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罗平县第二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2-01-27 浏览次数:5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这里使用的命运概念,是指生命有机体所具有的一种不可改变的、必然的行为趋势、价值指向和最终归宿。生存是生命的天命,因而生存就是一切生命不可改变的命运。同样,如果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就不能维持人与自然这个生命共同体的可持续生存。因此,人类必须顺势而行,尊重自然生命,保护自然,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看作是人与自然这一生命共同体得以保全的必要条件。

    从古代的农业文明经过近代的工业文明到当代的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否定之否定”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形成过程。

    农业文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自然为中心的。这种文明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就是它的“自然性”:这种生产是由“自然生命”直接进行的,因而是一种“自然性生产”——粮食是庄稼自己长出来的,而不是由人在生产过程中制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庄稼”才是真正的“生产者”。农民在生产中的作用,只是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在这种生产中,决定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的主要条件是自然条件。

    工业文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工业生产的生产方式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工业生产已经不是人对自然的顺从,而是对自然界的改造,从而创造一个在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人造物”;整个生产过程都是由人进行的,人真正成为生产的主体,让自然服从人的意志。从个别人的观点看来,似乎“自动化生产”没有人的参与,仅仅是自然物(机器、电脑)在进行生产。而实际上,在生产中劳动资料的运动,不过是人的“过去劳动”在运动,因而是人的“过去劳动”在进行生产,生产的全部产品,都是人的劳动的结果。

    在当代,我们所要构建的生态文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现在,人们既看到了人类为了生存而改造自然的必要性,也重新认识到了维护自然生命系统的稳定与平衡的必要性。我们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工业文明中形成的那种以人类为中心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否定,也是对农业文明的以自然为中心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否定,其中每一次否定都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在吸收对立面所包含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克服对立、走向和谐统一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经过了否定之否定的曲折道路之后,我们要创建的新的文明,应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在这种文明中,人与自然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而不是争夺各自利益的敌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生态哲学的最为重要的价值。

    但是,西方的生态学家们却沉浸在自然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争论之中,企图用农业文明时代的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意识代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黑格尔也说过,“妄想一种哲学可以超出它那个时代,这与妄想个人可以跳出他的时代,是同样愚蠢的”。我们当代所需要的生态哲学,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当代西方的自然中心主义生态哲学从根本上堵塞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也使得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失去了存在基础。

    (摘编自刘福森《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哲学意蕴》)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不同的文明中内容不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B . 在农业文明的生产中,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主要由自然条件决定。 C .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保全人与自然这一生命共同体的必要条件,也是最重要的价值。 D .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我们所需要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主要采用总分结构,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和当代的生态哲学。 B . 生存是生命的天命,这是文章立论的前提。因为生存是一切生命不可改变的命运,所以生存是生命的天命。 C . 文章用“生态哲学”这一概念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文章既具有哲学的思辨性,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 D . 文中引用马克思的话说明了哲学不应该脱离时代,以自然为中心和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态哲学都不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特点。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类和自然不是争夺各自利益的敌人,自然是无意识的,只有人做出让步,才能实现两者和谐共生。 B . 文章对“命运”“自然性生产”“过去劳动”等概念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使文章内容通俗易懂。 C . 按照“否定之否定”理论,我们现在所构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可能也不是人与自然的终极关系。 D . 西方生态学家们企图遵循农业文明时代的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意识,这种做法忽视了人类自身的命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日,国际权威调研机构发布了《全球人脸识别设备市场研究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研究了全球人脸识别技术的市场状况,指出中国是人脸识别最大的市场,中国AI独角兽云从科技目前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

    报告称,2017年,全球人脸识别设备市场价值为10.7亿美元,到2025年底将达到71.7亿美元,在2018年至2025年期间将以26.80%的速度增长。而我国是人脸识别技术最大的市场,2017年占全球比例29.29%,预计2023年将达到44.59%,在2018-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9.53%,这主要得益于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计划》等政策的出台。

    报告称,全球排名前三的制造商,在2017年的收入市场份额占全球所有制造商收入的20.37%。其中云从科技(即重庆中科云从科技有限公司)在2017年的市场份额是12.88%,是人脸识别技术及设备研究制造的领头羊。

    (摘编自《全球人脸识别设备市场研究报告2018》)

    材料二:

    材料三:如今,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重庆江北机场、上海虹桥机场等全国80%的枢纽机场过安检时,“刷脸”技术可以让乘客快速通关。重庆的多家银行也能实现“刷脸”取款。这项技术来源于云从科技。

