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1-08-06 浏览次数:73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除了包括佛道信仰和有关鬼神精怪的民间信仰在内的特定信仰背景外,志怪小说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前提是小说的作者。志怪小说家有不少是道徒方士,也有一些是佛教信徒。但是由于志怪小说记录的性质,还有一些小说意味很明显的作品,具有民间传说的背景。这一点,有的在文本上就可以看出,如《搜神记》中的《李寄》,篇尾称“其歌谣至今存焉”,同书《韩凭夫妇》也有类似交代。这都表明作品所叙故事有广泛的民间基础。即使一些没有这种说明的文本,其民间传说特点也是十分明显的,如《搜神记》中的《董永》复见于《孝子传》等书,表明其传播之广;而《搜神后记》中的《白水素女》属于著名的“田螺女传说”。

    由于这一原因,一方面小说家只是一个叙述者或转述者,他们在创作上往往不作过度发挥而有所节制。另一方面,小说也因此体现了下层民众的感情心态,这甚至在那些宗教意味很强的作品中也是如此。如颜之推笃信佛法,他的《冤魂志》宣扬因果报应,但因笔涉现实,多有反映民众心理的描写。

    (刘勇强《志怪小说:背景与艺术》)

    材料二:

    《聊斋》素以写鬼著称,鬼所以成为蒲氏描述的对象,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其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心理基础。鬼的传说与灵魂信仰有关,来自原始宗教的万物有灵观念。佛教传入中土之后,鬼魂观念又与轮回说相结合,鬼可以转世。根据死因的不同,鬼又区分为不同的种类。鬼在人们心目中,往往与人为敌,作祟人间。然而聊斋先生却巧妙地运用这一俗文化心理,赋鬼魂以独特的意义。不是张皇鬼魂而是借以写志,这是《聊斋》与六朝志怪及其他志怪小说的重要区别。《聊斋》中的鬼有几个显著特点:鬼有善恶之别,并非都作祟于人;在正义力量感召之下,鬼可为人所用;鬼与人可以建立真挚的友谊和热烈的爱情。当然,这些特点在民间已有流传,蒲氏不过使其更加突出,更加鲜明罢了。

    (王平《<聊斋志异>与民间鬼魅观念》)

    材料三:

    蒲松龄的狐鬼幻想洋溢着民间之气,散发着浓郁的民间趣味。邹弢《三借庐笔谈》写蒲氏著书时,携带茶壶烟包坐在大道旁,“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虽然不足征信,但它却以小说的笔调渲染了一位小说家的乡野味,一种不同于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之官邸味的令人神往的审美趣味。它也许不及《阅微草堂笔记》来得典重,却有其难以望尘的自由。它的幻想,不板不俗,充满灵性。它不必碍着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与宋儒争论着格物致知的是非,才在“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的缝隙中找到志怪小说存在的合理性。它尽可以依凭村夫野老津津乐道的“灵魂不灭”的原始信仰,在出入于人与鬼、躯壳与灵魂之间不断触发审美灵感,从而形成《聊斋》的另一个叙事特征,即灵魂幻想的新颖感和丰富性,把我国志怪小说对鬼魂、生人灵魂和魂体错位的描写,推向开阔而绚丽的境界。

    (杨义《充满灵性的幻想和叙事方式》)

    材料四:

    中国人喜欢说鬼,也喜欢听说鬼,无论缙绅士大夫,还是引车卖浆者流,鲜有不道听途说,耳濡目染的。茶余饭后,瓜棚李架,民间多的是滋生鬼故事的土壤。怪怪奇奇,口耳相传,老百姓借此打发平淡的日子,添加人生的情趣,宣泄郁抑的心灵。“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中国的士大夫,向来号称以读书明理为旨归,自然也要禀承经典的训诲。但事实上,对于鬼怪神仙世界,他们并没有减少兴趣。好奇是人的天性。当年苏东坡先生强人说鬼,无非也是对鬼故事中溢出的奇意妙趣情有独钟罢了,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态度是何等豁达。

