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1-09-26 浏览次数:7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阅读理解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2005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红船精神”,并将其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孕育于中国共产党的初创阶段,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弘扬“红船精神”,就是要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②40年来,我们党坚持通过改革开放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勇于破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历史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创造中国经济奇迹、发展奇迹的制胜法宝。改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个最鲜明的主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也必将成为引领新时代的鲜明旗帜。我们对改革开放40周年的最好纪念,就是发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坚定不移地将改革推向前进。

    ③“红船精神”是青春中国的象征。改革就是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发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我们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将改革向纵深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要实现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红船精神”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作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从来都不会回避问题、逃避矛盾。问题是实践中的矛盾,也是时代的声音。突出问题导向,注重破解难题,改革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许多新的矛盾问题,国内国际多种风险挑战叠加,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各种矛盾,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深化改革、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在识变、应变、求变中把握工作主动性。

    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需要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弘扬“红船精神”和“改革精神”,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中,取得新的辉煌成就。

    (摘编自丁国强《初心使命与改革精神》)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红船精神”后,中国共产党才有了一种卓越的创新、奋斗和奉献精神。 B .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牢记并传承“红船精神”,忠诚为民,不忘革命精神之源。 C . 改革开放是创造中国奇迹的法宝,因此我们克服了前进中的困难,破除了妨碍发展的体制障碍。 D . 新时代继续弘扬“红船精神”和“改革精神”,能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创出新高度。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重点论述了“红船精神”的内涵、历史,以及弘扬“红船精神”的基本要求。 B . 第二段不仅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 伟大成就,也展望了今后改革发展的前景。 C . 第三段着重论证了继续全面深化改革以及“红船精神”给我们的启示两方面的内容。 D . 文章论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深化改革,坚持发扬传承“红船精神”的内容。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创造中国经济奇迹、发展奇迹,它也必将成为引领新时代的旗帜。 B .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是说不因改革取得一些成绩而止步,还需进一步深化。 C . 若能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各种矛盾,则可能化解国内国际多种风险挑战叠加的矛盾。 D . “红船精神”是青春中国的象征,意味着应在改革初期无所畏惧地传承弘扬“红船精神”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话说袭人见贾母王夫人等去后,便走来宝玉身边坐下,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宝玉叹气说道:“不过为那些事,问他做什么!只是下半截疼的很,你瞧瞧打坏了那里。”袭人听说,便轻轻的伸手进去,将中衣褪下。宝玉略动一动,便咬着牙叫“嗳哟”,袭人连忙停住手,如此三四次才褪了下来。袭人看时,只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袭人咬着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②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夹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想着,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焙茗的话说了出来。

    ③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惟恐宝钗沉心,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他多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象,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但你固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利害了。”想毕,因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袭人因说出薛蟠来,见宝玉拦他的话,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恐宝钗没意思,听宝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番话,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是去己疑心,更觉比先畅快了。方欲说话时,只见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管就好了。”说着便走出门去。袭人赶着送出院外,说: “姑娘倒费心了。改日宝二爷好了,亲自来谢。”宝钗回头笑道:“有什么谢处。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说着,一面去了。

    ④袭人抽身回来,心内着实感激宝钗。进来见宝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样,因而退出房外,自去栉沐。……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只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⑤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来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节选内容主要写的是宝玉被其父贾政暴打后袭人、宝钗、黛玉三人的表现,作者对这三人均运用了语言、心理和行动描写,宝钗、黛玉二人还运用了外貌神态描写,人物形象鲜明。 B . 文章通过写宝玉恍恍惚惚中梦见蒋玉菡、金钏儿、林黛玉等人,既写出了贾宝玉挨打后伤情之重,也暗示了贾宝玉挨打的原因。看似不起眼的闲笔,实则是很高明的设计。 C . “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既表现宝玉誓死不向贾政屈服的决心和勇气,也可看出他对待朋友的推心之言。 D . 林黛玉哭了半天之后,仅仅向贾宝玉说了一句话:“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句话虽短,但意味深长,里面包含着沉痛、体贴、哀怨,同时也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委屈。
    2. (2) 宝钗探望宝玉时,对宝玉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寥寥数语,但包含了许多言外之意,试加以分析概括。
    3. (3) 黛玉为什么要选择在黄昏时候去探望宝玉,而且还是悄悄的来悄悄的走?这表现出黛玉怎样的性格特征?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大连光源:能给原子拍视频

