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1-06-21 浏览次数:6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没有健康码乘车遇阻、现金支付遭拒……当前,不少老年人因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购物、出行、就医、消费等方面遇到不便,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不小影响。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引发了社会对老年群体遭遇“代际数字鸿沟”问题的高度关注。

    “数字鸿沟”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指教育背景、生活环境或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导致不同群体在信息接收或技术应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代际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数字技术或者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远远快于老年人智能技术学习的速度,这使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了信息接收和数字使用能力的巨大差异。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势不可挡,其触角延伸至生活的各个角落,如数字化教学、数字化出行、数字化支付、数字化办公甚至是数字化就医等。因此,解决代际数字鸿沟,加快老年人进步的步伐,已经迫在眉睫,这需要政府、社区、家庭各方面的努力。比如,通过设立专门的基金补贴,增强老年人智能手机的普及水平,简化应用,设计出适合老年人特点和知识水平的数字化设备和应用,帮助老年人克服数字化设备应用恐惧,提高老年人数字应用学习和普及效率。同时,从家庭和社区入手,提高老年人群智能运用水平,发挥家庭与社区代际信息反哺能力,增强家庭与社区不同年龄人群之间智能应用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与传播。

    当然,可以看到的是,数字化确实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多的便利,比如互联网生活缴费、互联网购物、互联网理财、互联网出行、互联网事务服务大厅等等,数字化平台的应用帮助我们节省了鞋底成本、管理成本、兑付成本等等,这也正是数字化更好地服务于生活的初衷。

    从近几年老年人智能手机普及率及使用率看,这种数字化趋势也正在向高龄人群渗透,不少老年人开始拥抱“数字圈”,但是老年人作为数字化“弱势群体”的现状仍然没有改变。高龄人群进入“数字圈”除了面临文化、教育等软约束,还面临着数字化设备、数字化资费等一系列硬约束,这种社会、家庭有意无意叠加的交流壁垒,是高龄人群跳过数字鸿沟的一大重要障碍。以数字化设备为例,数字化设备费用、SIM资费、服务咨询、软件使用都是依照社会大众的收入水平、文化知识水平应运而生的,而这些无疑给高龄人群设下了无形的门槛。同时即使持有银行卡等支付工具,也会加剧高龄人群“数字化盲人”的自卑心理和畏惧心理,顿挫了他们融入“数字圈”的积极性

    那么,如何让高龄人群更好享受数字化便利,显得非常的必要。比如首先设立老年人数字化设备及SIM卡专项服务柜台,减轻老年人数字化学习、设备维护、资费服务过程中的困难是非常必要的。其次,研发老年数字设备和应用,让老年人感受到数字化过程中社会的诚意,是消除老年人数字融入恐惧,增加主动性的重要激励。最后,政府、社区尤其是家庭,是数字化能力提升的重要渠道,年轻人要给予老年人更多耐心,同时给予他们更多转化过渡时间及参与数字化的鼓励,避免“抨击”性的数字化教学过程。

    无论年轻人的生活多么的简单和遥远,升格社会中没有哪一个地方的长辈能知道晚辈知道的一切。年轻人在数字化信息和应用方面的压倒性优势,打破了原有的传统的代际关系,让高龄人群产生了不安、焦虑和不自信的情绪。作为数字化优势一方,我们应该在消除代际数字鸿沟的过程中,给予老年人更多耐心的指导和成长时间,我想这是数字化时代赋予“尊老爱幼”的新内涵。

    (摘编自盘和林《老年人拥抱“数字圈”请多关照》)

    材料二: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针对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提出了20条具体要求。方案强调,要完善法规规范,切实保障老年人安全使用智能化产品、享受智能化服务,切实保障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过程中的各项合法权益。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理事崔晶雪说,在抓好常态化综合监管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加强宣传,引导他们重视和保护个人信息,通过老年大学、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教育机构等开展智能技术教育,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针对当前出现的一些拒收现金、拒绝银行卡支付等歧视行为,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表示,国家将全面开展拒收现金集中整治和长效机制建设:一是会同相关部委、地方政府、银行业金融机构、基层社区,共同引导规范水电煤气、公用事业缴费领域,以及零售、餐饮、商场、公园等高频服务场所的现金使用行为。二是强化日常监管。通过暗访、巡察等方式开展摸底调查,建立违法主体名录库进行重点跟踪,对涉及公共服务、民生及公众关注度比较高、影响范围比较大的拒收现金主体,将依法依规予以严肃惩治。三是强化正面引导和警示教育。

