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东部新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

更新时间:2021-12-22 浏览次数:16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0八上·重庆期中) 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先后四次测得的结果分别为:13.26cm、13.28cm、13.27cm、12.79cm,那么物体的长度为(  )
    A . 13.28cm B . 13.27cm C . 13.26cm D . 13.15cm
  • 2. 由匀速直线运动公式 可知,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速度随路程的增大而增大 B . 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减小 C . 速度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 . 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 3. 2019年5月4日,海尔·2019青岛马拉松比赛从“五四广场”鸣枪开跑。马拉松比赛全程约42km,一位男选手前半程的成绩是01∶20∶00,全程成绩是03∶30∶0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他后半程平均速度比全程平均速度大 B . 他前半程平均速度比后半程平均速度大 C . 他全程的平均速应大约是12m/s D . 他起跑后1h通过的路程一定是12km
  • 4. 小区里广场的音乐声对在家学习的小明产生干扰。下列措施中对减弱干扰无效的是(   )
    A . 将门窗关闭 B . 通过居委会要求减小音乐声 C . 在耳朵上塞防噪音耳塞 D . 在房屋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 5. (2020八上·洛川期末) 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 .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B . 听到雷声知道可能要下雨 C .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D . 超声波探测鱼群所在的位置和距离
  • 6. 2018年8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各地中小学强化学生体质,增强体育锻炼,并且规范电子产品使用,建立视力健康档案,综合施策全面防控青少年近视。如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和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正确的分别是(   )

    A . 乙和丙 B . 乙和丁 C . 甲和丙 D . 甲和丁
  • 7. (2020八上·盐都期中) 下列关于“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冰糕冒的“白气”和煮饭时锅中冒出的“白气”是同一种物态变化 B . 冬天呼吸产生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C . 冰糕冒出的“白气”是冰糕升华形成的 D . 烧开水时,壶嘴喷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 8. 用飞机向高空云层(气温低于0℃)喷洒干冰(固态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解;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过程为(   )
    A . a e B . a d f C . b c D . a b
  • 9. 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   )
    A . 20克 B . 200克 C . 2千克 D . 2000毫克
  • 10. (2020八下·临渭期末) 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 . 一钢瓶中充满氧气,当用掉一半后,钢瓶中氧气的体积不变,密度变小 C . 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D .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其不随物体温度、形状、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 11. 小聪洗完澡耳朵进水后,他妈妈跟他讲话时,小聪感觉妈妈的声音与正常情况不太一样。认真听清妈妈的话,关于他听到的声音,他得出以下结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响度变大了,因为液体传声的效果比气体好 B . 音调降低了,因为声源的频率降低了 C . 清晰度降低了,因为液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差 D . 声音的能量变少了,信息没有变少
  • 1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在凸透镜前再放置一块凸透镜,若要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则可以(   )

    A . 将蜡烛适当右移,光屏上会成放大的像 B . 将蜡烛适当左移,光屏上会成缩小的像 C . 将光屏适当左移,光屏上会成放大的像 D . 将光屏适当右移,光屏上会成缩小的像
  • 13. “水浴法”是一种常见的加热方式,它具有加热缓慢、均匀等优点。如图甲所示,橙橙同学用水浴法分别加热两种物质甲和乙,同时观察它们的物态。并根据记录的温度-时间数据绘制成如图乙所示的图像。根据她绘制的图像我们可以推测(   )

    A . t1时刻以后,甲物质一定在吸热 B . t1时刻以后,甲物质一定在发生物态变化 C . t1~t2时间内,乙物质一定在吸热 D . t1~t2时间内,乙物质的液态部分在变少
  • 14. 萌萌想测一根质地均匀的圆柱形物体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其质量为30g后,欲测体积时,发现其长度超过量筒(如图)。她使用一根细线成功的标出了圆柱体高线的中点处A,然后将圆柱体竖直缓慢放入盛有20mL水的量筒中,发现液面与A相平时,液面对准40mL刻度线,而其底面恰好与10mL刻度处对准,则(   )

    A . 圆柱体密度为1g/cm3 B . 圆柱体体积为40mL C . 在放入量筒过程中,圆柱体每下降3cm,液面就上升2cm D . 圆柱体与量筒的横截面积之比为2:3
二、填空题
  • 15. 图木块A长度是cm,图中温度计的读数是℃。

  • 16. 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 17.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观察到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声源的有关;实验中,教室后排的同学听到音叉的声音比较小,这说明响度还与有关。

  • 18. 期末考试时,监考教师会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产生的。而一只蝴蝶1min内振翅360次,它翅膀振动发出的是(选填“可听声”、“次声”、“超声”)。
  • 19. 真空中的光速为m/s,光在介质中才会沿直线传播。
  • 20. (2017·无锡) 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之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
  • 21. “热管”采用液体散热,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高端科技产品上作为散热器。如图所示是“热管”的工作原理图。管内装有液体,在热端,热管里的液体变成气态,然后从热管中热端向冷端转移,热管中冷端通过散热风扇把热量从热管中散发,气态变成液态并回流到热管中的热端,热管内的液体起到了搬运热量的作用。由上述资料可知,热管内液体必须具备的特性是沸点较(选填“高”或“低”),容易在液态和气态间转化;热管内液体在热端发生的物态变化会伴随(选填“吸热”或“放热”)。

  • 22. 如图所示是在同一道路上一个骑车者和一个跑步者同向而行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图像,根据图像可以知道,骑车者的速度为;跑步者跑了40s后,骑车者与跑步者相距m(结果保留1位小数)。