    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关于鬼的故事可以说汗牛充栋,既有来自民间的传闻,源于异域的怪谈,也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文人记录传写,即景遣兴,或者是文士精心创作,别有寄托。周作人说过,“我们喜欢知道鬼的情状与生活,从文献、从风俗上各方面搜求,为的是可以了解一点平常不易知道的人情。换句话说,就是为了鬼里边的人;反过来说,则人间的鬼怪伎俩也值得注意,为的可以认识人里边的鬼吧”。

    鬼里边不仅有人情事理,也有人的想象力。写鬼故事,是对人的想象力的测验。2008年,土耳其作家帕慕克在中国社科院发表演讲时说:“小说的历史是一部人类的解放史:设想我们自己处于别人的境地,运用想象力摆脱我们的身份,于是我们获得了自由。”人类通过小说,通过文学的想象,来摆脱自我身份的束缚,达到自我解放的目的。这段话讲的是广义的小说,我却觉得,它对志怪小说特别合适。

    美国学者萨义德说:“没有对立面和负面的属性是不能存在的:就像野蛮人之于希腊人,非洲人、东方人之于欧洲人等等。反之亦然。”在人眼中,鬼的很多属性正是负面的,与人相对立的。在这个意义上,鬼可以说是人的“他者”。因为有了鬼这样一面镜子,人明确了自身的文化身份,确立了自己的文化认同,还获得了人类没有的自由。

    (程章灿《鬼话连篇》)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志怪小说产生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与民间的鬼神信仰所交织而成的信仰体系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B . 不同于六朝志怪小说及其他民间鬼怪故事,《聊斋》中的鬼有善恶之别,有时可为人所用,且能与人建立感情。 C .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虽对鬼神世界充满好奇,但禀承“子不语怪、力、乱、神”的精神,依旧不妄言妄听鬼故事。 D . 从人的立场看,人可把鬼当成一面用以自我观照的镜子,因为鬼处在人的对立面,鬼的各种属性正好与人相反。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早期志怪小说的作者多是鬼神故事的叙述者或转述者,不少人相信鬼神是真实存在的。 B . 《聊斋志异》属于“精心创作,别有寄托”的作品,作者赋予鬼魂的形象以特别的意义。 C . 同为志怪小说,不同的作者会表现出不同的审美趣味,有的雅正端庄,有的灵动自由。 D . 志怪小说的作者都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力就无法构建超离于现实的鬼神世界。
    3. (3) 志怪小说中的民间文化特征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依据材料分条概述。
    4. (4) 对于当下读者而言,阅读鬼怪故事具有怎样的意义?请结合材料四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密封罐子

    袁哲生

    他盘腿坐在客厅的榻榻米上,前方的小方桌上有一碗蒸腾着热气的乌龙面,规规矩矩的一碗面,装在圆口的小铝锅和井字形的木格子里。桌面上,还躺着一枝刚从院子里折下来的白色山茶花,素净的花瓣羞怯地依偎在一起,泛起丝绸般的月光,仿佛是一个沉睡中的女婴。

    他的镜片上泛起一片迷蒙。

    八年前,他和妻在毕业旅行的途中,来到这偏僻的山城,发现了这间当时已荒废的日式木房子,和院里那株盛放的山茶树。当时,妻的欣喜神情就像一尾刚被钓者重新放回溪流里的小鱼,仓皇而幸福。

    婚后一年内,妻便把屋子打理得窗明几净,纤尘不染,而他也习惯了在晨起后,坐在凭窗的大木桌旁临几个文徵明体的大字。他写得很慢,比晨光自木格窗棂外漫进来的速度还要慢。有时,一阵清淡的花香自窗外经过,他便放下毛笔,抬起头,好像在目送一位老邻居:等花香走过,再重新添加几笔,补完一个字。

    妻说他的毛笔字写得极好,不应该放弃。他只觉得早起很好,于是便起得愈来愈早;至于写字,他倒不甚在意,临帖而已,日子久了自然像。他不心急。

    晚上他们大多吃热腾腾的乌龙面。两只圆鼓似的铝锅架在井字的木框格里,白色的水煮蛋,白色的面条。他们没买电视机,因为早睡早起,看的机会不多。

    妻是否的确也不想要小孩子,他没有认真地问过,只是在学校里到处都是小孩子,他觉得好像什么都不缺了。他没有什么太大的烦恼,在山城生活这些年以来,这一直是最令他担心的地方。

