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

更新时间:2021-11-29 浏览次数:6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7九上·石景山期末)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加热液体 C . 取用固体药品 D . 检查气密性
  • 2.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 液氧、氯化氢、空气 B . 冰、水银、液态空气 C . 干冰、碘酒、碳酸氢铵 D . 氮气、白磷、四氧化三铁
  • 3. (2019九下·杭锦后旗期中) 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钠原子最外层有11个电子 B .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 C . 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D . 钠的原子序数为11
  • 4. (2020九下·丰台月考) 下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均生成CO2

    ②金刚石和石墨烯是元素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

    ③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A . ①②③    B . ①②    C . ①③    D . ②③
  • 5. (2020九上·海淀期末) 下列关于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表示碳加氧气等于一氧化碳 B . 该反应中,分子、原子的种类均发生了改变 C . 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8 D . 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
  • 6. (2019九上·北京期中) 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

    A . 用淘米水浇花 B . 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 C . 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 D . 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
  • 7. 绿茶中单宁酸(化学式为C76H52O46)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 . 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 单宁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6∶52∶46 D . 单宁酸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 8. (2020九上·燕山期末) 下列对于灭火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 砍掉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 —— 隔离可燃物 B . 用水扑灭燃着的木材 —— 降低木材的着火点 C . 用锅盖盖灭油锅内的火 —— 降低油温 D . 用扇子扇灭烛火 —— 隔绝空气
  • 9. (2016九上·锡山期中) 只用下列鉴别方法不能把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   )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二氧化碳和氮气

    分别向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烧情况

    B

    硬水和软水

    加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情况

    C

    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加二氧化锰,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D

    氧气和空气

    分别向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烧情况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
  • 10.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下列物质中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 NO2 B . SO2 C . 可吸入颗粒物 D . CO2
    2. (2) 下列做法不利于净化空气的是(填序号);

      A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B使燃煤脱硫,减少SO2排放

      C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D大量植树造林

    3. (3)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瓶内水的作用是,这三个化学反应都是反应(填反应类型)。

  • 11. 含义丰富的化学符号是独特的化学语言。根据以下符号回答:

    ①2H2②Fe3+③2O  ④ ⑤CH4

    1. (1) 能表示宏观物质的是(填序号);
    2. (2) ①表示两个
    3. (3) 由②和④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4. (4) ⑤中数字“4”的含义是
  • 12. 某同学为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细玻璃管中的红墨 水 。这说明动物呼吸消耗 ,呼出 气体。

  • 13. 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O”表示氢原子)。

    1. (1) 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写序号)

      A、分子的数目增多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2. (2) 从变化Ⅰ与变化Ⅱ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两个变化过程的本质区别是
    3. (3) 请写出变化Ⅰ的化学方程式
  • 14. 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如图所示放在实验桌上:

    1. (1) 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胶头滴管的用途是
    2. (2)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从微观角度看,此现象说明
    3. (3) 小明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不正确操作可能是
三、综合题
  • 15. 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一些实验如下图所示,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通过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事实,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3. (3) 实验三事实说明燃烧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 16.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B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
    2. (2) 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填字母序号)。
    3. (3)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
    4. (4)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 下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装置。

    1. (1) [提出问题] 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 产生的气体有三种情况:

      ①只有CO;②只有CO2

    2. (2) [设计方案] 实验前后分别对试管和烧杯里的物质进行称量,数据设计如下:

      称量对象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质量差

      试管+固体混合物

      M1

      M2

      Δm1即M1-M2

      烧杯+澄清石灰水

      M3

      M4

      Δm2即M4-M3

      若Δm2=0,说明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则猜想成立。

    3. (3) 若猜想②正确,理论上Δm1与Δm2的关系是:Δm1(填“>”“<”或“=”)Δm2
    4. (4) [实验并记录] 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称量对象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质量差

      试管+固体混合物

      69.8 g

      65.4 g

      Δm1

      烧杯+澄清石灰水

      118.8 g

      122.6 g

      Δm2

      利用以上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应该是猜想成立。

    5. (5) [反思与评价] 经查阅资料知道: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本次实验结果与资料显示不一致,关于其可能原因有同学提出下列分析,其中合理的是(填字母)。

      A 装置漏气

      B 生成的CO2部分与过量的木炭反应生成了CO

      C 澄清石灰水吸收CO2效果不好

      D 装置内还有CO2气体未被吸收

四、计算题
  • 18. 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8.0g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8.4g,请计算:
    1. (1) 生成氧气的质量
    2. (2) 求生成物中氯化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