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

更新时间:2021-09-24 浏览次数:6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 . 用胶带粘合破损书画 B . 用白醋泡制软壳鸡蛋 C . 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 D . 用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 2. 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 的含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可表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 2个水分解生成2个氢气和1个氧气 C . 通电时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D . 通电时,每9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1份质量的氧气和8份质量的氢气
  • 3. (2018九下·大庆月考) 下列做法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是(   )
    A . 用石灰沙浆抹墙    B . 用干冰制造舞台上的云雾 C . 用水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 . 将活性炭放在冰箱内去除异味
  • 4. 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该物质一定含有(   )

    A . 氮元素和氧元素 B . 氢元素和氧元素 C . 氮元素和碳元素 D . 氮元素和氢元素
  • 5. (2019九上·迎泽月考)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 炭黑制笔芯 B . 金刚石裁玻璃 C . 焦炭冶炼金属 D . 石墨做电极
  • 6. 关于C、CO、CO2三种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还原性

    ②CO、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③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④CO2排放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CO易引起中毒

    ⑤CO2可用来灭火,CO可用作燃料

    A . ①②③ B . ②④⑤ C . ②③④ D . ①③
  • 7. 如图为三种碳单质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上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C60、金刚石、石墨 B . 原子的排列方式改变,则构成的物质种类改变 C .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金刚石,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D . 《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 8. (2019九上·甘孜月考)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 .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合理使用化石燃料 C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 .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 9. (2019九上·甘孜月考)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 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 . 微粒观: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碳原子 C . 转化观:氧化汞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金属汞 D . 守恒观:4g氢气和16g氧气反应,应该生成20g水
  • 10. 在化学反应A +2B=C+2D中,已知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11,当16 g 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C,则生成D的质量是( )
    A . 36 g B . 18 g C . 4g D . 48 g
二、填空题
  • 11. 为了预防“新冠肺炎”,各学校进行了全面消毒工作,为工作人员配发了84消毒液和过氧乙酸,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次氯酸( HClO)。
    1. (1) 标出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2. (2) 利用过氧乙酸杀灭病毒,发生的是(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 12. (2019九上·迎泽月考) 即热盒饭是一种快餐食品,其加热原理有多种。

    1. (1) 如图中即热盒饭的加热材料是生石灰,加水后放热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该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为能。
    2. (2) 有一种新型的即热盒饭,它的底部有两层,一层存放水,:另一层存放镁、铁及氯化钠的混合物,使用时打开隔离层,在铁和氯化钠的作用下,镁与水能迅速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X的化学式为判断依据是
  • 13. (2019九下·海伦月考) 家庭小实验:将洗净的碎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放入小玻璃杯中,再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到鸡蛋壳表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一会儿,便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4.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锂电池,对于现代人而言,这一高性能电池如同空气和水一般不可或缺。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 (2) 上面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与锂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填字母)。若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锂也与该元素类似,则碳酸锂的化学式为
    3. (3) 锂电池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新能源汽车除了节约化石能源外,其主要优点是
三、综合题
  • 15. 〖科普阅读理解〗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控农作物病虫害。但某些地区确实出现过农药残留超标事件,让一些人“谈药色变”。怎样科学地减少果蔬中的农药残留呢?

    有些农药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会加快。通过在沸水中焯或使用蒸、炒等烹饪手段可以去除蔬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

    部分农药在空气中能够缓慢地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所以对一些易于保存的农产品,如胡萝卜、南瓜、土豆等,可以在室外存放一定时间来减少农药残留量。有科研人员监测了番茄中三唑酮(C14H16ClN3O2)在温室大棚内和室外的分解规律,如图1。

    去皮可以有效减少果蔬中的农药残留。但部分果蔬不容易去皮,如生菜、草莓、樱桃等,因此清洗成为了消费者去除农药残留的重要方式。由于大多数农药难溶于水,可利用洗菜机或加入洗涤盐等方式提高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有人研究了利用不同方法去除黄瓜中嘧菌酯农药残留的效果,如图2所示。

    可见,减少农药残留的关键是认识物质的性质。基于农药的不同性质,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来去除。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沸水中焯蔬菜可以去除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残留,这是利用了氨基甲酸酯类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 (2) 三唑酮C14H16ClN3O2 种元素组成。
    3. (3) 依据图1,影响番茄中三唑酮残留量的因素有温度和
    4. (4) 为了最大量地去除黄瓜中的嘧菌酯,在清洗黄瓜时,应采用的方法是
    5. (5)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为了防止农药在农产品中残留,必须全面禁止使用农药

      B 采摘瓜果后,建议清洗干净再食用

      C 削去果皮,也能减少农药残留

      D 利用农药的某些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有效地减少农药残留量

  • 16. 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分别由C、H、O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通常状况下A、B、C为气体,D、E为液体。“﹣”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相连物质能向箭头所指一方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写出E→C+D的化学方程式
    2. (2) 自然界中,A→C可以通过实现。
    3. (3) A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4) ①②③④四个反应中,一定是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
  • 17. 为了探究物质在化学变化时,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某校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①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②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甲小组把盛有适量CuSO4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KOH溶液的烧杯中,乙小组把盛有适量Na2C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然后将烧杯放到天平上,用砝码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试管同和烧杯内的两种溶液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根据要求,请回答:

    1. (1) (实验现象)

      甲小组的同学看到烧杯中有现象。

    2. (2) 乙小组同学看到烧杯中有现象。反应后,乙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选填“左边”、“右边”或“中间”)。
    3. (3) (反思与评价)比较两个小组的实验设计,使用的试剂不变,若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改进的是;由此,你将得出新的结论:探究或验证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时,
  • 18. 实验课上同学们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错拿稀硫酸倒入盛有石灰石的试管中,发现产生气泡速度越来越慢。于是同学们展开探究。
    1. (1) (查阅资料)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与稀盐酸反应非常相似,但是由于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物会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了石灰石与稀硫酸的接触,反应会逐渐缓慢,因此通常不选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请写出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实验活动一  选择合适浓度的硫酸

      操作:室温下,用装有5mL硫酸溶液的注射器向盛有1g 直径为2mm石灰石的试管中注入不同浓度的稀硫酸,记录15分钟内生成气体的体积,观察现象,记录见表一。表一

      试管编号

      1

      2

      3

      4

      5

      硫酸浓度(%)

      15

      20

      25

      30

      35

      气体体积( mL)

      35

      47

      55

      51

      42

      实验活动二 选择合适反应温度:

      操作:在盛有1g直径约为2mm石灰石的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相同合适浓度但温度不同的稀硫酸溶液,观察现象,记录见表二。

      表二

      试管编号

      A

      B

      C

      D

      E

      温度(℃)

      40

      50

      60

      70

      80

      现象和比较

      有少量气泡

      气泡比A试管多

      气泡明显比B试管多

      大量气泡产生,与常温用盐酸反应相似

      反应激烈,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分析处理以上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有:①室温下,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选用硫酸的浓度最合适为

      ②当硫酸浓度一定时,反应速度与温度之间存在的关系是;其中最合适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温度为

    3. (3) 上述实验活动后有同学又进一步提出问题:化学反应速率还受什么因素影响?设计装置如图所示。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装置中红墨水的作用是实验中可观察到,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四、计算题
  • 19. (2019·孝感) 向盛有一定质量铁粉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关系图分析并计算:

    1. (1) 铁粉反应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g。
    2. (2) 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