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邵东三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9月合格考...

更新时间:2021-11-30 浏览次数:8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
  • 1. 西汉初期,在“革秦之弊必行封建之制”的社会舆论影响下,汉高祖刘邦推行(  )
    A . 三公九卿制 B . 皇帝制度 C . 郡国并行制 D . 行省制度
  • 2. 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水。”这段唱词描绘了古代中国经济的一个特点,该特点是(    )
    A . 刀耕火种 B . 男耕女织 C . 石器锄耕 D . 集体劳作
  • 3.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隋唐时期,在选官制度上的重大创新是(    )
    A . 察举制 B . 九品中正制 C . 科举制 D . 世卿世禄制
  • 4. (2020高一上·南京期中) 《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这些记述体现出(    )
    A . 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B . 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 C . 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 D . 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
  • 5. 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看到如图。该图所示政治制度实行于(    )

    A . 秦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明朝
  • 6. 以下历史人物属于元曲代表人物的是(    )
    A . 王羲之 B . 杜甫 C . 曹雪芹 D . 关汉卿
  • 7. 中国古代有一中央机构,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保密性较强,一方面可参议军国大政,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摘抄辑录的秘书部门。该机构是(    )
    A . 中书省 B . 政事堂 C . 宣政院 D . 军机处
  • 8. (2020高二上·青铜峡期末) 顾炎武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造成的恶果进行了猛烈批判,他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在当时起到了转变一代学风的作用。这反映了他的思想主张是(        )
    A . “离经叛道” B . “存天理,灭人欲” C . “经世致用 D . “天下为主,君为客
  • 9. (2017高二上·台江期中) 自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做着各种各样的梦:“梦想有坚船利炮,梦想有新型工业,梦想有民主制度……”最先将“新型工业”梦想付诸实践的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清末新政 C . 戊戌变法 D . 辛亥革命
  • 10. 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他们主张(    )
    A . 实行君主立宪制 B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 实行民主共和制 D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11. 1912年,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成为共和国。”该报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辛亥革命 C . 新文化运动 D . 洋务运动
  • 12. 早在1903年,陈独秀等人创办的《国民日报》中就提出:“奴隶者,国民之对点也。民族之实验,只有两途,不为国民,即为奴隶“,这种观念在新文化运动时得以延续。这种观念是(    )
    A . 维新图强 B . 实业救国 C . 科学进步 D . 民主平等
  • 13. 歌曲《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有一句歌词是“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以大历史观对“揭开新篇”所作的理性阐释,正确的是(    )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B . 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 C . 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 D .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14. 1926年至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其主要讨伐对象不包括(    )
    A .   段祺瑞 B . 孙传芳 C . 吴佩孚 D . 张作霖
  • 15. 勿忘国耻,居安思危。 每年9月18日,全国许多城市都会响起防空警报声,以铭记九一八事变。该“事变”标志着(    )
    A .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B .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C . 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 D .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
  • 16. 1947年,人民解放军开始了全国性反攻。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是(    )
    A .   重庆谈判 B . 挺进大别山 C . 三大战役 D . 渡江战役
  • 17. 某学者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制度根本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其本质是团结和合作,各政党之间既不争权夺利,也不互相倾轧。”材料中“这一制度”指的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政治协商制度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18. 1955年,周恩来在某个国际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据此判断,该会议是(    )
    A .   朝鲜停战谈判 B . 日内瓦会议 C . 万隆会议 D . 中非合作论坛
  • 19. 2016年11月13日,香港“反港独、撑释法大联盟”组织发起逾四万人参加的和平集会,向各界进一步表达香港的主流民意。从历史角度看,这里的“主流民意”旨在(    )

