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联考...

更新时间:2021-09-23 浏览次数:6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获得知识,从不付费到付费是一个历史性进步。但从知识付费到知识产品免费,又代表着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中国的特殊性在于,这两个历史阶段在时间上叠合在一起,造成了收费与不收费的两难。

    首先,知识付费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在低收入阶段,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没有更多的钱用于知识付费。近几年,知识收费兴起,反映了人们收入结构改变的现实。但在知识需求与支付能力增长时,学习和付费不可持续,其原因一是在知识需求方面,终生学习还没有成为一种习惯,持续为知识付费的习惯有待形成;二是在知识供给方面,提供的内容或方法不对路,学一次就不想再学了。这要求知识提供者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转型。

    其次,免费经济兴起,知识服务化正成为潮流。在中国,知识付费还没火透,迎头撞上了免费浪潮。这就好比信用卡还没普及,移动支付又要取代信用卡。知识免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而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使用来收费。例如云服务中的SaaS,是指软件产品不收费,按软件使用(即服务)收费。本质上,是将知识的业态从产品业态升级到服务业态。这说明,知识产品收费只是初级业态,相当于知识制造业。知识产品不收费而知识服务收费是更高级的业态,相当于知识服务业。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之前的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因落后而不收费与因先进而不收费,叠合在一起。

    在两次浪潮合成一股的特殊国情条件下,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提供用户所需的知识。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举例来说,下载商业研究报告,不付费是不对的。但只靠版权收费,收的是小钱。如果通过服务附加价值,比如以用户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线,根据用户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持续地提供每一步的研究线索和信息,甚至与咨询服务结合起来,可以收到比版权费更多的服务费。

    (摘编自姜奇平《知识该付费还是免费》)

    材料二:

    知识无价,但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正带来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的变革,让知识付费成为一股新潮流。

    如何评价某部热门影视作品?中国传统颜色怎样应用到设计实践中?朗读技巧怎么练?网络平台上的知识问答区、内容打赏区及付费社群内,贴满了五花八门的问题和解答。世界著名古典音乐赏析、Vlog制作入门技巧10讲、职场心理成长20课,诸如此类的音视频课程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制作。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今天知识生产的方式更个性化,知识获取的渠道更加多元,知识传播和知识学习在数字时代呈现出新的面貌。

    理论上说,大部分的知识获得都是有经济成本的,知识付费并不是新鲜事。无论是旧时的私塾,还是今日的网课,都可以算作是广义的知识付费。而今,知识付费作为一个话题被提出,很大程度上源于互联网上免费资源浩如烟海,不计其数的电子书、唾手可得的知识百科、种类丰富的顶尖大学公开课和音视频教学,免费知识已经铺天盖地,

    为何还要去付费获取知识?

    这就涉及信息社会人们对知识的双重需求。一方面,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知识饥渴、本领恐慌的时代。人们为自身有限的技能和认知而焦虑,担心知识匮乏,跟不上科技尤其是智能化科技的步伐,终身学习越来越成为共识。另一方面,互联网降低信息传播的成本,带来海量信息甚至信息过载,想筛选出高价值、个性化知识的时间成本越来越高。

    如此便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人认为知识类内容“天生有付费基因”。当然,不断提升的互联网覆盖率、不断扩大的智能手机用户规模、不断发展的移动支付技术,以及消费模式中体验式消费比重的显著增长,这些都推动了知识付费的发展。

    知识付费,购买不等于获得,有解并不意味着受教,躺在收藏夹里的知识离真正内化为个人收获,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我们越来越满足于知识可以随时查阅、随时调用,却忽视了知识并不只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学习知识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速成不得。“学而时习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古人说的这些为学之道,在今天品味起来,像是来自历史深处的善意提醒。

