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西藏拉萨那曲市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1-09-26 浏览次数:80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涵养平和的心态

        ①进入互联网时代,公共生活愈发由线下延伸到线上。“人人都能手持麦克风”,公共舆论场从未像今天这般热闹。

        ②但热闹里往往也少不了喧嚣。一段时间以来,“大声嘶吼”成了部分人表达自己的惯常方式,“一言不合就……”甚至入选了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熊孩子与路人打闹谁更占理……简单的议题讨论轻易就会“开撕”,使得海纳百川的舆论场变成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炙烤着网民焦躁的情绪,冰冻着并不复杂的真相。

        ③从以前“不懂得生气”,变得倾向“一言不合就生气”,这一现象本身也在网上引发争论。有人说,“会生气”是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恰恰是种社会进步。司机路怒是因为前车不遵守规则,用餐者突然厮打是缘于对方孩子吵闹影响公共秩序,面对侵犯个体权利的行为,“生气”成为一些人表达社会是非观念、提醒公民素养的主动选择。

        ④然而,当许多这样的个体反应,通过社交网络的放大发酵,就会成为互相点燃的引信。只和持相同意见的人们抱团,使得人们难以发现自己思考方式的漏洞,增加了走向极端的可能,这便是社会心理学中“集群极化”效应。在集群刺激之下,看似正当的“生气”,逐渐演变成对自身权利的过度反应。

        ⑤在一个多元社会,利益的冲突与妥协、价值的碰撞与交融、观念的萌生与变迁不可避免。碰撞冲突中,“生气”无可厚非,但表达“生气”的方式却应该有的放矢。任何时候,“灼伤彼此”“以毒攻毒”都不是消解分歧、化解矛盾的良策。

        ⑥对那些有能力定纷止争的人来说,绝不能仅仅满足于当一个网红或者大V,而要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性精神,引导网民共建当代中国公共舆论领域的“罗伯特议事规则”,通过和谐有序的探讨、条分缕析的解惑,避免网民陷入“集群极化”的陷阱。

        ⑦去年9月,围绕要不要建大型对撞机,丘成桐和杨振宁在网络上各抒己见;紧接着,针对要不要产业政策,林毅夫和张维迎公开辩论。这样的理性交锋,没有动辄挥舞道德大棒,而是思维碰撞、火花四射。在尊重对方前提下切磋观点,不仅没有让哪一位当事人“掉价”,反而让真理越辩越明,让真相荡浊涤清。

        ⑧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形成,都要经过从分歧到最大公约数的阵痛;任何一件舆论争议的解决,也是依赖感同身受的换位思考,而不是党同伐异的不断争吵。说到底,“不合”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言”就“不合”、“不合”就“生气”的简单粗暴。多些彼此尊重宽容,少些一言不合,才能让弥漫社会的戾气、火气,转变成弥合差异的和气、弥足珍贵的朝气。

    (摘编自《人民日报》)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人都能手持麦克风”,人人都有话语权,公共舆论场“大声嘶吼”成了大部分人表达自己的惯常方式。 B . 面对侵犯个体权利的行为,“生气”成为一些人表达社会是非观念、提醒公民素养的主动选择,是社会的进步。 C . 简单的议题讨论轻易就会“开撕”,并不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反而容易掩盖真相,使问题复杂化。 D . 只要换位思考、彼此尊重,就能够弥合差异、消除分歧,使社会充满和气与朝气。
    2. (2) 下列对原文的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标题“涵养平和的心态”即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观点,提纲挈领。 B . 文章全篇都是通过对社会上弥漫的各种戾气、火气的反面事例进行论证,来论证作者的观点的。 C . 文章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层层深入,逻辑严密。 D . 文章分析具有较强的辩证性,作者认为“生气”无可厚非但也不应该反应过度。
    3. (3) 根据原文内容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以前“不懂得生气”,变得倾向“一言不合就生气”,这一现象本身也在网上引发争论,作者对这一现象持否定态度。 B . “集群极化”效应下,争辩双方会使看似正当的“生气”,逐渐演变成对自身权利的过度反应,增加了走向极端的可能。 C . “罗伯特议事规则”由网红或者大V建立的通过和谐有序的探讨、条分缕析的解惑的方式解决舆论争议的规则。 D . 丘成桐和杨振宁围绕要不要建大型对撞机的交锋,以尊重对方为前提,理性交锋,进而让真理越辩越明。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①科普界有一群“杂乱无章”的人,他们有的是院士,有的是科学家,有的是医生,有的是教师,有的是营养师……但别小看他们,他们可是科普界的“正规军”,他们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创作,传播科学权威的科普知识,用通俗易懂的形式传播科学内容。无论是以最健康的方式诠释“吃货有道”的大学教授范志红,还是年事已高的“嫦娥之父”欧阳自远,抑或是用才情为科学代言的物理学家李森,他们都激情创作、醉心科普。这些人都是“典赞”科学传播人物奖项的获得者,他们相信,只要将科普的“种子”种在每个人的心间,总有一天,这些新鲜的科学知识会“开花结果”,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中。

