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三明市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2-04-18 浏览次数:7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恰塔尔·休于遗址位于今天土耳其科尼亚城东南约52公里处。遗址长约600米,宽约350米,高17.5米,距今约6000年。据估计,其居民有5000~10000人。据此可知,当时该地的人们(    )
    A . 已经建立君主制国家 B . 普遍使用铁制工具 C . 处于奴隶制鼎盛阶段 D . 从事农业种植活动
  • 2. (2021高一下·德清月考) 据史料记载,波斯帝国时期,有许多希腊人来到波斯,他们之中既有医生、学者、工匠,也有失意的政治家。波斯历代国王喜用希腊医生为御医,希腊工匠在波斯秉承国王的意旨,采用希腊风格和东方审美观,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这反映了当时(    )
    A . 希腊的医学发达先进 B . 波斯人生活丰富多彩 C . 东西方文明交流发展 D . 希腊人的创造力丰富
  • 3. 迄今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的石柱上。这部法典可以帮助后人了解哪个区域的古老文明(    )
    A . B . C . D .
  • 4. (2021高一下·德清月考) 优美的神话、严肃的悲剧、诙谐的喜剧,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历史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这说明(    )
    A . 民主政治造就辉煌灿烂的希腊文化 B . 古希腊文明领先于世界其他的文明 C . 文化发展促进人文主义的对外传播 D . 城邦制度促进了公民创造力的发挥
  • 5. (2021高一下·蚌埠期末) 在西欧封建制度下,封君为取得更多的封臣,封臣为取得更多的封土,以及封土的世袭,使封君封臣关系日益复杂化。某甲可以是某乙的封君,某乙的封臣又可以是某甲的封君。这反映了在西欧封建社会(   )
    A . 封君封臣的身份划分明显 B . 教会势力被日渐削弱 C . 政治分裂和国家权力分散 D . 王权得到进一步发展
  • 6. (2021高一下·德清月考) 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以下关于西欧城市兴起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           ②城市完全独立于各地封建主

    ③城市兴起促使西欧大学兴起           ④城市兴起有利于国王的统一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7. (2016·上海) 中世纪后期位于东西方之间的某个军事强国,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亚欧商路。这个国家是(   )

    A . 西罗马帝国 B . 法兰克王国 C . 拜占庭帝国 D . 奥斯曼帝国
  • 8. 日本《养老律令·学令》中规定学校须行“释奠礼”,以祭拜孔子。该规定最可能出现在(    )
    A . 公元6世纪 B . 公元8世纪 C . 公元10世纪 D . 公元12世纪
  • 9. 如图是非洲某文明的重要遗址,“1986年,遗址已经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这里也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并因此闻名世界,让人惊叹不已。”该遗址是(    )

    A . 大津巴布韦 B . 摩加迪沙 C . 阿克苏姆王国 D . 桑海帝国
  • 10. 如图所示是阿兹特克神庙,其塔基长100米,宽90米,塔顶建有供奉主神齐洛波利特(亦称太阳神)和雨神特拉洛克的神殿。每年都用数千人来祭祀神灵,以便太阳能继续每日经天空升落。该建筑反映了(    )

    A . 印加人对神灵的崇拜 B . 古代美洲建筑艺术高超 C . 美洲封建社会的残酷 D . 古代美洲宗教色彩浓厚
  • 11. 15世纪早期,1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I克〜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克〜14克,在威尼斯达14克〜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克-30克。这说明(    )
    A . 印度农业发达 B . 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C . 全球联系建立 D . 新航路开辟的必要
  • 12. (2020高一下·天津月考) “直到1500年以前,它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这里的“它”是指(   )
    A . 地中海 B . 大西洋 C . 印度洋 D . 太平洋
  • 13. 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表(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

    1570

    1670

    1780

    232 000

    568 000

    450 000

    51 000

    260 000

    1 000 000

    A . 英国、西班牙 B . 荷兰、葡萄牙 C . 英国、荷兰 D . 荷兰、英国
  • 14. (2021高一下·长春期末) 有学者统计列出了1600年运入欧洲的部分商品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胡椒