    (摘编自胡妍妍《知识付费成为知识服务新潮流》)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当下中国,知识付费和知识产品免费这两个阶段叠合在一起,后者对前者造成一定的冲击,使前者陷入被动尴尬的境地。 B . 从知识供给方的角度看,知识提供者只有实现从以我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的转型,急用户之所需,才能赢得用户的信赖。 C . 与工业时代不同,在数字时代,知识生产的方式更个性化,知识获取的渠道更多元,知识传播和知识学习呈现出新的面貌。 D . 知识付费终究只是一种购买和消费方式,要想真正获得知识,消化知识,知识消费者还需借鉴古人潜心钻研切磋的为学之道。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信用卡还没普及,移动支付又要取代信用卡;知识付费还没火透,又遇到免费浪潮:这说明数字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很快。 B . 知识生产者可向用户免费提供知识,但可收取一定的服务费;而用户免费获得知识,付费享用服务:商家和用户各得所需。 C . 互联网上免费资源浩如烟海,免费知识铺天盖地,各种知识和资源唾手可得,这些是知识付费作为话题被提出的重要原因。 D .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宁可花钱快捷购买所需的知识,也不愿花更多时间在海量信息中无偿筛选那些高价值、个性化的知识。
    3. (3) 下列各项中,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 用户在互联网上下载《三国演义》需要支付一定费用。 B . 用户可以在抖音平台上与好友分享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C . 用户在互联网上可以免费浏览《红楼梦》的全部内容。 D . 用户免费下载某APP后,在使用过程中需支付一定费用。
    4. (4) 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 (5) 关于知识付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内容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2. (2021高一下·临沂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风拂面

    孙春平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简易得没法再简易。四根竹竿做桩,四片灰白布充墙。

    小棚里有四个人,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罩着白褂。他很健谈,手忙嘴不停,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坐在靠边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虽简陋,可理发员却想得周到,竹竿上挂了几本新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婚姻与家庭》。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

    突然,口哨独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从杂志上抬起眼睛,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没有松,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栗,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

    那是一张50元的票子。棚子里好一阵没进别人,而我自己坐在这里没见地上有票子,况且站在棚子里不断活动的只有那理发员,显然,钱一定是他刚才掏东西时带出来的,而现在却进了别人的裤袋。

    小伙子坐回座位,理发员回过头,淡淡地笑了笑,说:“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

    “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

    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他“揪”出来,还是躲得远一点?

    “喂,你们二位,谁先来呀?”老者已在对着挂在简易“墙”上的镜子“相面”了。理发员抖着围巾,转身问我们。

    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他对我说。

    走?便宜你!我一把拉住他:“喂,你有事就先理嘛,我不忙。”先稳住他,至于下一步,我还得好好想一想。

    理发师傅笑着向我点点头,那有节奏的“嚓嚓”声很快伴着两个人的谈话又响起来:“要个啥发型啊?”“你看着来吧。”

    理发师傅转身抓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小伙子,工作啦,还是念书呢?”

    “俺是临时工,正给热电厂撅屁股挖地沟呢。”

    “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汉朝还有个韩信,当待业青年时,受辱胯下都不在乎,后来为汉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人生就怕没个志气,对不?”

    我惊羡理发师傅的博识和引经据典的能力,我无心再看书,便也加入了谈话:“师傅,您没少读书呢。”

    “倒是爱翻翻,下乡那几年,几本闲书都让我翻零碎了。唉,没赶上好时候,等熬回了城,都快三十了。”

    “回城没分配工作呀?”

    “分了,在纺织厂,千保全。在厂里的时候,一车间男工女工的头发,差不多都归我‘保全’。这几年,厂里放长假,咱总得找个挣饭吃的营生吧,就把业余变成专业啦。可厂里那些工友们还常大老远地跑来找我,剪完头10元20元的一扔就走人。我知道工友们的心意,可那钱咱能接吗,凡是到这儿来剪头的,不是蹬三轮就是守摊儿的。大家还想着我,还记得我的这点手艺,咱就知足啦。”

    说话间,棚门口跑进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怀里抱着饭盒,进门就喊:“爸,快吃饭吧。我妈说,面条一放就打团了。”

    我翻腕看表,哟,快两点了,忙说:“师傅,您还是先吃饭吧。”

    “不忙,不忙,这小伙子有急事呢。”

    “我等等,中。”小伙子“表态”了。

    “你们年轻人的时间金贵。”师傅手中的剪刀仍在“嚓嚓”地响,又对站在旁边的姑娘吩咐:“把饭盒先放凳子上,拿着扇子给这位大哥扇扇,你看他出了多少汗。”真的,小伙子怎么出了那么多的汗,顺着脸颊和脖颈儿往下流。天是热,可也没热到这个程度啊。

    姑娘撅撅嘴,执拗地端着饭盒:“我妈今天腿又痛得厉害,强撑着做了饭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说今儿午后要下雨,叫你早点收摊儿呢。”

    “等你这位大哥剪完我就回去。”师傅又自言自语地说,“她妈在冷冻厂,那个厂也是活不起的样子了。本来开工资都难,偏又得了个风湿性关节炎,刮风下雨的,比天气预报都灵。”

    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

    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是在安然领受父女二人对他尽心尽意的服务,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

    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2元钱,往师傅手里一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我急了,跳起来要追出去,可胳膊却被师傅紧紧地拖住了。

    “师傅,不能让他跑了!”