    A .   呼唤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 B . 庆祝祖国统一大业的彻底完成 C . 坚持“一国两制”维护香港法治 D . 维护香港回归以来的经济成果
  • 20. “九二共识”是指1992年10月,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就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原则”达成的共识。“□□□□”中的内容应为(    )
    A . 两岸三通 B . 一个中国 C . 一国两制 D . 和平统一
  • 21. 《大唐西域记》中有这样的记载,“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二曰刹帝利,王种也。”“三曰吠奢,商贾也。”“四曰戍陀罗,农人也。”书中记录的是(    )
    A . 西亚的君主制度 B . 埃及的法老制度 C . 印度的种姓制度 D . 雅典的民主制度
  • 22. 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帝国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古印度发明的数字由其传入欧洲后,逐渐成为全世界通用的数字,被称为(    )
    A . 腓尼基字母 B . 希腊字母 C . 罗马数字 D . 阿拉伯数字
  • 23. 查士丁尼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他留给后世的最大遗产是主持撰写的(    )
    A . 《十二铜表法》 B . 《汉谟拉比法典》 C . 《吉尔伽美什》 D . 《查士丁尼法典》
  • 24. 下列作物中,由玛雅人首先培植的是(    )
    A . 玉米 B . C . 水稻 D . 大豆
  • 25. 中世纪西欧农村最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    )
    A . 庄园 B . 城市 C . 工场 D . 工厂
二、材料题(共2小题,其中26题18分,27日17分,共35分)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在几年的时间里,列强先后获得了在十余省投资开采矿山的特权。在中国的新式工矿业中,外资占有了绝对的垄断地位。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1895﹣1898年),新设立了62家商办企业,资本总额达1240多万元。这远远超过了中日战争前20多年民族资本的总和。在当时民族工业的各个部门中,棉纺织业的发展尤为突出。缫丝工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成为了民族工业资本最多的一个部门。轮船运输业的发展也颇为迅速。此外,诸如面粉、酿酒、造纸、印刷、火柴、肥皂、碾米、制革、织麻、采矿业,也都有一定的发展。

    ﹣﹣以上材料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与19世纪中期相比,甲午战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呈现出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一分析其成因。
  • 27. 活学活用。

    材料一:苏美尔各邦国的混战为后来的阿卡德帝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后来兴起的古巴比伦文明又在阿卡德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君主专制的国家。汉谟拉比作为两河流域文明早期的王者代表,他是巴比伦国的绝对统治者,庞大的官僚体系和强大的军队都成为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无独有偶,尼罗河流域兴起的埃及文明也走过了由城邦文明到帝国的道路,法老是国家的绝对权威,宏伟的金字塔处处体现着君主权力的至高无上性。

    材料二:放眼世界历史,古希腊文明绝对是一个异端。虽然诸如斯巴达、雅典这些城邦国家也曾经经历过君主统治和贵族专政,但是从公元前8世纪左右这里却为人类提供了另一种政治模式。小国寡民和轮番执政的直接民主让古代希腊大放光彩,为后世西方社会的复兴提供了属于自身的政治模式。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归纳早期两河流域文明和埃及文明的共同点。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归纳古代希腊的制度特点,分析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
    3. (3) 你如何看待这两种不同的政治模式?
三、探究题(15分)
  • 28. 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级历史资料”

    2005年8月24日,唯一一方日本遣唐使墓志在东京展出,日本天皇亲临参观。这方墓志发现于西安,周长约39厘米,上面仅有117字,在面世数月后,却被视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级历史资料”。以下是墓志内容:

    赠尚衣奉御井公墓志文并序公,姓井,字真成,国号日本。才称天纵,故能衔命远邦,驰骋上国。蹈礼乐,袭衣冠,束带立朝,难与俦矣。岂图强学不倦,问道未终;壑遇移舟,隟逢奔驷,以开元廿二年正月六日,乃终于官弟,春秋卅六。……

    请回答:

    1. (1) “开元”是什么纪年方法?为何这方墓志被视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级历史资料”?
    2. (2) 简述唐文化对日的影响。
    3. (3) 从墓志文中你获取哪些关于这位日本遣唐使的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