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华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 /第1章 地球上的生物 /1 艳丽多姿的生物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华师大七上1.1 艳丽多姿的生物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1-08-02 浏览次数:11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1·宁波) 2021年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   提倡使用含磷洗衣粉 B . 围海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C . 空矿泉水瓶回收利用 D . 大量开采化石燃料缓解能源危机
  • 2. (2021九下·丽水月考) 棉红铃虫成蛹前结茧保护自身,以抵御不良环境,这是一种保护性适应。但当环境条件有变化时,如金小峰前来产卵,结果就成了“作茧自缚”,原来的适应变得极不适应了。棉红铃虫的“作茧自缚”和下列何种现象体现同一原理?(   )
    A . 雷鸟在降雪前换上白色的羽毛 B . 响尾蛇遇到敌害时尾部发出响声 C . 非洲肺鱼在干旱季节夏眠 D . 震动枝条,竹节虫跌落僵直不动
  • 3. (2020七上·镇海期末) 如图为 5 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耐受程度,这 5 种鱼中,能分布在北极海域、热带湖泊和可在全球水域分布的分别为(   )

    A . 1、2、3 B . 5、3、4 C . 3、4、2 D . 2、1、5
  • 4. 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下列结构特点是为了适应长期在水分过多环境中生活的是( )
    A . 仙人掌的叶刺 B . 热带树木树茎上长出气生根 C . 骆驼的驼峰 D . 昆虫表面的外骨骼
  • 5. (2020七上·江北期末) 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自然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树上熟透了的苹果会往下落,是因为地球的吸引作用 B . 蝙蝠在黑暗中飞行不会碰上障碍物,是因为它的视力极佳 C . 大雁在远程迁徙时不会迷失方向,是因为它有独特的“定位系统” D . 企鹅能生活在气温极低的南极,是因为它的毛皮厚、皮下脂肪厚等特点
  • 6. (2020七上·新昌月考) 造成大多数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 . 生物之间的相互斗争 B . 由于各种原因使生存恶化,丧失栖息地 C . 全球变暖,不适应高温环境 D . 生物种类增加,食物来源减少
  • 7. (2020八上·慈溪月考) 从海的不同深度采集到4种类型的浮游植物(Ⅰ、Ⅱ、Ⅲ和Ⅳ)。测定了每种类型的光合作用如图所示,在最深处采集到的是哪种类型的浮游植物(      )