    ①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大连光源”,发出了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单个皮秒(1皮秒等于一万亿分之一秒)激光脉冲产生140万亿个光子,这套总长100米的装置成为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

    ②“大连光源”由加速器、波荡器和光束线站三部分构成。先由时间宽度为几个皮秒的脉冲激光(驱动激光)在光阴极上打出一簇高密度的脉冲电子,再利用直线加速器将这个脉冲电子束加速到3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电子的速度与光速非常接近。另一束皮秒或者相近时间宽度的强激光(种子激光)照射在这个高能电子束上,电子束中的电子在种子激光的作用下,就会按照激光的波长在空间重新分布(调制),然后让被调制的电子束继续穿越一系列周期性变化的磁场。电子在周期性磁场中就会一边以光速向前飞行,一边左右摆动,向前辐射出光线。途中各处发射的光会叠加增强,同时电子自身辐射的光也在调制电子自己的空间分布,从而使得电子更加强烈地辐射光线,适当地选择周期性磁场的强度,就会使得种子激光中的某个谐波成分按照前述方式急剧地自激放大并达到饱和,从而输出极紫外激光。

    ③“‘大连光源’有最亮的‘闪光灯’,峰值功率的亮度比太阳光高100亿倍,有最快的‘快门’,出光长度能达到飞秒(1飞秒等于一千亿分之一秒)、皮秒,不但能让分子、原子‘无处遁形’,还能给它们‘拍电影’,将物理化学反应的全过程动态记录下来。”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说明了“大连光源”的大用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①自由电子激光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也是当今世界科技强国竞相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科学研究、先进技术、国防科技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自由电子激光的发展在前沿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十年来,自由电子激光技术的发展和突破为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工具。

    ②“‘大连光源’的建成出光成为我国大科学工程的又一成功范例,也必将大大促进我国在能源、化学、物理、生物、材料、大气雾霾、光刻等多个重要领域研究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的科学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表示,这一光源的成功研制为我国未来发展更新一代的高重复频率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选自“中国经济网”,有删改)

    材料三:

    ①大连光源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基建工程以及主体光源装置的研制,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调试成功产生了世界上单脉冲最亮的极紫外激光,创造了我国同类大型科学装置建设的新记录。

    ②这一项目也开创了我国科学研究专家与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的先例,对于未来加快推动大科学装置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③以科学目标为驱动,让“大连光源”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赵振堂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看看哪些科学家能用。“但是‘大连光源’把这个过程反了过来,是科学家先对科研有了需求,再找到工程团队来合作。这要求我们在建装置之前就充分调研,开工之前就要掌握装置的科学目标是什么。”

    ④大连化物所的长处是科学研究,而上海应物所团队在大科学装置建设方面积累了20年的经验,两个团队为了相同的梦想走到了长兴岛,合作顺利得出人意料。

    (选自《中国科学报》,有删改)

    1. (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大连光源”是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光源,全套装置总长100米,能给分子、原子拍摄视频,记录下物理化学反应的动态全过程。 B . 自由电子激光是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大连光源”为我国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 C . “大连光源”由上海应物所和大连物化所联合研制,前者的科学研究专家与后者的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成为了我国大科学工程的成功范例。 D . 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在建设之前缺乏充分调研,科学目标不够明确,一般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而“大连光源”的研制则改变了这一状况。
    2. (2) 三则材料对“大连光源”的报道,其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二、古诗文阅读
  • 4. 文言文阅读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弘治八年举乡试 , 入太学。与同县崔铣及寇天叙、马卿、吕柟辈相砥砺,以学行闻。十八年成进士,授广信推官。正德六年,入为御史。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刘愉。建正学书院,兴起文教。九年,乾清宫灾,上疏曰:“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致民困盗起,财尽兵疲。祸机潜蓄,恐大命难保。”不报。出按凤阳。织造中官史宣列黄梃二于驺前,号为“赐棍”,每以抶人,有至死者,自都御史以下莫敢问,士隆劾奏之。又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且曰:“铠虐陕西,即其父鹏虐河南故习也。河南以鹏故召乱,铠又欲乱陕西。乞置铠父子于法,并召还廖銮,以释陕人之愤。”銮,铠所从镇陕西者也。钱宁素昵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凤鸣惧,使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词连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宁怒,令凤鸣女告士隆、完治狱偏枉。遂下诏狱,谪士隆晋州判官。久之,擢知州。世宗立,诏复故官,出为陕西副使。汉中贼王大等匿豪家,结回回为乱。士隆下令,匿贼者罪及妻孥无赦。贼无所容,遂就擒灭。筑堰溉田千顷,民利之。卒于官。

