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11月...

更新时间:2021-08-06 浏览次数:6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百年前,在中国甘肃敦煌地区,发生了一件人类文化史上的大事,这就是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由于这一发现,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门新的国际显学——敦煌学。如果要为敦煌学下一个定义的话,大致可以概括成这样一句话:敦煌学是____________。

    我们先来看“敦煌学”这个概念的外延,即其所指对象的范围。

    “敦煌及其相关地区”是一个广义的不特别确定的大范围。鉴于古代“西域”范围的不确定性,鉴于“丝绸之路”的丰富内涵,又鉴于古代敦煌与瓜州、沙州、甘州、凉州、肃州乃至西州的密切关联,也鉴于其与吐蕃、西夏等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关系,敦煌的相关地区可以包括丝路古道上现今武威、张掖、酒泉、吐鲁番以至哈拉浩特(黑城)及青海柴达木盆地一带地区。又从历史文化因缘(包括出土文物的特殊性与同一性)考虑,目前我国学术界又习惯将与敦煌西邻的吐鲁番地区统一起来一并考虑,统称为“敦煌吐鲁番学”、而吐鲁番的相关地区又可以包括围绕塔里木盆地的古龟兹、楼兰、于闻地区。

    敦煌学的“国际性”表现为:敦煌出土文物已流散在中、英、法、俄、美等国;世界上不少国家均已建有较稳定的关于敦煌学的研究机构,包括开设相关讲座与系、科,培养新老交替、代代相承的研究人才;关于敦煌学的国际间合作与交流相对频繁而且稳固,卓有成效,不少国家建有相应的学术团体;敦煌莫高窟已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有关敦煌文化及其学术知识的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

    敦煌学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治学范围涉及宗教、历史、地理、多民族语言等多门学科知识;它的治学方法融会中西、兼收并蓄,不拘一格,既有中国的传统方法,又有反映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手段;研治敦煌学者几乎都是来自各种学科的学者、专家,很少有单纯、专一的“敦煌学专家”。

    敦煌学的内涵,也就是反映这个概念本质属性的内容,主要包含它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理论。

    敦煌学的研究对象,到目前为止,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藏经洞所出古代文献(俗统称“敦煌遗书”)及相关文物;敦煌地区石窟保存的以壁画、雕塑为主的艺术品及石窟建筑、型制;敦煌地区的历史、地理、人文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史迹、遗址、景观、民俗以及其他出土文物;保护与修复敦煌石窟及相关文物的科技手段与理论;在研究上述内容基础上开展的为当代服务的文学艺术创作。以上五个方面的对象有一些不确定性,而且会随着研究的深入缩小或扩展。

    敦煌学的研究方法当然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但可以归纳成以下三种应用最多、最基本的方法:中国古代文献整理与研究的传统方法,文物、考古学最基本的实地踏查、测绘、挖掘、临摹、复原及现代化学、物理手段及电脑技术等,各文明体系及各民族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

    尽管敦煌学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由于这门学科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其学科理论的建构还是很不完善的,其中十分关键的、与该学科形成有特殊意义的一些问题(如藏经洞封闭的真正原因、藏经洞的历史文化背景、敦煌文物流散的一些重要细节等),至今还未给世人一个明晰的解释;至今尚未见有较权威、系统的敦煌学理论专著问世。值得学术界高兴的是,由中国众多专家、学者共同编撰的世界上第一部《敦煌学大辞典》已于1998年底正式问世,这标志着这门学科的基本成熟;但是学科理论的高度完善,还有赖于各国专家的共同努力。

    (摘选自《中国网·什么是敦煌学》)

    材料二:

    中国敦煌学者一致认为,敦煌学虽然已经走过百年历程,但在新世纪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中国学者是敦煌学的开创者,早在1910年前后,罗振玉、王国维等著名学者就出版了第一批敦煌学著作,这一时期中国的敦煌学研究主要是收集、刊布敦煌学资料。

    樊锦诗介绍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敦煌学研究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各个学科,几乎都有较大进展。

    以前敦煌学研究成果主要停留在单学科方面,而未来的敦煌学研究将侧重对敦煌文化的整体性把握、加强对敦煌文献的系统研究,打破学科界限,深入发掘其间各种内在的联系,以求在新的层次上结合原始文献,最大限度地接近中国中古社会原貌。敦煌研究院考古专家彭金章说,由于敦煌石窟内容丰富、涉及学科广泛、必须运用考古学、图象学、文献学等不同的科学手段进行研究。虽然目前国内敦煌研究还有一些实际难题亟待解决,如资料流失,信息闭塞等,但我国具有绝对的优势在新千年的敦煌学研究中继续保持中心的地位。

