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包头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起点检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1-08-16 浏览次数:105 类型:开学考试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现代技术在传统手工艺领域的使用已不罕见,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就,二者结合研发的创意产品也屡见不鲜。但在更广的现实层面,现代技术与传统手艺之间仍然存在着矛盾:一方面是传统手工艺人对现代技术的抵制,另一方面是滥用现代技术导致的手工艺市场的混乱。因此,我们有必要站在一个战略高度上,来理性看待现代技术在传统手工艺领域的运用。

    ②传统的手工艺生产,强调“手艺”,十分注重“纯手工”的特性。然而有些手艺人排斥一切现代机械,甚至认为所有机器代替手工的劳动都是盲目的生产力扩张,这就过于偏激了。其实,合理使用新技术可以为传统手工艺带来诸多便利。比如,近年来现代科技给陶瓷工艺领域带来显著变化。电窑代替柴窑,温度可以达到1400摄氏度以上,大大提高了陶瓷品质的稳定性;而那些具有光、电、热或磁性的功能性陶瓷,以及纤维强化的复合陶瓷、抗辐射陶瓷已经广泛应用在现代家居、工业制造、军事和航天等领域,极大地延续和拓展了陶瓷工艺的生命力。

    ③必须正视,现代技术之于传统手工艺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带来便利,用不好也会产生不容小觑的问题。号称“三大锦”之一的传统手工宋锦,常用来装裱书画和制作高级服饰,深受民众喜爱。然而,由于机械的滥用,使得手工宋锦已不复存在,现存都是机织产品,精密度和纹样已经走样,没了昔日的光彩。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并不冲突,它们原本就是伴生于手艺生存发展过程中的,能传承至今的手艺一定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所以说,创新原本就是传统手艺发展的题中之义,而现代技术的参与,更是为传统手艺打开了另一扇看世界的窗子。

    ⑤既然现代技术已经不可抗拒地进入了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就应当考虑如何让它在传统手工艺领域合理地发挥作用。现代技术最大的优势是节省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将手艺人从重复的、无意义的、高危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传统手工艺涵盖的领域极为广阔,涉及陶瓷类,刺绣类,剪纸类、雕塑类、金属类等等各大品类手工艺,有“百工”之称,拥有无数的“技艺”。这些“技艺”在现代技术的支撑下,可以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充分认识现代技术与传统手工艺的跨界融合,探索其可应用范围,将会给许多传统手工艺行业带来真正切合实际的帮助。

    ⑥目前,现代技术参与传统手工艺创新的最大难题是——复合型人才缺乏。掌握现代技术的人员大多不懂传统手工技艺,而传统手艺人又不懂现代科技,导致二者之间难以结合。目前,这一现象已引起关注。一些高等院校开始为手工艺人开设现代科学技术的专业培训,一些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学生也开始到大师工作室学习传统手工。

    ⑦合理利用现代科技去继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下的创新探索,也是传统手工艺在当下的全新演绎。现代技术与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交叉研究,不仅有利于传统手工艺在技术层面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文化创新。传统手工艺应大胆地接受和尝试新技术,合理地应用与开发。我们相信,现代技术的参与,不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而且能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推动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10月13日)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传统手工艺人的抵制和现代技术的滥用,使现代技术与传统手艺之间产生矛盾。 B . 传统手工艺人由于认识到现代技术之于传统手工艺的“双刃剑”性质而排斥现代技术。 C . 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技术融合,并非生产力的盲目扩张,而是生产力的释放。 D . 手工艺人学习现代科技,掌握现代科技的学生学习手工艺的现象已引起关注。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证,逻辑上逐层递进。 B . 文章论题提出的前提是对现代技术要么抵制要么滥用的两种错误做法。 C . 文章运用正反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现代技术对于传统手工艺的“双刃剑”性质。 D . 文章结尾从文化创新的高度阐述现代技术在传统手工艺领域运用的重要意义。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于不懂现代技术的传统手工艺人来说,他们有可能会在传统手工艺的创新上受到限制。 B . 正因为创新才使得手工艺得以传承,只重传承而不重创新的手工艺,往往会自我消亡。 C . 传统手工艺人掌握并合理运用现代技术,就可以替代某些手工操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D . 培养既懂传统手工艺又懂现代科技的复合型人才,是解决传统手工艺创新问题的唯一途径。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博物馆的自我转型提升以及中国学校教育制度、课程体系的改革等对教育提出了新需求,使得新型馆校合作成为可能。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博物馆要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开发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7年,国家文物局在《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五"规划》中指出:“要建立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库,制作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精品课程100个以上。开展博物馆教育示范点建设,建立馆校合作机制,创建与学校教学相结合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项目品牌。”

