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1-08-11 浏览次数:14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17九上·南雄月考)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    )
    A . 全境解放 B . 社会主义 C . 国家富强 D . 民族独立
  • 2. (2019八下·孝南月考)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 .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 . 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 . 农村停产闹革命 D . 农村实行“大包干”
  • 3.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民主选举的法律依据是(    )

    《把自己最满意的人选出来了》

    (1953年钱大钧作)

    选民证

    (1953年)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4. 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人物①黄继光  ②雷锋  ③邱少云  ④张自忠参加抗美援朝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5. (2020·广东模拟)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他的书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
    A . 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 B . 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 . 增强了中国军事实力 D . 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 6. (2018八上·徐州期末) 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七大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7. 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    )
    A .   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 B . 少数民族地区跨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C . 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8. “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娘啊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克郎’”。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
    A . 农业合作化时期 B . 三大改造时期 C . 大跃进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 9. (2020·青岛) 1964年,日本共同社报道:“(中国)向迄今由美、英、苏、法四国组成的核垄断体制打进了一个楔子,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发言权。”“打进了一个楔子”是指中国(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导弹部队的组建 C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 . 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 10.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方面的史论,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土地改革

    消灭了私有制

    B

    三大改造

    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C

    “一五”计划

    完全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D

    “大跃进”

    遵循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2017·广东模拟) 有资料表明,十年“文革”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这超过了建国后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 .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B . 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 . 各级政府机构瘫痪 D . 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 12. (2019·菏泽)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先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和象征。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
    A . 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精神 B . 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精神 C . 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精神 D .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
  • 13. (2020七下·招远期末) 他多次成为美国影响最大、有世界“史库”之称的《时代》杂志封面人物……因为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材料中的他是指(    )
    A . 华国锋 B . 邓小平 C . 江泽民 D . 胡锦涛
  • 14. 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19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    )
    A .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一国两制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1大学  三个代表 C . 和谐社会  八荣八耻  科学发展观 D . 中国梦  一带一路  两个一百年
  • 15.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回顾所学知识,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    )
    A . 计划经济的道路 B .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 .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 D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16.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邓小平这段话旨在强调(    )
    A . 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B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C . 对市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D . 与欧美进行经济对抗的必要性
  • 17. (2020九上·南京开学考) 1984年3月,福建省55位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 . 允许企业到境外上市 B . 强化国家的监督管理 C .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 . 取消企业的国有性质
  • 18. (2021八下·新野期中) 对联折射了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   )
    A . 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 B . 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 . 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 . 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 19. 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它”指的是(    )
    A . 邓小平理论 B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 科学发展观 D . 四个全面部署
  • 20.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 . 搁置分歧,共同繁荣 B . 独立自主,主权至上 C .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 . 因地制宜,民族平等
  • 21. 2001年的“入世”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入世”是指加入(    )
    A .   世界卫生组织 B . 世界银行 C . 世界贸易组织 D . 联合国
  • 2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共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下列不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容的是(    )
    A . 全面从严治党 B . 全面深化改革 C . 全面依法治国 D . 全面对外开放
  • 23. 某班学生在学习某主题时,查找相关的内容:“1956年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1966年组建战略导弹部队”“2012年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付海军”……他们研究的主题为(    )
    A . 建国初期海军发展 B . 人民空军建设 C . 建国初期外交建设 D . 国防建设
  • 24. (2019·益阳) 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 . 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 . 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 . 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 .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 25.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

    70年代末“三转一响”

    80年代“四大件”

    90年代“三金”

    2000-2010年“一动一不动”

    A . 经济持续增长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B . 经济持续增长使消费观念不断变化 C . 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 . 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 2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 . 衣着丰富多彩 B . 食物匮乏单调 C . 自驾出游流行 D . 上网淘宝购物
  • 27. 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 .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C . 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变化 D . 改革开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 28. (2018九下·姜堰月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以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奠基工程实施的发展战略是(    )
    A . 素质教育 B . 科教兴国 C . 三个面向 D . 希望工程
  • 29.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这句颁奖词称赞的是(    )
    A . 袁隆平 B . 屠呦呦 C . 邓稼先 D . 钱学森
  • 30. 在2021年对台工作会议上,汪洋强调:……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积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
    A . 和平统一方针 B . 一个中国原则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一国两制”构想
二、综合题(包括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 31.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100年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辟新纪元]

    材料一:

    进藏解放军受当地人民欢迎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庆祝土改胜利大会

    [探索新道路]

    材料二:1953-1957 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速度变化表

           变化

    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踏上新征程]

    材料三:

    [焕发新气象]

    材料四:习近平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 (1) 新中国成立标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材料一表明党和政府为巩固新中国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2. (2) 上表中重工业增长速度最快,得益于第几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这一时期出现的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通过哪一历史事件完成的?
    3. (3) 图中会议作出实行怎样的历史性决策?材料中“农村改革”实行的是什么政策?“改革进入了新阶段”的“新”指的是什么?
    4. (4)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A、B两处的填空。
  • 32. 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二: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被形容为“梅开三度”(见图一);2021年3月,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杨洁篪怒怼美国(见图二)。

    图一

    图二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哪国代表团时首次发出“中国的声音”?该“声音”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说明美国主动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中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主要标志性事件。
    3. (3) 材料三图一中甲处事件距今恰好50年,它是哪一历史事件?图二中杨洁篪的霸气表态从根本上说明了什么问题?
    4. (4) 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