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七一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1-10-09 浏览次数:8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是什么,以下几个实验方案,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   )
    A . 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空气抽出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 . 把正在发声的防水音乐盒放入水里,我们仍能听见音乐盒发出的声音 C . 吹响小号后,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 D . 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纸上可以看到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 2. 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A . 声音的响度 B . 声音的音调 C . 声音的音色 D . 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 3.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B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C . “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 . 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 4. 小明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用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小明用筷子敲击玻璃瓶时,是玻璃瓶和水振动发声 B . 小明用筷子从左到右敲击玻璃瓶时,发出的声音从低到高 C . 小明吹玻璃瓶口时,是玻璃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D . 在小明从左到右吹玻璃瓶口时,发出的声音从低到高
  • 5. (2019·郴州中考)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幅度太小 B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C . 宇航员在月球上无需借助其他设备可以直接对话交流信息 D . 用收音机听歌,能分辨歌曲的演唱者,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 6. (2020·太原模拟) 十四个无声世界的孩子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用一个“啊”字唱出了“整个春天”.如图是嘉宾和孩子用手指放在对方的喉结附近正在相互感知发出“啊”的情景.用这种方式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感知到发出“啊”,这是利用了(   )

    A . 声咅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 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 . 固体传声比气体快 D . 声音的音色可以用手感觉
  • 7. (2020·根河模拟)

    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 . 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 . 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 . 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 8. (2020八上·龙岗期中)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9. (2016八上·博白期中) 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
    A . 量程3 m,分度值1 mm B . 量程10 m,分度值1 dm C . 量程30 cm,分度值1 mm D . 量程15 cm,分度值0.5 mm
  • 10. (2020八上·重庆月考) 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从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道缓缓下行,到达月球表面,如图所示,关于“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 B . 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C . 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 D . 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 11. (2020八上·武汉月考) 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 B . 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 C . 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 D . 小明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
  • 12. (2019·徐州) 下列有关中学生的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脚的长度约10cm B . 行走一步的距离约0.5m C . 步行的速度约15m/s D . 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10s
  • 13. 如图,飞机空中加油时,受油机与加油机以同样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飞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选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B . 选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 . 选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 D . 选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 14. 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像(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C . 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东运动 D . 经过4s,甲乙相距8m
  • 15. (2019八上·红安期中) 如图所示,A为可在斜面上自由移动的小车,B为固定在斜面一端的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B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不同时刻小车A与它的距离,这样计算机就可以算出运动的小车在不同位置时的速度。小车由静止自由滑下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6. 在南北走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匀速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树匀速向南运动,这三车中相对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
    A . 只有甲车 B . 只有乙车 C . 只有丙车 D . 甲车和丙车
  • 17. 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甲与乙通过路程之比为3:2,速度之比为9:4,则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
    A . 3:2 B . 2:3 C . 27:8 D . 8:27
  • 18. 下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体(   )

    A . 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大 B . 在整个40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在整个4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D . 在20~30s内物体的速度为4m/s
  • 19. 甲、乙两车从同一起点出发,沿平直公路行驶到相同终点。甲车在前二分之一时间里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二分之一时间里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二分之一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二分之一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v1≠v2 , 则(   )
    A . 甲车先到达 B . 乙车先到达 C . 甲、乙同时到达 D .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二、双选题
  • 20.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下图是甲、乙两个网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短 B . 从a到b,甲、乙两球平均速度之比为3:5 C . 甲球做变速运动 D . 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三、填空题
  • 21. 如图所示,物体甲的长度为m,停表乙的示数为s。

  • 22.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发现钢尺振动的频率逐渐变,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再用大力拨动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变,这说明响度与有关。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23. 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1. (1) 小球在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2. (2) 小球从C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3. (3) 小球在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 (4) 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小球运动的图像是。(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四、综合题
  • 24. 在平直的公路上,有两辆汽车在运动。(如图A记录了两辆汽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情况)

    1. (1) 在图B中画出甲车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

    2. (2) 甲车的速度是km/h。
    3. (3) 乙车在前10﹣30s内平均速度大小是
    4. (4) 运动30s后,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运动(选填“左”或“右”)
五、实验题
  • 25. 音乐会上,一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让小明陶醉。小明萌发了“琴弦发声音调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欲望。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具体数据如下表: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钢丝

    20cm

    0.2mm2

    钢丝

    20cm

    0.1mm2

    钢丝

    15cm

    0.1mm2

    钢丝

    15cm

    0.1mm2

    1. (1) 用同样的力拨动甲和乙两根钢丝,比较它们发声的音调高低,发现拨动钢丝时的音调高。
    2. (2) 为了探究钢丝音调的高低与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两根钢丝,比较它们发声的音调高低。
    3. (3) 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丙和丁两根钢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钢丝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钢丝越紧,音调就越。    
    4. (4) 小明在实验中运用到的主要物理方法是
  • 26. 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 (1) 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 (2) 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斜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时造成的误差。
    3. (3) 倾斜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选填“大”或“小”)
    4. (4) 如果小车从静止开始下滑,测得AC段的时间为3.5s,AB段的时间为1.9s,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是 m/s
    5. (5) 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SAC的中点时的速度为v1 , 而经过时间tAC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v2
六、计算题
  • 27. 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小红成为了一名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但由于她是听到枪响后才开始计时,测出小明同学的成绩为12.21s,(此时气温约为15℃,声速为340m/s,计算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1. (1) 请你通过计算求出,小明同学的实际成绩是多少?
    2. (2) 如果小明在50m处的速度为6.5m/s,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8.5m/s,那么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实际是多少?
    3. (3) 小明和小聪在百米赛跑中,小明到达终点时,小聪在90m处,一次老师让小明起跑点退后10m,小聪起跑点仍在原处,如果小明和小聪的平均速度不变,请通过分析计算说明这一次比赛谁先到达终点?
  • 28. 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暑假期间,小明爸爸带小明驾车到武昌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京参观旅游,从家开车出发,上午8∶10时看到公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爸爸吩咐小明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从信阳到南京的G520次列车时刻表,如图所示,求: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

    1

    信阳东

    起点站

    07∶55

    0

    2

    武昌南

    08∶58

    09∶03

    210km

    3

    合肥南

    10∶28

    10∶31

    590km

    4

    南京南

    11∶43

    终点站

    750km

    1. (1) 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他俩能否赶上G520次列车?
    2. (2) 该趟高铁从武昌到南京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保留一位小数)
    3. (3) 若有另一列车以200km/h的速度在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时,突遇紧急情况立即刹车,刹车后列车以120km/h的平均速度运行6km后停车,列车停止2min后,又以10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8km后恢复到原来的速度,则这辆列车由于紧急情况发生而耽误的时间是多少秒?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