    A . B . C . D .
  • 8. (2020七上·仙居期中) 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 . 动物之间的相互残杀 B . 生物繁殖能力退化 C . 栖息地环境的破坏 D . 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 9. (2020七上·拱墅期中) 下面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鱼的体形呈梭形——减小游泳时水的阻力 B . 青蛙的皮肤裸露湿润,内含丰富血管——便于消化吸收营养物质 C . 鸟类的骨大多中空,无膀胱——减轻体重,便于飞翔 D . 猎豹善于奔跑,是动物中的赛跑冠军——适于捕食动物
  • 10. (2020八上·柯桥月考) 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下列哪项是由于长期生活在水分过多的环境而引起的?(   )
    A . 仙人掌的叶刺 B . 骆驼的驼峰 C . 热带植物树茎上长出“气根” D . 昆虫表面的外骨骼
  • 11. (2020七上·江北期中) 下列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其实例不符的是(   )
    A . 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朵朵葵花向太阳 C . 生物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蜻蜓点水 D . 生物能生长繁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12. (2020七上·江北期中) 棉红铃虫成蛹前结茧保护自身,以抵御不良环境,这是一种保护性适应。但当环境条件有变化时,如金小峰前来产卵,结果就成了“作茧自缚”,原来的适应变得极不适应了。棉红铃虫的“作茧自缚”和下列何种现象体现同一原理(   )
    A . 非洲肺鱼在干旱季节夏眠 B . 响尾蛇遇到敌害时尾部发出响声 C . 雷鸟在降雪前换上白色的羽毛 D . 震动枝条,竹节虫跌落僵直不动
  • 13. (2020七上·海曙月考) 无毒蛇体表有着与有毒蛇相似的花纹,这种现象属于(     )
    A . 保护色 B . 拟态 C . 警戒色 D . 模仿
  • 14. 科学家发现马里亚纳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绿色植物,其原因是海沟深处(   )
    A . 没有二氧化碳 B . 没有阳光 C . 没有营养物质 D . 水温太低
  • 15. 梧桐树的阔大叶片在冬季全部凋落,这是梧桐对哪种环境的适应(   )
    A . 缺水的环境 B . 寒冷的环境 C . 缺少养分的环境 D . 大风的环境
  • 16. 竹子、黄瓜、西瓜的茎分别是(   )
    A . 缠绕茎、直立茎、攀援茎 B . 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 C . 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D . 直立茎、匍匐茎、攀援茎
  • 17. 下列哪一诗句反映了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
    A .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B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18. 下列有关河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它的运动方式有游泳、爬行、跳跃三种 B . 它的头部有额剑,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C . 它有五对步行足和五对游泳足,其中步行足还能平衡身体 D . 它有两对触角,是味觉器官
  • 19. 绵羊适应环境的特点是(   )
    A . 冬季绒毛多,夏季绒毛多 B . 冬季绒毛少,夏季绒毛少 C . 冬季绒毛多,夏季绒毛少 D . 冬季绒毛少,夏季绒毛多
  • 20. 如图是生长在美洲沙漠中的仙人掌科植物甲和生长在非洲沙漠中的大戟科植物乙。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甲、乙都有绿色肉质主干,有利于储存水分和进行光合作用 B . 甲、乙都没有宽大的叶,有利于降低蒸腾作用保存水分 C . 甲、乙形态结构的差异是同种植物适应不同地域环境的结果 D . 环境中影响甲、乙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
二、填空题
  • 21. 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来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炎热缺水的沙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6℃的时候才会出汗,这是对沙漠的适应。
    2. (2) 莲的根状茎和叶柄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这是对在生活的适应。
    3. (3)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到60mm,这是对的环境的适应。
    4. (4) 旗形树,其树冠像一面旗帜,这是对自然环境中的适应。

      以上事实都说明生活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这说明是普遍存在的。

  • 22. 喀纳斯“水怪”是我国几大湖怪中唯一露出过真面目的。经专家论证,喀纳斯“水怪”实际是一种被称为大型哲罗鲑的冷水性鱼类,长约12~15m,头部宽1.5m,重达2~3t。它是凶猛的食肉型鱼类,小鱼、野生水禽、大水鼠、水獭甚至比自己体型大的同类都可成为它的食物。
    1. (1) “水怪”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利于
    2. (2) “水怪”的体表覆盖,有保护作用。
    3. (3) “水怪”之所以有很强的攻击性,是因为生有锯齿状的锋利牙齿,这说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的。
  • 23. 陆生高等动物具有发达的支撑身体和有防止的身体表面,这些是它们对陆地环境的适应。
  • 24. 陆生生物可利用自身的体形和体色来逃避敌害和协助捕食,其方式有“拟态”“保护色”和“警戒色”。下列动物行为分别属于哪种方式。
    1. (1) 避役的体色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并与环境的色彩保持一致,属于
    2. (2) 生活在亚马孙河流域的南美鲈鱼形如败叶,浮在水面,属于
    3. (3) 黄蜂腹部具有黄黑相间的条纹,属于
  • 25. 七年级科学教材的活动内容:“观察豆类种子的发芽”,相信同学们一定都认真观察过。
    1. (1) 赤豆种子萌发的时候最先长出的是(选填“芽”或“根”)。
    2. (2) 种子幼芽在出土前呈钩状的原因是
    3. (3) 绿豆种子在光照下发芽的叶子呈绿色,而在黑暗中发芽的叶子呈黄色,这是因为能促进叶片中叶绿素的形成。
  • 26. 下列植物的茎属于直立茎的是(填字母,下同),属于缠绕茎的是,属于匍匐茎的是,属于攀援茎的是