    100万~200万磅

    300万~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

    35万~65万磅

    70万~100万磅

    A . 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B .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地中海   C . 商业革命引发交易商品改变 D . 欧洲与亚洲经贸联系更加紧密
  • 15. (2020·淮北模拟) 俗语即方言。但丁认为拉丁语是人工的,而俗语是自然的,俗语要比拉丁语高贵。但是,但丁认可的“光辉的俗语”必须是中枢的、宫廷的,而下层人民的俗语则是低劣的。材料说明(   )
    A . 俗语成为思想解放重要依托 B . 人文主义开始广泛传播 C . 拉丁语成为斗争的主要矛头 D . 文艺复兴带有阶级局限
  • 16. (2015高二上·临沂期中) 民国时期著名理论家蒋方震曾说,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是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是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的核心是( )

    A . 人文主义  信仰得救 B . 理性主义  信仰得救 C . 民主政治  蒙昧主义 D . 城邦文明  信仰得救
  • 17. 17世纪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开始确立,18世纪英国首先开始了工业革命,19世纪英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这说明英国(    )
    A .  君主立宪政体适应了英国政体的发展需要    B . 代议制确立是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 C . 资产阶级革命影响广泛而深远        D . 迅速崛起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 18. 《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分别是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文件,两者的共同点是(    )
    A . 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B . 宣告了新国家制度诞生 C . 打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D . 冲击了本国封建势力
  • 19. 2020年5月25日,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一名黑人男子遭警察暴力执法致死,引发了美国大批民众尤其是非洲裔民众的大规模抗议活动,种族歧视再度成为热点问题。追溯1787年宪法,与这一问题相关的是(    )
    A .    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政体 B . 黑人按3/5人口折算 C . 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 D . 承认奴隶制度的存在
  • 20. 19世纪早期的英国工业家弗莱尔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啦。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相同了——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们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了。”材料说明当时英国(    )
    A .  资产阶级谋求建立世界殖民霸权 B . 资产阶级民主政体需要不断完善 C . 工业资产阶级已成为议会的主导 D . 国外市场扩大加速工业革命到来
  • 21. 阅读1870—1930年美、德两国就业结构表(单位:%),对表中数据变化理解恰当的是(    )

