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2020-2021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1-10-25 浏览次数:142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45分)
  • 1.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1. (1) ①gōng   ②gòng

      给()    提()   口()    养()

    2. (2) ①chāo   ②chuò

      影影绰()    刀()    起()    绰有余()

    3. (3) ①cháng   ②shang

      ()    嫁衣()   拱手垂()    下()

    4. (4) ①hè   ②xià

      人()    恐()    惊()    恫()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预计  瞎闹  挺拨  祷告 B . 咧嘴  瞄准  船哨  垫子 C . 眷恋  惊疑  荣誉  簇拥 D . 螺丝  遮掩  笼罩  骏工
  • 3. 判断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填序号)

    A.解释说明B.意思的转折C.语言中断D.声音的延长

    1. (1) 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帕——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2. (2)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一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了我是什么人,他们满肚子热望在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
    3. (3) “要不——摔跤”(
    4. (4) 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
    5. (5) 今天好热啊!——你的书能借我看一看吗?(
    6. (6) “你来——”我刚要喊他,刘雪跑过来将我拉走了。(
  • 4. 先将歇后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语句填在横线上,填序号。
    1. (1) 补充歇后语

      A.外甥打灯笼——(

      B.梁山伯的军师——(

      C.()——开动了

      D.()——名声在外。

      E.十五只吊桶打水——(

      F.()——里外不是人

    2. (2) 班里有两个同学吵架了,身为班长的邓晓前去劝解,谁知道他们不理解,都冲邓晓发起了脾气,真是()。
    3. (3) 爸爸让吴丽去买酱油,结果半路上她将钱丢了,回来吴丽的爸爸生气地说:“()”
    4. (4) 老王是个固执的人,做事总是一意孤行,无论别人怎么劝他都没用,他仍然是()。
  • 5. 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写出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情()自()——()    半()半()——()

    反义词:胸有()()——()    ()忙()乱——()

  • 6. 下列加点字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热情洋 B . 才华横 C . 流光彩. D . 美之词
  • 7.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 (1) 杨氏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意思是:
    2. (2) 古人六十岁被称为“”,一百岁被称为“”,三十岁被称为“
    3. (3) “颜体”的创始人是,他是四大家之一。
    4. (4) 看到几个孩子模仿大人种瓜的样子,我不禁想起了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的诗句:“。“
    5. (5) 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我们认识了神机妙算的,艺高胆大的,多愁善感的,聪明伶俐的。其中《红楼春趣》是清代作家的小说《》中的一个章节。
    6. (6) 王昌龄的《从军行》中,“”写出了戍边战士报效祖国的决心;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将诗人的喜悦之情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
  • 8. 句子训练。
    1. (1) 《两茎灯草》的作者是清代作者吴敬梓写的。(修改病句)
    2. (2) 我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修改病句)
    3. (3) 一天,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改成转述句)
    4. (4) 武松连吃十八碗酒,怎么能不醉呢?(改为陈述句)
  • 9. 语文运用。
    1. (1) 汉字的音、形、义皆有独特的魅力,足以让每一个人心旷神怡。请你选出一个你认为最美的汉字,并从“音、形、义”等方面说明其美的理由,语句要简明、连贯、合理。
    2. (2)

      请按照图片依次写出我国几位领导人的名字!

二、阅读天地。(25分)
  • 10. 课内阅读。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 , 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想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 (1)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踌躇:

      眷恋:

    2. (2) 从“不由自主”一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出
    3. (3) 画横线的句子是描写,画波浪线的句子是 描写。画加点线的句子是描写。
    4. (4) 通过选文,我们看到了一个 主席形象。
  • 11. 阅读回答问题

    腰缠万贯的讨米人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正是这样的苏区好干部。

        第五次反“围剿”时,中央苏区被敌人包围,经济困难。刘启耀想尽各种办法节省革命经费。在苏维埃俱乐部的民主生活会上,他着重宣布:“我四月份已自带伙食,从五月份起,每月都自带伙食,一直到粉碎敌人五次反“围剿”为止!”他说到做到,从1934年起,他坚持从家里带米到省苏政府办公,这一行动在江西苏区造成很大的影响,大家纷纷向他学习,节省公家伙食,支持革命战争。刘启耀回家背米,旁人风言风语,他老婆开始不理解,埋怨地说:“省苏主席,连饭都赚不到吃,真没用。”刘启耀并不怪她,耐心地给她讲道理,终于使其明白了共产党人当官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人民谋幸福。

