列物质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的是(   )
    A . B . C . D .
  • 2. 物质的分类是指根据对象的性质、特征等对其进行分类。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 . 混合物:烧碱、碘酒、氯水 B . 化合物:澄清石灰水、冰水混合物、氯化氢 C . 单质:氮气、氢气、空气 D . 盐:纯碱、氯化钠、硫酸铜
  • 3. (2021高一下·中山月考) 近年来,总有一些不法商贩为了牟取自身利益。用硫磺(燃烧硫磺)对银耳进行熏制,使银耳增白。这些不法商贩所制取的银耳是利用了(   )
    A . SO2的氧化性 B . S的漂白性 C . SO2的漂白性 D . SO2的还原性
  • 4. (2020高一上·河池期末)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玻璃、水泥、水晶手链都是硅酸盐制品 B .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可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C . 雕花玻璃通常是用氢氟酸对玻璃进行刻蚀而制成的 D . 硅是制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
  •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不锈钢属于化合物 B . 浓硫酸可以用铁罐运输,是因为铁不与浓硫酸反应 C . 能使氯水褪色,是因为 具有漂白性 D . 浓硝酸用棕色瓶盛装,是因为硝酸见光易分解
  • 6. 下列离子组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酸溶液中: B . 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中: C . 加入 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 D . 澄清透明的溶液中:
  • 7.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44.8LCO2中O原子数目为NA B . 氮气所含的氮原子数为NA C . 100mL浓度为0.1mol/L的硫酸铜溶液中, 数目为0.02NA D . 等物质的量的CO和N2含有的原子数都为2NA
  • 8. (2020高一上·河池期末) 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图1:闻氯气的气味 B . 图2: 验证Cu与浓硝酸反应的热量变化 C . 图3:干燥SO2 D . 图4:实验室制氨气
  • 9.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铁与稀盐酸反应: B . 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C . 溶液跟氨水反应: D . 钠与水反应:
  • 10. (2020高一上·河池期末)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 B . C . D .
  • 11. (2020高一上·河池期末) 下列关于铝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氧化铝为碱性氧化物 B . 氢氧化铝不可以用于中和胃酸,因为其碱性过强 C . 铝常温下不容易生锈,故铝制容器可以长时间盛放酸性或碱性食物 D . 铝在冶金工业中常作还原剂,是因为其还原性较强
  • 12. ClO2是氯的一种化合物,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H2C2O2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B . ClO2是还原产物,CO2是氧化产物 C . KClO3在反应中被还原 D . 若1molKClO3参加反应则有2mol电子发生转移
  • 13. 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到化学反应的实质,现向CuSO4溶液、Fe2(SO4)3、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体放出。通过以上产生的现象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滤液中只含有FeSO4 B . 滤渣中一定含有Fe,一定无Cu、Al C . 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一定无Al D . 滤液中只含有Fe2(SO4)3、Al2(SO4)3
  • 14. (2020高一上·河池期末) 制备硅半导体材料必须先得到高纯硅。三氯甲硅烷(SiHCl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生产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 . ①③是置换反应,②是化合反应 B . ①每生成28g硅,转移4mol电子 C . 反应过程中H2和HCl均可循环利用 D . SiO2的硬度大,熔点高
  • 15. (2020高一上·河池期末) 将盛有60mLN2、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30mL,则原气体中N2、NO2的体积分别是( )
    A . 15mL 45mI B . 45mL 15mL C . 20mL 40mL D . 40mL 20mL
二、实验题
  • 16. 日常生活及化学实验中,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至关重要。
    1. (1) 实验室需要用到240mL0.5mol/L硫酸,现实验室只有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硫酸,该同学需要自己稀释,他需要量取mL1mol/L的硫酸。
    2. (2) 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如下图所示,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 (3)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Na2CO3溶液的性质,需要480mL0.2mol/L的Na2CO3溶液。溶液的配制过程如图所示:

      a.请把配制过程中两处明显不正确请改正过来

      b.请分析下列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产生的影响:其中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有(填序号)。

      ①用“左物右码”的方法称量(使用游码)

      ②碳酸钠不纯,其中混有氯化钠

      ③容量瓶未经干燥使用

      ④称量碳酸钠时所用砝码生锈

      ⑤移液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

  •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以废铁屑(含有碳、Fe2O3杂质)为原料制备 晶体。具体的流程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提高“酸溶”的速率的方法是:
    2. (2) 蒸发过程中需要用到玻璃棒,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3. (3) 过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过滤后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4. (4) “氧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5. (5) “氧化”过程结束后,如何证明溶液中有 存在?请写出实验方案:
  • 18.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甲同学取agCu片和12mL18mol/L浓硫酸放入圆底烧瓶中加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和Cu剩余。

    1. (1) A装置盛放有Cu的仪器名称:,C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为:
    2. (2) 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其作用是
    3. (3) 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装置A仍有气体产生,此时装置B中试剂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装置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

      a.饱和Na2SO3溶液      b.酸性KMnO4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d.浓溴水

    4. (4) 反应完毕后,烧瓶中还有一定量的余酸,却不能使Cu完全溶解的原因是。加入足量的下列药品不能证明反应结束后烧瓶中还有硫酸剩余的是(填字母)。

      a.NaCl溶液       b.Fe粉         C.CuO         d. Na2SO3溶液

    5. (5) 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对环境污染很大,为了减少工业上煤、石油等燃烧产生SO2的排放,可用氨水将SO2转化为NH4HSO3 , 再氧化成(NH4)2SO4来脱除烟气中的SO2 , 请写出NH4HSO3溶液在空气中氧化成(NH4)2SO4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三、综合题
  • 19. 分类法在化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下列物质:① 、② 溶液、③ 、④冰水混合物、⑤ 、⑥稀硫酸、⑦ 、⑧镁铝合金。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属于纯净物的有,属于氧化物的有
    2. (2) 能导电的物质有,属于电解质的有
    3. (3) 实验室中制取少量 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已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标准状况下,11.2L的Cl2含有原子数为
    5. (5) 已知实验需要 硫酸,但实验室中只有物质的量浓度为 的硫酸,该同学需要自己稀释,需要量取 的硫酸。
  • 20. 下图所涉及的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为(NH4)2CO3 , 其受热分解得到的产物的物质的量比为2:1:1,D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E为一种淡黄色的化合物,H为红棕色气体,I的浓溶液可在常温下用铝制容器盛装。它们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反应中的次要产物均已略去。

    1. (1) 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H、I
    2. (2)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C→F

      ②A受热分解:

    3. (3) 请写出I→G的离子方程式:,当有2mol的G生成时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