    位于重庆两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的中国AI独角兽云从科技成立于2015年3月,是一家由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孵化的专注于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的高科技企业。作为人脸识别初创公司之一,中国AI独角兽云从科技是一家从“出生”就贴上“国家队”标签的公司,也是唯一一家受邀制定人脸识别国家标准、公安部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

    看嘴型就知道你在说什么。位于重庆两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的海云数据是人工智能与可视分析领域的领军企业。在唇语识别技术上,海云数据对英文的识别准确率在80%左右,中文准确率为71%。如应用到场景教育、身份识别、公共安全、军工军事等领域,将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5月,由海云数据承建的“白云机场可视分析智能指挥决策系统”在广州白云机场投入使用,该系统将机场内飞行区、航站区、综合区的各项业务数据进行整合,结合大数据可视分析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飞机流、旅客流、行李流、货物流、交通流的全区域覆盖、全流程管控,每分钟可处理6万条信息。   

    (摘编自黄军《人脸识别技术七夺世界冠军》)

    材料四:对于中外人脸识别效果的巨大差异,航天科工智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系统总体部专家何东昌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解释,首先是国外的国情问题。“有些国家认为,人脸识别存在隐私问题,甚至对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都有一定限制。”例如在英国,面部识别和追踪技术就曾引发巨大争议,英国各界甚至发起一项“请警方停止用摄像头进行面部识别”的抗议活动。类似情况在美国也有发生,如亚马逊公司利用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技术帮助警方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对此提出了抗议。

    (摘编自《科技日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是人脸识别技术最大的市场,中国AI独角兽云从科技目前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它在2017年的市场份额是12.88%。 B . 中国AI独角兽云从科技是人脸识别技术及设备研究制造的领头羊,是一所专注于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的高科技企业。 C . 中国AI独角兽云从科技位于重庆两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是唯一一家受邀制定国家标准、公安部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 D . 在唇语识别技术上,海云数据对英文的识别准确率在80%以上,中文准确率为71%。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众多的生物识别技术里面,人脸识别所占的市场份额增幅最大,达到了166.6%,位居第一。 B . 广州白云机场使用了海云数据承建的“白云机场可视分析智能指挥决策系统”,每分钟可处理6万条信息,效率很高。 C . 在国外,因为人们认为人脸识别存在隐私问题,所以他们反对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甚至对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都有一定限制。 D . 亚马逊公司帮助警方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对此提出了抗议。
    3. (3) 我国人脸识别技术发展在全球取得优势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进行整合概括。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咿呀

    刘建超

    夏花十三岁考上了老街戏校。

    夏花的模样好看,身段漂亮,在一群孩子当中格外显眼。几年过去,唱念做打四门功课孩子们都基本掌握了,成绩好的还去老街剧团参加演出了,唯有夏花的唱功总是上不去。老师说夏花的嗓音先天不足,出不了宽音。老师让夏花离开学校改行算了。

    那晚,一轮圆月挂在丽景门的檐角。学员们都跟着老师去剧场看名角梨花白的《红娘》,夏花没心思去,独自一人在梨树园里徘徊,听着远处剧场隐约传来的叫好声,想着自己多年的努力要付诸东流,泪水朦胧了月光,情不自禁地喊出一声:“咿——呀——”

    夏花的这一声咿呀,透过梨园在丽景门上回荡,惊到了正在丽景门上品茶赏月的老街戏霸洛半城。洛半城是老街剧团的团长,有名的铜锤花脸,唱功了得,嗓音亮丽,粗狂豪放,唱花脸能声穿半个洛阳城,故而被称作洛半城。洛半城下得丽景门,来到梨园,看到了月光下发呆的夏花。

    “小姑娘,刚才可是你在练声? ”夏花认得眼前的洛半城,怯生生地点点头。

    “来,你再喊一嗓子。”

    “咿——呀——”

    洛半城兴奋地拉起夏花的手说:“走,去剧场。”剧场里的《红娘》已经接近尾声,懂戏的人都知道,最后一场戏已没什么高潮,不少观众开始起身离场,剧场里就有些嘈杂凌乱。饰演崔夫人的演员最怕这个时段上场。

    洛半城让夏花在内台喊,夏花也不怯场,放开嗓子:“咿——呀——”

    嘈杂的场子立刻被这一声给镇住了,这本是戏里没有的啊,而这一嗓子清脆悠扬,韵味十足,戏迷们虽然一头雾水却也齐声叫好,掌声雷动。洛半城急忙把发愣的夏花推到台前,夏花头一次面对老街这么热情的戏迷,不知所措,只得又喊了声:“咿——呀——”

    夏花就这样进了老街剧团。

    在剧团里,夏花几乎就是个跑龙套的。但是,只要戏开场,必有夏花的一声“咿——呀——”,乱槽糟的剧场顿时安静下来。洛半城对夏花说:“观众认可你的一声咿呀,这也是最高赞赏了。有人唱一辈子戏,观众也记不住他一句。你这一嗓子,值了!”