    彭金章说,目前,我国是全世界敦煌学资料最丰富的国家,收藏敦煌文书1万多件,英、法、日等国收集的敦煌文书多数已被制成胶卷、照片搜集回来。另外,敦煌石窟在中国,经过维护、修理,基本完好,而且,今后莫高窟还有可能发现和发掘出新的敦煌文献。

    段文杰说,敦煌石窟艺术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珍贵遗产。敦煌学研究是世界性的。二十一世纪是敦煌学国际合作交流的最好时期,敦煌学研究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为了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做到资料共享、避免重复研究,段文杰呼吁世界各国的敦煌学者集中整理和研究流失的敦煌文献,实现新世纪敦煌学整体和综合研究上的重大突破。

    (摘选自《中华读书报·新世纪敦煌学发展空间大》)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敦煌及相关地区”的范围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历史发展中的历史、政治等诸多因素。 B . “敦煌吐鲁番学”是我国学术界参考出土文物,把与敦煌为邻的吐鲁番地区统一起来的称呼。 C . 敦煌学者们兼收并蓄,不拘一格,其治学范围涉及多门学科,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敦煌学专家。 D . 改革开放以来敦煌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其中较突出的特点是侧重整体上对敦煌文化的把握。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敦煌学的国际间合作与交流相对频繁与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利于敦煌文化及其学术知识的普及。 B . 将实地踏查、测绘等方法用于中国古代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等,能增进敦煌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C . 相信经过我国敦煌学的专家们努力研究,敦煌学理论能更完善,困扰的问题能更好的得到解决。 D . 材料一重概念阐释,语言逻辑性较强;材料二重说明,介绍新世纪敦煌学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3. (3) 下列内容不属于敦煌学研究对象的一项是 (   )
      A . 敦煌飞天壁画 B . 敦煌出土的汉晋简牍 C . 《敦煌学大辞典》 D . 印有石窟和壁画的新版年画
    4. (4) 请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为敦煌学下一个简要定义,不超过60个字。
    5. (5) 新时期敦煌学者们的困扰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  板

    赵树理

    王家庄办理减租。地主王老四和佃户们按法令订过租约后,农会主席问王老四还有什么意见,王老四叹了口气说:“那是法令,我还有什么意见?但思想我是打不通的!我的租是拿地板换的,为什么偏要叫我少得些才能算拉倒?”农会主席和区干部给他解释了一会,都说粮食是劳力换的,不是地板换的。王老四说:“他拿劳力换,叫他把我的地板缴回来,他们到空中生产去!我的思想打不通!”

    小学教员王老三站起来面对着王老四讲道:老四!再不要提地板!不提地板不生气!

    你知道!我常家窑那地板怎么样?都是红土夹沙地,老契上虽写的是荒山一处,可自从租给人家老常他爷爷,十来年就开出三十多亩好地来;后来老王老孙来了,到老常这一辈三家种的地合起来已经够一顷了。打多少粮食?光给我出租,每年就是六十石!如今啦,谁可给我六升呢?

    大前年除了日本人和土匪部队扰乱,又遭了大旱灾,老王和老孙逃荒走了,老常饿死,他老婆领着孩子走了,这庄上就没有人了。

    那年九月间,八路军来打鬼子,咱不是还逃到常家窑吗?你可见来,蒿可长得不低,这年秋天,自然是一颗租子也没有人给。谷囤子麦囤子,一个一个都见了底,我有点胆寒,没等过了年就把打杂的、做饭的一齐都打发了。

    过了年,接女婿住过了正月十五,囤底上的几颗粮食眼看扫不住了,我跟你三嫂着实发了愁。后来正月快过完了,别人都在地里送粪,我跟你三嫂说:“要不咱就把咱那三亩菜地也种成庄稼吧?村边的好地,收成好一点,俭省一点,三亩地也差不多够咱这三口人吃。”她也同意。第二天,我去地里看了一下,辣子茄子秆都还在地里直撅撅长着,我打算收拾一下就往地里送粪。

