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1年湖南省中考真题分类汇编9:物态变化

更新时间:2021-07-24 浏览次数:142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邵阳) 新宁崀山被有关专家誉为“丹霞之魂,国家瑰宝”、“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其中八角寨景区常年云雾缭绕,这些云雾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   )

    A . 液化 B . 熔化 C . 凝华 D . 汽化
  • 2. (2021·岳阳) “阳光大课间”增强了学生体质,丰富了校园生活。活动中涉及中学生的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 . 质量50kg B . 体温50℃ C . 跑400m用时10s D . 身高1.63cm
  • 3. (2021·岳阳) 生命离不开水,水是宝贵的资源。以下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地面上的水变干了是升华现象 B . 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 C . 水结冰的过程需要吸热 D . 岳阳水资源丰富,我们不需要节约用水
  • 4. (2021·常德) 电饭煲煮饭煮熟后,揭开锅盖时往往会有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 . 先熔化后凝华 B . 先凝固后汽化 C . 先汽化后液化 D . 先熔化后液化
  • 5. (2021·衡阳)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 人步行速度为 B . 洗澡时适宜的水温为 C . 九年级物理课本长约 D . 一名中学生所受重力约
  • 6. (2021·娄底) 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如图所示。下列描述的几种现象中,通过汽化形成的是(   )
    A . 植物上的“露珠消失” B . 春天来了“冰雪消融” C . 严寒天气“泼水成冰” D . 冬天树木上的“雾凇”
  • 7. (2021·长沙)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 .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流泪”是液化现象 C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 8. (2021·长沙) 辣椒萝卜是湖南人最喜欢的食品之一,制作辣椒萝卜首先需将新鲜的萝卜切条,然后将萝卜条放在太阳下晾晒两三天使其变成萝卜干,再拌上剁辣椒和盐,腌制8至10天即可食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晒萝卜利用了太阳能来做功 B . 腌制好的萝卜内外都又辣又咸,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 萝卜干没有内能 D . 萝卜条变干是因为水升华了
  • 9. (2021·南县)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物理量符合实际的是(  )
    A .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B . 普通教室门框的高度约为3m C . 分子的直径约为0.01cm D .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kg
  • 10. (2021·湘西) 下列图像中属于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的是(  )
    A . B . C . D .
  • 11. (2021·湘潭) 下列估测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50℃ B . 人的脉搏频率约180次/分钟 C .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 D . 日光灯的额定功率约为1000W
  • 12. (2021·怀化) 下列是对九年级某学生的一些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身高约为16cm B . 正常体温约为36.8℃ C . 质量约为50g D . 正常情况下1分钟脉搏跳动约200次
  • 13. (2021·郴州) 同学们通过两年的物理学习,相信大家对生活中的许多物理知识都有所了解。下列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 .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3V B . 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 C .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0kg D .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0m/s
  • 14. (2021·郴州) 有关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初夏清晨,花、草、树叶上出现的露是水蒸气液化而成 B . 秋天早晨的浓雾在太阳照射下很快消失是升华现象 C . 北方的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凝固而成 D . 北方的冬天,人们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而成
  • 15. (2021·张家界) 如图所示四种场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进行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图中国旗的长度约为6m B . 中学生在平直公路上正常骑行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C . 一颗鸡蛋的质量约为1kg D . 南极的气温约12℃
二、填空题
  • 16. (2021·衡阳)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学校工作人员每天喷洒消毒液,并对进入校园的人员测量体温。如图,常用的测温枪是利用人体发出的(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测量体温的。喷洒到地面的消毒液不久之后消失,这是因为消毒液发生了(填物态变化名称)。

  • 17. (2021·娄底) “向东街牛肉粉”是娄底人民喜欢的美食,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粉,让人酣畅淋漓,端碗时很烫手是通过增加了手的内能,吃的时候要先吹一吹,使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从而加快液体蒸发(选填“吸热”或“放热”),易于入口。
  • 18. (2021·长沙) 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象征了温度的变化,要准确地判断温度的高低,就要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如图甲是一个自制温度计,把它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可观察到细管中液面的位置缓慢变;在读数时,乙图中的方法是正确的(选填“A”、“B”或“C”);请读出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温度计的单位是摄氏度)。

                    

  • 19. (2021·张家界) 张家界森林公园内风景优美,其中金鞭溪婉转秀丽,下雨后溪边升起了一层雾,置身其中,宛如仙境,那么雾的形成属于现象;水还有许多用途,如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冷却液是利用了水 的特点。
三、解答题
  • 20. (2021·湘西) 简答题。
    1. (1) 小明发现自从入夏以来,家中地面瓷砖常常出现小水珠,这种现象通常称为回潮“冒冷汗”。请你用物理知识解释一下“冒冷汗”的原因。
    2. (2) 在寒冷的冬天,有的同学将两手互搓使手变得暖和,有的同学将手放在嘴边哈气使手变得暖和。请从物理学角度简要解释这两种方法使手变暖和的本质区别。
四、实验探究题
  • 21. (2021·常德) 小芳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 (1) 甲图装置错误的地方是
    2. (2) 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乙中(选“A”或“B”)。
    3. (3) 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如图丙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4. (4) 通过这个实验,小芳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老母鸡时,在沸腾后总是(选填“保持大火”、“调为小火”)的道理。
  • 22. (2021·南县) 关于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 (1) 实验装置应选用下图中的

                            

    2. (2) 冰块要用(选填“较大的冰块”、“碎小的冰块”或“大冰块和碎小的冰块都可以”);
    3. (3) 图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在t1~t2这段时间里,实验物质的状态是

  • 23. (2021·湘潭) 冬天给道路撒盐,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为了解其原因,小明用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盐冰(浓盐水冻成的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 (1) 将盐冰打碎后放入烧杯,温度计插入碎冰中,图2中温度计示数为 ℃;
    2. (2) 观察现象,记录实验效据,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盐冰的熔点为 ℃;熔化过程中,盐冰水混合物的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 (3) 实验时烧杯外壁出现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 (4) 由实验可知,盐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24. (2021·怀化) 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 (1) 图乙中温度计显示的是固体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2. (2) 每隔1min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状态,作出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 (3) 图内中BC段物体处于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此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 (4) 比较图内中的AB段与CD段可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CD段的比热容。(加热过程中可认为被加热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 25. (2021·张家界) 如图是某物理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 (1) 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 (2) 由乙图知晶体熔化时的特点为继续加热温度 ,该物质的熔点为 ℃;
    3. (3) 在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4. (4) 实验完毕后,小组同学将试管中的物质换成了水,然后继续使用相同器材加热,想要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当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之后,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这是因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