三、作图题
四、计算题
  • 25. 一辆油罐车中装了30m3的石油,小明想测出石油的密度,便从车上取出20cm3的石油,测得其质量为16.8g。求:
    1. (1) 石油的密度是多少?
    2. (2) 油罐车上所装石油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 26. 高铁在进入隧道前一般都要鸣笛。一列高铁在进入某隧道前的运行速度保持在252km/h。在距隧道1km处时司机鸣笛,鸣笛后5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

    1. (1) 从鸣笛到听到回声,高铁行驶的距离;
    2. (2) 此时此地空气中的声速。
  • 27. 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有不同的用途:酒精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在医院常用,而在家庭中则只会将其用于相机镜头的清洁;家庭常用于消毒的酒精溶液酒精体积分数约75%;酒精体积分数为25%~50%的酒精溶液可用于物理退热,高烧患者可用其擦身,达到降温的目的。小宇尝试用纯酒精配制体积分数为95%的溶液(即100mL此种溶液中含有95mL的纯酒精)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向95mL纯酒精中加入5mL水,总体积竟然小于100mL!需要再向其中加些水,直到总体积达到100mL,溶液才算配制成功。小宇查资料才知道,这个现象是因“分子间有间隙”而造成的。他又查到了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的密度数据,如表格所示。求:

    溶液密度/g·cm-3(20℃)

    酒精体积分数/%

    1.00

    0

    0.96

    30

    0.87

    75

    0.81

    95

    0.79

    100

    1. (1) 100mL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总质量为多少?里面含有的纯水质量为多少?
    2. (2) 小宇买了一瓶300mL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若加上适量纯净水全部配制成体积分数为30%的酒精溶液,需要加质量为多少的水?
    3. (3) 小宇要将这瓶溶液全部用完,配制成体积分数分别为30%、75%和95%的三种酒精溶液,且三种成品溶液的体积相等。则每种成品溶液的体积为多少?配制体积分数75%的酒精溶液所需原溶液的体积为多少?
五、实验题
  • 28. 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在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此时应当调整(选填“A”或“B”)的位置。
    2. (2) 观察到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乙时,小明就确定水沸腾了。此时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产生,边上升边变大,气泡内应该是(选填“真空”、“水蒸气”、“小水珠”);撤去酒精灯后,小明发现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
  • 29.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玻璃板后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 (1) 为了保证实验效果,最好选择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实验,便于确定观察(选填“蜡烛A”、“蜡烛B”或“蜡烛A的像”);
    2. (2) 放置好蜡烛A后在平面上移动蜡烛B,能够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现象说明平面镜成的像
    3. (3) 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从(选填“A”或“B”)侧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 30. 小天同学在班里的“密度知识交流会”上选取的密度测量对象为一块碎砖块。他先将小砖块放入有水的量筒中,液面稳定后读出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他准备用托盘天平测出小砖块质量。

    1. (1) 测质量时,小天在天平右盘减去最小的5g砝码后,左盘下沉;再将5g砝码加上,右盘下沉。下面他应该(______)
      A . 开始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B . 取下5g砝码,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C . 取下右盘中已有的10g砝码,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D . 取下5g砝码,移动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
    2. (2) 调节天平平衡后,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则小砖块的质量是g;则小砖块的密度ρ=kg/m3
    3. (3) 小乐听完小天的报告后,指出“砖块会吸水,导致天平测出的小砖块质量不准”。他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方案:原来的操作细节不变,但操作顺序改为先测质量,再测体积,这样就可以准确测出砖块密度了。你认为他能按此方案达到预期目标吗?为什么?
  • 31. 小哲发现身边很多同学的眼睛已经不健康了:有些人眯着眼睛看物体,有些人不戴眼镜看不清远处事物,有些人看事物有重影,等等。小哲学习后知道物体在眼睛里所成的像是实像,物理课本上写有“实像是由光会聚而成的,是能量的聚集,能用光屏承接”,他决定结合已学习的光学知识继续探究实像的特点。

    1. (1) 蜡烛发出的光经过挡板上的小孔后在光屏上成实像,如图甲所示。如果蜡烛和挡板都不动,把光屏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则______;
      A . 像大小不变 B . 像会变得更大 C . 像会变得更亮 D . 眼睛在光屏右边,拿掉光屏后能直接看到倒立的烛焰光斑
    2. (2) 如图乙是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的情境,此时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①若拿掉光屏,直接用眼睛观察,则在哪个区域可以看到蜡烛的清晰的实像?

      A.光屏处    B.光屏上方    C.光屏和透镜之间    D.光屏右方

      ②若保持其他元件不动,仅把光屏向右移动,所成实像的大小和位置是否变化?

    3. (3) 小哲做实验时不小心把凸透镜摔成了两半,他拼凑后继续使用,但无法对齐,如图图丙所示。按原来成清晰像时的位置重新摆放各元件后,光屏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六、多选题
  • 32. 秋季运动会上,“4×100”是一个展现团队合作水平的重要项目,参赛组成员的速度整齐与否是一个影响胜利的重要因素。我们将模型简化成“2×100”,若第一小组两位同学跑前、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均为v;而第二小组两位同学跑前、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a和v-a(a>0)。则跑完全程(   )
    A . 第二小组的平均速度为 B . 第二小组的平均速度为 C . 两个小组完成比赛的时间之差与a成正比 D . 水平整齐的参赛组更容易赢得比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