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廊坊市霸州市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检...

更新时间:2021-06-27 浏览次数:12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55分)
  • 1. 读句子,看拼音写字词。

        疫情期间,为了bì miǎn交叉感染,大家要严格zhí xíng错峰活动的规定。在chè dǐ战胜病毒之前,大家要自觉kòng zhì外出,忍得了wú liáo,耐得住jì mò。做好防护工作,绝不hán hu

  • 2. 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jiān jiàn)  掺(hé huo)  境(chǔ chù)

    (guān guàn)  养(xù chù)居  旋(zhuǎn zhuàn)

    雾(bó báo)  账簿(bó bù)

  • 3. 看拼音,写同音字。

    bàn 倒  杂  打

    Jùn 严 

    jiǎo 刑  水 

    子 

  • 4.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正确解释。
    1. (1) 终日不成章 
    2. (2) 中庭地白树栖鸦 
    3. (3) 烈火焚烧若等闲 
    4. (4) 这段时光不好挨 
  • 5. 根据《鲁滨逊漂流记》课文内容用“续”组词并填空。

        鲁滨逊将沉船上的东西搬上岸,因为这样的生活可能还要很长一段时间。为了能吃上自己种的粮食。他用十几颗麦种种了几年,终于有了收获。但他没有满足,努力,终于在荒岛上开辟了一片种植园。

  • 6. 先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

    万不     心    非福

        倒柜    死得

    ①事情都有两面性,有时候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这个词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②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献身,就是

  • 7.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1) 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2. (2) 从“饿、厚、安静、喜欢”这些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写一个夸张句。
    3. (3) 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请根据“我走出校门”这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

      心情“好”:

      心情“不好”:

    4. (4) 仿照例句,抓住人物特点,用一两句话写一个你所熟悉的人物的外貌和神态。

      例: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 8.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 (1) “日暮汉宫传蜡烛, 。”“今夜月明人尽望,”这两句诗分别与我国两个传统节日有关,请你也写出两句与我国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句:
    2. (2) 托物言志,是古诗常用的手法,“咏物诗”往往立意深远,表情达意含蓄,李贺的《马诗》中,诗句“  。”饱含作者的无限期盼,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叹;于谦在《石灰吟》中,以石灰作比,通过诗句“ 。“表达了自己为人清白、正直的高尚情操;《竹石》-诗中,诗句“ 。”表达了人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气节。
    3. (3) 我们对一个人不可能一下子 了解,需经过时间的检验,诚如“路遥知马力, ”这句话所说的。
    4. (4) 爸爸告诉我,想要认识到一件事的本质,就要深入实际,亲身实践,因为“ ,近山识鸟音。”
    5. (5) 只有在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懂的太少了,事情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就不知道有多难,正所谓:“。”李明被老师批评后,心想:老师的话虽然严厉,但句句都是为自己好,正所谓:“。”
  • 9.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1) 《腊八粥》一文的作者是沈从文,主要描写了小孩八儿的过程。其中详细描写了的过程。《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课文详细写了、腊月二十三、正月初一、这几天。文章这样写的好处是
    2. (2) 《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主要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回到英国的故事。从中可以感受到鲁滨逊的品格。
    3. (3) 朱自清写的散文《匆匆》中,“在的日子里,在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罢了,只有匆匆罢了”的这两句话表达了的情感。时光如此匆匆,我想用《长歌行》中的“。”来劝告人们珍惜时间。
    4. (4) 有时,我们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的流露情感。如《那个星期天》一文中“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借助写,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的情感。
    5. (5) 《十六年前的回忆》中,“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一句运用了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
  • 10.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 (1) “清一色”、“一律”、“通通”几个词语的意思表达相同。
    2. (2) 藏戏不需要舞台,戴着面具的艺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演个十多天。
    3. (3) 写一本书的梗概的方法:一要读懂内容,把握脉络,二要筛选概括,合并成段,三要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4. (4)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是一个否定句,表达了作者对时间飞逝的伤感与不甘沉沦的伤感。
    5. (5) 《那个星期天》一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我”一天里从兴奋期待到焦急等待到失望委屈直至绝望的心情变化过程。
    6. (6)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录,作者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
二、阅读理解(40分)
  • 11. 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 (1) 选段的作者是,是他于1944年9月8日在为同志举行的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
    2. (2) 选文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3. (3) 在选文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关联词使用的好处是
    4. (4) 划横线句子中“固”的意思是     ;“或”的意思是。 死的“重于泰山”是因为“轻于鸿毛”是因为
    5. (5) 选文的第2自然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讲的是, 第二句讲的是,第三、四句讲的是。(填序号)

      A.“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

      B.“我们”不怕批评

      C.“我们”接受任何人正确的批评

    6. (6) 下列人物中,的死重于泰山,的死轻于鸿毛。(填序号)①岳飞②秦桧③汪精卫④李大钊
  • 12. 阅读回答问题。

    家乡的春节

        ①按照湖北宜昌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冬至就开始了。

        ②冬至前后,人们便把鸡、鸭和鹅用笼子关起来,以减少它们的活动量,每天用充足的食物喂养。到了过年时,家禽就长得又大又肥。

        ③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鸭来祭“灶神”

