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

更新时间:2022-01-10 浏览次数:4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网络时代,为了吸引大众眼球,为了人们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抓取最有兴趣的东西,各种网络平台、新媒体技术都推出了快速视听的内容。

    倍速“追剧”,已是时下很多年轻人的文化娱乐生活方式和休闲生活方式。“倍速”能够改变播放的速率。一部1小时的剧,在开2.0倍速的情况下,30分钟就可以看完;扩展到一部剧,用20集的时长就能看完40集的电视剧,缩短了很多观剧时间。而比起跳着放,倍速播放并不会遗漏重要的情节。

    网上有一个关于“倍速”的调查,参与者近八成为上班族,超六成为90后。在选择倍速模式观看内容的类别中,音乐娱乐内容以68.2%居榜首,而历史人文类与知识技能类内容也占到了45.5%……还有一些视频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推出了“5分钟看一部电影”“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等,把倍速带入了经典阅读之中。诸如《一本书读通中外经典》《世界经典名著快读》《一分钟读懂×××》……这些指导阅读的图书,基本以速成、倍速为主。这些图书大多是对名著经典的作家生平、写作背景、情节梗概、人物角色作简明扼要的梳理,偶尔会加上编者个人的评价。这些图书透露出一种截然不同的阅读理念:教读者在短时间内掌握名著的精华,从而不用再去啃原著这块“硬骨头”。

    有学者认为“倍速”阅读的流行,说明“速食”阅读的后经典时代已经到来。“过去的时代慢,所以是沉浸式阅读。后经典时代其实是在孕育一个新的审美快感,要看到迅速阅读的美学体验和这个时代相呼应。”但我们都知道,书籍所记录的文字是抽象的符号,它要求阅读者阅读的同时要思考,否则就不能理解文字的意义……所以,倍速阅读的流行,不能证明阅读的深度不再重要,也不能说明阅读需要去精神化。倍速阅读的弊端不仅在于这种阅读方式挤占了深阅读的时间,使我们无法形成理性化、系统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这种阅读方式忽视了对深刻思想的领悟和品味。

    我们现在处在这样一个“速度”时代。对欣赏的事物,或精神对象,我们似乎已经没有了心灵的品味,没有灵魂的交流,没有精神的对话,一切以实用、消费为原则,快速见效、带来功利,一切要服务于这种追求倍速的快乐,追求速度、追求流行,成了我们文化生活乃至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据。

    今天,信息的洪流奔涌而至,我们更容易将智慧与知识、知识与信息混淆起来,更倾向于用经济学的方式来解决人生的问题,用娱乐的方式、技术的方式来对待文化的问题、精神的问题,物质力量、技术力量和精神力量同时也会长久地纠缠在一起,难解难分,彼此对立、又互相渗透,构成着我们内在的思想紧张。所以,在这个文化“倍速”,甚至精神生活也“倍速”的时代,我们应该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有回望心灵的能力,让我们的文化“慢下来”,让我们的精神“慢下来”。如此,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文化和精神的美、真、深的品质。

    (摘编自袁跃兴《“倍速”时代,文化要“慢下来”》)

    1. (1)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下生活的速度快,信息量大,所以人们的阅读方式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向“速食”转型。 B . 经典时代的沉浸式阅读能让人领悟和品味深刻思想,并且形成理性化、系统的知识体系。 C . 在互联网时代,音乐娱乐内容比历史人文类与知识技能类内容更加适合采用倍速模式观看。 D . 文化和精神具有美、真、深的品质,它需要人们采用深度阅读的方式去感知、感受和感悟。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几次举例,目的是论证人们在网络时代用娱乐、技术方式对待文化、精神问题的弊端。 B . 文章基于对文字抽象特征的分析,作出了倍速阅读挤占深阅读的时间、忽视深刻思想的论断。 C . 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摆出事实,再分析利弊,最后联系时代背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D . 文章既关注到信息奔涌,又主张文化、精神应“慢下来”,显示出作者客观而辩证的态度。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把倍速带入经典阅读中,只求速成、倍速而不去读原著,是忽视思考的杀鸡取卵之举。 B . 时代的“速度化”,使快速见效、带来功利成为了人们文化乃至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据。 C . 有学者从“孕育着新的审美快感”的角度认同“速食”阅读,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自觉。 D . 倍速时代应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和心灵的勇气和能力,这体现了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 2. 实用类文本阅读

    马克思重返欧洲     白烁

    150多年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开宗明义:“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150年后,共产主义国家在欧洲几乎消逝,马克思却奇迹般地复活了。

    20世纪末,英国历史学者弗朗西斯·惠恩出版了《马克思传》。这本获得英国“四频道”电视台年度最佳政治书籍的传记,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这本书还原了马克思的原貌:一个富有创造力且博学的思想家,一个注重实证研究、对资本利弊了如指掌的经济学家,一个充满人道情怀但不太看得起工人鲁莽行动和不动脑子的革命家,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

