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诸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07-28 浏览次数:6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下有些直播平台的主播,常以偏离常态的事情为(xuè)头,佐以夸张表情和(shān)情的言辞,来博取眼球和流量,难怪要遭到有识之士的批判。 B . 雪安慰了这暴躁粗(guǎng)的戈壁,给它穿上了白色大(chǎng)。昨日还粗鄙丑陋的戈壁,只一夜工夫,便粉妆玉砌、琼华芳姿、脱胎换骨了。 C . 在新(guān)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当下,各国要(bìng)弃以邻为壑的狭隘观念,发扬同舟共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维护人民的健康和福祉。 D . 玉器是东方文化中精神文明最具特色的(zài)体。良(zhǔ)时期的玉器不仅种类丰富,而且雕有精细的文饰,达到了中国史前治玉水平的高峰。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人类对抗传染病和流行病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公共卫生事业,不同于普通的医疗服务、临床治疗,而是重在通过预防、监测和宣教等方式推进公众健康。 B . 无论是从现代文明饮食习惯出发,还是从疾病预防、公共卫生等角度而论,使用公筷公勺、推行分餐制都已是一场势在必行和亟待深化的“餐桌革命”。 C . 为了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着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杭州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件事”联办,有效地破解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申报难。 D . 曾几何时,绿色生活方式还是需要大力倡导的理念,而今已经悄然地渗透进我们的生活,自觉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在日常消费、工作或出行等方面的选择。
二、选择题组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市是都市人的休闲领地,新鲜有趣。但考证起来,它也拥有悠长历史。可以说,夜市是古代商业文明的“引领者”。古代夜市,充盈着不少趣事。[甲]我们或许会这么想,唐代夜市是不是最兴盛的?其实不然,虽然唐代文化发达,但那时有严格的夜禁制。大唐长安的坊和市,每逢夕阳西下,便各自封闭。唯有元宵节前后,才会放松限制,但夜市的规模并不大。宋朝,才是古代夜市最流行的时代。当时已取消了夜禁制。夜间交易,便理所当然地发展起来。当时的夜市上,人员往来,叫卖声此起彼伏。[乙]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此番景象,“一天灯雾照彤云、九百游人起暗尘”的描绘,既笼罩着迷离诗情,又衬托出“车马阗拥”的景象。从绘画中,我们能领略到那时富足充实的生活状态。[丙]“清明上河图”就是典型,各种酒肆、小吃店、南北杂货、胭脂水粉、西域货……数不胜数。虽然,此画没有直接描摹夜市,但其中出现的人、事、物,是对当时夜市的某种“再现”,而夜市的“节目”只会比画中多。

    从古至今,活跃的夜市,传递着真切鲜活的生活滋味。尤其在夏季,作为一处休闲之所,夜市恰能在炎热的日子中,为人们带来乐趣。现今的夜市经济与古代的夜市文明,在不同时空中彰显着鲜活的时代律动,不断呈现着各种文化元素,总能带给人多样的惊喜。

    1. (1)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理所当然 B . 此起彼伏 C . 尤其 D . 彰显
    2. (2) 文段中划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 B . C .
三、语言表达
  • 4.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日前,首航南极的中国“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在南大洋宇航员海开展综合科考。这是中国在南大洋海域的科考首次拓展至宇航员海。同时,22米重力活塞柱状沉积物取样器等一批大洋科考“重器”亮相,帮助中国第三十六次南极考察队从3738米深的海底获取理想的科考样品。通过对样品的分析,有望了解更久远时间的古环境记录,对揭示南极冰盖、南极底层水与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 5. 北京消费季启动仪式于近日拉开序幕。22亿政企消费券、100多亿企业消费券开始通过京东APP向在京消费者发放。下面是有关这次活动的一张题为“靶向发力”的漫画。请根据情景补充人物的对话,要求简洁得体,每处不超过20字。

    主持人:您能用一句形象的话描述这幅漫画的内容吗?

    嘉宾:

    主持人:您认为实施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嘉宾:

    主持人:您觉得消费者在本次活动中能做些什么?