        后来,刘启耀工作忙,没有时间回家里背米,老婆心疼他,就挑米去宁都探望,还嗔怪说:“老公老公,饭要我供。”刘启耀应道:“革命成功,吃穿不穷。”一对夫妻相视而笑。1935年初,刘启耀在于都南部的战斗中被冲散,和部队失去联系,他不敢回家,便隐姓埋名,在遂川一带讨米。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位表面。上破衣烂衫的讨米人,原来是省苏区主席,而腰间竞缠着一大包作为党的活动经费的金银。为了保存这笔经费,他宁愿自己去讨也不愿花费一分一毫。

        刘启耀一边走家串户装乞丐讨米,一边秘密串连散落在遂、万、泰一带的同志,共达一千余人。1937年初,刘启耀在泰和县马家洲,召集一批苏区领导干部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临时中共江西省委。刘启耀才将他珍藏了3年的金银拿了出来,作为省委办公费。同志们对刘启耀传奇般地保存了党的经费无不敬佩。

    1. (1) 刘启耀为什么让大家从五月份起每月都自带伙食,一直到粉碎敌人五次反“围剿"为止?
    2. (2) 而对妻子的抱怨.刘启耀是怎么做的?你想对他的妻子说些什么呢?
    3. (3) 为什么刘启耀腰间缠着一大包金银,也不愿花费一分一毫而宁愿自己去讨?
    4. (4) 如何理解题目“腰缠万贯的讨米人”?它有什么深刻含义?
  • 12. 阅读回答为题

    谈读书

        首先看看我们的前辈们是怎样读书的。

        台湾学者李敖强调读书使人不惑,他强调无论读多少书,都不要迷信书本,要学会融会贯通,把书读的细腻。易中天先生则认为读书,个性是读文史类的书,悟性往往是最重要的。他强调要敢于质疑书本,用现实检验书本的正确与否,而不是成为书的奴隶。李开复则将学习化成了四个阶段,即扎实基础、举一反三、无师自通和融会贯通。从李敖的细腻、易中天的悟性、李开复的融会贯通再追溯到孔子的学与思,我们会发现这之间有着某种联系,他们都强调一个字:“悟”。

        说完了“悟”,紧之后我们来谈谈“实”。所谓实,即务实,实践。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1949是中国一个跨时代的分界线,而毛泽东是当之无愧的近代读书务实的第一人。同样,毛泽东的继承者邓爷爷同样也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精华一一“ 实事求是”,他提出了:“实践是裣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谈完了“悟”与“实”,那就不得不谈谈读书的方式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强调学习应是快乐的。强调学习应是快乐的,他与我们强调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二者关系能够用一个词来描述,即先苦后乐。而笛卡尔、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康德等哲学家的系统读书法亦是一种方式,它强调集中时间、精力系统的扎实知识理论基础,而这种方式一般都得需要极强的求知欲才行。除此之外,还有林肯的大声朗读法、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毛泽东的读书必要见笔墨、诸葛亮的观其大略、王立群的反复读薄等。最后我还得讲个小故事来阐述另一种重要的读书方式,那就是在拿破仑最后的滑铁卢战役后,人们在他丢弃的皇帝专车上发现了一本马基亚弗利的《君主论》,上面画了很多线条以及拿破仑自己留下的笔记。所以不要说没时间看书,那都是借口。拿破仑的这个故事给了我两点启示,其一,强烈的求知欲。其二,将学习当成一种习惯。要多读书,读好书。那就只有尽量不读坏书了。而无论以何种方式读书,其最终都应是快乐的,如果不快乐,那就肯定是哪里出问题了。

    1. (1) 请用“融会贯通”造个句子。
    2. (2) 先辈们是怎么读书的?请找出来。
    3. (3) 作者认为读书讲究什么?
    4. (4) 请选择你喜欢的一本书,并说一说你的读书方法吧。
三、习作乐园(30分)
  • 13. 你喜欢探险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探险呢?这次习作就让我们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吧。写的时候要展开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字数不少于4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