    ②科普界还有一堆逸趣横生、耳熟能详的作品:从脍炙人口、圈粉无数的北斗导航风云史——《徐颖:来自星星的灯塔》,到近几年热播的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加油!向未来》;从科普讲座《引力波•带人类倾听星辰大海的声音》,到优秀影视作品《重现化学》,在“典赞”活动的“推波助澜”下,这些优秀科普作品二次面世,引发了多次传播热潮,为大众了解重大科技进展提供了专业又通俗易懂的内容,再次让大众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节选自《科普的花儿为什么越来越红?》人民网2018年12月27日)

    材料二:

    ①与生活类、实用类期刊相比,由于科普期刊的文章较为艰深的专业内容和表达形式的限制,造成读者面的狭窄;与学术期刊相比,科普期刊没有丰厚的经费保障,需要在市场中打拼,建立一定的信誉度后才能生存和发展。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读者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各种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传统媒体的读者流失严重,逐渐转向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科普期刊的转型之路显得尤为迫切。

    ②不同特点的期刊可以根据自己的服务内容和资源,提供具有鲜明特色的服务,以扩大影响,提高用户黏性。如航天类期刊,在航天发射时可提供实时转播,聘请专家穿插专业解读;再如美食类期刊可与特色餐厅合作,提供试吃券、抵用券等。各家可以有不同手段,但只要特色鲜明,结合有序,就会取得良好效果。另外,期刊的编辑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社交网站,与读者进行互动沟通,分享心得,倾诉感想,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节选自《明确定位内容—科普期刊转型发展需有道》《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年4月2日)

    材料三:

    ①3月16日,“我是科学家”第六期科学家科普能力培训班于果壳办公室成功举办。在本次培训班中,果壳编辑部内容总监谢默超向到场的科研工作人员及科普工作者分享了自己多年的知识科普视频制作、分发经验:

    ②“果壳自2014年起就开始进行视频内容的探索和制作。我们做了一档更好看、更好懂的互联网知识短视频——《果壳大百科》。节目有三大优势:内容选题新颖有趣,有果壳内容团队的全面支持;互联网MG形式的知识纪录片,视频形式更丰富,用可视化论述的形式讲述,并采用真人叙述以及实拍素材;固定叙事逻辑,栏目感强,容易培养用户黏性。

    ③科普活动既需要科普工作者的创新与付出,也离不开媒介平台的宣传与推广,其实科普也可以很“抖”。从去年3月份开始,我们通过抖音账号“酷炫实验室”,用新奇有趣的短视频进行知识科普,把复杂知识通俗化,把更多的科学内容传播给更广泛的用户。

    (节选《如何打造科普爆款短视频有必要把它抖出来》搜狐网2019年4月4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要想科普“种子”种在每个人的心间,让新鲜的科学知识“开花结果”,离不开工作者们潜心研究、激情创作、醉心科普。 B . “典赞”活动很大的作用是使一些优秀科普作品二次面世,引发了多次传播的热潮。 C . 传统科普期刊的读者面窄,又没有学术期刊那么丰厚的经费保障,生存和发展是比较困难的。 D . 《果壳大百科》因为内容选题新颖有趣,视频形式更丰富,采用真人叙述以及实拍素材,所以很好地培养了用户的黏性。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科普界有一群“杂乱无章”的人,说明科普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也是科普发展的阻力。 B . 传统科普期刊的转型之路是指科普创作必须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C . 《果壳大百科》“酷炫实验室”等栏目是科普工作者对读者逐渐转向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的形势及时把控的表现。 D . 一些科普期刊根据自己的服务内容和资源,提供具有鲜明特色的服务,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科普效果。
    3. (3)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相关内容,梳理科普工作更能得到大众喜爱,产生较大影响,甚至热潮的重要因素。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春天里

