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

更新时间:2021-08-23 浏览次数:104 类型:开学考试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2020高一上·南京期中) 《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这些记述体现出(    )
    A . 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B . 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 C . 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 D . 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
  • 2.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指出:“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可巧)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弯理脉,川谷之象也。”该主张(   )
    A . 警示君主应该顺应民意 B . 总结自然规律的特点 C . 宣扬加强君权的合理性 D . 阐释天人合一的思想
  • 3. 法家认为“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犯上制者,罪死不赦。”以下选项与材料含义相符的是(   )
    A . 法律是君主统治工具 B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 应当用道德教化民众 D . 以“兼爱”消除亲疏贵贱
  • 4. 唐朝的政事堂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构,其成员除了三省长官外,其他如授有“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官员亦入政事堂议事,皆为宰相职。唐朝设置政事堂主要目的是(   )
    A . 防止决策失误 B . 巩固君主专制 C . 提高行政效率 D . 加强中央集权
  • 5. 宋真宗曾作《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表明宋代科举(   )
    A . 推动了八股取士的形成 B . 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   C . 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D . 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
  • 6. 宋代流行被称为“实封投状”的买扑法,内容为民间商人向政府报价,以买断一定时限、一定地域范围的某些经济领域的独占权甚至产权,政府“拆封日取价高者给之”。买扑法的实行(   )
    A . 标志着古代专卖制度走向终结 B . 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加强 C . 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灵活性 D . 表明商人政治地位显著提高
  • 7. 冯天瑜在《科举制度——中国“第五大发明”》中认为,书写、印刷等物质条件大有进步,为普通人读书并参加科考创造了便利条件,为科举考试简便、直观、公开的操作提供可能。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中国社会转型 B . 活字印刷术发明推动了科举制形成 C . 科举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进步 D . 造纸和印刷术发展助力了制度创新
  • 8. (2020高二上·广西月考) 明清之际,我国文学成就斐然,涌现出大量追求个性解放的名作,如《牡丹亭》、《喻世明言》、《西游记》、《红楼梦》等。这些著作的大量出现(   )
    A .   说明追求个性解放已成为一种潮流 B .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文化倾向 C . 体现了专制下思想解放的理想诉求 D . 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相同
  • 9. 有历史学家谈到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时指出:“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它比1840年具有更明显的标界意义”。下列四个关键词能体现这一“标界意义”的是(   )
    A . “民族主义” B . “近代工业” C . “君主立宪” D . “国民外交”
  • 10. (2019高三上·杭州模拟) 陈独秀在1916年第一期《青年杂志》发表了题为《一九一六》的新年献词,文曰:“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法兰西之革命,法兰西国民之恶王政与教权也;美利坚之独立,十三州人民之恶苛税也;日本之维新,日本国民之恶德川专政也。是乃法、美、日本国民之运动,非一党一派人之所主张所成就。凡一党一派人之所主张,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运动,其事每不易成就,即成就矣,而亦无与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同一年作者还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B . 中国参加一战鼓舞了作者的信心 C . 作者已经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D . 表达了作者对辛亥革命的失望
  • 11. 新文化运动前期,各种西方思潮纷至沓来,相互角逐,马克思主义被淹没在其中。在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从众多学说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这一变化(   )
    A . 结束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 推动了救亡图存路径的改变 C . 扩大了民主与科学的影响 D . 促使民众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 12. (2020高一下·枣庄月考) 《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凡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窝藏奴隶者,都处以死刑;窃贼应处死,或处以重罚;奴隶否认其主人,则割去该奴隶的耳朵。由此可见(   )
    A . 法典具有极端性和残酷性 B . 法典内容全面而具操作性 C . 法典严厉镇压奴隶的反抗 D . 法典体现奴隶主阶级意志
  • 13. 《世界通史》:“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新兴的资本主义由海道向全球扩散,突破了亚欧大陆农耕世界自然经济的闭塞性。从此开始了大航海和人口迁移、民族交融的移民大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多元文明的平衡已被打破 B . 农耕经济在全球不复存在 C . 世界各民族特征、界限消失殆尽 D . 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 14. (2019高二上·周口竞赛) 伏尔泰在其《风俗论》著作中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从而打破了以欧洲史代替世界史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认为“如果中国的历史纪年是真实的,基督教的纪年就是假的,梵蒂冈就是在骗人,欧洲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谎言的历史”。这反映出(    )
    A . 中国科技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B . 思想解放促使宗教改革兴起 C . 中国文化传播影响欧洲社会发展 D . 世界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
  • 15. (2019高二上·长春月考) 观察下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 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 B . 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能源 C . 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D . 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
  • 16. 《全球通史》中说:“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导致中西远航反差的根源是( )
    A . 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 B . 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 C . 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 D . 经济结构方面存在差异
  • 17. 下图出自1543年出版的《人体构造》一书,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 . 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 B . 自然科学已摆脱教会束缚 C . 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 D . 医学进步推动了人文主义
  • 18. (2021高一下·齐齐哈尔月考) 1875年初,法国以一票多数(353:352)通过了共和政体。1877年进行了一次事关共和宪政制度生死存亡的投票,最后共和派获得420万张票,占到329席,保守派仅占208席,投票结果表明(    )
    A .  民主共和政体日益发展巩固 B . 共和制与君主制势均力敌 C . 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君主政体 D . 共和政体获得全体国民认同
  • 19.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A .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 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 . 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 . 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 20. 近年来,菲律宾、日本、韩国等希望不断减少美国在该国的驻军数量;2019年1月2日,美国石油勘探船冲进委内瑞拉海域作业后,委总统马杜罗强硬要求24小时内驱逐所有美国船舰,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美国与盟友的矛盾加剧 B .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 . 欧、日崛起对美国冲击 D . 世界多极化格局正式形成
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60分)
  • 21. 市镇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辽西夏对峙时期,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 性商业都会。这些大商业城市已完全突破坊和市的限制,商业活动也更为自由。在县城下面, 有许多镇市,城镇郊外的农村还有草市定期集市贸易。在南宋统治区内,商业以杭州为中心, 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广大地区继续发展。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 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 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 商集贸性质市镇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朗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刘克、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 (2) 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市镇兴起的原因。
    3. (3)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 22. 政治制度建设是社会政治文明的一个基本载体。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隋唐至宋元,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