    然而,在馆校合作的推行中,仍然存在文物利用率不高、教育目标不明确、作用不明显的缺点。

    (摘编自陆澳波《活化文物点化人——试论馆校合作对文物和青少年的双促性》)

    材料二

    “馆校合作可能并不像我们看到的一派乐观景象。”中国国家博物馆社教宣传部主任赵箐说。2016年,赵晋承担了国家文物局科研项目“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指南”。在工作过程中,她对全国一些博物馆教育岗位的工作人员、学校老师以及学生家长进行调研。结果发现,馆校融合存在不少困难。

    “学校态度不积极,合作形式单一、频率不高、教师满意度偏低。”“大部分学生走进博物馆或美术馆都是由学校和教委统一安排的,老师的自主性非常差。”据赵箐介绍,尽管教育部门给予学生的补贴,主要用于支付车费和门票的费用,但对于教师来说,组织学生到博物馆或美术馆学习,要额外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却无法得到相应的补贴。

    赵箐说:“一般的学校都愿意组织几百人,比如一个年级甚至几个年级同时到博物馆,这样课时安排调课比较方便,租车一次性就完成了,但这样的学习效果并不佳。因为无论是从师资配备,还是让学生遵守纪律方面都无法保证,这会导致学生的参观学习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

    对此,不少专家都表示担忧:“大多数情况都是水过地皮湿。”

    “有教学没教研。”这一直是一个困扰馆校合作的问题。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副主任杨应时说:“大家都知道到美术馆上上课,到美术馆看一看,热闹热闹,但这还不够,老师们要想一想怎样从教研的角度去深挖资源并运用到教学中去。”

    (摘编自刘博智《馆校合作如何打开大门》)

    材料三

    在博物馆教育工作中,探索建立科学的博物馆文化课程体系。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历史文化教育。比如在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要多采取游戏或动漫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让课程具有较强的文化性和思想性。

    在开发过程中,博物馆和学校要注重结合,互相利用对方的资源和长处,有的放矢开展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有效合理地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满足当前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发展需求。

     在博物馆教育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媒体等技术,提升博物馆展览教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提升馆校合作效果,让博物馆和学校有机结合,真正成为培养青少年人才的载体和平台。

    在构建现代博物馆青少年课程体系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第二课堂,开设博物馆小课堂,让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此外,可以将博物馆的文创作品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博物馆教育的有效融入,在校园中构建起文博知识体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博物馆文化学习中,提升文化学习效果,真正丰富学校的文化底蕴。

    (摘编自王海彬《开发博物馆青少年课程——馆校合作视角下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1. (1) 下列不属于“馆校合作”的一项是(   )
      A . 某市科技馆被建设为中小学生研学基地。 B . 某博物馆招募在校大学生担任实习讲解员。 C . 某民俗馆为当地中学生举办成人礼等仪式。 D . 某美术馆到当地中小学举办巡回画展。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型馆校合作成为中国博物馆自我转型提升和中国学校教育制度、课程体系改革的新需求。 B . 博物馆开发青少年教育项目和青少年教育精品课程,建立馆校合作机制,是中国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C . 学校态度不积极,教师的自主性差,学校课时安排不合理等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到场馆学习的实际效果。 D . 有些学校组织师生到博物馆或美术馆去参观学习,虽然表面热闹,但对如何将馆藏资源与教学相结合缺少研究。
    3. (3) 如何更好地推进馆校合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药 王

    梅寒

    胡氏药庄的营业大厅里挂了很多匾额题对及金字招牌,它们均朝向大门的方向,南来北往的客商,一进门就能感受到整个药庄的肃穆及严整之气。那其中,只有一块黄底黑字、笔力遒劲的匾额,是背对顾客的,它面向药庄挡手的案桌,朝里挂着。

    “戒欺”两个大字,笔墨淋漓,每天都被药庄里的小伙计擦拭得锃光发亮。

    “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药庄老板胡老板在药庄成立之初,就对所有药庄员工立下这样的规矩。

    胡老板起初并不懂药,他做药庄完全是因为他做生意赚了些钱。

    那是个兵荒马乱的时代,胡老板却于乱世中敏锐地嗅到商机,他贩卖粮食,倒腾军火,做生丝生意,不几年,腰包就飞速地膨胀起来。有了钱,胡老板反倒不踏实了,他觉得自己应该为百姓做点什么。一番苦思索,他的药庄就开起来了。