    妻过世之后,他又独自生活了一年。这一年之中,母亲是唯一上山来看过他的人。“当初生个小孩就好了。”偶尔,在母亲下山离去之后,他在客厅里独自吃面的时候,耳畔会突然冒出这一句话来。

    半边月亮从茶树顶上探出头来,水洗过的光泽,像是面锅里冷去的蛋白。

    确定了正确位置后,他小心翼翼地从茶树下铲起第一把泥土,掘开的地方,细小的须根流出白色的汁液,像一束被切开的血管。那个玻璃罐子还在更深的地方,他记得很清楚。搬到山上的第三个元宵节夜晚,他和妻一起埋藏了这个西班牙手工制的玻璃密封罐子,地点是妻挑选的,在茶花树下。

    那晚他刚刷过牙准备写几个字就睡觉,原本平静的屋外突然传来一串小孩子的嬉闹声。正在院里浇花的妻子唤他出来看,是一群邻家小孩正提着一只只灯笼,打门口经过。那些小孩他全认得,正在尖声吵闹的是还未上学的小阿珠,她哥哥阿治独占了一把红色的小蜡烛,她正气恼着牛奶罐里的火光快灭了呢!

    “好好玩哦,好想提灯笼哪。”妻说。

    他也找来两个空牛奶罐,用一根钉子在底部打了小圆洞,再用一根细铁丝串起两个简陋的灯笼;妻从厨房里搜出了为台风天而准备的蜡烛,他用打火机在蜡烛底部烧了一下,把蜡烛黏在圆形的牛奶罐里。等他和妻一人提了一个灯笼走到门外时,那群小孩早已经不见了踪影。

    “奇怪,刚刚还闹哄哄的,怎么一下子就静悄悄了。”妻望向树林那头,除了一盏昏黄的路灯之外,只剩下一片漆黑的夜色。

    那天晚上,他陪着妻在山间的小路上提灯笼,他们像两只迷路的萤火虫在黑夜里寻觅那群灯笼,直到点完了所有的蜡烛,都没有找到。那个夜晚,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固执。

    半夜,他们客厅里的灯还亮着。

    “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不好?”妻说。

    “什么游戏?”

    “就是各自写下一句最想告诉对方的话,然后装在一个玻璃罐子里,再把它埋在土底下,过二十年后才可以挖出来,看看对方写了什么。”

    “无聊。”

    “哪会无聊!”

    他知道拗不过妻,便走进书房里去。虽然只要交出一句话,他却感到异常烦闷。“好了没?”妻在客厅那头不停地催促着。“二十年之后,妻必定早就忘了这事了吧。”他在心里想着,便把空白的纸片卷起,再对折。妻已投入她的纸片了,他故作神秘地笑了笑,也投下他的。

    院里的茶花树下挖出了一个一尺多深的洞,他取出那个玻璃罐子,用手抹掉外边的一圈泥土。月光下,他举起那个密封罐子,光线穿过玻璃。他看见罐子里只剩一张纸片,还未打开盖子,他便已经猜到了:剩下来的必定是他当年投入的那张空白纸片。他知道,在埋完罐子之后,妻必定曾经背着他挖出罐子,取出纸片来看。当妻发现他投入的只是一张空白纸片时,就把她自己的那张给收走了。

    那,妻的纸片上,究竟写了什么呢?