    李德霞

    ①春天里,秀田回了村。

    ②秀田进村时已是中午,村里的幼儿园正好放学。孩子们排着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大门。幼儿园门口,早围了一群接孩子的老头儿和老太太。秀田听婆婆在电话里说过,儿子亮亮去年也上了幼儿园,秀田在老人堆里看了一遍,没有看见婆婆,就想顺便把儿子接回家。

    ③幼儿园门口,大部分孩子已经被爷爷奶奶接走,只剩下四五个孩子还在翘首张望。秀田一眼就认出了儿子,那个圆脸、大眼睛的小男孩不就是亮亮吗?秀田几步过去,一把拉住儿子的手说:“亮亮,妈妈回来看你啦。走,跟妈妈回家!”

    ④亮亮并没有表现出秀田想象的那种惊喜,而是歪着脑袋,眨巴着眼睛说:“我妈妈?可我没见过你呀!”

    ⑤秀田鼻子一酸,泪水差点没掉下来。秀田抬手抚摸着亮亮的小脸蛋说:“妈妈在你一岁时就去了南方,忙着打工赚钱,一直没回来看你。家里不是有妈妈的照片吗?傻儿子,你不会连妈妈都不认识了吧?”

    ⑥“你跟照片上的妈妈不一样,你不是妈妈!”亮亮抽回手,转身跑到老师跟前。女老师对一身城里人打扮的秀田说:“大姐,对不起,你不能接走亮亮!”

    ⑦秀田急得大叫起来:“你有没有搞错啊,我可是亮亮的妈妈呀!”

    ⑧“可亮亮不认识你呀!”女老师说,“亮亮上幼儿园快一年了,每天只有他奶奶接他送他,风雨无阻。除了他奶奶,我们没见过他的任何家人。亮亮的奶奶还特意叮嘱过我们,说除了她,别人不能接走亮亮……”

    ⑨“可我……真的是亮亮的妈妈啊!”

    ⑩秀田一抬头,看见后院的五奶拄着拐棍来接孙女,秀田像遇到了救星,赶忙迎上去,拉着五奶的手说:“五奶,你还认得我吗?你说,我是亮亮的妈妈吧?”

    ⑪五奶眨着老眼,上一眼下一眼地打量着秀田,然后扁扁嘴说:“我老啦,眼神不好,常常认错人。”说完,五奶摆摆手,领着孙女蹒跚而去。

    ⑫儿子不相认,老师不相信,连前后院住着的五奶也认不出她来了,秀田的心里一阵难过。

    ⑬女老师说:“大姐,你还是走吧。我陪亮亮再等一会儿,如果亮亮的奶奶还不来,我就送他回家。”

    ⑭秀田近乎哀求地说:“老师,你怎么就不肯相信我呢?我真是亮亮的妈妈!你仔细看看,亮亮的眼睛,亮亮的鼻子,还有亮亮的嘴巴,哪一点不像我?”

    ⑮女老师说:“不是我不肯相信你,是我们要对每一个孩子负责。你知道吗,去年,就有一个自称是孩子舅舅的人贩子差点拐走了一个小女孩,幸亏我们发现得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自从出了那件事以后,我们幼儿园规定,除了我们认识的家长外,别人一律不准接走孩子……”

    ⑯秀田无话可说了。又有几个孩子被老人接走。空荡荡的幼儿园门口,就剩下亮亮一个孩子。

    ⑰起风了,早春的风乍暖还寒,刚刚吐出嫩芽的柳树条儿在微风中摇啊摆啊。秀田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一抬头,终于看到了婆婆。婆婆晃动着一头如雪的白发,深一脚浅一脚地往这边跑。

    ⑱这时,秀田包里的手机突然响起来,掏出来一看,是男人宝柱从南方打来的。宝柱说:“秀田,到家了吧?儿子好吗?嘿嘿,他长高了吧?咱妈身子骨还硬朗吧?哦,对了,工厂下个礼拜要加班,给三倍的工钱哩,没啥事儿的话,你可要早点赶回来啊!”