    “他忙哩。”

    “您不知道……”

    “我知道,知道。”师傅笑呵呵地拍拍我肩头,硬拉我坐下。

    “他—”我要喊出来了。

    师傅对我笑着摇摇手,然后抬起一只脚,指给我看。原来在他脚下,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捡去的那张50元的票子。

    “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过,知道错了,就中啦!”

    1.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描写小理发棚简易得不能再简易,但理发师傅却在竹竿上挂了新杂志让顾客打发时间,可见他是个周到细致、为顾客着想的人。 B . 理发师傅不愿意接受工友们理发时多给自己的钱,这不仅表现了理发师傅的自尊自爱,也表现了作者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情。 C . “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天气的变化没有给小理发棚带来凉爽,这暗示了理发棚里气氛沉闷。 D . 小说围绕“捡钱”事件,以小理发棚为场景,通过对理发师傅、小伙子人物形象的塑造,含蓄地表现了理发师傅的善意和小伙子的转变。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动作细致传神,表现了小伙子的机警灵活。 B . “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暗示理发师傅已察觉小伙子捡钱的动作,设置巧妙。 C . 小说叙写理发师傅女儿送饭情节,主要是为了突出妻子的善良,也表现了理发师傅夫妻互相关心、和睦相处,丰富了作品内容。 D . 小说中的“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参与者、见证者,“我”的情绪波动让读者身临其境,使故事更富真实性。
    3. (3)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伙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4. (4) 小说题目“清风拂面”有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纲,字文纪,观州格人。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挠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瘞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 , 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帝曰:“朕过矣!”时杨素、苏威用事,纲据正不诡迎随。会大将军刘方讨林邑,素言林邑多珍赀,非纲不可任,遂署行军司马。方揣素指,数危辱之,几殆。军还,不得调。稍除齐王府司马。复诏出南海,应接林邑。久不召,乃身入奏。威动纲擅去所部,以属吏。会赦免,屏居鄠。大业末,贼帅何潘仁劫为长史。

    高祖平京师,纲上渴,授垂相府司录参军。受禅 , 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冈在东宫,太子建成尤加礼,尝游温汤,纲疾不从。有进鱼者,太子使脍之,唐俭、赵元楷自言其能。太子曰:“操刀脍鲤和鼎味,公等善之。若弼谐审谕,固属纲矣。”遣使赐绢二百匹。后太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骂曰:“卿为潘仁长史,而羞肤尚书邪?”纲顿首曰: “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取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贞观四年,复为少师。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

    (选自《新唐书·李纲列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 B . 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 C . 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 D . 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殿下:与“太子”一样,是中国古代对储君的一种特有的称谓。 B . 受禅:也称作“受擅”,新王朝的皇帝接受旧王朝皇帝禅让的帝位。 C . 顿首: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叩地再举起。 D . 印缓:官印和系印的缓带,亦作为官印的统称,古时治事命官须颁有印缓。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纲为人刚正,重视情义。李纲曾担任齐王宪的参军事,宣帝想要齐王宪的僚属编造罪名杀害齐王宪,但李纲誓死没有屈从。 B . 李纲尽职尽责,教导太子。李纲在隋朝时曾任太子洗马,劝说太子不要沉溺于靡靡之音,并请求太子杨勇将进献倡优的左庶子唐令则治罪。 C . 李纲拒绝逢迎,遭到打击。李纲不肯曲意逢迎当权者杨素等人,结果被杨素派任为行军司马,大将军刘方揣测到了杨素的意思,多次加害侮辱李纲。 D . 李纲辅佐有方,受到赏赐。李纲受到太子李建成的礼待,有一次出游时,太子在随从的大臣面前赞扬李纲,说他辅佐有方,并派使臣赐给他两百匹绢。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