    (节选自《明史·张士隆传》)

    【注释】①梃:棍棒。②驺:骑马驾车的随从。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B . 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C . 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D . 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乡试亦称“秋闱”,是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和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为“会元”。 B . 文中“正德”为年号。中国古代往往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明清以前,一位帝王往往有多个年号,更换新的年号纪年称为“改元”;明清时期,一般为一帝一元。 C . “锦衣”即“锦衣卫”,明太祖洪武十五年设置,原为皇帝亲军,明成祖为加强专制统治,特令兼管巡察、缉捕和刑狱。明代中叶后,与东厂、西厂并列,成为厂卫并称 特务组织。 D . “从弟”即“堂弟”。唐以前,往往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唐宋以后,则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士隆早年初露锋芒,以学问和品行闻名。他在弘治八年乡试中举,进入太学,和同县崔铣、寇天叙、马卿、吕柟等人切磋学艺,弘治十八年成为进士。 B . 张士隆性情耿直不阿,多次弹劾不法官吏。他弹劾河东盐运使刘愉贪污、织造宦官史宣滥杀无辜、锦衣卫千户廖铠非法牟利,这些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C . 张士隆重视文教, 爱民恤物。他建立“正学书院”,修筑堤堰灌溉田地,做了一些有利百姓的实事。 D . 张士隆正色直绳,法令严明。面对汉中之乱,他下令藏匿盗贼之人将罪及妻儿,让盗贼无处藏身。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

      ②词连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杜鹃花

    真山民①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释】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②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1. (1) 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首联出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 首联对句紧承上句继续在写杜鹃鸟,仍然未写到杜鹃花,它传达出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能留下遗恨的悲情,缠绵感人。 C . 颈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D . 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E . 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2. (2) 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歌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作用?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的“的观点是相同的。
    2. (2)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
  • 7.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两年的任期内,为发展民族实业,张謇  ▲   、呕心沥血,起草了多项法令、条例,制订了一套完整的实业发展计划。

    ②该公司违法手段隐蔽,不易被发现,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虽然该公司  ▲   挽救,但终究难逃被查处的命运。

    ③王勇在看望慰问“8·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受伤人员时强调,有关方面要  ▲  救治受伤人员,减少因伤死亡因伤致残的情况。

    A . 千方百计   处心积虑   殚精竭虑 B . 殚精竭虑   千方百计   处心积虑 C . 殚精竭虑   处心积虑   千方百计 D . 处心积虑   千方百计   殚精竭虑
  • 8.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讲究文采并不是堆砌华丽辞藻,而是在准确表达内容的前提下,做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B . 当怀着感激之心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时,我们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产生情感的共鸣,找到写作的题材。 C . 朗诵是学习语文 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朗诵,我们可以创造性地表现出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文字的音韵美。 D . 演讲辞作为演讲时的文稿,除了具有观点鲜明、逻辑性强的特点外,还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鼓舞听众的情绪和听众的共鸣。
  • 9. 在下面两种情境下,用语最得体的一组是(    )

    【情境1】某同学的发言超时了,你作为主持人,需要终止他的发言。

    【情境2】某同学正在发言,你作为主持人,需要插话,想打断他。

    A . 对不起,已经超时了。/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B . 已经超时了,对不起。/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C . 对不起,已经超时了。/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D . 已经超时了,对不起。/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 10. 小周、小吴、小郑三人中,一人是工人,一人是农民,一人是知识分子。已知:

    ①小郑的年龄比知识分子大;

    ②小周的年龄和农民不同;

    ③农民的年龄比小吴小。

    请写出他们三人的身份。

    小周是;小吴是;小郑是

  •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多年来,“中国式过马路”一直是大家讨论的话题,也是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 “痛疾”。不过,这个难点似乎将在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下被攻破。近日,深圳警方启用“智能行人闯红灯取证系统”,通过视频检测行人闯红灯行为,对人脸进行提取、识别,储存闯红灯人脸数据,通过实时搜索比对,查找同一个人是否多次闯红灯,并可通过数据对接,落实违法人员身份。同时上线了行人过马路闯红灯曝光台网站,公示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人部分信息。深圳交警表示,设立“智能行人闯红灯取证系统”后,经过几个月的观察,行人闯红灯的行为大幅下降。此举引发广泛讨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