    马克思在经济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是百年来不动摇的,但在民间,马克思总与“红色”“革命”“苏维埃”“斯大林”联系起来。“冷战”结束后,这些词汇被历史收留,马克思倒从柏林墙的废墟中站起来,让墙东墙西的人都看到大胡子伯伯的温情、严谨和可爱。千禧年之际,在马克思生活和工作过的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位居第一。执政的工党在“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把马克思评为第一名,尽管英国首相布莱尔抛弃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他的“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被评为最佳名言。不久,便发生了“9·11事件”!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公布了“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的调查结果,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法兰西内战》中的引语“旧的国家是一种‘以其无处不在的复杂的军事、官僚、宗教和司法机构,像蟒蛇似的把活生生的市民社会从四面八方缠绕起来的中央集权国家机器’”被评为最杰出的论断。

    在欧洲大陆,马克思被政党立为精神领袖。中立的法兰西民主联盟党说法国右翼政党从未脱离马克思主义。今年法国总统大选之前,主流政党都带有“马克思光泽”。左翼的社会党不断宣称要平衡劳资关系,要“吓住资本家”;中偏右的人民运动联盟指责“流氓老板”只顾给自己装腰包,而不顾工人生存状态,把工厂都移到劳动力便宜的国外了。东欧、中欧国家在急遽的民主化和自由化进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不少左翼政党经过“在野”的阵痛后重新认识“真正的马克思”,在新生后重新执政。

    马克思重返欧洲且被大众所接受,除了学术界不受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影响而客观研究的启蒙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困惑着劳工阶层。全球化拉平了国家间的距离,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摆脱贫困,但也加剧了资本家的财富集中,欧美国家的中产阶级因生产、技术和资金的全球流动而被涮到劳工阶层队伍中。联合国最近的报告估计,全球2%的富人拥有全球逾50%的财富,而全球50%的穷人仅拥有1%的财富。《资本论》很完整地指点了其中的迷津。

    无论在民间还是学术界,马克思重返欧洲是历史的进步。这不仅还原着马克思的真实面目,也让人们时时记住马克思的自白:“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今日的欧洲,无论原来是信奉社会主义的还是信奉资本主义的人,都深刻感受到了马克思的魅力。 B . 所谓马克思“重返欧洲”并不包括经济学领域,因为马克思在经济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地位不曾动摇过。 C . 英国执政的工党在“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把马克思评为第一名,对此,布莱尔持反对意见。 D . 马克思自白“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反映出欧洲社会对马克思存在教条的认识。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共产党宣言》说起,戏剧性结果的对比引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的论述。 B . 文章列举的各种调查评选结果,证明了马克思在各领域取得的成就都被后人重新发现并推崇。 C . 文章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举例论证是其主要手段,又从具体事例中归纳、探究其深层原因。 D . 文章从民间、学术界、政党实践、全球化进程等角度,全方位立体化阐释了马克思重返欧洲。
    3. (3) 文中说“150年后,共产主义国家在欧洲几乎消逝,马克思却奇迹般地‘复活’了”,请结合文本概括马克思“复活”的原因。
  • 3. 文学类文本阅读

    半张纸       [瑞典]奥古斯特·斯特林堡

    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他走到走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辨认,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这里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

    他取下这张小纸。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条纸。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壁炉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

    首先是她的名字:艾丽丝——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爱人的名字。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1511。

    下面潦草地写着:银行。那里是他工作的所在,对他说来这神圣的工作意味着面包、住所和家庭——也就是生活的基础。有条粗粗的黑线画去了那电话号码,因为银行倒闭了,他在短时期的焦虑之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

    接着是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那时他们已订婚了,而且他手头很宽裕。

    家具行,室内装饰商——这些人布置了他们这寓所。搬运车行——他们搬进来了。歌剧院售票处,5050——他们新婚,星期日夜晚常去看歌剧。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最愉快的。他们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

    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画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

    现在这对新婚夫妇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新东西。一个女子的铅笔笔迹写的“修女”。什么修女?哦,那个穿着灰色长袍、有着亲切和蔼的面貌的人,她总是那么温柔地到来,不经过起居室,而直接从走廊进入卧室。她的名字下面是L医生。

    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位亲戚——母亲。这是他的岳母。她一直小心地躲开,不来打扰这新婚的一对。但现在她受到他们的邀请,很快乐地来了,因为他们需要她。

    以后是红蓝铅笔写的项目。佣工介绍所,女仆走了,必须再找一个。药房——哼,情况开始不妙了。牛奶厂——订牛奶了,消毒牛奶。杂货铺,肉铺等等,家务事都得用电话办理了。是这家女主人不在了吗?不。她生产了。

    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这里用清楚的黑体字记载着:承办人。

    在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埋葬事”。这已足以说明一切!——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

    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于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开头,为全文奠定了一个悲情低沉的情感基调。 B . 文章在平实的叙述中实时地穿插了一些议论。如第七段的“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有效地拓展了文章的深度。 C . 小说结尾“他高高地抬起了头”,与开头写主人公“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相呼应,都表现了他内心的坚强。 D . 小说在“半张纸”上机械记的名称和号码,对主人公来说却饱含情感,半张纸溢出了物质的层面,成为一种情感和精神的载体。
    2. (2) 请结合文本分析第一段中“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这句话的内涵。
    3. (3) 小说中有哪两条时间线?这样的时间处理有怎样的妙处?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 4. 文言文阅读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去职,赋《归去来》。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之间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要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