    他打开罐子,取出那张空白的纸片,然后重新扣上罐盖,再把它埋回土底下。他笑了。

    游戏结束了,或者说,才刚刚开始就结束了。现在回想起来,早在那个提灯的夜晚,妻便已经离他而去了。

    (选自《联合文学》,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叙述他写毛笔字,虽然妻子建议他不要放弃,但他似乎并不是真的喜爱书法艺术,主要还是觉得书法能够静心,能让人享受生活的欢愉。 B . 文章说他在山城生活这些年以来,日子过得十分舒心满足,但这却让他一直担心,因为他不确定妻子是否也像他一样对生活无欲无求,他怕应付不来。 C . 文章写那一群提灯笼的小孩嬉游的场景,意在为下文妻子要求他做灯笼和半夜提着灯笼找灯笼的情节做铺垫,表现妻子对小孩子的喜爱之情。 D . 文章中他投入的那张空白纸片,也代表了他对这个游戏的态度,他不想写,是因为他隐约猜到了妻子的秘密却不知如何面对,表现出他的逃避和自欺。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叙述方式上,作者综合运用了顺叙、倒叙和插叙,整个故事在过去与现在中来回穿插,给人带来一种惝恍迷离、恍若隔世之感。 B . 在叙述视角上,小说全篇运用全知视角,将男主人公与妻子八年来琴瑟和谐的婚恋故事讲述得温柔缱绻,笔调像一首散文诗一样云淡风轻。 C . 在情感表达上,作者讲述故事非常克制,虽没有展示尖锐的矛盾冲突,却平和细腻地将夫妻二人的情感困境解剖给读者看,读来有一种别样的疼痛。 D . 在艺术风格上,作者综合运用对比和多种描写手段来刻画人物形象,小说中的“白色”也具有浓烈的象征意味,含蓄蕴藉,有东方文学的典雅之美。
    3. (3) 分析文中画线句描写的作用。

      桌面上,还躺着一枝刚从院子里折下来的白色山茶花,素净的花瓣羞怯地依偎在一起,泛起丝绸般的月光,仿佛是一个沉睡中的女婴。

    4. (4) 小说以“密封罐子”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安溪李相国逸事

    (清)方苞

    康熙己亥秋九月,余卧疾塞上,有客来省,言及故相国安溪李公 , 极诋之;余无言,语并侵余。嗟乎!君子之行身固难,而遭遇盖有幸有不幸也。

    忆癸巳夏四月,余出狱供奉南书房。一日,上召编修沈宗敬至,命作大小行楷。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公因奏对曰:“此即成汤改过不吝之心也。苟自是而恶直言,则无由自镜矣。”时上临御天下已五十年,英明果断,自内阁九卿台谏皆受成事,未敢特建一言;惟公能因事设辞以移上意,故上委心焉。每内阁奏事毕,独留公南书房,暇则召入便殿,语移时。

    先是戴名世以《南山集》下狱,上震怒。吏议身磔族夷,集中挂名者皆死。他日上言:“自汪霜死,无能古文者。”公曰:“惟戴名世案内方苞能。”叩其次,即以名世对。左右闻者无不代公股栗,而上亦不以此罪公。江督噶礼与巡抚张伯行互纠,狱辞久不决,上忽罢噶礼,寻孥戮焉;公实赞之,其语秘,世莫能详。以余所闻见如此,公之设心,岂犹夫世之容悦者与?

    然自公在位时,众多诮公,既殁,诋讦尤甚。盖由三藩播乱时,公适家居,以蜡丸献《入闽策》,贼平,以编修擢内阁学士,忌者遂谓公始固有贰心。公恐为门户之祸,故不能无所委蛇。及得君既专,常闭门谢客,所往还及显然荐达者无多人。由是众皆深怨,引绳批根,播扬于远迩。然公方柄用时,朝夕入对,上所诹度,惟《尚书》《周易》及朱子之书;而一时海内所号为廉吏,无论公所习与否,皆得安于其位,则其实迹固有可按验者。自公告归未旬月,而忌者首攻公所荐举,以为倾公之地;因扬言公恃上恩,植党以要权重。微上信公之深,祸且不测矣。故公再入,专务韬默,及踰年身殁,上出前后三章付内阁。然后知公始至,即出苦言以求退也。

    呜呼!公之设心如此,其于时事无所补救,而得谤乃过于恒人,此古之君子所以难于用世,而深拒夫枉尺直寻之议也夫!