    嘉宾(笑):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人2.41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7.3%,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剧。另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随着以物联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代产业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以及老年人群体信息素养不断提升,智慧养老产业不断向外延伸,衍生出更多的支持产业,如金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智慧养老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而随着养老服务逐渐走向精细化、分工化,以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设备、智慧社会、智慧医疗等构成的“智慧养老”模式将成为应对养老困境的必由之路。

    2010-2018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及占总人口比重(亿人,%)

    摘编自《2019年中国养老产业全景图谱》)

    材料二:

    随着养老人口的持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社会科技的进步发展,单一的国家福利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性的需求,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其中智慧养老模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新型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主要运营方式是通过企业与政府的联合,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上的保障,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进行服务。它以智慧孝老为理念基础,以智慧居家养老作为核心业务,以政府云服务平台为核心平台,深度贯彻十九大相关精神,以远程健康管理、咨询管理、慢病检测管理、机构平台信息化服务等功能模块,打造适合老年人,可应用性强(风险回避型)的智能养老体系。政府作为企业最有利的后盾,购买相关基建,提供政策支持,建设社会公益性质的养老服务平台;养老服务企业提供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站完善事后监管,构建“老年终端+公共养老服务平台+企业+社区养老服务站”产业链。

    摘编自赵雅丹等《智慧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材料三:

    分析表明,当前中国许多智慧养老产品之所以很难打动老龄群体,就是因为在产品研发时“凭感觉”把软性需求当成了刚性需求,把锦上添花当成了雪中送炭。那么,智慧养老如何避免“闭门造车”呢?

    日本企业为研发护理机器人,深入到单元型、多床型等5家不同类型的护理院,以30秒为单位,仔细观察护理员一天当中要做哪些工作,每项工作用多少时间,甚至是工作时采用什么样的姿势,最终将护理流程细化成270个项目。研发团队通过实证调查,进一步明确护理机器人的研发方向。

    德国企业在研发智慧养老产品时,将老龄群体纳入研究团队之中,与年轻设计师编成多个小组,既鼓励老年人自己提出创意,也听取老年人对创意的感觉和建议。老人与年轻人共同参与,研发出产品后,先在各个小组间充分试用,有效提高了通用性,多次获得各种制造奖项。

    (摘编自李佳《智慧养老亟待走出“闭门造车”》,《中国经营报》2019年6月1日)

    1. (1) 下列对材料中“智慧养老”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设备、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构成的“智慧养老”模式或将成为解决我国养老困境的必然选择。 B . 随着物联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养老产业不断向外延伸,导致养老服务逐渐走向精细化、分工化。 C . 政府与企业联合的新型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满足了老年人生活多样性的需求,是发展前景较优、可应用性强的养老体系。 D . 当前中国许多的智慧养老产品很难打动老龄群体,跟产品在研发时“闭门造车”,没有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刚性需求有关。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10-2018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在逐年递增,并且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年加速攀升,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剧。 B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逐年扩大,智慧养老产业及其衍生出的支持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C . 我国养老产业的多元化服务模式尚未十分成熟。从未来趋势来看,企业与政府联合养老的模式比国家福利性的养老服务更具优势 D . 企业在研发智慧养老产品时,要真正打动老龄群体,尚需学习日本企业的实证调查或德国企业的共同参与里体现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3. (3) 结合上述材料,提出实现中国“智慧养老”的合理化建议。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台上台下

    符浩勇

    农历二月十六,才是四英岭下人家的军坡节,但自打进入二月,日子便洋溢着喜庆的氛围。早些日,就有大红海报贴出,邀请省琼剧院于农历二月十四、十六日两夜分别公演古装琼剧《秦香莲》和《秦香莲后传》,十五日剧团到崩岭探险观奇,休息一天。

    连日来,这一方人家轰动了。戏迷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辈子还真能看到崇拜多年盼望多年的省一级琼剧艺术家的表演。十三日上晌,就有顽童老妇抱出芦席破凳旧椅,铺摆到戏台前方,有的为占位霸席,居然动起了嘴角。外乡人不管沾亲带故,还是陌路过客,都巴眼看戏,闻名而来。因为这确是山里人难得饱尝眼福的日子。

    十四那晚,省琼剧团首场演出《秦香莲》,戏台下是黑压压的一片。到最后一幕《铡美案》了,“包拯”的表演果然名不虚传!他一个亮相,台下便是掌声一片;他一张口拉腔,就是一阵此起彼落的喝彩。扮演者吴振琼曾出访并饮誉东南亚诸国,是名噪全国的名角。行、踏、做、唱,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次日一大早,剧团队员们兴致勃勃地直奔崩岭。

    吴振琼昨夜演戏时抖力遒劲,稍感疲乏,仍然迷糊在床上。忽而,他听见戏台方向有人拉起二胡,响起笙筝。之后,又有人咿咿呀呀、吼吼喝喝地唱起来,还是《秦香莲》最后一幕的板腔。哦,那一定是一群出名的戏迷!