    老弟!我把这事情小看了,谁知道种地真不是件简单的事!光几畦茄子秆耽误了一前晌:用镰削,削不下来;用斧砍,你从西边砍,它往东歪;用镢刨,一来根太深,二来枝枝碍事,刨不到根上。后来用镢先把一边刨空了,搬倒,用脚踩住再用斧砍。弄了半晌还没有弄够一畦。邻家小刚,挑着箩头从地里回来,看见我两只手抡着斧剁茄根,笑得合不住口,羞得我不敢抬头。他笑完了,就放下箩头拿起镢来刨给我看。奇怪!茄秆上的枝枝偏不碍他的事!哪一枝碰镢把,就把那一枝碰掉了。他给我做了个样子就刨了一畦,跟我半前晌做的一般多。我就照着他的样子刨。也行!也刨得起来了,只是刨了不几颗,两手上磨起两溜泡来;咬着牙刨到晌午才算刨完,胳膊腿一齐疼,直直睡了一后晌。

    第二天准备送粪。我胳膊疼得不想去插(插是往驮子里装的意思),叫你三嫂去。老弟!我说你可不要笑,你三嫂给她娘守服,穿着白鞋,拿着铁锨走进马圈里,看准一个空子才敢往前挪一步,小心谨慎照顾她那一对白鞋,她拿着一张锨,立插插不下去,一平插就从上面滑过去了,反过锨来往回刮也刮不住多少,却不幸把她一对白鞋也埋住了。老弟!你不要笑!她把锨一扔,三脚两步跑出马圈来,又是顿,又是蹴,又是用手绢擦。她擦了半天仍然有许多黄麻子点;手也已经磨起了一个泡来,气得她鼓嘟着嘴跑回去了。只好自己干!不过我也不比人家强多少,平插立插也都是一样插不上,后来用上气力尽在堆上撞,才撞起来些大片子。怕弄碎了不好插,就一片一片装进驮子里去。绝没有想起来这一下白搭了:备起马来没人抬——老婆才生了气,自然叫不出来,叫出来也没有用;邻居们也都不在家,干看没办法;后来在门口又等到小刚担粪回来,他抬得起我抬不起,还是不算话。后来他有了主意,把粪又倒出半驮,等抬上以后他又一锨一锨替我添满,这才算插出第一驮粪,地不够一百步远,一晌只能送三驮,因为插起来费事。

    老弟!这么细细给你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还是粗枝大叶告诉你吧!粪送到地了,也下了雨,自己不会犁种,好歹求人才算把谷种上。

    谷苗出得很不赖,可惜锄不出来。我跟你三嫂天天去锄,好像尽管锄也只是那么一大片,在北头锄了这院子大一片,南头的草长起来就找不见苗了。这一年是丰收年,到了秋收时候,北头锄出来那一小片,比起四邻的自然不如,不过长的还像个谷,穗也秀得不大不小,可惜片子太小了。南头太不像话,在草里也能寻着一些谷:秀了穗的,大的像猪尾巴,小的像纸烟头,高的挂在蒿秆上,低的钻进沙蓬里;没秀穗的,跟抓地草锈成一片,活着的像马鬃,死了的像鱼刺,三亩地打了五斗。老弟!光我那一圈马粪也不止卖五斗谷吧?我跟你三嫂一年才落下这点收成,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欠年,收完秋就没有吃的了。

    村里人都打下两颗粮食了,就想叫小孩子们识几个字,叫干部来跟我商量拨工——他们给我种那三亩地,我给他们教孩子。去年就这样拨了一年工,还是那三亩地,还种的是谷,到秋天打了八石五。老弟!你看看人家这本领大不大?我觉着这才是走遍天下饿不死的真正本领啦!

    老弟!在以前我也跟你想的一样,觉着我这轿上来马上去,遇事都要耍个排场,都是凭地板啦,现在才知道是凭人家老常老孙啦!

    老弟!再不要跟人家说地板能换粮食。地板什么也不能换,我那三亩菜地,地板不比你的赖,劳力不行了,打的还不够粪钱;常家窑那顷把红土夹沙地,地板也不赖,没有人只能长蒿。