    中医药业这一行当,自古便有着“修合虽无人见,诚心自有天知”的说法,这其中的“修合”二字,大有讲究。把未经加工的植物、动物以及矿物等“生药材”,经过水制、火制、或水火炼制,去除其中毒性,再保留其药效成分,之后与其他药材取舍搭配,排列组合,便称之为“修合”。修合过程属于商家机密,一般都是秘密进行,也让这个过程充满了神秘性与不确定性。不法商贩,在药中掺假,或者给药份量不足,谁也看不出来。

    也正因为如此,胡老板才在立业之初就定下那一条“戒欺”的铁律。

    “戒欺”,自然不能光嘴上说说而已,在制药售药的每一个环节,胡氏药庄都有严格的操作流程。采办务真,说的是药材原料的采收,这是事关成药好坏的首要环节。为了采收到上好的真药材,胡老板特意派人到各地药材产区去坐庄买办。比如,到河北、山东等地采集驴皮,到淮河流域去采办山药、生地、金银花,到关外采办人参、虎骨等。总之,为了采集到最真最好的药材,胡氏药庄不惜代价。

    这样的药庄,生意想不火都难。大家对这个不懂药业的胡老板也渐渐刮目相看。

    某天,药庄来了一对头发花白的夫妇,一进店门就给胡老板跪下了,鼻涕眼泪,要胡老板救救他们的儿子。原是一个年轻举子的父母,膝下只有那么一个宝贝儿子,数年来,那年轻举子头悬梁,锥刺骨,发誓要混出个样儿来给父母看。年轻人也争气,一考二考三考之后,终于中了举,谁料乐极生悲,中举的好消息让那年轻人高兴过了头,竟然一下子引发了癫狂症。

    “要是胡老板也救不了我们儿子,我们一家只有死路一条了。”老人跪在地上不肯起来。

    治疗癫狂症要“龙虎丸”,因此药内含有剧毒的砒霜,按照古方规定,要将砒霜用白布包起来,再嵌入豆腐中,入水小火慢煮,豆腐逐渐变黑——把砒霜中的一部分毒素吸附,然后再将砒霜晾干,和其他研磨成细粉的药物搅拌均匀,方能入药。

    因此药制作风险太大,稍有不慎,即有可能出人命,一般药庄都不制售此药。胡氏药庄也无此药。

    胡老板却被一对老人哭得软了心,他一咬牙,竟然大包大揽道:“二老先回家,半月后来取药!”

    胡老板向来说话一言九鼎,两位老人千恩万谢从地上起来,相互搀扶着出门远去。药庄的伙计们却是目瞪口呆,不知道胡老板哪来的信心。半月后他拿什么来给老人。

    胡老板也是情急之下做出的承诺,他确实也不知道该如何来配制出安全又有药效的“龙虎丸”。打发走了老人,他才开始隐隐犯愁。药庄声誉却容不得半点损伤,那些天,胡老板几乎夜夜辗转反侧,在想如何制出“龙虎丸”。

    时间过得飞快,眼看着已经到了第十天上了。那天早上,胡老板喜滋滋地大步跨进药庄,对伙计们道:“昨夜药王桐君老人托梦于我,教我制作‘龙虎丸’的方法,今天我们就开始制药。”

    药王托梦,制作自要有一番仪式,胡老板让人把一间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把门窗全部封闭,几名青壮小伙子,沐浴更衣,进入房间。此后的事,外人便不得而知。只知道三天后,老人如约取到了“龙虎丸”。而那位年轻的举子服药之后,也奇迹般地康复。

    胡老板是药王的消息自此不胫而走。药庄的生意更加红红火火。

    见坊间将自己越传越神,胡老板坐不住了,他要把那个秘密外示于人。

    “药王的传说就是我们赚钱的利器,老板又何必如此较真?”身边人百般劝阻。胡老板亦不多说,只抬手指了指头顶上方的“戒欺”匾。

    “哪有什么药王托梦,我想着龙虎丸关键在于将砒霜粉与其他药粉搅拌得十分均匀,我让几个药工将药粉均匀倒在药匾上,然后在上面反来复去写‘龙虎丸’三个字,三天写了九百九十九遍,你想,那药粉还能有个不均匀么?至于让他们关门闭窗,沐浴更衣,一是让他们专心,一是让他们讲究卫生而已。”

