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娄底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09-30 浏览次数:6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0高一下·临沂期末) 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到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海带灼烧成灰

    过滤得含I-溶液

    放出碘的苯溶液

    分离碘并回收苯

    A . A   B . B   C . C   D . D
  • 2. (2018高一上·沈阳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标准状况下,6.02×1023个分子所占的体积约是22.4 L

    ②0.5 mol H2所占体积为11.2 L

    ③标准状况下,1 mol H2O的体积为22.4 L

    ④常温常压下,28 g CO与N2的混合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为2NA

    ⑤各种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为22.4 L·mol−1

    ⑥标准状况下,体积相同的气体的分子数相同

    A . ①③⑤    B . ④⑥    C . ③④⑥    D . ①④⑥
  • 3. (2016高二上·洛阳开学考) 被称为万能还原剂的NaBH4(NaBH4中H为﹣1价)能溶于水并和水反应,有如下反应NaBH4+2H2O=NaBO2+4H2↑,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NaBH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 . NaBH4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C . 硼元素被氧化,氢元素被还原 D . 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质量比为1:1
  • 4. 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X与M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能与碱反应,但不能与任何酸反应 B . N、Z两种元素的离子半径相比前者较大 C . M、N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相比后者较强 D . 工业上常用电解Y和N形成的化合物的熔融态制取Y的单质
  • 5. 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

    B.证明ρ(煤油)<ρ()<ρ()

    C.探究氧化性:KMnO4>Cl2>I2

    D.比较NaHCO3、Na2CO3 , 的热稳定性

    A . A   B . B   C . C   D . D
  • 6. 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 CH2=CH2+HCl CH3CH2Cl B . +HNO3(浓) +H2O C . CH3Cl+Cl2 CH2Cl2+HCl D . CH3CH2OH+3O2 2CO2+3H2O
  • 7. 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 . 干冰气化需要吸收大量的热,这个变化是吸热反应 C . 酒精可用作燃料,说明酒精燃烧是释放能量的反应 D . 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 8. (2019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根据如图所示的反应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CO2(g)和CaO(s)的总能量大于CaCO3(s)的总能量 B . 该反应的焓变大于零 C . 该反应中有离子键断裂也有共价键断裂,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 D . 由该反应可推出凡是需要加热才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 9. 已知化学反应A2(g)+B2(g) 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 该反应热ΔH=+(a-b) kJ·mol1 B . 每生成2 molAB放出(a-b) kJ热量 C .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 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
  • 10. 已知反应:①101 kPa时,2C(s)+O2(g)=2CO(g) ΔH=-221 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碳的燃烧热的数值大于110.5 kJ/mol B . ①的反应热ΔH为221 kJ/mol C . 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 . 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 11. 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H2O2 2H2O+O2↑。若H2O2溶液的浓度由2.0 mol·L1降到1.0 mol·L1需20 s,那么H2O2浓度由1.0 mol·L1降到0.5 mol·L1所需的反应时间为(   )
    A . 大于10 s B . 小于10 s C . 10 s D . 无法判断
  • 12. 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化学平衡常数与压强、浓度无关 B . 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的大小 C . 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必定发生改变 D . 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必定发生移动
  • 13. 在恒温恒压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SO2和2 mol O2 , 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 ΔH<0。2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生成SO3为1.4 mol,同时放出热量Q kJ,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在该条件下,反应前后的压强之比为6∶5.3 B . 若反应开始时容器容积为2 L,则0—2min内v(SO3)=0.35 mol·L1·min1 C . 若把“恒温恒压下”改为“恒压绝热条件下”反应,平衡后n(SO3)<1.4 mol D . 若把“恒温恒压下”改为“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放出热量大于Q kJ
  • 14. KClO3和KHSO3可发生下列反应: +Cl+H(未配平),已知酸性越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越快。如图为反应速率v( )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KClO3和KHSO3发生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B . 反应开始阶段速率逐渐增大可能是c(H)逐渐增高导致的 C . 纵坐标为v( )时的v( )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与原图曲线完全吻合 D . 反应后期速率逐渐减小的主要原因是c( )、c( )降低
  • 15. (2020高二下·安徽开学考) 用CO合成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 CH3OH(g) ΔH<0,按照相同的物质的量投料,测得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温度:T1>T2>T3 B . 正反应速率:v(a)>v(c)、v(b)>v(d) C . 平衡常数:K(a)>K(c)、K(b)=K(d) D . 平均摩尔质量:M(a)<M(c)、M(b)>M(d)
  • 16. 在体积、温度都相同的条件下,反应2A(g)+2B(g) C(g)+3D(g)分别从下列两条途径建立平衡:

    Ⅰ.A、B的起始物质的量均为4 mol;

    Ⅱ.C、D的起始物质的量分别为4 mol和12 mol。

    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Ⅰ、Ⅱ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相同 B . Ⅰ、Ⅱ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C . 达平衡时,Ⅰ途径所得混合气体的密度为Ⅱ途径所得混合气体密度的 D . 达平衡时,Ⅰ途径的反应速率vA等于Ⅱ途径的反应速率vA
  • 17.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NO(g)+2CO(g) N2(g)+2CO2(g)ΔH=-746.4kJ•mol-1。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措施最合理的是(    )
    A .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 .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 .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 . 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 18.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 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5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A的转化率变大 B .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 D的体积分数变大 D . a<c+d
二、综合题
  • 19. 某同学在研究Fe与 的反应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1. (1) 实验Ⅰ中,铁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2) 实验Ⅱ中,铁丝表面迅速变黑,反应很快停止,其原因是
    3. (3) 实验Ⅲ中,加热试管A,产生大量气体,B中品红溶液褪色,D处始终未检测到可燃性气体,则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填化学式),C的作用是
    4. (4) 对比实验Ⅰ、Ⅱ和Ⅲ,同学们得出以下结论:

      ①浓硫酸和稀硫酸都具有氧化性,但原因不同,浓硫酸的氧化性源于+6价的硫元素,稀硫酸的氧化性源于

      ②造成反应多样性的因素有

  • 20. 在100 ℃时,将0.100 mol N2O4气体充入1 L恒容抽空的密闭容器中,隔一定时间对该容器内物质的浓度进行分析得到如表数据:

    时间(s)

    0

    20

    40

    60

    80

    c(N2O4)/mol·L1

    0.100

    c1

    0.050

    c3

    c4

    c(NO2)/mol·L1

    0.000

    0.060

    c2

    0.120

    0.120

    1. (1)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从表中分析:c1c2c3c4(填“>”、“<”或“=”)。

    2. (2) 在上述条件下,从反应开始直至达到化学平衡时,N2O4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1·s1
    3. (3) 达平衡后下列条件的改变可使NO2气体浓度增大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 扩大容器的容积 B . 再充入一定量的N2O4 C . 分离出一定量的NO2 D . 再充入一定量的He
    4. (4) 若在相同条件下,起始时只充入0.080 mol NO2气体,则达到平衡时NO2气体的转化率为
  • 21.           
    1. (1) 已知反应Fe(s)+CO2(g) FeO(s)+CO(g) ΔH1 , 平衡常数为K1

      反应Fe(s)+H2O(g) FeO(s)+H2(g) ΔH2 , 平衡常数为K2

      在不同温度时K1、K2的值如下表:

      700 ℃

      900 ℃

      K1

      1.47

      2.15

      K2

      2.38

      1.67

      反应CO2(g)+H2(g) CO(g)+H2O(g) ΔH,平衡常数为K,则ΔH=(用ΔH1和ΔH2表示),K=(用K1和K2表示),且由上述计算可知,反应CO2(g)+H2(g) CO(g)+H2O(g)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 (2) 一定温度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发生反应Fe(s)+CO2(g) FeO(s)+CO(g) ΔH>0,CO2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若铁粉足量,CO2的起始浓度为2.0 mol·L-1 , 则平衡时CO的浓度为 mol·L-1

      ②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时 增大的是(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再充入一定量的CO2 D.再加入一定量铁粉

  • 22. 合成氨工业的核心反应是N2(g)+3H2(g) 2NH3(g) ΔHQ kJ·mol1。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E2的变化:E1(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 (2) 在500℃、2×107 Pa和催化剂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0.5 mol N2和1.5 mol H2 , 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填“<”、“>”或“=”)46.2 kJ,理由是
    3. (3) 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 ΔH>0,ΔS>0 B . ΔH>0,ΔS<0 C . ΔH<0,ΔS>0 D . ΔH<0,ΔS<0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