    听着听着,他翻身骨碌起床。谁也没有想到,他卸下包拯的朝装,洗去满脸油彩,竟是一个其貌不扬、瘦弱黝黑的小老头。他匆匆洗漱过,就好奇地向拉唱兼扬的地方走去,挤进戏迷的中间。就见一个五十岁左右的戏迷正无所顾虑、喉管暴胀、声嘶力竭地吼唱:“陈士美你太躁暴,乱闹公堂犯律条,王府堂上刀对鞘,开封府你罪难逃……”

    他听着,竟忍不住挤上去,说:“师傅,你的唱调反了!”

    戏迷们都刷地将目光转向他,却没有人认得他,那目光冷生生的,他不禁一怯。

    正在卖力地吼喝的是戏迷们的头儿。早些年,这方凑起班剧团,他就是班主,是个老戏迷。听他说,他同吴振琼的师傅王黄文通过信,人家称他一声“兄台”,他就自做自足起来。多年来军坡节期间,请不到专业琼剧团,就都请他唱,听他的戏,敬他的神,烧他的香。近几年,他感到体力不济,精神不支,已决定打退堂鼓。不想昨夜,听到省琼剧团“包拯”一唱,瘾劲又提上来了。昨夜戏罢后,回到家想了一整夜,天蒙蒙亮,就去凑集旧部搭档,想去请教省剧团的,无奈听说人家早奔崩岭遗迹而去。于是他们便在现成的戏台上张罗起来。此刻,老戏迷听到有人竟说他唱的调反了,那无异于是说他不懂戏,而他又是戏迷们的头儿!就有人问:“你是哪来的?”

    “我……”吴振琼不好说出自己的身份,笑说,“我是来看戏的。”

    老戏迷大眼一瞪,鼓动戏迷们道:“一齐鼓掌,让这位才哥唱唱吧。”

    戏迷们起哄:“来一段,让我们过过戏瘾!”

    “诸位过奖,诸位过奖。对琼戏,我仅仅略知一二,既然大家都有兴趣,我就献丑了。”刚一启口,二胡乐调不正,便停下唱腔说,“不需拉腔,我就清唱吧——”说时冲着戏迷们一抱拳,唱道,“陈士美你不成汉,杀妻灭子罪条重。莫说你是驸马郎,龙子龙孙一样办。该法办的我法办,该斩人的我斩人……”

    他运足功力,韵律圆成,专心不苟,浑然一体。他本以为唱罢,戏迷们会报以掌声,连声喝彩。然而,戏迷们却目瞪口呆地盯着老戏迷。

    老戏迷沉吟片刻,然后一拍大腿,说:“是有点味道。不过,调板、腔位的节眼不正,不稳,还应多加火侯。”这一说,戏迷们围上来了:“难怪我总听不清在唱什么戏。到底底气不足,煞板像抽筋一样……唱高尖时,一扬一顿,断散……比人家吴振琼,你的声音只如牛犊吼叫……”

    他哭笑不得,拱手谦让,没趣地走了。

    十六那天晚上演出《秦香莲后传》。戏台下更是人头攒动,戏迷们急待着十八年的冤家又是如何变为亲家哩。

    “包拯”在最后一幕才出场。出场前,吴振琼早看见老戏迷领着戏迷们挤在前台,个个一副虔诚笃敬的样子。

    他跨身出台亮相时,清楚地看见老戏迷领着戏迷们喝起彩来。前夜,他是冲着喝彩声抖起锐气的,这会儿,他却心一抖,扭身不稳,跄踉了几步,调腔唱得艰涩了……而台下仍然掌声不断……

    待演到“包拯”退站一边,他只听见老戏迷指手画脚地对戏迷们说:“你们都看见了吧,这吴振琼演的真是比他师傅还绝了……不知昨天那个小老头来了没有,让他来见识见识,免得他狂妄,到处充当行……

    谢幕后,吴振琼正在后台擦洗满脸油彩。忽听有人找他,扭头看时,老戏迷领着戏迷们呆若木鸡,说不出话来……

    (本文有删改)

    1. (1)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2. (2) 简析文中老戏迷这一人物形象。
    3. (3) 文章开头三段不避其繁,结尾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结构安排?
    4. (4) 小说以“台上台下”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六、文言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景仁传

    (宋)司马光

    范景仁名镇,益州华阳人。少举进士,善文赋,场屋师之。为人和易修敕,故参知政事薛简肃公、端明殿学士宋景文公,皆器重之。补国子监生及贡院奏名,皆第一。故事,殿廷唱第过三人,则为奏名之首者,必抗声自陈祈恩,虽考校在下,天子必置上列。以吴春卿、欧阳永叔之耿介,犹不免从众。景仁独不然,左右与并立者屡趣之使自陈,景仁不应。众皆服其安恬。自是始以自陈为耻,旧风遂绝。