    (节选自《方苞集·集外文》卷六)

    【注释】①安溪李相国,李光地,福建泉州安溪人,清代康熙朝大臣,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 B . 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 C . 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 D . 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子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清前期内阁大学士犹如宰相,李光地曾拜内阁学士,故称“安溪李相国”。九卿是中央朝廷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台谏主要承担弹劾官员和向皇帝谏言等职责。 B . 古文是与骈文相对的一种文体。清代桐城古文派的代表作家有张溥、方苞、姚鼐,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有《五人墓碑记》《左忠毅公逸事》《登泰山记》等名篇。 C . 三藩是指清朝初年割据云南、广东、福建地区的三个藩王。三藩拥有过大的军政权力和影响力,成为清廷心腹大患。康熙皇帝平定三藩后,稳固了清廷统治权。 D . 朱子之书即朱熹的书。朱熹是宋代儒学集大成者,尊称“朱子”。《四书章句集注》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注,后成为明清科举考试的标准用书。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光地能够在谈论事情时,通过巧妙得体的言辞,委婉地讽谏康熙皇帝,所以皇帝对他特别信任,常常单独留他在南书房,或者闲暇时召他到便殿,长时间谈话。 B . 江督噶礼与巡抚张伯行之间发生矛盾,相互检举揭发。此事长时间无法决断,最后皇帝果断罢免了噶礼。李光地暗中为君分忧,有功而不居功,因此不为人所知。 C . 在三藩作乱时,李光地担任内阁大学士,向皇帝献《入闽策》,帮助平定了藩王。小人因忌恨而造谣中伤他。李光地只得闭门谢客,幸有皇帝信任,才免遭不测。 D . 方苞认为,李光地深得皇帝信任,但只免于灾祸而无法补救现实时事,被世俗之人毁谤,且牵连到他人,可见君子确实难于用世,只是遭遇有幸与不幸的区别而已。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叩其次,即以名世对。左右闻者无不代公股栗,而上亦不以此罪公。

      ②故公再入,专务韬默,及踰年身殁,上出前后三章付内阁。

    5. (5) 李光地在为官任职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 4.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寄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题解]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诗人流寓秦州之时,时逢白露节气月圆之夜。

    临江仙

    (北宋)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题解]作于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年),十四年前金兵攻陷北宋西京洛阳(即词中的凤凰城,古称京城为凤城)。

    1. (1) 下列对《月夜寄舍弟》一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写戍鼓声中逃难的人们四散奔走,与末句遥相呼应,交代了局势严峻,战事紧张。 B . 颔联写露白月明之景,紧扣时令特点,移情于景,含光阴荏苒之感和月圆人不圆之叹。 C . 颈联写兄弟离散,生死不明,用家常语道出人人可能有却未必能言的心境,语极悲切。 D . 末两句写远寄家书素常难达,更何况干戈未已,翻进一层,添入国事之忧,语更沉痛。
    2. (2) 下列对《临江仙》一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直自凤凰城破后”交代了金兵南下、国破家亡的时代背景;“擘钗破镜分飞”写出了西京沦陷后一片狼藉的景象。 B . “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战争使得亲人不得不彼此分离,诗句以对比手法写出远隔天涯的夫妻彼此间的思念。 C . “今春还听杜鹃啼”中“还”字,贯穿了过去与现在,交织着年年期望中的等待和等待中的失望,充满着无限辛酸。 D . 本词借事抒情,借一个小家庭的命运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老百姓辗转漂泊的痛苦,表达了结束战争、重归故里的渴望。
    3. (3) 以上两篇以战乱为背景的作品中均出现了“雁”的意象,但作用不尽相同。请结合意象特点和作品内容,分别简析“雁”在两篇作品中的作用。
四、情景默写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屈原列传》中“”和“”两句都直接表明了屈原写作《离骚》的原由。
    2. (2) 《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室外环境的描写,借典故暗示了作者“隐士”的身份。
    3. (3) 《蜀相》中“”两句描写了丞相祠堂中的寂寞春景。
    4. (4) 《贺新郎·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中“”两句写出了作者面对国家危在旦夕的紧急状态渴望请缨报国的壮志豪情。
五、选择题组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原始模型故事挖掘出一种普遍性的人生体验,然后以独一无二、具有文化特异性的表现手法对它进行装饰;陈规俗套故事则将这一形式颠倒过来。