    就凭着一嗓子,夏花在剧团里待了十年。夏花出落得更加俊俏了,团里团外追求夏花的人不少。

    团里唱武生的祥子模样一般,是洛半城的徒弟,死缠硬打把夏花追到了手,洛半城是他们的证婚人。

    祥子演出时摔断两条腿,坐在了轮椅上。虽然夏花百般用心地伺候,祥子还是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火。开始大伙还能理解,可时间一长,许多好心人都看不惯了,都劝夏花趁年轻还是离了吧!夏花虽然感激大伙的好意,却依旧如初。夜深人静,尚未入睡的人们常能听到那声“咿——呀——”,只是多了一丝隐约的悲凉。

    几年后,剧团解散,夏花报了个中医按摩班,每天都要给祥子泡脚按摩。

    一天,洛半城来看望祥子,夏花正给祥子按摩腿脚。洛半城看着夏花娴熟的手法,建议夏花开家浴足店,反正每天要给祥子按摩,开个店还能维持生计。祥子虽说不情愿,可眼下也没什么能做的事情。

    夏花的浴足小店还真开起来了,店名更有特色:咿呀浴足。

    小店生意挺好,许多都是夏花和祥子的戏迷。也有来想歪使坏的人,泡脚时,说些挑逗的话,讲些让人脸红的段子。夏花只管做活儿,不搭理。有人做足疗时,故意抬脚往夏花的身上蹭,夏花就加重手法,疼得那人嗷嗷叫。夏花说,这儿是心脏反应区,先生你的心可是有毛病哩。

    送走了客人,夏花打水给祥子泡脚,祥子气呼呼的,怪夏花对不正经客人太迁就。夏花给祥子捏着脚,说:“来的都是客,他们有他们的想法,我不当真就行了。客人们的脚哪能都一个尺码?”

    祥子掀翻了水盆,水溅了夏花一脸一身。夏花没生气,她知道祥子心疼女人,心里憋屈。待夏花收拾停当,已是午夜。

    夜色静谧,秋风习习,弯月如钩。夏花揉揉酸胀的臂膀,扭扭僵硬的腰身,望着无际的星空,轻轻叹了一声:“咿——呀——”

    夏花第二天就关闭了小店。夏花说,我不能让祥子心里不痛快。有人帮忙,让夏花在车站的候车室里摆个书报摊,虽然赚钱不多,夏花却干得带劲。祥子也来帮衬,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

    中秋,吃过晚饭,夏花推着祥子出屋赏月。夜空之下,秋月如珪,秋露如珠,祥子心情大好,非得夏花来上一嗓子。夏花欣然允诺,清了清嗓子,一声极具穿透力的“咿——呀——”腾空而起,在空气中久久回响。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4期,有改动)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折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秋风习习,秋月溶溶,秋露荧荧,小说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寥寥数笔既营造了一种冷清凄凉的氛围,又使得小说充满诗情画意。 B . 夏花虽然十三岁就考上戏校,模样、身段都很好,可就是先天不足,唱功跟不上,没有演出的机会,以致老师劝她改行。 C . “有人唱一辈子戏,观众也记不住他一句。你这一嗓子,值了!”洛半城朴实的话语蕴含深刻的哲理,也安慰了夏花。 D . 在剧团内外的众多追求者中,夏花最终却选择了其貌不扬的祥子,祥子的死缠硬打是原因之一。
    2. (2) 夏花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3) 小说以“咿呀”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二、 古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仁宗嘉祐五年五月,召王安石为三司度支判官。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寻通判舒州。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 , 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恳求外补,知常州,移提点江西刑狱。与周敦颐相遇,语连数日夜,安石退而精思,至忘寝食。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及是,为度支判官,闻者莫不喜悦。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微,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末,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在位之人才既不足用,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上览而置之。吕祖谦曰: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此书。特其学不用于嘉祐,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B . 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C . 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D . 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司,或为官称,或为官署名,历代不同,唐代后期到宋代,三司统管财政,由重臣任职。 B . 禄养,“禄”为古代官吏的俸给,古人认为官俸为养育百姓之资,“禄养”是指用官俸养民。 C . 闾巷,“闾”,古时以二十五家为一闾,“巷”,里弄,后来用“闾巷”泛指乡里民间。 D .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帝王诸侯都祭祀社稷,后来用“社稷”代表国家。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安石才华横溢,喜好读书,擅长为文,曾巩带王安石去拜见大臣欧阳修,欧阳修十分赏识王安石,四处为他扩大名声。 B . 文彦博、欧阳修等人先后向朝廷推荐王安石,王安石都以祖母年老为由予以拒绝,因此士大夫们认为他无意于为世所用。 C . 王安石性格果敢,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向宋仁宗呈言事书,要求对国家法度进行全面改革,扭转宋朝积贫积弱的局势。 D . 王安石清楚地知道,他的改革主张在当时会遭到顽固派的非议,但仍然把希望寄托在君王身上,也由此得到宋仁宗支持。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

