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

更新时间:2021-11-02 浏览次数:13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 1.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 . 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 用相同的力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能改变响度的大小 C . 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 . 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可改变音调的高低
  • 2. 如图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分子冰激凌,其制作过程非常简单。

    ①将沸点为-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液氮瞬间消失不见;

    ②冰激凌盒中的牛奶瞬间制成冰激凌;

    ③分子冰激凌周围“烟雾缭绕”;

    ④吃到嘴里的冰激凌解暑降温。

    对这四个过程包含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 . ①的形成过程属于升华现象 B . ②的形成过程与霜的形成过程一致 C . ③中看到的“烟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D . ④中冰激凌在嘴里解暑降温的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 3. 甲、乙两车从相距 20m 的 A、B 两点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 s-t 图象分别如图所示,速度分別为 v、v。经过时间 t 后。两车相距 10m。( )

    A . v<v ,t 一定为 10s B . v<v , t 可能为 30s C . v= v , t 可能为 10s D . v=v , t 可能为 30s
  • 4. 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铜块和水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再把铜块放入水中,则它们之间( )
    A . 不发生热传递 B . 温度由铜传给水 C . 热量由水传给铜 D . 热量由铜传给水
  • 5. (2021·从化模拟) 如图所示,在塑料瓶内装入少量的液态乙醚,待乙醚充满整个塑料瓶后,启动电子打火器,活塞瞬间飞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活塞飞出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 . 液态乙醚发生了升华现象 C . 乙醚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 此过程相当于热机的压缩冲程
  • 6. (2021八下·牡丹期中) 如图所示的小球从A点沿光滑圆弧轨道由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球会沿哪条路线继续运动(  )

    A . a B . b C . c D . d
  • 7. 如下图所示是人坐在游泳池中在某一角度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的人发生了“错位”现象,下列成语中所描述的光学现象与人体“错位”原因相同的是( )

    A . 凿壁偷光 B . 杯弓蛇影 C . 海市蜃楼 D . 立竿见影
  • 8.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 日晷上呈现指针的影子 B . 马路拐角处的镜子扩大了视野范围 C . 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 D . 雨后天空中出现漂亮的彩虹
  • 9. 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只需站在距摄像头 40-60cm 的距离,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 . 镜头的焦距小于 20cm C . 刷脸支付时,人脸通过镜头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D . “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 1 倍焦距到 2 倍焦距之间
  • 10.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拿出三个相同的三角形积木与平整的木板构成了三个完全一样的斜面,并在前两个木板上依次铺上毛巾和棉布。他让玩具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他得到了以下的实验现象和判断:

    ①在铺有毛巾的水平面上,小车运动的路程最短;

    ②如果在没有摩擦的水平面上,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如果在更平滑的水平面上,小车运动的路程更长;

    ④在铺有棉布的水平面上,小车运动的路程较短;

    ⑤在水平木板表面上,小车运动的路程较长;

    下面的判断和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

    A . 事实①④⑤,先推论②,再推论③ B . 事实①④⑤,先推论③,再推论② C . 事实①②③,先推论④,再推论⑤ D . 事实①②③,先推论⑤,再推论④
  • 11. 如图所示,人用绳子拉着木块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该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木块受到的重力和绳子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 木块对绳子的拉力和人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 木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和绳子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 . 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 12. 如图是“竹提米”实验。玻璃杯和米被慢慢提起后,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米对竹筷有压力 B . 米压的越紧摩擦力不变 C . 手上有油时会更容易捏住 D . 杯中倒水后会更不容易掉下
  • 13. 如图所示,装满水的密闭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其上下底面积之比为 2:1,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 F1 , 压强为 P1 , 当把容器倒置后放到水平桌面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2 和压强p2分别为( )

    A . F1=F2;P1= P2 B . F1<F2;P1= P2 C . F1=F2;P1>P2     D . F1<F2;P1<P2
  • 14. 下列没有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A . 活塞式抽水机 B . 吸管吸饮料 C . 液体压强计 D . 盆景中倒扣的玻璃瓶中有水
  • 15. 中央2套有一档“是真的吗”的科普栏目,实验员在一端开口的玻璃管中并注满水,在管口处放置一个乒乓球(球直径比管直径略小),倒立过来后,如图所示,管内的水向下流动的同时,乒乓球无需推动能自动向上移,是真的吗( )

