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

更新时间:2021-11-30 浏览次数:158 类型:月考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二、补充词语,并选择其中一个造句。(7分)
三、选择。(6分)
  • 3. 下列加点多音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算  策  分   B .  倔  大  人所难 C . 隔  接  断  亲密无 D . 弱  面  皮  
  • 4.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妨碍  访问  仿照  纺织 B . 羨慕  暮布  墓碑  日幕 C . 荆棘  吃惊  经常  精神 D . 蔓延  缓慢  帷幔  轻歌曼舞
  • 5. 下面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B .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C . 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D . 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
四、句子训练。(10分)
  • 6. 句子训练。
    1. (1) 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声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垂蔓里边发出。(缩句)
    2. (2)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3. (3) 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改为陈述句)
    4. (4) 用“新鲜”的两种意思造句。

      ①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

      ②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

    5. (5) 把成语“ 车水马龙 ”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分)
  • 7.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1) 白鹭实在是一首,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根据白鹭活动于水田等生活习性,巧妙地把它置于三幅优美的画中,这三幅画可命名为
    2. (2) 《将相和》一课是根据写的《》改编的。课文以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三个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的过程。
    3. (3) 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应当珍惜当下,努力学习,做最好的自己。听,陶渊明喟然长叹:“盛年不重来,。及时当勉励,。”岳飞壮志未酬,伸天长啸:“莫等闲,
六、口语交际。(8分)
  • 8. 口语交际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公约是同学们共同制定、认可的规则。制定班级公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1. (1) 下面是制定班级公约的步骤,你来按照正确的步骤排序,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分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

      ()全班表决,形成公约。

      ()提出班级建设的目标。

    2. (2) 假如你所在的班级在下面这些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你有什么解决方法?请完成以下表格内容。

      类别

      存在问题

      公约内容(我的解决方法)

      纪律方面

      下课追逐打闹。

      学习方面

      上课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卫生方面

      随手乱扔碎纸。

    3. (3) 你知道哪些提高阅读速度的好方法呢?请你写两条。

七、课内阅读。(7分)
  • 9. 课内阅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 (1) 选段主要写了
    2. (2) 人们要“紧走搭石”的原因是:①;②
    3. (3) 读了这段话,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从“”这个词语中,我感受到了一行人走搭石时的动作美;从“”这个短语中,我体会到了走搭石时的声音美;从“”这两个词语中,我想象到了走搭石时的画面美。
    4. (4) 搭石美,走搭石的乡亲们更美,你觉得他们美在哪里?
八、课外阅读。(10分)
  • 10. 课外阅读

    商鞅南门立木

    公元前356年,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

    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是很困难的。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旧贵族对变法持反对意见,另一方面是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心实意地进行改革。

    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得老百姓信任的好办法。

    这天清晨,商鞅派人在都城的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大木桩,并在南门城墙上挂出告示,下令:谁能把这根大木桩扛到北门,朝廷就赏给他十两黄金。

    这个消息立刻在全城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涌向南门,拥在大木桩的四周。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嘿,这倒是稀奇事,打一根木头就赏黄金十两。”

    “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

    “这位新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可就是没人去碰那根木头。更有一些胆小怕事的人,怕惹是生非,自讨苦吃,悄悄地溜走了。因此,尽管这天前来围观大木桩的天成百上千,但是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搬动它。

    第二天,商鞅又让人在南门挂出告示,下令道:谁能把这根大木桩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黄金。

    告示挂出后不久,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也挽起衣袖,把大木桩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嚷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当扛大木桩的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赏吧!”.

    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这时,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为了使咱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我受大王的委托,负责推行新法。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赏,就像这位扛大木桩的人一样。可是,要是谁胆敢违抗法令,我定斩不饶!”说完,他便叫人把新的法令条文挂了出来。

    商鞅“立木取信”一事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它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1) 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2. (2) 找出文中描写商鞅面对困难,毫不退缩,迎难而上的语句。
    3. (3) 文中的画线句是对商鞅的描写,表明商鞅是一个的人。
    4. (4) 商鞅“立木取信”的作用是什么?
    5. (5) 如果你想给商鞅点赞,你会怎么说?
九、习作天地。(30分)
  • 11. 题目:我的老师真  ▲  (严厉、幽默、可爱)

    要求:⑴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⑵通过一两件具体事例,突出老师的特点;

    ⑶不少于4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