    ⑲秀田没来由地火冒三丈,冲着手机大声喊:“赶,赶,赶你个头!告诉你宝柱,我不去了,给六倍的工钱我也不稀罕!”

    ⑳挂了电话,秀田已是一脸的泪水。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

    1. (1) 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春天里”为题,既交代了故事的发生环境,也寓意着孩子要生活在如春天般温暖的家庭里,寄托了作者美好的愿望。 B . 秀田与宝柱的对话表明了宝柱是一个只知道赚钱,不懂得亲情,忽略孩子教育的人,而秀田对宝柱的这种行径极为厌恶。 C . 本文以点带面,借助秀田回村看儿子这件事,表现作者对当代一些年轻父母只顾生计,疏于照顾孩子的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D . 这篇小说以秀田接儿子的故事,侧面展现了当代社会中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群体的生活现状,故事虽然简单,但触动人心,发人深省。
    2. (2) 分析“起风了,早春的风乍暖还寒,刚刚吐出嫩芽的柳树条儿在微风中摇啊摆啊”这句在文中的作用。
    3. (3) 小说结尾“秀田已是一脸的泪水”,感人至深,具体分析其丰富内涵。
二、 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 4. 文言文阅读

    ①项籍者,下相人也,羽。其叔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项氏世世为楚将,于项,故姓项氏。

    ②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③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项梁立熊心为楚怀王,田荣立田市为齐王。项羽已杀卿子冠军(秦末将领),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项羽乃悉引楚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秦末将领)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作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 , 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④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咸阳)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减)

    1. (1) 下面对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项羽乃悉引楚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B . 项羽乃悉引楚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C . 项羽乃悉引楚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D . 项羽乃悉引楚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字,古代男人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人,并由父母或长辈给其取一个“字”,用于同辈或晚辈对其称呼。但是古代女子地位卑微,所以没有“字”。 B . 元年,古代以国君即位的第一年,或改年号的第一年为元年,如建安元年、康熙元年等。 C . 封,古时帝王把爵位(有时连土地)或称号赐给有功的或亲近的臣子。 D . 辕门,古代君王出巡停驻时,以车作为屏障,使两车之辕相向交接成一半圆形的门,称“辕门”,后指将帅的营门或衙署的外门。
    3. (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项羽生于名将世家,具有成为将军的家庭环境,同时也得到了叔父项梁的教育和引导,为其后来成名打下基础。 B . 项羽年少时虽然想学万人敌的本领,刚开始兴趣十足,但是略知其意后,就放弃学习,浅尝辄止。 C . 巨鹿之战中,项羽的战前举措极大地激励了士兵的斗志,战士英勇作战,同时,也得到了各路诸侯军的支持配合,保障了战斗的胜利。 D . 项羽屠咸阳、烧秦宫、收货宝,这一系列的举动都表明他无心常驻关中,有带兵返回故乡的打算。
    4. (4) 翻译下面句子

      ①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②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夏夜宿表兄话旧

    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注释】①夜合花,又称合欢花。 ②幔青:搭起的青色饯行幔亭。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从视觉、嗅觉等角度描述了夏夜在庭院中所见到的夜合花开、细雨蒙蒙的景象,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B . 颔联叙述两人书信来往频繁,那些变化无常的故乡人事,常使人倍感凄凉忧伤。 C . 颈联两句交代,昔日玩伴都长大成人,很多亲朋好友也已故去,说明作者已经离开故乡多年。 D . 诗歌从“醉初醒”起到“酒幔青”结,首尾照应,语言朴实,感情抒发却时隐时显,耐人品读。
    2. (2) 分析诗歌中作者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 6. 用课文原句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描述曾皙准备回答问题时,有意将弹奏瑟的速度放慢,直到停止的句子是“ ,”。
    2. (2) 《阿房宫赋》中,描写秦朝把掠夺来的美玉、黄金、珍珠等宝物当做石头、土块等普通之物的句子是“”。
    3. (3) 《六国论》中,作者认为六国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侵犯六国就越厉害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年轻人整形潮流,折射出社会心态的变化。从传统文化推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到今天强调“我的身体我做主”,背后也是年轻一代对个体价值、个人风格的追求。社会心态的转变,审美的变化,带来了全社会对整形包容度的      ▲     