    A . 假的,球因为水的压力而向下落 B . 假的,球因为重力而向下落 C . 真的,球因为水的浮力而向上移 D . 真的,球因为大气压力而向上移
  • 16. 投掷出去的铅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若不计空气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最高点 b 点时,铅球的重力势能最大,动能为零 B . 在从 a 点到 b 点再到 c 点的过程中,铅球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 C . 在从 a 点到 b 点的过程中,铅球的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D . 在从 b 点到 c 点的过程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 17. (2020九上·射洪月考) 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 . 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 .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 . 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18. (2021九上·长春月考) 全部属于导体的一组是(  )
    A . 人体、塑料、硫酸 B . 玻璃、汽油、大地 C . 大地、铅笔芯、铜棒 D . 橡胶、木棒、铁窗
  • 19. 如图所示,在带正电的验电器 A 和不带电的验电器 B 中间连接一根杆,验电器 B 的金属箔也张开了,对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验电器A,B之间的杆不一定是绝缘体 B . 正电荷从验电器A转移到验电器B C . 电子由验电器B移动到验电器A D . 电流方向从验电器B到验电器A
  • 20.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流表指针偏转均为图乙所示,则电阻 R1和 R2中的电流分别为( ).

    A . 1.2A, 0.24A B . 0.24A, 0.96A C . 0.96A, 0.24A D . 0.24A, 1.2A
二、双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 21. 同学们在学完杠杆知识后,分析生活中的常见杠杆,下列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 钓鱼竿 B . 船桨 C . 灭火器的压柄 D . 酒起子
  • 22. 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导体能够导电是因为导体内有大量的自由电子存在 B .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C . 导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导电,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导电 D . 有些绝缘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变成导体
  • 2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20cm B . 将蜡烛移动到 45cm 刻度处,调节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C . 将蜡烛移动到 10cm 刻度处,调节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D . 将蜡烛移动到 35cm 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
  • 24. 如图,斜面长 s 为 1.2m、高 h 为 0.3m,现将重为 16N 的物体沿斜面向上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若拉力 F 为 5N,拉力的功率为 3W,则( )

    A .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75% B . 拉力做的总功为 4.8J C . 物体沿斜面的运动速度是 0.6m/s D . 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是 1N
  • 25. 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盛有水的柱形容器,在容器上方的弹簧力计下悬挂着一个实心圆柱体,将圆柱体缓慢浸入水中。记录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 h 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 F-h 图像,如图乙所示。圆柱体没入水的过程中,始终不与容器接触且容器中的水未溢出。已知水的密度为 1.0×10 3 kg/m 3 ,g=10N/kg。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圆柱体所受的重力为 4N B . 圆柱体受到的浮力的最大值为 2.5N C . 圆柱体的密度约为 2.7g/cm3 D . h 从 1cm 增大到 6cm 的过程中,桌面受到容器的压力一直增大
三、实验填空题(共 4 小题,16 空,共 16 分)
  • 26. 一本200页的书,厚度为8mm,每张纸厚度是mm。某同学将一段细铜丝在一只铅笔上单层紧密地缠绕了20 圈,形成一个如图甲所示的钢丝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取测量该铜丝图的长度,测量情况如图甲所示,该细铜丝的直径为cm。图乙停表示数为s。
  • 27. 如图所示,小南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同一木块依次放在水平木板、毛巾表面上,分别完成了如下实验。

    1. (1) 实验中,必须水平拉动木块做运动;图乙中摩擦力的大小为N。
    2. (2) 比较、分析两次实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
    3. (3) 在进行乙图所示的实验时,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通过多次实验得到摩擦力f与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F压的关系图象如图丁所示。由图丁可知,当木块与砝码的总重力为2N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N。若当木块与砝码的总重力为 4N 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2N,此时木块做(选填“变速”或“匀速”)运动。
  • 28. 小明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底面积为10cm2的实心圆柱体金属块、大烧杯若干个、水、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细线等。(g取10N/kg)
    1. (1) 实验前,将弹簧测力计竖直放置,反复几次轻拉挂钩后,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1所示。接下来小明应进行的操作是,然后,小明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步骤

      A

      B

      C

      D

      E

      F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3.8

      3.6

      3.5

      3.5

      3.4

    2. (2) 金属块的重力为N。在实验步骤 C 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是N。
    3. (3) 分析实验步骤 A、E、F,可以说明浮力的大小跟有关。
    4. (4) 如图3所示,是其中一位同学绘制的当金属块浸入水中时弹資测力计的示数随金属块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 h 变化的关系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29. 小吴和小李按照课本要求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IA/A