    老弟!人家农会主席说得一点也不差,粮食确确实实是劳力换的,不信你今年自己种上二亩去试试!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王老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试图帮王老四“打通思想”,劝说过程充满人情味,具有说服力。 B . “地主”“佃户”“八路”“鬼子”等词,清晰展现了时代特点,暗示了当时百姓生活的不易。 C . “谁可给我六升呢?”写出王老三对“减租”满是牢骚和不满,照应前文“不提地板不生气!” D . 文中写王老三亲自种谷子及村里人拨工种谷子,结果形成对比,意在突出“粮食是劳力换的”。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文中多次出现“老弟!”的称谓,现场感强,符合“面对着王老四”讲话的情境,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B . 文章虽是面对面的交谈,但没有写王老四的回应,这样处理给读者留白,让读者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C . 文章第一段,作者向我们交待了谈话背景、谈话围绕的主题,起到领起下文的作用,便于后文的展开。 D . 文章在写王老三的劳动过程时,特别注重细节刻画,叙述详略得当,详写了王老三整地及运粪的过程。
    3. (3) 本文在主体故事的叙述上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4. (4) 文学史上有“赵树理方向”的提法,其较大特点就是“老百姓喜欢看”,请结合本文从选材及语言组织方面分析“老百姓喜欢看”的原因。
三、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玄邈,字彦远。初为骠骑行军参军,太子左积弩将军,射声校尉。泰始初,迁辅国将军、清河广川二郡太守,幽州刺史。青州刺史沈文秀反,玄邈欲向朝廷,虑见掩袭,乃诣文秀求安军顿。文秀令顿城外。玄邈即立营垒,至夜拔军南奔赴义。比晓,文秀追不复及。明帝以为持节、都督青州、青州刺史,将军如故。太祖镇淮阴,为帝所疑,遣书结玄邈。玄邈长史房叔安劝玄邈不相答和。罢州还太祖以经途令人要之玄邈虽许既而严军直过还都启帝称太祖有异谋太祖不恨也升明中,太祖引为骠骑司马、冠军将军、太山太守,玄邈甚惧,而太祖待之如初。亡命李乌奴作乱梁部,陷白马戍。玄邈率东从七八百人讨之,不克,虑不自保,乃使人伪降乌奴,告之曰:“王使君兵众羸弱,弃伎妾于城内,携爱妾二人去已数日矣。”乌奴喜,轻兵袭州城,玄邈设伏击破之,乌奴挺身走。太祖闻之,曰:“玄邈果不负吾意遇也。”还为征虏将军、长沙王后军司马、南东海太守。迁都官尚书。永明十一年,建康莲华寺道人释法智与州民周盘龙等作乱,四百人夜攻州城西门,登梯上城,射杀城局参军唐颍,遂入城内。军主耿虎、徐思庆、董文定等拒战,至晓,玄邈率百余人登城便门,奋击,生擒法智、盘龙等。玄邈坐免官。延兴元年,加散骑常侍,寻转中护军。高宗使玄邈往江州杀晋安王子懋,玄邈苦辞不行,及遣王广之往广陵取安陆王子敬,玄邈不得已奉旨。建武四年,卒,年七十二。安北将军、雍州刺史。谥曰壮侯

    (节选自《南齐书·王玄邈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罢州/还太祖/以经途令人要之/玄邈虽许/既而严军直过/还都启帝/称太祖有异谋/太祖不恨也 B . 罢州还/太祖以经途令人要之/玄邈虽许/既而严军/直过还都/启帝称太祖有异谋/太祖不恨也 C . 罢州还/太祖以经途令人要之/玄邈虽许/既而严军直过/还都启帝/称太祖有异谋/太祖不恨也 D . 罢州/还太祖/以经途令人要之/玄邈虽许/既而严军/直过还都/启帝称太祖有异谋/太祖不恨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骠骑,古代将军的名号,地位仅次于大将军,权位相当于公卿,只有重臣才可以担任。 B . 太祖,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追尊的名号,以某祖来称呼,每个皇帝都有。 C . 赠,文中指追赠官职,古代朝廷在功臣死后,追封爵位官职,以此来表示肯定和赞扬。 D . 壮侯,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平所立的称号,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代表官方意见。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玄邈富有主见,拒绝太祖邀请。玄邈效命于明帝时,太祖多次想要结交于他,他都在第一时间果断拒绝了邀请。 B . 玄邈富有谋略,及时调整战略。面对李乌奴的作乱,玄邈在强攻不下的情况下,采取诈降策略,最终取得胜利。 C . 玄邈作战勇猛,能够以少胜多。玄邈从便门入城,仅用百余人奋力抗击,便生擒了法智和盘龙等,夺回了城池。 D . 玄邈功绩卓著,死后荣享恩誉。玄邈生前在多次战斗中都表现突出,为稳定政权做出贡献,因此死后获得恩誉。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①青州刺史沈文秀反,玄邈欲向朝廷,虑见掩袭,乃诣文秀求安军顿。