      ②操刀脍鲤和鼎味,公等善之。若弼谐审谕,固属纲矣。

    5. (5) 李纲做了太子詹士并得到太子赏识,为什么要“乞骸骨”?请简要说明。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元·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 , 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南京清凉山,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1. (1) 下面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是(   )
      A . 词的开头三句是总写,“石头城上”点登临地点;“天低”,写眺望之遥远;“吴楚”,写地域的辽阔。这三句写出了石头城空荡凄惨的景象,为全词奠定悲壮苍凉的感情基调。 B . 词中写石头城、青山、旌旗、樯橹、松径、鬼火等是实写;写离宫、辇路芳草以及歌女的歌舞、临镜等是虚写。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使得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 C . 词中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如昔日“六朝形胜地”与如今“眼空无物”“惟有青山如壁”的对比,再如昔日的避暑离宫与今日芳草萋萋、无人松径的对比。在对比中,词人的感受变得更强烈。 D .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化用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石头城》中“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一句,“伤心”一词将词人的情感表露无遗。
    2. (2)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试结合全词分析词人登高望远时内心生发了哪些感慨?
五、情景默写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中国古代建筑追求优美柔和的形式美感,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以生动的比喻勾画出曲折的连廊与翘起的屋檐的两句是“”。
    2. (2)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先用书目、水流作比,接着得出“”的结论。
    3. (3) 《登岳阳楼》中“”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六、选择 简答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沿着南京城古老的明城墙,从中山门向南行驶一段,便会在路边的站牌上,与一个令人怦然心动的名字        :半山园。这个称谓关联着一段王朝兴衰的历史,更纪念着与那段历史        的一代政治巨擘和文化大家王安石。公元1076年,迫于保守派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变法运动屡屡受挫 , 56岁的他第二次罢相,退居“江宁”,在城外一个        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名为“半山园”的不起眼的小宅院,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后近十年的时光。

    离半山园不远,就是著名的“谢公墩”,是东晋谢安的埋葬之所。我恍然觉得,谢安一定是王安石心向往之的偶像。在政坛叱咤风云多年,历经起落坎坷后,王安石一定是想到了谢安的“东山再起”。(   ),他选择在谢公墩旁,建起了自己的半山园,等待着重整改革局势、再掌国运航舵的历史机遇。只可惜,支持他的宋神宗骤然去世,使他梦想破灭,       没能实现报效国家、造福民众的理想,给后人留下了千古长叹。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期而遇    一脉相承    人迹罕至    终于 B . 萍水相逢    一脉相承    荒无人烟    终究 C . 萍水相逢    息息相关    荒无人烟    终于 D . 不期而遇    息息相关    人迹罕至    终究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怀揣着以退为进、伺机再起的强烈愿望 B . 秉持着淡泊名利、遗世独立的高贵情怀 C . 振作起效法先贤、卧薪尝胆的执着精神 D . 收敛起他“达则兼济天下”的政治抱负
    3. (3)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七、语言表达
  • 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人们应该感谢肝脏。肝脏不仅能降解毒素和其他分子,而且还能制造营养物质,因为它是如胆固醇等大型复杂结构的制造者。尽管胆固醇声誉不佳,,因为人体需要依靠胆固醇制造皮质醇和睾酮等类固醇激素,并在皮肤中生成维生素D。此外,它还可以感知人体的整体营养状况,并在血液循环中将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糖或脂肪)储存起来。如果我们吃得好,。在需要的时候,如当我们的血糖水平很低而没有立即进餐时,肝脏就会动用其储备,并释放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说,,您将无法享受不间断的睡眠。

八、名著阅读
  • 8. (2020高一下·重庆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文段中“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请根据上下文,结合《红楼梦》的故事背景简要分析。

九、材料作文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12月17日,经历二十余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嫦娥五号带着来自月球的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这是一次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也是一次智慧与勇气兼备的无畏探险。嫦娥五号代表着中国航天自主创新道路的新成就,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段动人节拍。人们惊叹,来自月球的小小石头却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程度。嫦娥五号在月球上展开重仅12克的五星红旗,这一抹闪耀月球的“中国红”也映照出中国的科技底气。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