    真相大白,众人对药王更是佩服不已。胡氏药庄的生意越发火了。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篇对药庄里匾额的描写,营造了药庄肃穆庄重的环境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铺垫,又设置了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小说插叙胡老板在兵荒马乱时代的发家史,既衔接上下文。是胡老板开药庄的情节合情合理,又表现了胡老板精明能干的特点。 C . 作者对中医药业的“修和”进行说明,是为了丰富小说的内容,在增强故事真实性的同时,增强小说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D . 胡老板是药王的传说真相大白之前与之后药庄生意“更加红红火火”与“越发火了”,两相对照,巧妙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2. (2) 小说中有关托梦的内容对情节发展起到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3) 有人认为小说以“戒欺”为题更好。你认为“药王”与“戒欺”哪一个题目更好?请说出理由。
四、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遐,字正长,广平易阳人也。性果毅,便弓马,开豁勇壮。值天下大乱遐为坞主每击贼率壮士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张飞关羽乡人冀州刺史邵续深器之以女妻焉遂壁于河济之间贼不敢逼。遐间道遣使受元帝节度,朝廷嘉之,玺书慰勉,以为龙骧将军、平原内史。建武初,元帝令曰:“遐忠勇果毅,义诚可嘉。以遐为下邳内史,将军如故。”

    初,沛人周坚,一名抚,与同郡周默因天下乱,各为坞主,以寇抄为事。默降祖逖 , 抚怒,遂袭杀默,以彭城叛,石勒遣骑援之。诏遐领彭城内史,与徐州刺史蔡豹、太山太守徐龛共讨抚,战于寒山,抚败走。诏徙遐为临淮太守。徐龛复反,事平,以遐为北中郎将、兖州刺史。

    太宁初,自彭城移屯泗口。王含反,遐与苏峻俱赴京都。含败,随丹阳尹温峤追含至于淮南,遐颇放兵虏掠。峤曰:“天道助顺,故王含剿绝,不可因乱为乱也。”遐深自陈而拜谢。

    事平,以功封泉陵公,迁散骑常侍、监淮北军事、北中郎将、徐州刺史、假节,代王邃镇淮阴。

    咸和元年卒,追赠安北将军。

    子肇年幼,成帝以徐州授郗鉴,以郭默为北中郎将,领遐部曲。遐妹夫田防及遐故将史迭、卞咸、李龙等不乐他属,共立肇,袭遐故位以叛。成帝遣郭默等率诸郡讨之。默等始上道,而临淮太守刘矫率将士数百掩袭遐营,迭等迸走,斩田防及督护卞咸等,追斩迭、龙于下邳,传首诣阙。遐母妻子参佐将士悉还建康

    遐妻骁果有父风。遐尝为石季龙所围,妻单将数骑,拔遐出于万众之中。及田防等欲为乱,遐妻止之,不从,乃密起火烧甲杖都尽。

    肇袭爵,官至散骑侍郎。肇卒,子举嗣。卒,子遵之嗣。卒,子伯龄嗣。宋受禅,国除。

    (节选自《晋书卷八十一•列传第五十一》)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值天下大乱/遐为坞主/每击贼/率壮士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张飞/关羽/乡人冀州刺史邵续深器之/以女妻焉/遂壁于河济之间/贼不敢逼 B . 值天下大乱/遐为坞主/每击贼/率壮士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张飞/关羽/乡人冀州刺史邵续深器之/以女妻焉/遂壁/于河济之间贼不敢逼 C . 值天下大乱/遐为坞主/每击贼/率壮士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张飞/关羽/乡人冀州刺史邵续深器之/以女妻焉/遂壁于河济之间/贼不敢逼 D . 值天下大乱/遐为坞主/每击贼/率壮士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张飞/关羽/乡人冀州刺史邵续深器之/以女妻焉/遂壁/于河济之间贼不敢逼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玺书: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因绑缚的绳结用泥封固、钤以玺而得名。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B . 祖逖:东晋军事家。“破釜沉舟”这一成语故事讲述的就是他早年刻苦自励,发誓收复中原失地的经历。 C . 刺史:官职名,“刺”有检核问事之意。为朝廷所派督查地方之官,后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D . 建康: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名称。是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六代京师之地,是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遐性格果敢坚毅,作战勇猛。刘遐是广平易阳人,他弓马娴熟,开朗勇猛。 B . 刘遐深受朝廷重用,地位显赫。他亲自接受晋元帝节度后,被授予平原内史等官职。晋元帝称赞他忠义可嘉。 C . 刘遐多次平息叛乱,因功受赏。刘遐讨伐并平息了周抚等人的叛乱,受封泉陵公,升任散骑常侍、徐州刺史。 D . 刘遐妻子骁勇果决,智止谋乱。田防等人打算作乱,刘遐妻子制止未果,就暗地里点火烧光了铠甲兵杖。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道助顺,故王含剿绝,不可因乱为乱也。

      ②遐尝为石季龙所围,妻单将数骑,拔遐出于万众之中。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春后微雪一宿而晴

