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

更新时间:2021-11-03 浏览次数:1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在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初中生跑200m所需的时间约为10s B . 我们所用的物理课本长度约为26dm C . 一个中学生的正常体温约为39℃ D . 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 2. 下面所描述的四种情景,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击鼓时,水平鼓面上的纸屑跳得越高说明音调越高 B . 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时能在水中形成波纹,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C . 用“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D . 潜水的人能听到岸上的人说话,说明液体能传声
  • 3. 疫情期间,小亮用电视机在家里收看《空中课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 . 电视机遥控器利用紫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C . 小亮通过声音收听讲课内容,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D . 小亮看到电视屏幕上老师讲课的画面是因为光的反射
  • 4. (2020八上·新沂期中)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固态氢

    熔点(℃)

    1535

    1515

    1083

    1064

    -39

    -259

    A . 可以用铜锅熔化钢块 B . 金块掉入铁水中会熔化 C . 在-265℃时氢气是液态 D . -40℃的气温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 5. 如四幅图中,图文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 放大镜是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 . 哈哈镜是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 C . 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D . 这是矫正近视眼的光路图
  • 6.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10℃;用它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90℃。若用它测得某容器中的温水为70℃,则温水的实际温度应为(   )
    A . 56℃ B . 60℃ C . 75℃ D . 80℃
二、多选题
  • 7. (2018八上·柘城月考) 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 . 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B .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 . 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 . 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三、填空题
  • 8. 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的长度为cm,秒表读数为s。

  • 9.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km/s。2016年,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由13亿光年之外的两颗黑洞在合并时产生的引力波,这引力波(选填“是”或“不是”)声波。天文学中的“光年”是单位。
  • 10. 实施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是,用飞机在高空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成气体,同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很快成小冰粒,冰粒不断变大而下落,在下落过程中成水从而实现降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 11. 如图甲、乙所示的工具都是用来测量体温的,甲是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工作的,其测量范围是. 乙图所示的测温仪是通过接收身体表面辐射出来的(紫外线/红外线)来测温的.

  • 12. 如图甲、乙、丙所示是手机软件采集到的三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的音调较高,图的声音响度较大,每年高考期间考场附近都要竖立禁止鸣笛标志,这是在处减弱噪声。

  • 13. 如图为一段物理创新实验视频的截图:图甲为原图,图乙为隔着空茶杯看此图片,图丙为隔着装满水的茶杯看此图片,茶杯到图片的距离相同.产生图丙情形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所形成的(实像/虚像).此成像特点类似于(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

  • 14. 75%酒精溶液能很好消杀新冠病毒。75%是指溶液中酒精的体积占比,每100mL酒精溶液中,酒精体积为75mL,水的体积为25mL。则在100mL的75%酒精溶液中,酒精的质量是g,水的质量是g,75%酒精溶液的密度是kg/m3。(酒精密度ρ酒精=0.8×103kg/m3
四、作图题
五、实验题
  • 18.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器材有:

    ①各种长度的蜡烛若干

    ②平面镜一块

    ③透明玻璃板一块

    ④白纸一张

    回答下面问题:

    1. (1) 平面M所选的器材是(填序号)。如图所示把蜡烛A点燃放在M的前面,再把其它各支蜡烛依次放在M后面适当位置,当某只蜡烛放在后面时,从M的(选填“前面”或“后面”)看那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一样。此时,后面的那支蜡烛与蜡烛A。测量两侧蜡烛到平面M的距离;再让蜡烛A远离M,则后面的蜡烛要M才能再次看上去像被点燃了一样;
    2. (2) 多次观察及测量距离之后,可得到初步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拿掉后面的蜡烛,在原来蜡烛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发现A蜡烛(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成像,说明平面镜成像。

  • 19. 有四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

    1. (1) 在图甲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
    2. (2) 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水的沸点是℃,说明当地气压1个标准气压(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此时,观察到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停止加热,水很快停止沸腾,这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要
    3. (3) 实验中,四组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不同质量的水,并记录下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相同,则a、b两组所用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为mamb;如图丁所示,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则c、d两组所用水的质量的大小关系为mcmd。(以上两空均选填“>”或“<”)
  • 20. 用天平、烧杯、油性笔及足量的水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 (1)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把拨至标尺零刻度处;横梁稳定后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往调;
    2. (2) 用调好的天平分别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31.2g和空烧杯的质量m0=80g;如图乙所示,把鹅卵石轻轻放入烧杯中,往烧杯倒入适量的水,用笔在烧杯壁上标出水面位置为M,然后放在天平左盘,当天平平衡时,如图丙所示,则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m3g;