      ②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王维

    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

    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

    [注]①杨子,指西汉扬雄(一作杨雄),此处以杨子比杨氏。②淮王,指汉淮南王刘安,这里借指岐王。③散玉珂(kē),指骑马从游者各自分散而游,玉珂是指马勒上的玉饰。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记游诗,写了所游之地的美景和游览的过程,写景别致,景中含情。 B . 首联借典点题,笔调略带诙谐意味,岐王带领宾朋游览杨氏别业,欢宴游乐。 C . 颈联动静结合,以静为主。通过曲折小径,穿过茂密的树林,眼前豁然开朗。 D . 尾联写游玩到凌晨,城门尚未开启,一路笙歌,写出了诗人游玩的余兴未尽。
    2. (2) 请从描写角度和景情关系两方面简要赏析颔联。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2. (2) 《老子四章》中“。”一个对自己事业追求执着的人,人可谢世,而精神事业价值万古长存。
    3. (3) 《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修身的前提条件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各题。

    “美丽中国”愿景是“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不要花大气力去__________,很多山城、水城很有特色,完全可以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国城市建设几十年来取得瞩目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遗憾,某些扩建的城市新区,缺乏个性和特色。从美学角度深入探究这一情况,将有助于我们改善提升城市建设,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美好目标。中国地域辽阔,各地风貌__________。从南到北1.8万多千米海岸线,海岸城市从南部的海口、三亚到中部的上海、厦门,再到北部的青岛、大连;从东到西,从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起伏的山岭到崎岖的高原,各具特色;长江、黄河、松花江、伊犁河以及青海湖、洞庭湖等各类水系,__________ ,神州大地_________ 。然而,城市街区中无论是街道景观、中心广场还是民居建筑,()。其审美效果是,如果只看建筑风貌,人们不知道身处哪一座城市,也不知道城市所在地域,城市就与自然割裂开来。让城市美丽起来,不仅需要建筑师、规划者、开发者进一步提升美学境界,更需要反思以前建立在西方古典宇宙观基础上的城市美学误区。这就要发扬中华美学精神,立足中国本土,在城市美学理论上有所运用、有所研究、有所建树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劈山填海 丰富多彩 各有千秋 众彩纷呈 B . 夷为平地 众彩纷呈 各有千秋 五光十色 C . 劈山填海 五光十色 平分秋色 丰富多彩 D . 夷为平地 丰富多彩 平分秋色 五光十色
    2. (2) 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人们直观感受到城市所在地域的特征是很难的 B . 城市所在地域的特征很难让人们直观感受到 C . 人们很难直观感受到城市所在地域的特征 D . 都很难让人直观感受到城市所在地域的特征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就要发扬中华美学精神,立足中国本土,在城市美学理论上有所运用、有所研究、有所建树。 B . 这就要立足中国本土,发扬中华美学精神,在城市美学理论上有所研究、有所建树、有所运用。 C . 这就要发扬中华美学精神,立足中国本土,在城市美学理论上有所研究、有所建树、有所运用。 D . 这就要立足中国本土,发扬中华美学精神,在城市美学理论上有所研究、有所运用、有所建树。
  • 8. (2020高二上·西宁月考) 下面是某校某班高中毕业十年同学会主持词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高中三年,我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今天我们再次光临母校,感到格外亲切。我们仿佛回到了当年的课堂,聆听先师的教诲,感谢他们当年斧正我们的错误,给我们指明人生的方向。看到老师们风采依旧,更是让我们感到欣慰。一日同学三辈亲,这份情缘,我们应当惠存。

  • 9.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曾侯编钟,金缕玉衣,三星堆圆明园,中国文明彰显纷繁富丽。

    材料:

    引领 稳定 传承

    月球车 调结构 斩荆棘 可燃冰 拓道路 扩内需

    精准扶贫 量子通信 不忘初心 蛟龙下水 服务三农 砥砺前行

四、 作文(60分)
  • 10.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就是要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弃旧图新,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生活中,我们也说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以达到一种最完善的境界。其实我们的人生,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要求,作为高中生的我们,要怎么样做才能达到一种最完善的境界呢,请结合《大学之道》这篇文章的思想精髓,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