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

更新时间:2021-10-25 浏览次数:17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二、填空题
  • 21. 用化学用语填写下列空白。
    1. (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 (2) 镁离子
    3. (3) 一氧化碳分子
    4. (4) 氧化铝
    5. (5) 铜的一种氧化物
  • 22. 氢能源逐渐被推广使用。
    1. (1) 氢气被称为“最清洁的燃料”是因其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该反应可说明水是由组成的。
    2. (2) 电解水可产生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除可证明水的组成,还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
  • 2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 (1) 空气成分中可用于制造硝酸和化肥,常用于制作霓虹灯,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一种气体是
    2. (2) 白炽灯泡中的空气必须抽净,这是防止通电时受热的灯丝与反应。抽净空气后填充氩气,是因为氩气
    3. (3) 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防止空气污染的一项措施是
  • 24. 水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
    1. (1) 天然水通常是(填“硬水”或“软水”),实验室中区分软硬水可使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降低水的硬度。
    2. (2) 自来水厂可通过明矾净水剂来水中悬浮杂质。
    3. (3) 实验室中可通过得到纯度较高的水。纯水不适宜养鱼,是因为水中几乎不含有
    4. (4) 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另一方面要
  • 25. 如图是硫粉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 (1)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旺,火焰呈色,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有关。瓶内的水用于吸收生成气体,推测该气体的一条性质是
    2. (2) 能证明铁丝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铁丝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3. (3) 从能量变化的角度看,两个反应都是(填“吸热”、“放热”)反应。
  • 26. 如图是探究微粒性质的实验。在试管中装一半水并滴几滴红墨水,然后向试管中缓缓注满酒精,塞紧塞子,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液面下降且颜色趋于一致。

    1. (1)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液面下降且颜色趋于一致”的原因
    2. (2) 若要使颜色快速混合均匀,可采用的方法是
    3. (3) 酒精和水混合后,二者的化学性质均未改变,从微观角度看是因为
  • 27. 1807年英国科学家戴维通过电解的方法得到金属钾。
    1. (1) 戴维很早就提出:“点石成金”不可能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石头中主要含有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等物质)。戴维所述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2. (2) 戴维先后从火硝、明矾、钾碱等物质中提炼出金属钾,这些物质在组成上的共同点为
    3. (3) 钾与水接触能迅速生成氢氧化钾(KOH)和一种单质气体,分析该气体的成分
  • 28. 化学家Tim Richard将分子结构简式像小狗的某有机物(如图所示),取名为“小狗烯”(化学式为C26H26

    请计算:

    1. (1) “小狗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 (2) “小狗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填最简整数比)
    3. (3) 33.8g“小狗烯”中含碳元素克(结果精确到0.1g)
  • 29.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 (1) 加热高锰酸钾:
    2. (2) 镁在空气中点燃:
    3. (3) 磷在氧气中燃烧:
  • 30.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装置A制氧气的药品是;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的原因是;利用装置C收集氧气是利用氧气的性质,若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2. (2) 用装置B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证明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3. (3) 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为(填字母)
  • 31. 如图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1. (1) 两次实验中,反应结束后天平处于不平衡状态的是(填实验序号),不平衡的原因是
    2. (2) 实验二中气球的作用是,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与原来相比先变大后变小,其原因是
  • 32. 如图是小组同学探究高温时木炭与氧化铁(其中铁为+3价)反应产物的实验。

    步骤Ⅰ:将2g木炭研成粉末,与8g氧化铁粉末充分混合,高温使二者发生反应。

    步骤Ⅱ:当盛有石灰水的试管中不再有气泡出现,移去酒精灯,冷却后称量试管中剩余固体质量为6.7g。

    1. (1) 若生成物只有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实验中将木炭研成粉末的目的是。实验中空试管的作用是
    3. (3) 木炭与氧化铁反应时,除二氧化碳和铁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铁(FeO)。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判断生成物中不可能有氧化亚铁。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
  • 33. 从甘蔗中提纯蔗糖(C12H22O11)的步骤如图:

    1. (1) 蔗汁的滤净包括脱色和过滤两部分。蔗汁呈棕黄色,可加入对糖汁进行脱色处理;实验室中组装过滤器,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2. (2) 得到的干燥蔗糖固体并不是纯净物,可能的原因是
    3. (3) 加热蒸发的过程中,若温度过高会产生少量黑色固体,该固体可能是
    4. (4) 次氯酸钠(NaClO)是蔗渣造纸过程的漂白剂。工业上通过氯气(Cl2)与氢氧化钠溶液(NaOH)反应来制取次氯酸钠,同时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计算题
  • 34. 将4.9g氯酸钾与1.5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得所需氧气后停止实验,剩余固体质量为5.0g。计算;
    1. (1) 生成氧气的质量
    2. (2) 4.9g氯酸钾是否完全分解
    3. (3) 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