        ④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 干干净净迎新年。这时,千家万户都忙碌起来,包粽子、爆“米花”、炸“油鼓”……

        ⑤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啊!家家户户赶做年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除此之外,大家还在房间门口贴上“利市”。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

        ⑥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最高潮。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福,给小孩和老人们压岁钱。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不许讲不吉利的话。吃完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街头。同时,各种庆祝活动也相继举行,舞狮、篮球赛、唱歌、跳舞、下棋、射击……内容可丰富了。街上人山人海,有的三五成群在逛街,有的围在庆典活动旁边观看,耳边不时响起如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

        ⑦正月初二这天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把扫成堆的鞭炮纸烧掉。“人日” 人胜节”和“七元日”都指这天一正月初七, 传说这天是女娲造人的日子。

        ⑧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了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年快乐吉祥。 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1. (1) 选文第⑤段采用( ) 的结构形式。
      A . 分一总 B . 总一分一总 C . 总一分
    2. (2) “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中“日夜不绝”的意思是,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 。“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祭祖'中“必定”一词说明了
    3. (3) 短文是按照顺序写的,其中详写了除夕和这两天的情景,这样写的好处是
    4. (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误。

      ①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最高潮,这天人们可以杀鸡宰鸭来庆祝节日。

      ②正月初三这天,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

      ③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这一天,人们要吃汤圆,预示新的具, 一年快乐吉祥。

    5. (5) 正月十五点灯,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思考一下,你还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吗? (至少两例)
  • 13. 阅读回答问题。

    微笑的可乐

        ①七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没有一丝云朵,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热浪翻腾。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往常的活力,除了那些整日泡在海水里的孩子们。A这一年的夏天,我再也没有走近大海,我知道,所有的欢乐都已随着春天的一场噩梦灰飞烟灭了。B尽管我还是个孩子,却已深知悲伤与羞耻,我甚至拒绝在夏天穿短裤,害怕我丑陋的脚踝在众人的视线里暴露无遗。

        C②那段热得让人帘息的日子里,我每天所做的唯一的事就是拄着拐杖离开家,慢慢走到田地尽头的堤坝边。爷爷已经坐在那里抽烟,准备开始一天的辛劳。我艰难地坐下,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坐着,跳望远方睡眼惺忪的大海,蔚蓝色的波浪缓缓起伏。也许,只有这一刻的单纯和宁静,才能让我暂时忘却心里的哀愁与无助。

        ③那天,我正望着蔚蓝的大海发呆,素来沉默寡言的爷爷突然在我背后问:“你口渴吗?”我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爷爷接着说: “那么,我请你喝冰镇可乐吧。”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于我贫困的家庭而言,可乐是只有圣诞节才会偶尔兑现的奢侈梦想,何况车祸后为了给我动手术,家中已负债累累。我咽了咽唾沫,有些不相信地问:“您是认真的吗?”“当然”爷爷微笑着说,“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自己穿过马路去对面的便利店买。”他见我沉默了,随后又补充道:“其实不用害怕的,我会站在路边提醒你来往的车辆。冰镇可乐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我咬着牙点点头。

        ④攥着爷爷给我的硬币,我拄着拐杖站到了路边。要知道,自车祸以后,我再也没有走上马路,疆梦犹在。虽然天气炎热,但乡村公路上来往的车辆永远都不会停歇。汽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卷起一股股闷热潮湿的气流,阴影又开始弥漫,我怎么也不敢迈出这第一步。这时,爷爷大声地吼起来:“孩子,难道你打算一辈子的路就只走到这里吗?勇敢些!”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而当我踏上路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那一瞬间,我忘却了身后就是曾夺走我右脚的马路,也感受不到那恐怖的车流,我只知道,我已经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七岁那年突然横亘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

        ⑤那天冰镇可乐的清凉,即便在35年后的现在也清晰如昨,35年后的我早已装上了假肢,像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我有相敬如宾的妻子,有活泼可爱的儿子。盛夏假日,我带上家人去童年时常去的海滨度假。而每一次把可乐递给儿子时,我总会指着瓶子上那个飞扬的缎带标志说:“你看,它在对你微笑呢。”一如爷爷当年对我说时的郑重。

        ⑥             

    1. (1) “在那场车祸中,我永远地失去了右脚。”这句话放在本文第①段中的处最合适。
    2. (2) 品析语句,回答问题。

      ①第③段中的加点词语“素来”一词的意思是

      ②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热得让人窒息”表面上指的是,实际还指

      ③“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当我踏上路的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这个句子好在哪里?

      ④第④段“我已经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七岁那年突然横亘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一句中的“一座山”指什么?

    3. (3) 本文中“我"的心情变化是( )
      A . 悲伤→兴奋→恐惧→乐观 B . 悲伤→恐惧→感动→乐观 C . 悲伤→恐惧→乐观→轻松
    4. (4) 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 (5) 请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为短文补一个结尾,写在横线上。
三、习作。(25分)
  • 14. 亲爱的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历程中,一定懂得 了许多吧:懂得了努力学习,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尊敬他人,懂得了珍惜时间……

    请以“我懂得了  ▲  ”为题,记下自己的成长故事和感悟。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围绕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语句通顺,叙事具体。③表达真情实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