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3《桂花雨》同步练...

更新时间:2021-08-21 浏览次数:24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积累
  • 1. 让生字走进语境。

        我虽然不dǒng de欣赏花,但却很喜欢家乡的guì huā。它的花摇落后晒干,可以加在chá yè里泡水喝,过年时还可以做gāo bǐng

  • 2. 写同音字组词。
    1. (1) jìn  沉    干    止   
    2. (2) jiǎn  查    拾    精    节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或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全年,整个村子都(泡,使渗透)在桂花的香气里。 B . 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特别)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C . 我总是(纠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D .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实写桂花的香气十里外能闻到)。
  • 4. 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 (1) 劲:A.趣味;     B.力气;     C.精神;     D.神情、态度

      ①他的手儿真大。

      ②下棋没 , 不如打电脑。

      ③瞧他那股骄傲儿。

    2. (2) 缠:A.缠绕;     B.纠缠;     C.应付

      ①这人真难 , 跟他说了半天,他就是不走。

      ②这个箩筐了几根铁线后,很牢固。

      ③半天了,他还着我不放,我只好给他钱,打发他去买火柴。

  • 5.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①我喜欢的是桂花。

    ②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

    ③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 6. 下列关联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B . 虽然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C . 只有不来台风,我才可以收几大箩。 D .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怎么还不摇桂花。
二、课文理解
  • 7. 回顾课文内容,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摇桂花    ②捡桂花    ③桂花香    ④桂花雨    ⑤赏桂花

        《桂花雨》一文中,作者先写了,接着写了童年时代最难忘的事情是,最后写离开家乡后,给母亲,但最美好的仍然是记忆中的

  • 8. 判断正误。
    1. (1) 《桂花雨》这篇文章,描写了桂花飘落的优美样子,点明家乡的桂花很多。
    2. (2) 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告诉我们,家乡的桂花比别的地方的桂花要香,因为,家乡的桂花品质好。
  • 9.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1) 写一句有关桂花的古诗: 。
    2. (2) 古人表达思乡之情的有: ,
    3. (3) 《桂花雨》作者,课文以“”为线索,作者通过回忆

      事,表达了

  • 10. 题目《桂花雨》的意思是( )
    A . 桂花纷纷飘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B . 桂花被雨吹落 C . 在雨中摇桂花
  • 11.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桂花雨》这篇文章,描写了桂花飘落下来的样子很美,就像下雨,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B . 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告诉我们,家乡的桂花比别的地方的桂花要香,因为家乡的桂花品质好。 C . 正是因为摇桂花带给“我’如此的乐趣,所以在“我”长大、远离家乡后,才会无比热爱和怀念“我”的家乡。 D . 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实际上是她对桂花的怀念。
  • 12. 《桂花雨》一文写作特色说法有误的是( )
    A . 详略得当 B . 借物抒情 C . 语言朴实无华 D . 首尾呼应
三、语言表达
  • 13. 小练笔。

        “摇花乐”是作者幸福童年最美好、最耐人回昧的记忆。在你的记忆中,一定也有很多乐事令你难忘,如看书乐、摘果乐。请你选择一个,仿照课文第5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吧。

四、阅读理解
  • 14.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②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③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 (1) 第①段中,“缠”字写出了“我”的心情;“喊”字写出了“我”摇桂花时的心情。
    2. (2) 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用“浸”字将无形的香气写得可感可触,表达了对桂花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B . 桂花一年四季都香气浓郁,人们长年都能闻到 C . 说明了桂花的香已不受四季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3. (3)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画波浪线的句子的理解。

      ②下列诗句表达的感情与母亲对桂花的感情一致的是(   )。

      A.乡音无改鬓毛衰    B.月是故乡明    C.独在异乡为异客    D.寒梅著花未

  • 15. 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片段一

        ①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②小时候,我(    )对什么花,(    )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

    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③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

    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    )不来台风,我(    )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 萝)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bǐng  bǐn)做得多。”

        ④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1. (1) 划去括号里错误的字音或字形。
    2. (2) 在文中“□”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
    3. (3) 在文中括号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4. (4) 文段②运用了的手法,突出了桂花的可贵品质。
    5. (5) 在文段中用横线划出摇桂花的原因(有两处)。
    6. (6) 在文段中用波浪线划出最能体现桂花香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
    7. (7) 从文中你感受到母亲是一个的人。
  • 16. 阅读理解。

    片段二

        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jìn jìng)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    )差多了。

        ②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jìn jìng)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③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    )可以做糕饼(bǐn bǐng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④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jiě jiǎn)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⑤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 (1) 划去括号里划线字错误的字音。
    2. (2) 在文中“□”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
    3. (3) 在文中括号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4. (4) 文段②中画横线的句子抓住“我”摇桂花的来写,从句中你体会到
    5. (5) 读了文段③,你体会到
    6. (6) 作者觉得家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哪个更香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