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

更新时间:2021-09-29 浏览次数:5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0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美丽中国要靠我们共同创造和维护。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
    A .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B . 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水体污染 C . 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喜庆气氛 D . 增大绿化面积,美化居住环境
  • 2. (2019·吉林)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连接仪器      B . 塞紧胶塞 C . 倾倒液体    D . 过滤
  • 3. 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
    A . 101 B . 157 C . 258 D . 359
  • 4. 化学学习要建构若干基本观念,以下四类化学基本观念中认识错误的是(   )
    A . 元素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B . 分类观:从组成上看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都属于氧化物 C . 变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D . 微粒观:一个甲烷(CH4)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
  • 5. (2019·乐山) “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工业上生产尿素 [CO(NH2)2]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根据图示信息分析错误的是(   )

    A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 + CO2 CO(NH2)2 + H2O B .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 C . 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改变 D .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有一种氧化物
  • 6.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 . 丙一定是化合物 C . 丙、丁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9:10 D . 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 7. 1800年,人类电解水实验获得成功。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水在通电时能发生分解反应 B .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管中产生的是氧气 C . 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 . a管收集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 8. (2018·衡阳) 煤油中含有噻吩(用X表示),噻吩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X +6O2 4CO2+SO2+2H2O,则噻吩的化学式为( )
    A . C4H4S    B . C4H6S    C . CH4    D . C4H8S
  • 9. 下列各图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图1,电解水 B . 图2,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C . 图3,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D . 图4,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二、填空题
  • 10. 如图是几种微粒结构示意图,请用相应微粒代号填空。

    1. (1) 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是
    2. (2) 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3. (3) ①②构成物质的化学式是
  • 1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4CO2中4的意义
    2. (2) 2个铵根离子
    3. (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4. (4) 3个亚铁离子
  • 12. 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 (1) 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 (2) 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虽年久仍不变色,是因为
    3. (3) 净水器中常用(填物质名称)除去色素和异味。
    4. (4) C60形似足球,是一种新的以形式存在的碳。(填“单质”或“化合物”)。
    5. (5) 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根据如图中的现象,可以推测气球中的气体可能是

      A 氢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硫

三、综合题
  • 13. 小明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自来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 (1) 加明矾的目的是。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 (2) 小明将制好的自来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发现水上有很多的浮渣、泡沫很少,则这样的水属于(填“硬水”或“软水”)。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 14. 已知A、B、C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D、E为氧化物;E是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转换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 (1) 写出A的化学式:A
    2. (2) 写出物质F与氧化铜反应的现象:
    3. (3) 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反应。
    4. (4) 写出E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
  • 15. 现有下列实验装置示意图,结合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从装置A-E中选择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的组合是。该装置组合还可以用实验室制取另一种气体,制取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2) 装置F有多种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观察氧气的流速——瓶内盛放半瓶水,气体从a端通入

      B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瓶内盛放澄清石灰水,气体从b端通入

      C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a端通入

  • 16.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探究与分析。

    (提出问题)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 , 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色。

    1. (1)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CO2、H2O;

      猜想二:CO、H2O;

      猜想三:NH3、CO2、H2O;

      猜想四:CO2、CO、H2O

      你认为上述猜想肯定是错误的。

    2. (2)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本实验中甲烷需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而不在空气中燃烧的原因是

    3. (3) 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粉末由白色变为蓝色,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的黑色粉末变红,由此推断猜想成立。
    4. (4) 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 (5) 经过小组讨论,从空气污染的角度分析,需要在D装置后面增加
    6. (6) (交流与反思)使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生成CO2 , 需具有的因素是
四、计算题
  • 17. 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酸溶液可以清除水垢(其他物质与稀盐酸不反应或反应不产生气体)。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200g水垢中,产生的CO2气体质量为66g,计算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