    ——高中历史《必修一》

    材料二: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对英国人来说,除了怀旧意义之外,王室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民族象征。从撒切尔到梅杰再到布莱尔,政府可以更迭,但是“正统”的王室却只有一个。在欧盟日益一体化的过程中,王室的存在,对于保持英国独立的“民族身份”将更加不可或缺。此外,王室也是政府最好的外交官之一。

    ——瞭望东方周刊《与各国王室一同进入2005乃至2025》

    材料四:斯塔夫里阿诺斯:“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麦迪逊说:美国政治体制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汉、唐、宋、明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措施。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3. (3) 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主要特点。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 说明美国怎样在地域和体制上采用“双向平衡机制”
  • 23. 一个国家的成功有偶然的机会,但偶然机遇的被发现、被抓住与被充分利用,却又绝不是偶然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英国仅仅是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内积累的资本,是不足以触发一场工业革命的。重要的还有外部世界的作用。英国统治者“在扩大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发挥了强大的作用。特别是 1651-1660年的航海条例,确立了英国对殖民地贸易的垄断权。……外部世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作用,还表现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对技术革新的刺激方面。……英伦三岛之外的世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是有很大贡献的。

    ——摘编自许洁明《工业革命为什么起源于英国》

    材料二:特别是19世纪最后30年,是欧美列强争夺殖民地最激烈、最疯狂的年代,它们争夺的范围从亚洲、非洲、拉美和澳洲的沿海地区延伸到内地,凡是可以开发的地区都有殖民主义者的足迹,整个世界都被帝国主义者瓜分殆尽。

    ——摘编自王章辉《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在英国最先发生的原因及其对英国的积极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国家的影响。
  •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仅在农商部注册登记了的,1912年—1914年7月的2年半中,新开设的工矿企业即达99家,资本总额约2455万元,平均每年开设新式企业近40家,资本总额近1000万元……在1914年8月到1918年的近4年半中,新设工矿企业377家,资本总额约11832万元,平均每年开设工矿企业达84家,资本总额超过2692万元。

    ——史全生《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产业革命热”》

    材料二  迨欧战告终,出口之粉渐少,外粉又复倾销,麦产不加多而采购者日众,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多……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荣家企业史料》

    材料三  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

    ——陈翰笙《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面粉业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民族工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