    产业

    国家

    1870年

    1890年

    1910年

    1930年

    第一产业

    美国

    52.2

    45.1

    34.9

    24.9

    德国

    49.1

    40.0

    35.1

    27.3

    第二产业

    美国

    23.5

    26.3

    29.2

    29.5

    德国

    29.1

    35.7

    37.9

    40.6

    第三产业

    美国

    24.3

    28.4

    35.9

    45.4

    德国

    21.8

    24.3

    27.0

    32.1

    A . 结构不合理引发了经济危机 B . 德国成为工业实力最强的国家 C . 工业革命带来产业结构变化 D . 美德两国的农业生产逐渐落后
  • 22. 在“钢铁大王”卡内基创立的卡内基钢铁公司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后,钢铁价格从1870年的每吨100美元跌到1900年的每吨12美元。钢铁价格的变化说明(    )
    A . 社会化生产阻碍了发展 B . 各地交通日益便捷 C . 垄断组织提高了生产力 D . 人类进人钢铁时代
  • 23. 1844年,正义者同盟吸收了“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现点,宣称人类的爱是消灭贫富之间矛盾的手段,要通过号召相互谅解,用和平方法去建立同志式的劳动组织。这(    )
    A . 标志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B . 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范畴 C . 进一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影响 D . 表明社会主义得到初步实践
  • 24. 巴黎公社主要是由普通工人组成……公社把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这说明巴黎公社政权(    )
    A . 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权 B . 旨在建立工农联合政府 C . 解决了人类不平等问题 D . 受到了马克思直接指导
  • 25. (2019·定远模拟) (19世纪末)“在南美洲,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交通线不合理、不充足的特征。修建它们不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连接生产点和装船港口,在它们之间的广大地区连最差的道路也没有。”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的这段话旨在说明(    )
    A . 西方工业文明促进了南美洲农业文明快速进步 B . 西方殖民扩张的终极目的是满足自身发展需要 C . 西方的殖民活动改变了南美洲交通落后的面貌 D . 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 26. 从15世纪到19世纪的400年中,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表现出许多与在非洲和拉丁美洲扩张的不同之处,如殖民者的扩张手段更加多样化,除了签订 “保护”条约、武力征服等常见手段外,还有租地、联姻等方式。这是因为与非洲和拉丁美洲相比,亚洲(    )
    A .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 . 人民富有反抗精神 C . 人口众多地形复杂 D . 国家众多面积较大
  • 27. (2021高一下·齐齐哈尔月考) 1884年,英、法、德等国召开柏林会议,确立“有效占领”原则。该原则(    )
    A .   承认了非洲国家的主权 B . 实现了非洲的民族独立 C . 废除了非洲的奴隶贸易 D . 加速了瓜分非洲的进程
  • 28. (2021高二上·安徽月考) 列宁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为“亚洲的觉醒”,主要是因为(   )
    A . 提出了明确的革命纲领 B . 运动的时间长、规模大 C . 具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性质 D .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 29. 西属拉美独立战争给西班牙殖民者以毁灭性的打击。西班牙殖民帝国的瓦解,正是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一个封建堡垒的彻底崩溃。这说明西属拉美独立战争(    )
    A . 奠定了拉美各国的政治格局 B . 促进了拉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崩溃 D . 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 30. 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遏制了列强瓜分非洲的狂潮 B . 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C .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 . 实现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
二、材料题(31题12分,32题10分,33题8分,34题10分,共40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  封建和信仰时代下的欧洲

    二  伊斯兰文明下的西亚、南亚与北非

    三  中华文明下的东亚

    四  班图文明下的西非与南非

    五  印第安文明下的美洲

    材料二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 ,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三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 ,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1. (1) 这是一篇文章提纲。据此可以看出文章描述的是哪一时期的文明?此阶段文明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结合史实说明阿拉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的影响。
    3. (3) 从材料一描述的文明中,举一个例子说明 “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卢梭创造了共同体(community)一词,他充分相信人的本性,认为只有原始人才具有真正的道德,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放弃了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了自己做人的资格”。卢梭创立了一种将分散的个体整合成统一体的方式,在完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其中每一个人与其他所有人订立社会契约,把个人的权利交付给人们的共同体,其效能使每一个与全体联合的个人遵从自己的意志,“普遍意志”就是“公意”。卢梭认为,共同体是个体生命的最大化。个人必须依赖共同体而生存,服从超越个体的普通意志就是服从个体的自由。

    ——摘编自王帆、黄春梅《从卢梭到马克思一近代共同体思想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马克思探索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根据这一规律指明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共同体性质。“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其解决了个人与集体、人与自然的矛盾,是建立在社会所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消灭了阶级、国家和私有制的全新社会组织形式,其基本性质是去中心化的联合。

    ——摘编自钟望《论马克思对卢梭共同体理论的继承与超越》

    1. (1)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卢梭主张的共同体相比,马克思主张的共同体的不同之处,并指出马克思主张的共同体提出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主张的共同体的特点。
  •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但是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如果亚洲的社会状态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那么,英国不管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与三角贸易相比,19世纪晚期世界贸易的基本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9世纪的印度为例,说明英国如何“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 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近代史的部分重要历史事件

    文艺复兴运动

    哥伦布到达美洲

    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启蒙运动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独立宣言》发表

    《人权宣言》发表

    《共产党宣言》发表

    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自定一个主题,运用恰当的时间尺度,对相关知识进行历史重构。(要求:时间尺度明确,观点鲜明,逻辑严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