      ②乌奴喜,轻兵袭州城,玄邈设伏击破之,乌奴挺身走。

    5. (5) 玄邈多次拒绝太祖的邀请,太祖为什么“不恨”“待之如初”?请简要说明。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秋

    杜荀鹤

    年年名路漫辛勤,襟袖空多马上尘。

    画戟门前难作客,钓鱼船上易安身。

    冷烟粘柳蝉声老,寒渚澄星雁叫新。

    自是侬家无住处,不关天地窄于人?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首联慨述了作者羁旅无依的困境,“年年”表明他处于这种困境的时间之久。 B . 颔联写出了作者在多次寻求出路仍无人赏识的情况下,内心却依然豁达乐观。 C . 颈联借景抒情,下句所写的景物将意境扩大,巧妙地暗示了作者心境的变化。 D . 本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语言朴素自然,情感层层推进,富有变化。
    2. (2) 宋范正敏《遯斋闲览》中说:“唐人诗中用俗语者,惟杜荀鹤、罗隐为多。”请结合本诗的尾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尾联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五、情景默写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两句把水天融为一体,旷远而清新,雄健而壮阔。
    2. (2) 《琵琶行》中通过琵琶女年轻时即使是用银钗打拍子敲碎,酒弄脏衣服也不在意,表现年轻时欢乐奢华生活的两句是“”。
    3. (3) 《李凭箜篌引》中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并举,形象地表现音乐声音特点的两句是“”。
六、语言表达
  • 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祖国的北疆,阳光来得特别早,清晨四点钟左右,天空已映出鱼肚白。我举目远眺,小兴安岭林区的上空,像一幅艳丽的水彩画,淡蓝色的晨雾悄悄地从山谷里升腾,像棉花一样蓬松而轻柔的白云飘荡不定,一缕缕缠向山腰,又一团团地________山谷,如幻梦仙境,_________森林小木屋、山庄别墅,都笼罩上了一层薄纱。置身在大森林的环抱中。那股清新湿润又透着一丝清凉的空气,感觉特别舒畅。

    纵观一片片连绵不断的森林,如铺设在大地上的一幅幅锦缎。每座山头都呈现出“五色花山”,大自然的调色板将山林涂抹得_________、五颜六色,落叶松染上金黄、红松依旧苍翠、白桦树渐渐染黄,林下灌木、野果、花草一片绚烂。密林里连片起伏的白桦林树干笔直、坚韧挺拔,树冠橙黄,红褐色的小枝妩媚多姿。树皮纯白,个个有一双乌黑明亮的大眼睛,穿着洁白的长裙,朴素淡雅,宛如魅丽的少女,风姿翩翩,如诗如画。_________林间,脚下几乎到处是低矮的红豆树,上面结着小果,摘几粒入口,清甜多汁,余味无穷。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 涌来        以致        奇光异彩        漫步 B . 飘来        以至        奇光异彩        慢步 C . 涌来        以至        流光溢彩        漫步 D . 飘来        以致        流光溢彩        慢步
    2. (2)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可以摘几粒尝一下这清甜多汁、令人回味无穷的小果!”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 7.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南海之滨从不为人知的小渔村,②到经济总量跃居亚洲前五的现代化大都市,③40年来深圳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④40年来,深圳以敲响土地拍卖第一锤、第一次打破“大锅饭”、率先启动商事制度改革作为契机,⑤不断发展创新潜力,让一批批“深圳创新”走向全国……⑥在开放潮流中,深圳始终勇立潮头。⑦深圳建设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⑧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招。

  • 8. (2021高二下·泰州期中)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2020年10月8日,瑞典学院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女诗人露易丝·格吕克。格吕克1943年出生于美国纽约,50多年的写作生涯里,她著有12本诗集和1本诗歌随笔集,曾获美国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等多个奖项,被认为是美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于格吕克的获奖,颁奖方称她的“诗意之声”能够“让个体的存在具有普遍性”。然而,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今年的诺贝尔奖将不再举办现场的颁奖典礼,而是通过线上举行。

七、材料作文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1/3粮食被损耗和浪费,总量约每年13亿吨,世界76.33亿人口中至少还有8.2亿面临饥饿,相当于世界上每9人中就有1人挨饿。

    材料二:不知从何时起,出现了“大饭量”、“生吃”、“大胃王”等吃播秀栏目。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材料三:“丰年要当歉年过,有粮常想无粮时。”(俗语)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现实和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