    陈规俗套故事_____________ , 而原始模型故事却会不胫而走。从查理·卓别林到英格玛·伯格曼,从萨提雅吉特·雷伊到伍迪·艾伦,诸多电影故事高手为我们提供了渴求已久的双重满足。首先,我们会发现一个不曾了解的世界。无论是言情还是史诗,当代还是历史,具体现实抑或方外幻想,在一个出色的艺术家的世界里,往往使我们感受到一种异域之情、离奇之美。就像一名辟路而行的林中探险者,我们_____________地通过银幕步入一个未曾触及的社会,一个破除了陈规俗套的领域,在那里,腐朽化为神奇,平常变成非凡。

    其次,一旦进入这个奇异的世界,我们又重新发现了自己。在这些人物及其冲突的深处,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人性。我们去看电影,进入一个令人痴迷的新世界,去设身处地地体验一份初看起来似乎并不同于我们,而其内心却又和我们_____________的,另一个人的生活。体验一个虚构的世界,却照亮我们的日常现实。(   ),以_____________的试验性方式,去运用我们的思想,宣泄我们的情感,去欣赏,去学习,去增加生活的深度。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抱残守缺  瞠目结舌  心心相印  耳目一新 B . 抱残守缺  张口结舌  心心相印  焕然一新 C . 固步自封  瞠目结舌  息息相通  焕然一新 D . 固步自封  张口结舌  息息相通  耳目一新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个出色艺术家的世界总是能使我们感受到一种异域之情、离奇之美。 B . 一个艺术家有出色的世界,就能使我们感受到一种异域之情、离奇之美。 C . 一个出色世界的艺术家总是能使我们感受到一种异域之情、离奇之美。 D . 一个艺术家的世界如果非常出色,往往带给我们异域之情、离奇之美。
    3.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们希望发现生活,而不是逃避生活 B . 希望我们能不再逃避生活,并能发现生活 C . 希望我们能不再逃避生活,而是发现生活 D . 我们并不希望逃避生活,而是希望发现生活
六、语言表达
  • 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什么是编程?人们对此一直各持己见。有人说它是科学,有人说它是艺术,还有人称之为技能。我认为这三方面兼而有之。我们虽然喜欢说编程蕴含大量艺术成分,。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数学,他们会以为数学就是加减乘除,或者代数微积分。其实,即使简单如加法的运算,背后也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科学理论作支持。计算机编程背后也有大量科学理论作支持。例如,哥德尔定理的数学证明冗长而复杂,但是如果借用计算机科学的图灵定理,。当然,编程也的确有点像艺术。在我看来,编程显然有审美的一面,当你看到那些丑陋的屏幕时,程序员在艺术上的不足便一览无遗。实际上,在许多人看来,编程还是一项复杂的技能,这跟工具制造很像,需要精雕细琢。我认为,你将能取得一些引人瞩目的成绩。

  • 8. 《千金方》提到了医生应具备的核心价值观,请根据材料,用三个词语对此进行概括。

    《千金方》书中提到了一个医生应该怎样去做事:作为一个医生应该全心全意地用怜悯之心来化解患者的痛苦,而且不分他是亲朋还是陌生人,是愚昧还是贤达,是一般群众还是达官贵人,都应该像对待亲人一样,把患者的烦恼当作自己的烦恼,而且不要瞻前顾后,考虑自己的得失。

七、话题作文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您来,我们培养您孩子;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某培训机构广告语)

    今日疯狂,明日辉煌!人生就是不停地战斗!血狼精神,与我同在!(某校高三年级教室标语)

    我和谁都不争……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杨绛先生语)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要幸福就要奋斗!(习近平在两会上的话语)

    这个时代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竞争,我们该如何面对?

    围绕着“拼搏·竞争”的话题,班级准备召开主题班会。请结合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班会发言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