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

更新时间:2021-11-04 浏览次数:6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
二、单选题
  • 7. 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 一个苹果重约50N B . 人体的密度约为1kg/m3 C . 中学生的课桌高度约为1.5m D .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 8. (2021·齐河模拟) 图甲是一手工艺品,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组成。丽丽将活塞从B处塞入,在A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哨音是由竹筒振动产生的 B . 哨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 . 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D . 丽丽吹哨时为了不影响邻居,将房间的窗户关闭,这是声源处减弱噪声
  • 9.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月食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 .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C . 在照相机中所形成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D . 白色的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 10. (2018八上·江苏期末) 如图所示为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图像,可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是(   )

    A . (1)(2) B . (2)(3) C . (1)(4) D . (2)(4)
  • 11. (2021八下·咸阳月考) 如图一人的两只手同时沿水平方向各用 6N 的力,分别向两侧拉一个轻质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当弹簧测力计静止时,其示数为(   )

    A . 0 N B . 6 N C . 12 N D . 18 N
  • 12. (2020·内江)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春季开学前,许多地区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网课学习。小王戴着中间薄、边缘厚的眼镜进行网课学习,关于小王的眼睛及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王是远视眼 B . 小王的眼镜是凹透镜 C . 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放大的 D . 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虚像
三、双选题
  • 13. 如图所示,光路表示近视眼将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 . 矫正需戴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凸透镜 B . 矫正需戴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 C . 矫正后,物体在人眼中成的是缩小的实像 D . 矫正后,物体在人眼中成的是等大的实像
  • 14.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从中我们可以得出(   )

    A . 甲物质的密度为2.7×103kg/m3 B . 甲物质的密度为0.9×103kg/m3 C . 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体积之比为1∶3 D . 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密度之比为1∶3
四、作图题
  • 15. 如图甲所示,一只丹顶鹤单脚站在水中的情景,丹顶鹤在水面看到抬起的脚的像与水中脚的像位置重合。请在乙图中画出:眼睛看到水中的脚的光路图。(A为抬起的脚的位置,B为水中脚的位置,C为眼睛的位置。)

  • 16. 如图所示,小球被沿斜面的细绳拉住并静止在斜面上,请在图中画出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及细绳对小球的拉力的示意图。

五、实验题
  • 17. 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 (1) 为使凸透镜所成的像位于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上;
    2. (2) 小王同学三次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A′、B′、C′分别是烛焰A、B、C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在此之前调节仪器时,曾在光屏上看到窗外景物所成的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图乙中烛焰(选填“A”“B”或“C”)的成像原理相同。当把蜡烛移动到M点时,在光屏上找不到烛焰的像,因为此时烛焰(选填“成虚像”或“不成像”)。
    3. (3) 分析图乙中信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选填“正”或“倒”)立的,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像(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 18. 小聪同学在江边捡到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它的密度.

    1. (1) 如图甲所示,小聪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错误操作是
    2. (2) 小聪纠正错误后,正确测量出了鹅卵石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则鹅卵石的质量为g;
    3. (3) 小聪将鹅卵石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如图丙所示,则鹅卵石密度为kg/m3
    4. (4) 小聪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丁上描出一个对应的点A,接着他又换用另一石块重复上述实验,将所测数据在图上又描出了另一个对应的点B,若ρA、ρB分别代表鹅卵石和另一石块的密度,则ρAρB(选填“>”、“=”或“<”).
  • 19. 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按照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种情况进行实验,期中A为木块,B为重物,甲和乙两图中的接触面相同,丙图中接触面较粗糙。

    1. (1) 实验要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他应该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运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选填“>”“<”或“=”)木块对测力计的拉力。
    2. (2) 甲、乙两图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的关系,根据实验现象可得正确的结论,则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
    3. (3) 小明通过甲、乙两图实验得到了正确的结论,下列现象中利用了该结论的是______(选填字母)。
      A . 轴承上加润滑油 B . 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镁粉 C . 刹车时用力捏自行车的手闸 D . 移动很重的石块时,在地上铺设滚木
    4. (4) 上述实验中,主要应用到的实验方法是转换法和,实验结束后,小明在图甲的基础上设计了图丁所示实验,请你判断:图丁中,木块水平运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选填“>”“<”或“=”)图甲中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
六、综合题
  • 20. 为响应国家“低碳出行、绿色环保”的号召,使用自行车出行的人们逐渐增多,骑行也成为人们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小宝骑行时,发现遇到意外障碍物刹车时自己不能立即停止。查阅资料得知,骑行者看到障碍物到肌肉动作操作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这段时间内骑行者前进的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作刹车到车停下来,骑行者前进的距离叫制动距离。
    1. (1) 除了速度对自行车制动距离有影响,骑行路面的平滑程度也对自行车制动距离有影响,在雨雪天气制动距离将(选填“增大”或“减小”)。
    2. (2) 若小宝在路面上以25.2km/h的速度骑行时,发现前面离他3.5m远的路口突然出现行人,小宝立即作出刹车反应,刚好避免相撞,已知小宝的反应时间为0.4s,求自行车的制动距离。(
    3. (3) 当小宝以10m/s的速度在同一路面骑行时,从发现5m远处有障碍物,到停止运动共用时0.8s,刚好避免相撞,小宝的反应时间不变,则小宝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 (4) 针对影响反应距离的因素,要做到安全骑行,请你给小宝提出一条建议。(
七、计算题
  • 21. 小华和妈妈在某工艺品商店看到一件金牛雕像,店主说工艺品由金铜两种金属体积各占一半混合而成.妈妈很喜欢这件工艺品,但又不知道店主的话是真是假,小花想到学过的密度的知识.于是征得店主同意,小花想到办法测出了这只开拓牛的质量为600g,体积为52 cm3。(ρ=19.3×103kg/m3 , ρ=8.9×103kg/m3
    1. (1) 请你计算这只开拓牛的密度;
    2. (2) 若开拓牛由金铜体积各占一半混制而成,则它的密度应该是多少?由此判断一下店主说的是否可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