    范成大

    彩胜金旛换物华,垂垂天意晚平沙。

    东君未破含春蕊,青女先飞剪水花。

    夜逐回风鸣瓦垄,晓成疏雨滴檐牙。

    朝暾不与同云便,烘作晴空万缕霞。

    【注释】①金旛:镂金的旌旗。②朝暾:早晨的太阳。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写景诗,用“彩”“金”做色彩渲染,“鸣”“滴”视听结合,再现了雪后初霁的美景。 B . 诗句与标题相照应,“东君”照应“春”,“青女”照应“雪”,“万缕霞”照应“晴”。 C . 起句从景物变化、时间推移来写,“晚”指时间已晚,又用作动词,写尽浓云笼罩的沙原晦暗之态。 D . 颈联写作者在春夜追逐着风雪,耳听风吹瓦垄之声。第二天醒来,看见融化的雪从檐牙滴落下来。
    2. (2) 诗的尾联为人称道,颇多意趣,请试做赏析。
六、情景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小石潭记》中,“”两句写出了小石潭周围枝蔓互相缠绕、连接,随风摆动的样子。
    2. (2)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使用了顶针手法,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3. (3) 屈原《离骚》中“”两句表明他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七、选择题组
  • 7.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

    当代汉语诗歌还在成长,它的特点不是说像古代诗歌那样,已经      许多经典作品和伟大诗人,而在于显现了实践和反思中成长的活力,它正走在成就辉煌、通向经典的途中。进入21世纪以来,诗歌在科技和媒介       的时代变得更加多元和丰富,得到更加广泛的热爱和关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诗人从20世纪90年代流行的个人化写作中调整过来,在介入时代现实和运用新的写作与传播媒介方面,做出许多有益尝试。汶川地震的国难时刻有诗歌发出的         之声,国计民生的社会话题有诗歌投去的         目光,(          ),对伟大复兴时代的瞩目与书写让诗歌更添时代分量。而在写作风格和技艺方面,今天的诗歌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为丰富。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造就   变革  众志成城   关切 B . 造成   变更  众志成城   关怀 C . 造就   变更  上下一心   关切 D . 造成   变革  上下一心   关怀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而是它在通向经典、成就辉煌的途中,显现了实践和反思中成长的活力 B . 而是因为显示了反思和实践中成长的活力,正走在成就辉煌、通向经典的途中。 C . 而在于显示了实践和反思中成长的活力,它正走在通向经典、成就辉煌的途中。 D . 而在于它在成就辉煌、通向经典的途中,显示了实践和反思中成长的活力。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让诗歌更具中国风采的是对地方经验和风情风俗的开掘 B . 对地方经验和风情风俗的开掘让诗歌更具中国风采 C . 开掘地方经验和风情风俗使诗歌更具中国风采 D . 所以对地方经验和风情风俗的开掘让诗歌更具中国风采
八、语言表达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不含标点符号)。

    潜艇在水中能自由下潜、上浮,甚至悬停,。鱼的体内有一种叫鳔的器官,在肌肉的控制下能够收缩或膨胀。收缩时,鱼鳔的体积变小,其体内气体被排出,水对鱼的浮力因此变小,鱼就沉入水中。膨胀时,,空气进入鱼鳔,水对鱼的浮力因此增大。鱼就上浮了。受此启发,人们给潜艇也安装了一个类似鳔的舱体。它就是潜艇两侧被称为主压载水舱的舱体,主压载水舱的功能就是通过注水、排水实现潜艇的下潜、上浮。要下潜时,往主压载水舱注水,空气被排出艇外,潜艇的自重增加,艇体下沉。要上浮时,用高压气体把主压载水舱的水压出艇外,潜艇的自重减少,

  • 9. 把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不超过50个字的一段话。

    2019年10月30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公布了深圳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的首批开放道路目录。据介绍,首批开放道路里程合计约124千米,选择合围区域19个,总面积约30平方千米,覆盖福田、南山、盐田、宝安、光明、龙华、龙岗、坪山、大鹏9个区域。测试道路涵盖工业区、旅游区、商务办公区、商业金融区等。涉及场景包括信号交叉口、无信号交叉口、十字交叉口、T型交叉口,直线、曲线和坡度等不同道路地形条件,覆盖单行道、警示、指路等多种交通标志。

九、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835年德国特里尔城,一位17岁的中学生在他的高中毕业作文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他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文章的作者是卡尔·马克思。这虽只是一篇高中作文,但读者从中可以看出青年马克思的崇高理想。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寄语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并对广大青年提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等几点希望。

    某班召开以“青年人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为主题的班会,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