    3. (3) 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位置,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4=142.2g,则往烧杯中添加水的质量△m=g;
    4. (4) 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ρg/cm3
    5. (5) 若因为在将鹅卵石从烧杯中取出时带出了一些水,所测密度。(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21. 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

    1. (1) 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 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 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mm,如左图所示.
    2. (2) 如图所示中,任意滴一滴水滴,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   (填“厚”或者”薄”),直至得到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
    3. (3) 透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 ,并且保持凸透镜水平,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 (填“正立”或“倒立”),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   (填“上”或“下”)移动.
六、计算题
  • 22. 如图是一辆遥控小车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请根据图像计算以下问题。

    1. (1) 小车在前2s内的速度为多少m/s?
    2. (2) 小车7秒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保留两位小数)。
    3. (3) 小车车速最快是哪个时段?速度是多少m/s?
  • 23. 远距离货物流通大多采用集装箱运输,某规格的集装箱参数如表所示。

    类型

    内长/m

    内宽/m

    内高/m

    自身质量/t

    限载货重/t

    普通箱

    6

    2.5

    2.5

    2.3

    25

    1. (1) 若该集装箱体所用材料密度ρ0=2.5×103kg/m3 , 则该箱体所用材料体积为多少?
    2. (2) 若用该集装箱满载密度为ρ=0.8×103kg/m3的物资,请计算是否会超过限载货重?若超过限载货重,应卸载多少体积的物资?
七、综合题
  • 2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双耳效应

    人们利用两只耳朵听声音时,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分辨出声音是由哪个方向传来的,从而大致确定声源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在人们的右前方有一个声源,由于右耳离声源较近,声音就首先传到右耳,然后才传到左耳,产生了“时间差”。声源距两耳的距离差越大,时间差就越大。两耳之间的距离虽然很近,但由于头颅对声音的阻隔作用,声音到达两耳的音量就可能不同,产生了“声级差”。当声源在两耳连线上时,声级差最大可达到25分贝左右。不同波形的声波绕过人头部的能力是不同的,频率越高的声波,衰减就越大。于是人的双耳听到的音色就会出现差异,也就是“音色差”。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双耳效应主要是利用同一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不同、不同和不同(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2. (2) 若左耳听到声音的声级比右耳听到声音的声级大,则声源可能在人的______;
      A . 正前方 B . 左后方 C . 右前方 D . 右后方
    3. (3) 下面不是由于双耳效应达到的效果的是______;
      A . 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 B . 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 C . 有时将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更准确判断声源位置 D . 舞台上的立体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4. (4) 如图乙是立体声录音现场情景示意图,两个拾音器模拟人的双耳并排放置,这样两个拾音器拾得的信号既有又有,等于模拟了人的双耳效应。图丙是立体声播放时的情景示意图,双声道播放使听者产生了立体感(空间感)。
  • 25. 为了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高速收费站建有ETC专用通道,专用通道需要汽车安装ETC卡(如图甲所示),图乙是ETC专用通道示意图,当汽车进入ETC卡读取器识别范围的时候,卡上的信息被读取,同时栏杆机将横杆抬起,汽车无需停车就实现了缴费,大大节约了通站时间。

    1. (1) 汽车在运动时ETC卡相对于汽车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ETC卡相对于是运动的;
    2. (2) 汽车在不断靠近监控摄像机的过程中,汽车在摄像机里所成的像逐渐(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假设摄像机的镜头焦距不变,为了能成清晰的像,则摄像机的镜头要(选填“向前伸出”、“向后缩进”或“保持不动”);
    3. (3) 某一ETC通道,栏杆机距ETC卡读取器10m,横杆在位置一(如图丙所示)时距地面高度1.2m,栏杆机启动后横杆水平段沿竖直方向以0.2m/s的速度匀速抬起。某人驾驶一台车高为1.6m的SUV车通过该ETC通道,车距ETC卡读取器5m时被读取信息,假设栏杆机横杆水平段同时抬起,以SUV车的高度,车速太快横杆抬起高度不够,会撞杆违章。请你运用题目所给的条件,SUV车匀速顺利通过通道的最快速度是km/h。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