    IB/A

    IC/A

    0.12

    0.12

    0.24

    0.24

    0.24

    0.48

    0.3

    0.3

    0.6

    1. (1) 在闭合开关前,小吴发现电流表偏转情况如图乙所示,根据你的分析,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2. (2) 在实验过程中(图丙)闭合开关发现灯L1不工作,L2工作,调换两个灯泡的位置后,L1仍不工作,L2继续工作,该电路存在的问题是:
    3. (3) 正确连接电路后(图丙),小李测量了 A、B、C 三处的电流值,测量数据如下表,在分析数据后,小李就得出了:“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电流相等”的结论。小吴看到小李的结论后,认为小李的测量数据不够支撑结论,其原因是:
四、作图题(共 2 小题,30 题 3 分,31 题 4 分)
  • 30. 小明(O 点)在平静的湖面上看见树上的小鸟恰好“落”水中的鱼(B 点)身上,试确定鱼的大致位置(C 点)、小鸟的位置(A 点)及通过水面上看到小鸟的光路。

  • 31. 某保密室有三道门,关上一道门相当于闭合一个开关。只要有一道门没有关上,红色和绿色的指示灯都会发光。当三道门都关上时,红灯会熄灭,只有绿灯会发光。请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电路图画在虚线的方框内,并根据所设计的电路图在如图中用笔画线将实物连接成符合要求的电路。(要求:连线不能交叉,线头接在接线柱上。)

五、计算题(共 2 小题,32 题 8 分,33 题 8 分)
  • 32. 如图甲将杯高为 10cm 薄壁圆柱体状空杯,放在电子秤上。现均匀向杯中缓慢倒水,电子秤所显示质量 m 随杯中水的高度 h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求:

    1. (1) 空杯的质量多大?
    2. (2) 杯装满水时,水对杯底的压强多大?
    3. (3) 杯子的底面积多大?
  • 33. 如图甲所示是小型建筑工地上使用的“笼式”提升机,用它能将放在罐笼 A 中的建筑材料提升到高处。罐笼的底面积是 2m2 , 已知被提升的建筑材料重为 2600N,拉力 F 将它以 0.5m/s 的速度匀速提升 20s。拉力做的功 W 随时间t 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不计动滑轮及钢丝绳的重、摩擦。求:

    1. (1) 拉力 F 大小是多少?
    2. (2) 当装有建筑材料的罐笼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 (3) 提升机在提升建筑材料时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六、综合能力题(共 2 小题,2 选 1 作答,每题 6 分
  • 34. 如图,小明利用身边的物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他所选择的器材有:铅笔、橡皮若干(每块橡皮质量为 10g)、细线、刻度尺等。

    1. (1) 他将细线大致系在铅笔的中部位置,铅笔静止后如图甲所示,若想调节铅笔水平平衡,她应将细线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实验前调节铅笔水平平衡可以消除铅笔重力对实验的影响,在实验测量时保持铅笔水平平衡还有一个好处是:
    2. (2) 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他用细线绑定数量不等的橡皮挂在杠杆支点两侧,如图乙所示,做了几次实验后将数据记录在下表,则表中漏填的数据为N,同桌的小亮按现有方案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 (选填“相符”或“不相符”),为了进一步完善实验,得出普遍规律,接下来的做法应该是(填序号)。

      A.改变力的大小 B.改变力的方向 C.改变力的作用点

      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0.1

      0.02

      0.2

      0.01

      2

      0.1

      0.04

       

      0.02

      3

      0.2

      0.04

      0.1

      0.08

    3. (3) 若在实验过程中,铅笔水平平衡后(如图乙),小明不小心将前端细长的铅笔芯弄断了(如图丙),她立刻将铅笔稳住,并将铅笔芯放到右端细线处固定(如图丁),则松手后铅笔_______。
      A . 左端下沉 B . 右端下沉 C . 仍然水平平衡
  • 35. 实验室常用蜡烛完成以下光学实验:
    1. (1) 利用如图1乙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B蜡烛不点燃的原因是

    2. (2) 如图1丙是小王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则蜡烛A与蜡烛B的距离为cm;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1丁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选填“①”或“②”)处。
    4. (4) 小星和小麦使用相同的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他们的实验器材摆放位置和间隔如图2,他们的光具座紧挨着(图中未画出),凸透镜光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奇怪的是,他们在光屏上看到了相同性质的像。他们看到的是倒立、(填“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如果将蜡烛甲向左移,光屏甲上的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