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三年中考两年模拟汇编专题二:物态变化

更新时间:2021-07-23 浏览次数:124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陕西) 冷链储运中常用一种装有制冷装置的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将车的“热”搬运到外面,实现制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做成 B . 液态制冷剂在车厢内汽化吸热 C . 车厢内物品表面会有一层白霜,是凝固现象 D . 放入车厢内的水在凝固过程中吸热
  • 2. (2020·陕西) 关于生活中的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夏天超市里用冰块给食材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B . 水银体温计是利用玻璃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C .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小水珠出现是凝华现象 D . 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 3. (2019·陕西) 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直到沸腾。撤去酒精灯,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将烧瓶倒置,向烧瓶底浇冷水,瓶内水再次沸腾。关于实验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瓶口出现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 B . 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 . 水再次沸腾说明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压大小有关 D . 用酒精灯加热水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 4. (2021·陕西模拟) 下列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是放热过程 B .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 . 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D . 一次体检中,测得某同学体温是36.8℃,该同学体温正常
  • 5. (2021·陕西模拟) “农谚”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对农谚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 . “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 . “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 . “三九严寒雾凇开,俗称树挂满江白”,雾凇是凝华现象
  • 6. (2020·陕西模拟) 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小华同学戴着眼镜到厨房帮妈妈炒菜,眼镜片立即模糊,这是汽化现象 B . 夏天喝饮料,常在杯中加入冰块,一会儿冰块变小,这是液化现象 C . 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凝固形成的 D . 把冰和盐放在易拉罐中搅拌后罐的底部出现了霜,说明盐使冰的熔点降低了
  • 7. (2020·莲湖模拟) 如图所示,2020年5月9日清晨,陕西太白山仿佛从夏季穿越到了冬季,山上的花草树木全部被皑皑白雪覆盖。在突然降雪后,太白山旅游景区启动了紧急预案,在重点路段及时增派引导人员,对索道、台阶、观景台等景区硬件进行了检查,并安排工作人员清扫了积雪,确保游客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观赏美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游客嘴里呼出的“白气”——液化现象 B . 在台阶上撒融雪盐——提高了雪的熔点 C . 树叶上晶莹洁白的雪花——凝华现象 D . 山上的雪消融时游客觉得冷——熔化吸热
  • 8. (2020·陕西模拟) 处处留心皆物理。下列关于厨房中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 煮稀饭时,水烧开以后也需要持续用大火烧水,否则水温会降低 B . 刚刚快递回来的生鲜肉品的包装盒内放有冰块,这是利用了熔化吸热 C . 不要用手直接去拿刚出锅的热馒头,因为它温度高,含有的热量较多 D . 做饭时锅盖周围冒的“白气”是汽化现象,“白气”的形成过程要放热
  • 9. (2020·乾县模拟) 关于物态变化,下列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
    A . 春天,早晨出现浓雾是汽化现象 B . 夏天吃冰棍,冰棍周围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 C . 深秋,树叶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 D . 寒冬,窗户上的玻璃出现冰花是升华现象
  • 10. (2020·渭滨模拟)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 . 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 . 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D . 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 11. (2020·陕西模拟)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形成是升华现象 B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 .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 12. (2020·陕西模拟) 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4℃ B . 乙图中,某晶体熔化图象中bc段,晶体内能不变 C . 丙图中,花儿上的露珠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D . 丁图中,烈日下小狗伸出舌头降温,是因为水汽化放热
二、填空题
  • 13. (2021·陕西) 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 14. (2020·陕西) 小明想知道消毒酒精的密度,用如图所示的家用电子秤、玻璃杯、注射器等进行测量:给玻璃杯中倒入适量酒精,测得玻璃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109.4g;用注射器从玻璃杯中抽取部分酒精,如图所示,其体积为mL;剩余酒精和玻璃杯的总质量为92.2g,则酒精的密度为g/cm3 , 测量结束整理器材时,小明发现电子秤显示的剩余酒精和玻璃杯的总质量减小为91.9g,其原因是酒精易(填物态变化名称),测量过程中闻到酒精的气味表明分子在不停地

  • 15. (2020·莲湖模拟) 物理课堂上,小金老师让学生观察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奇特现象。她将干冰放入试管,将气球套在试管口上,过一会儿看到气球被充气,越来越大,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干冰发生了(填物态变化名称),过一段时间发现试管壁外面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试管外壁结霜的现象说明干冰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

  • 16. (2020·临潼模拟)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今年草莓在盛果期滞销。小明来到父母的草莓大棚帮忙。大棚能有效地(选填“加快”或“减慢”)水分的蒸发,将草莓装箱,放入冰块,这是利用冰块(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热量,以此保持草莓的新鲜。
  • 17. (2020·陕西模拟) 《流浪地球》是2019年大年初一开始公演的中国科幻大片,影片中有一段情节描述了将来某一天,由于太阳辐射的减少,在地球表面,北京气温达 ℃,这里人呼吸时呼出的“白气”已经不是水滴,而是一些小冰晶,这些冰晶的形成是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要热。
三、实验探究题
  • 18. (2020·陕西模拟) 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组装实验装置时,支撑烧杯的铁圈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应先固定(选填“铁圈”或“铁杆”)。
    2. (2) 实验过程中,烧杯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3. (3) 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沸点为℃;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 (4) 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其原因可能是(选填“水的质量偏大”或“当地气压偏低”)。
  • 19. (2020·临潼模拟) 为了探究物质熔化的规律,小明同学所在的学习小组选取了冰与海波两种物质,并利用图像中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 (1) 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中,宜选用(选填“碎冰块”或“体积较大的冰块”);
    2. (2) 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小明他们作出了熔化图像,如图乙、丙,他们发现冰和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由此他们判断冰和海波都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 (3) 根据现象可知,海波的熔化图像是(选填“乙”或“丙”),它的熔点是℃。
  • 20. (2020·陕西模拟) 小华在电视节目里看到,在气温低于 0℃的寒冷冬季,为保障交通安全,交警在积雪的路面上撒盐,路面的冰雪就会熔化;在没撒盐的道路上,汽车反复碾压也会使积雪熔化,她对上述积雪熔化的原因作出如下猜 想:

    A.加盐可能使冰雪在低于 0℃时熔化

    B.汽车碾压增大了压强,冰雪就可能在低于 0℃时熔化

    C.汽车碾压使冰层变薄了,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

    为验证她的猜想,同学们用冰块模拟冰雪进行了如下探究:

    1. (1) 在气温较低时,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观察到有些冰块已经熔 化,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温度计示数低于 0℃,证明猜想 A 是(选填“正确”或“错误”) 的;同时观察到罐底出现了白霜,这是发生了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2. (2) 如图所示,在气温低于 0℃的室外用窄长凳支起甲、乙、丙三块冰块,甲和乙的厚度相等并大于丙的厚 度,把完全相同的三根细钢丝分别挂在冰块上,钢丝下分别挂上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泡沫块,过一段时间 后,甲、丙上的钢丝都陷入到冰块中相同的深度,乙上的钢丝未明显陷入冰块.通过比甲、乙中钢丝陷入冰块的情况可知:甲中钢丝下的冰受到的压强(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使冰发生了熔化,此时冰的熔点(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0℃,说明猜想 B 是(选填“正 确”或“错误”)的,比较甲和丙则可说明猜想是错误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