    为校勘四年,应迁校理。丞相庞公荐景仁有美才,不汲汲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未几,以起居舍人知谏院。仁宗性宽仁,言事者竞激讦以采名,或缘爱憎,污人以闺帷不可明之事。景仁独引大体,自非关朝廷安危,系生民利病,皆阔略不言。陈恭公执中为相,嬖妾张氏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不能得,乃诬之。景仁上言朝廷设台谏官使之除谗慝也审如御史所言则执中可斩如其不然御史亦可斩。御史怒,共劾景仁以为阿附宰相。景仁不顾,力为辨其不然,深救当时之弊,识者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祜初暴得疾,旬日不知人,中外大小臣子无不寒心,而畏避嫌疑,相倚仗莫敢发言。景仁独奋曰:“陛下宜为宗庙社稷计,早择宗室贤者,优其礼数,试之以政,与图天下之事,以系天下人心。”章累上,不报。景仁阖门家居,自求诛谴。

    景仁既退居,园第在京师,专以读书赋诗自娱。客至无贵贱,皆野服见之,不复报谢。故人或为具召之,虽权贵不拒。不召则不往见之,或时乘兴出游,则无远近皆往。尝乘蓝舆归蜀,与亲旧乐饮,赈施其贫者,周览江山,穷胜赏。期年然后返,年益老而视听聪明,肢体尤坚强。呜呼?向使景仁枉道希世以得富贵,蒙屈辱,忧患,岂有今日之乐耶!则景仁所失甚少,所得殊多矣。诗云:恺悌君子,神所劳矣。又曰:乐只君子,遐不眉寿。景仁有焉。

    (节选自《温国公文正司马文集》,有删改)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子必置上列           擢:提拔,提升 B . 阔略不言               阔略:简省,省略 C . 章累上,不报           寝:就寝,睡觉 D . 蒙屈辱,忧惠           任:由着,听凭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必抗声自陈祈恩              奉宣室何年 B . 言事者竞激讦以采名          然此可智者道 C . 景仁阖门家居                击沛公于坐 D . 虽权贵不拒                  示赵弱且怯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范景仁富有才华,年少考中进士,擅长文献辞赋。他为人平和,参知政事薛简肃公、端明殿学士宋景文公都非常器重他。 B . 范景仁做事有原则,他不愿凭奏名第一的身份自陈以祈求皇帝的恩宠。从此自陈的风气就灭绝了,展现了他的高风亮节。 C . 范景仁懂大局,识大体,关心朝廷安危、百姓利益。御史想要诬陷丞相陈恭公,他仗义执言,遭到了御史的威胁诬陷。 D . 范景仁耿直方介,为了国家利益,他不顾个人安危。仁宗多年没有继位者,只有范景仁敢于上奏劝谏仁宗选择继承人。
    4.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景 仁 上 言 朝 廷 设 台 谏 官 使 之 除 谗 慝 也 审 如 御 史 所 言 则 执 中 可 斩 如 其 不 然 御 史 亦 可 斩

    5.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景仁不顾,力为辨其不然,深救当时之弊,识者韪之。

      ②客至无贵贱,皆野服见之,不复报谢。

七、古代诗歌阅读
  • 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宋)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注)①金龟:唐三品以上官员佩金龟。唐代诗人贺知章曾解金龟换酒以酬李白,成为当时文坛上的佳话。

    1. (1) 词的上阕借用春雨中的意象,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色,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
    2. (2) 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言:“此首亦上景下情作法。”结合相关诗句,简析本词下阕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抒情。
八、名著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论语·子罕》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1. (1) “冕衣裳者”在句中的意思是。从“必作”“必趋”这些举动可看出孔子对他们的之情。
    2. (2) 结合上述材料,简析孔子“仁”的特点。
九、句子默写
  • 1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1)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论语·颜渊》)
    2. (2) 大阉亦逡巡畏义,,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3. (3)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夕阳古道无人语,。(《长亭送别》)
    4. (4) 西当太白有鸟道,,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5. (5)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
十、材料作文
  • 1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青年作家、《新周刊》杂志副主编蒋方舟在台湾见到一个报社的社长,他说他的儿子读了台湾最好的大学——台大,又去哈佛读了经济学,去伯克利修了EBMA学位。然后,他的儿子对他说:“爸,我该念的书都念完了,我现在要去实现我的梦想了。”结果,那个年轻人现在成了一名优秀的西餐厨师。

    这件事见报后,引发了公众的讨论:有人认为青年要志存高远,“做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虽也是梦想,却未免大材小用;有人认为选择平凡,从心所愿也未尝不可;还有人认为梦想可大可小,重要的是你一直在努力。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