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黄埔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

更新时间:2021-11-29 浏览次数:42 类型:月考试卷
一、句子默写
  • 1. 默写
    1. (1)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2)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鹊桥仙》)
    3. (3)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4)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 (5)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
    6. (6) 爱而不见,。《诗经·邺风·静女》
    7. (7) 小楼昨夜又东风,。(李煜《虞美人》)
    8. (8)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诗经·周南·芣苢》)
二、选择题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本书还是你的家严推荐的。 B . 这是我新出版的图书,惠存 C . 你怎么还没有解答我的垂询 D . 这件事让我见谅是不可能的。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 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朱光潜(《谈美》节选)

    ①艺术家和审美者他们知道在美的事物和实际人生之中维持一种□□的距离。

    ②我说“距离”时总不忘冠上“□□的”三个字,这是要注意的。“距离”可以太过,可以不及。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这个道理可以拿一个浅例来说明。

    ③王渔洋的《秋柳诗》中有两句说:“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在不知这诗的历史的人看来,这两句诗是漫无意义的,这就是说,它的距离太远,读者不能了解它,所以无法欣赏它。《秋柳诗》原来是悼明亡的,“南雁”是指国亡无所依附的故旧大臣,“西乌”是指有意屈节降清的人物。假使读这两句诗的人自己也是一个“遗老”,他对于这两句诗的情感一定。但是他不一定能取欣赏的态度,因为他容易看这两句诗而自伤身世,想到种种实际人生问题上面去,不能把注意力专注在诗的意象上面,这就是说,《秋柳诗》对于他的实际生活距离太近了,容易把他由美感的世界引回到实用的世界。

    ④许多人欢喜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说起,一直到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止,都是把艺术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一个乡下人看戏,看见演曹操的角色扮老奸巨猾的样子惟妙惟肖,不觉义愤填胸,提刀跳上舞台,把他杀了。从道德的观点评艺术的人们都有些类似这位杀曹操的乡下佬,义气虽然是义气,无奈是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

    ⑤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比如裸体女子的照片常不免容易刺激性欲,而裸体雕像如《米罗爱神》,裸体画像如法国安格尔的《汲泉女》,都只能令人肃然起敬。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就是因为照片太逼肖自然,容易像实物一样引起人的实用的态度;雕刻和图画都带有若干形式化和理想化,都有几分不自然,所以不易被人误认为实际人生中的一片段。

    ⑥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屈,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浅人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做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⑦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本来是笨伯,而自信是可能的诗人或艺术家。他们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人门闻号眺,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1. (1) 结合全文,将第①、②两段中方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 (2)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作者反对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 B . 作者认为不像平常说话就是艺术。 C . 艺术最高目的不仅在于再现人生。 D . 情感是创作艺术作品的条件之一。
    3. (3) 简析第③段作者是如何用王渔洋的《秋柳诗》的例子阐述第②段划线句的观点的?
    4. (4) 朱光潜在《谈美·开场话》中写过下面一段话:

      “在写这封信之前,我曾经费过一年的光阴写了一部《文艺心理学》。这里所说的话大半在那里已经说过,我何必又多此一举呢?在那部书里我向专门研究美学的人说话,免不了引经据典,带有几分掉书囊的气味;在这里我只是向一位亲密的朋友随便谈谈,竭力求明白晓畅。”

      请结合本书的写作对象,以⑥⑦两段为例赏析本文明白晓畅又不失严谨的语言风格。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 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百合花(节选)

    ①我们先到附近一个村子,进村后他向东,我往西,分头去动员。不一会,我已写了三张借条出去,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心里十分高兴,正准备送回去再来借时,看见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

    ②“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

    ③“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④“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借不到被子事小,得罪了老百姓影响可不好。我叫他带我去看看。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

    ⑤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营,便大嫂长大嫂短的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⑥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⑦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⑧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⑨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我想他听了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同感吧!果然,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

    ⑩“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

    ⑪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是呀!也许她为了这条被子,在做姑娘时,不知起早熬夜,多干了多少零活,才积起了做被子的钱,或许她曾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觉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

    ⑫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说:

    ⑬“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⑭“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又好笑,又觉得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呼呼的小同乡。

    ⑮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便下了决心似的说:“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地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⑯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

    ⑰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1. (1) 本文节选自作家(写出作家姓名)的小说《百合花》。
    2. (2) 依据第⑤段波浪线句,使用第一人称写出年轻媳妇的心理活动。
    3. (3) 选文⑧⑮⑯段借助“走”写出通讯员的情绪变化过程,请对此加以分析。
    4. (4) 选文第⑨段到第⑮段是否可以删去?表达并阐释你的观点。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短歌行》

    魏晋·陆机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生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扬。苹以春晖,兰以秋芳。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今我不乐,蟋蟀在房。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我酒既旨,我肴既臧。短歌可咏,长夜无荒。

    【注释】苹:一种水草,春天生长。    旨:美好。

    1. (1) 本诗最可能被收入在(    )
      A . 《古诗十九首》 B . 《古诗解》 C . 《乐府诗集》 D . 《乐府古题要解》
    2. (2) 下列选项对诗句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开头从时间意义上抒发对朝露人生的悲叹,情感基调悲凉。 B . 诗中借花朵的开放和季节的更替来慨叹时光消逝难以重来。 C . 由于诗人内心并不快乐,看见屋中的蟋蟀更生出无限烦恼。 D . 诗人最后表达以享用美酒佳肴的生活态度才不会荒废岁月。
    3. (3) 此诗为拟曹操《短歌行》而作,结合诗歌内容,比较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六、文言文阅读
  • 6.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

    ②初为随州推官,治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然汝能听我言乎?今岁大 , 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③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

    【注释】转运使:官名,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

    1. (1)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治之难决者三十六()         ②今岁大

    2. (2)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最准确的一项

      ①命公往之(

      A.登记      B.没收       C.借用      D.查证

      ②能尽以官而赈民(

      A.运送      B.调配        C.捐献     D.报效

    3. (3) 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

    4. (4) 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

    5. (5) 依据第③段的内容,概括欧阳晔决狱的技巧。
    6. (6) 从全文看,欧阳晔受人“爱思”的原因有
七、命题作文
  • 7. 校园内外发生的什么事情曾经打动你的心灵?请以“看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要有意象和细节描写;

    ②文体:复杂记叙文;

    ③字数不少于7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