    (注)①舁,yú,抬;篮舆:轿子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B .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C .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D .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刺史,汉代为一郡长官。刺,检核问事质疑,即监察之职;史,“御史”之意。 B . 绶,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等东西的丝绸,“解绶去职”指解下官印辞去官职。 C . 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元嘉四年”属于按照帝王年号来纪年的。 D . 谥号,古指人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并给予褒奖,如“靖节先生”。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而率真,清高而自负。 B . 州郡召用陶渊明担任州郡的官职,他不忍官场,弃官回家,他亲自耕种,自给自足,身体瘦弱而患上了疾病。 C . 陶渊明曾经去过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好了丰盛的酒席,在半路粟里(地名)邀请他。 D . 郡将(官名)曾经来拜访,正赶上陶渊明酿的酒糟熟了,郡将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4. (4)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②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 5. 古代诗歌阅读

    咏煤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鼎彝:原是古代的饮食用具,后专指帝王宗庙祭器,引申为国家,朝廷。铁石: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久埋地下变成的。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开篇点题,概括了煤炭的开发过程。这里用“混沌”比喻未开发的煤矿,用“乌金”比喻开发出来的煤炭。 B . 颔联“回”“破”二字生动地写出了煤炭的功用,将煤炭燃烧换来的温暖、春意、光明做了极其形象、富有诗意的概括。 C . 颈联继续阐发煤炭的作用和倾情奉献。表明作者关心百姓疾苦并甘愿为之奉献变成“铁石”。 D . 这首诗语言质朴明畅,平平道来,而意象明晰,寄托深远,是诗人自我人格和理想的真实写照。
    2. (2) 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6.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四时景色,既生动传神,又高度概括,其中写春、夏两季景色的两句是“”。
    2. (2)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先揭露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长期“”,使珍宝堆积如山;这为后面的假设“”就足够来抗击秦国作了铺垫。
    3. (3) 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自己对内心所认定的善的追求,态度是“”;而对于背弃规矩、苟合取容等行为,也是“”,也不会做出那些丑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汉字是具有表意特征的书写符号、审美价值的视觉符号、中国标识的文化符号。作为中华文明(_____)的重要标志,汉字承载了华夏文化的悠久历史。激光照排系统和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不仅使汉字走上了数字化道路,也标志着世界上非表音语言也可以写入电脑,而且具有拼音文字(_____)的优势。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显示,联合国常用的6种文字书写的文件和书籍,汉字是最薄的版本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对对联一直是训练学生汉字基本功的重要方法。对联兼诗歌散文之长,不仅形式对仗工整,对汉字理解和运用能力要求很高;而且内容(_____),涉及自然、历史、地理、民俗、名胜等方面。例如:“子夜钟声传春讯,________。”这副对联不仅上下联词语对应,结构一致,也写出新年到来的祝福和(_____)的美景。传承对联文化,既有利于提升我们对汉字的理解力,也能增强我们对文化的自信力。

    1.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来源  不可比拟  丰富多彩  春意阑珊 B . 来源  望尘莫及  丰富多彩  春意盎然 C . 起源  望尘莫及  包罗万象  春意阑珊 D . 起源  不可比拟  包罗万象  春意盎然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显示,在联合国常用的6种文字书写的文件和书籍中,汉字是最薄的版本。 B . 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在联合国常用的6种文字书写的文件和书籍中,汉字版是最薄的版本。 C . 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显示,联合国常用的6种文字书写的文件和书籍,汉字是最薄的版本。 D . 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显示,联合国常用的6种文字书写的文件和书籍,汉字版是最薄的版本。
    3. (3)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鼠年鹊语报福音 B . 春牛耕地谷香飘 C . 玉鼠探头迎新春 D . 东风劲吹暖家乡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虽然目前尚未搞清楚“白日梦”影响人体身心健康的确切机制,但有证据显示这种大脑活动对免疫系统起着良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白日梦”也能让   ①   , 让右脑充分发挥形象思维能力,从而使善于语言思维劳动者的疲劳得以消除。不过,很多时候“白日梦”并   ②   。研究结果显示,走神时候的情绪比专注的时候差,即便手头的工作并不有趣,或者走神想的是些开心的事,专心在任务上时情绪也会更好。“白日梦”与注意控制和无意识有关。从神经活动的角度,做白日梦与默认网络和执行控制系统的活动有关。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发白日梦情况也相对稳定,容易走神的人在不同场合都容易走神。认知能力较低、冲动性强或者控制力较差的人,就更容易走神。另外,也有研究发现某些人格特点也跟白日梦有关,比如   ③   , 而性格外向的人则较少做白日梦。

    1. (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请概括上述文段的主要意思,不超过30个字。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