    ②一些年轻人      ▲      于整形,也离不开一些市场因素的      ▲      。一方面,伴随着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媒介的兴起,颜值的作用在镜头前被放大。(    ▲   )这样一片充满想象力的市场蓝海,吸引了诸多资本方和创业团队入局,促使一些商家不遗余力地宣介整形的好处,推出      ▲      的打折促销活动。

    ③需要看到的是,快速发展的医疗美容行业也暴露出资质不足、假药泛滥、经营无审批等问题,这些不是市场“成长的烦恼”,更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给消费者,因为整形产生的失败和医疗纠纷也不在少数。市场野蛮生长,给年轻人求美之路布下陷阱。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提升  热衷  煽风点火  琳琅满目 B . 提升  热衷  推波助澜  眼花缭乱 C . 增强  热爱  煽风点火  眼花缭乱 D . 增强  热爱  推波助澜  琳琅满目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方面,中国医美市场体量大得很,所以有着较低水平的市场渗透率,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B . 一方面,体量较大的中国医美市场虽然还有很大增长空间,但市场渗透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C . 另一方面,中国医美市场虽然体量较大,但还有很大增长空间,市场渗透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D . 另一方面,虽然中国医美市场体量较大,增长空间还很大,但依然有着较低水平的市场渗透率。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些不再是市场“成长的烦恼”,却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给消费者,因为整形产生的失败案例和医疗纠纷也不在少数。 B . 这些不再是市场“成长的烦恼”,却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因为整形产生的失败和医疗纠纷也不在少数。 C . 这些不仅是市场“成长的烦恼”,更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给消费者,因为整形产生的失败和医疗纠纷也不在少数。 D . 这些不仅是市场“成长的烦恼”,更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因为整形产生的失败案例和医疗纠纷也不在少数。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⑴纳米布沙漠中的那拉瓜之所以能够在沙漠中存活下来,因为那拉瓜①    ▲    

    ⑵第一招是扎根深土:那拉瓜的根部可以延伸到沙地表面以下50米,②    ▲    。这些地下水大部分来自附近骷髅海岸的雾冷凝水,经由地表渗入地下,并停留在地下蓄水层。第二招是汇聚水分:那拉瓜果实和茎秆上遍布锥状尖刺,能够在夜间或凌晨等温度较低的时间汇集露水。这些露水滴入它们下方的沙土中被根部吸收,补充了那拉瓜所需的水分。③ ▲  :为了避免蒸腾作用带走过多珍贵的水分,那拉瓜几乎放弃了叶片这个重要的营养器官,叶子成针状。在这三招帮助下,一株那拉瓜植物可以在沙漠中生存100多年。

      ②  ③

  • 9. 给下面的文段添加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法国巴黎时间11月5日15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的大会议厅里,来自195个会员的200多位部长、3000多名代表济济一堂。在全体代表一致推举下,中国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郝平作为大会唯一候选人正式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大会主席,任期两年。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68年来,中国代表首次当选“掌门人”。

四、写作(6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红楼梦》中的王熙凤聪明伶俐,干练果断,很具管理才能,深得贾府上下钦羡。然而作者对她的点评是“机关(计谋)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她的)性命”。她构陷他人,心狠手辣;假公济私,贪得无厌;心胸狭窄,善用权谋。弄得贾府一败涂地,也害得自己遭受凄惨下场。

    ②汤斌是清朝的政治家、理学家、书法家,官至工部尚书。他天资聪慧,十五岁读完《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等,毕生著书十几部。为官清正廉明,节俭朴素,体恤民艰,兴办教育,政绩斐然。“汤青天”的美名家喻户晓,妇孺尽知,汤斌被康熙誉为天下第一廉吏”。

    ③“才德全尽(具备)谓之圣人,才德兼亡(缺失)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资治通鉴》

    统观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受,引发怎样思考,写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