    a.牵牛花      b.葡萄      c.草莓

    d.红薯        e.爬山虎    f.香樟树

  • 27. 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的元宝枫是重要的红叶观赏植物。进入秋季,叶色逐渐褪绿变红。在日最低平均温度低于8℃、昼夜温差大于13℃时,叶片变色效果最佳,西山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据此分析,影响叶片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28. 仙人掌具有粗大的茎,而叶呈状。这种结构有利于它贮藏,从而能适应的自然条件并存活下来。
  • 29. (2020七上·镇海期末) 南美天蛾静止时身体就像着生地衣的树枝,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被称为
  • 30. (2019七上·浙江期中) 南美天蛾静止时用后足将身体吊挂起来,就像着生在树枝上的地衣。受惊扰时,身体直立并弯曲,同时胸部向两侧膨胀,胸足紧贴胸部,还呈现两个黑色的眼斑和像鳞片的花斑,极像幼蛇的头颈。这种现象在生态上叫做
三、解答题
  • 31. 某科学兴趣小组为观察蜗牛的形态特征,决定到野外捕捉蜗牛,三位同学结伴同行,途中因对捕捉地点产生分歧而单独行动:小明向背阴潮湿的山沟走去,小刚向向阳干燥的高地行去,小红走进了杂草丛生的浅水中捕捉。经过一个小时的捕捉后,他们回校将蜗牛交给科学老师,老师发现其中一位同学捕捉的蜗牛特别多,询问后给予表扬。
    1. (1) 你认为得到表扬的同学是________。
      A . 小明 B . 小刚 C . 小红 D . 无法确定
    2. (2) 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三位同学出行捕捉蜗牛的时间是________。
      A . 上午  B . 下午 C . 晚上  D . 一天中的任何时间
    3. (3) 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确定捕捉蜗牛的出行时间和捕捉地点的依据是________。
      A . 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阴暗潮湿处 B . 蜗牛白天活动,栖息于阴暗潮湿处 C . 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向阳干燥处 D . 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近水处或水中
    4. (4) 三位同学捕捉到的蜗牛大小不一,实验报告中要求填写“蜗牛的质量约为多少”,则下列操作中可行的是________。
      A . 选出最大的蜗牛称质量 B . 选出最小的蜗牛称质量 C . 无论大小一起称量,然后求平均值
  • 32. (2019七上·天台期末) 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天宫二号开展植物“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培养,研究拟南芥种子在太空中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的全过程。
    1. (1) 拟南芥植株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2. (2) 在植物的分类上,拟南芥属于       植物。
      A . 藻类 B . 蕨类 C . 裸子 D . 被子
    3. (3) 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看,拟南芥种子属于层次的结构。
    4. (4) 在生物分类学上,拟南芥和葫芦藓同界不同门,与苏铁同门不同纲,那么拟南芥和

      (选填“葫芦藓”或“苏铁”)共同特征更多。

四、实验探究题
  • 33. 根据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相关探究实验回答问题。
    1. (1) 我们用手指在蚯蚓的体表轻轻触摸,感觉到有些刺手的结构是,它有协助运动的功能。
    2. (2) 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同学会经常用湿棉球擦拭蚯蚓的体表,保持蚯蚓体表的湿润。这是为了维持蚯蚓正常的
    3. (3) 通过玻璃棒或光线分别刺激蚯蚓身体的前端、后端和中间部分,发现它对外界刺激最敏感的部位是身体的

      实验结束后,将蚯蚓放回适合蚯蚓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五、综合探究题
  • 34. (2020·温州模拟) 2019年底,由沙漠蝗虫引起的蝗灾席卷南亚国家。山山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当沙漠有大风时,沙漠蝗虫会聚成堆前进(如图所示),以防被风吹走;而生活在中国的东亚飞蝗有大风时,却没有聚堆前进的现象。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沙漠蝗虫具有“有大风时聚成堆前进”的行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