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8-20 浏览次数:108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2021·南海模拟) 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下列措施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 保持安全距离 B . 佩戴口罩 C . 用体温计测体温 D . 用消毒剂消毒
  • 2.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 . 混合物:空气、冰水混合物、石油 B . 氧化物:Fe2O3、Mg(OH)2、CaO C . 合金:生铁、青铜、不锈钢 D . 合成材料:棉花、蚕丝、塑料
  • 3. (2020·东湖模拟) 垃圾分类已成为生活的新时尚。按照垃圾分类“四分法”,废旧金属属于(   )
    A . B .   C . D .
  • 4. 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在建造时需要大量的金属钛,工业上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FeTiO3)为原料生产钛,钛酸亚铁FeTiO3中Ti的化合价为(   )
    A . +1价 B . +2价 C . +3价 D . +4价
  • 5.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称量固体 B . 测溶液的 pH C . 过滤 D . 稀释浓硫酸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肥皂水可以将硬水变成软水 B . 进入山洞探险要用手电筒做灯火实验 C . KNO3是一种复合肥 D .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 7.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符合的是(   )
    A . 2NH4+二个铵根离子 B . H2O:—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 C . Mg2+:—个镁离子带二个单位的正电荷 D . 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二价
  • 8.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g B . 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 C . x =8时,图4表示稀有气体原子 D . 镁离子与氯离子的电子层数相等
  • 9. (2016·广州) 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 . 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 . 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 C . 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 D . 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 10.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的试剂及操作

    A

    CO2

    HCl

    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B

    Cu(NO32溶液

    AgNO3

    加入足量铜粉,过滤

    C

    KCl溶液

    K2SO4

    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D

    MnO2

    KCl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2019九上·平舆期中) 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全氮阴离子盐(化学式为H25N34O3Cl),该物质是超高能材料,在航空航天上可做推进剂。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属于氧化物 B . 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C . H25N34O3Cl中原子总数为62 D . 氢、氮、氧、氯的原子个数比为1:7:8:17
  • 12.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 . 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则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B . 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则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C . 氢氧化钠可与盐酸反应,则能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D . 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13. 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

    A . NaOH、Na2CO3、CaCO3 B . CaCO3、CO2、CO C . H2O2、H2O、O2 D . C、CO2、H2CO3
  • 14.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 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 . 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 15. 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表示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加入少量生石灰 B . 表示在稀硫酸中滴加烧碱溶液 C . 表示在质量相同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D . 表示在稀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
二、填空题
  • 16. 如下图是某品牌三种不同包装的牛奶和营养成分表。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三种包装材料中,属于有机材料的是(填序号);图2中的“钠”指的是(填“原子”或“元素”或“单质”)
    2. (2) 该牛奶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有种;该牛奶中缺乏的营养素是
    3. (3) 奶制品一般含有丰富的钙,少年儿童每天摄取足量的钙,可避免患______(填编号)。
      A . 夜盲症 B . 贫血症 C . 甲状腺肿大 D . 佝偻病
    4. (4) 塑料袋装的牛奶用热封法密封,这种塑料是(填“热固”或“热塑”)性塑料。
    5. (5) 日常生活中用塑料袋包装食品有两种模式;一是充氮包装,一是真空包装;其中充氮包装是利用氮气在常温下稳定的性质,来保存食物。
  • 17. 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与化学有关的知识请按要求填写。
    1. (1) 《天工开物》中记载“铁器淬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书中提及的“胆矾水”为硫酸铜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 (2) 制作USB数据线要用到铁、铜等材料。这主要利用了铁、铜的性(填“导电”或“导热”)。
    3. (3) 分别表示氧元素的三种原子,可简写成16O、17O、18O。其中18O在化学原理探究和核化学方面有广泛应用。电解重氧水(H218O)可以获得重氧(18O2),请据如图2回答:

      16O、17O、18O 三种原子中,数目不相等(填“质子”“中子”或“电子”)。

      ②在如图2的小方框中,把电解H218O恰好完全反应的生成物微观粒子补画齐全

      ③并写出电解重氧水H218O的化学方程式

三、综合题
  • 18. 在实验台上有下列仪器,做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a的仪器名称是
    2. (2) 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用装置(从仪器A﹣H里选):若用J装置收集并测量氧气的体积,应在(填“d”或“e”)端连接量筒。
    3. (3) 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用装置(从仪器A﹣H里选);若用K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制取时应将大理石放在(填“b”或“c”)。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取5g NaCl配制100g 5%的盐水,发现质量分数大于5%,可能使用量筒量蒸馏水时,观察液面眼睛发生(填“仰”或“俯”)视。
    5. (5) 装置B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
  • 19. 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的两个实验探究酸、碱、盐之间的化学反应。

    1. (1) 甲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乙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2. (2) 某同学把甲、乙反应后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发现溶液显红色,决定继续对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Na2SO4、B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

      ① 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可能有:

      猜想Ⅰ:Na2CO3、Na2SO4

      猜想Ⅱ:

      猜想Ⅲ:NaOH、Na2SO4、Na2CO3

    3. (3)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取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

      溶液红色不褪去:产生白色沉淀

      b.再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

      溶液红色褪去;出现现象A

      (实验结论)

      ② 根据操作a的现象可知,猜想不成立。若操作b的现象A为“白色沉淀不溶解”,则猜想成立;若现象A为“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泡”,则猜想成立,沉淀部分溶解的反应方程式为

    4. (4) (拓展反思)

      ③ 该同学认为,若操作a的现象为“溶液红色褪去”,则不需要进行操作b即可得出结论。他的理由是

  • 20. 碲(Te)广泛用于彩色玻璃和陶瓷工艺。用某工业废渣(主要含有TeO2、少量Ag、Au)为原料制备碲并回收金和银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资料:TeO2不溶于水,易溶于较浓的强酸或强碱。

    1. (1) 类比CO2与NaOH的反应,写出“碱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碱浸”后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此时滤渣成分为
    3. (3) “沉碲”时,缓慢加入硫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发生两个化学反应:一个是过量的NaOH溶液与硫酸的反应、另一个是:+H2SO4═Na2SO4+H2O+;为了生成TeO2沉淀需控制溶液的pH在4.5~5.0之间,其原因是
    4. (4) “酸溶”后,在TeCl4溶液中通入SO2 , 反应生成碲和初中化学中两种常见的酸,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四、计算题
  • 21. 某实验小组为了研究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他们用等质量不同形状的金属锌(所用金属锌均不含任何杂质)和稀盐酸反应(见下表),实验中使用传感器装置测算生成氢气的体积,绘制氢气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二所示。

    实验编号

    药品

    I

    6.5g锌块、150g含HCl7.3%足量的稀盐酸

    6.5g锌粒、150g含HCl7.3%足量的稀盐酸

    6.5g锌粉、150g含HCl7.3%足量的稀盐酸

    1. (1) 小组按照图一中装置进行的三个实验中,实验(填实验编号)反应速率最慢;在二中的曲线(填"甲"、"乙"或"丙")代表的是实验Ⅲ,从曲线甲、乙、丙得出探究图二中的曲线结论是∶
    2. (2) 分析表中锌和稀盐酸的用量可知∶(填物质名称)反应消耗完;请计算以上任意一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质量(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3. (3) 分析上表数据,请在图三中画 出在6.5g锌中加入0~150g稀盐酸过程中,产生氢气质量对应的变化曲线图,并标注必要的数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