    (摘编自丁怡婷《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产品和服务》)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年人由于教育背景、生活环境之类因素影响,在智能技术学习上的速度较慢,所以出现了没有健康码乘车遇阻之类的生活问题。 B . 数字化平台设立的初衷就是服务于生活,给人们带去生活的便利,而它也确实帮助我们节省了鞋底成本、管理成本、兑付成本等。 C . 从整体上看,老年人群体目前依然是数字化的“弱势群体”,一些老年人因跳不过数字鸿沟,所以常有一种自卑心理和畏惧心理。 D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内容很具体,针对的就是老年人遭遇的“代际数字鸿沟”问题。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解决“代际数字鸿沟”的方法中,社区和家庭的信息反哺是极重要的一种,因为社区、家庭与老年人们的接触很方便。 B . 年轻人辅导老年人进行数字化学习时,如果缺乏耐心,缺乏鼓励,而多用“抨击”性语言,则老年人的学习速度会比较慢。 C . 老年人的个人信息需严加保护,因为不法分子都是利用老年人容易对人产生信任的特点,诱使他们上当,使其损失钱财。 D . 水电煤气、公用事业缴费领域,零售、餐饮、商场、公园等高频服务场所,都不得拒收现金,这是法规,也是时代需要。
    3. (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目前,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约为18.1%,基本上进入了老龄社会。 B . 石家庄裕华区组织青年志愿者成立服务队,对社区老年人开展智能手机使用培训。 C . 北京一位老人因无“健康宝”被禁止进人地坛公园,他就硬闯了进去,引起围观。 D . 湖北宜昌一医保局拒收老人交纳的现金,被爆光后,受到上级政府部门严厉处罚。
    4. (4) 两则材料各自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5. (5) 两则材料在内容上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又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读书报:20世纪70年代您就开始诗歌创作,诗歌使您的作品具有怎样的底色?

    梁衡:诗歌是时代的号角。我写诗也是受到时代的影响,1975年我在《北京文学》上发表了一首写大寨的诗歌。我小时候受古典诗文的熏陶,被父亲逼着背《千家诗》。大学赶上激情澎湃的时代,《回延安》《雷锋之歌》《向困难进军》《祝酒歌》等等,我都背过。诗歌对我的创作的影响,一是陶冶情感,二是锤炼语言。旧诗给人意境,新诗直接点燃人的激情。

    中华读书报:进入新时期举办第一次“全国好新闻奖”,您的人物通讯《一个农民养猪专家的故事》(《光明日报》1980年11月14日)就得了奖。新闻和文学,您是如何转化自如的?

    梁衡:首先是时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正好抓住了。英雄人物是时代的主角,记者是时代的主笔,我写《一个农民养猪专家的故事》就赶上了这个时代的关口。但那篇通讯只有几千字。正好《青年文学》创刊号要出版,我以此为题材写了篇报告文学,发表后获得几个文学奖项,这是时代给予的。

    中华读书报:20世纪90年代,即使您担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创作也没有停止。《觅渡觅渡,渡何处》《大无大有周恩来》等政治散文被誉为“红色经典”。创作这类作品,您是否愿意谈谈是如何把握的?有何特点?

    梁衡:写政治散文和我的经历有关。自古作家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政治家、思想家兼作家,比如范伸淹和唐宋八大家,他们的文章是站在政治舞台上的思考;一种是专业作家,比如李白、司马相如。那时兼职作家多于专业作家。当然现在专业作家多了,倒过来了,多于政治作家。作为官员作家,我认为有责任从我理解的高度为下一代讲清楚历史。我写的都是大家熟悉的人物,但我走的一条特殊的路子,把伟人的思想人格提炼出来,用辩证的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把历史的面貌剥清楚,挖掘其轨迹和情感。文学是人学,当然也应该是伟人之学。

    我的政治散文把握这样几点,一是直接抒写同时代的重大政治人物和事件,剖析理事,不避尊讳。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共产党六位总书记我写过三位,包括瞿秋白、张闻天、毛泽东等,其他重要领袖人物如周恩来、邓小平、彭德怀、方志敏等也都写过。二是书写前代人物、事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进行审视,找到独特的切入点,关照现实。

    中华读书报:对于散文创作,您的主张是什么?

    梁衡:我的文学主张是“二为三境五诀”:“二为”指文章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散文唯美是对的,但文章只有美的技巧,作家就成了一个杂技演员。我主张文以载道,要有思想。“三境”是指文章要达到三个境界,一是客观的描述之美,“形境”;二是情感之美,创造一种精神氛围教人留恋体味,“情境”;三是哲理之美,说出一个你不得不信的道理,谓之“理境”,这三个境界一个比一个高。“五诀”是:形、事、情、理、典。指要达到三境的方法,文中必有具体形象,有可叙之事,有真挚的情感,有深刻的道理,但还有可借用的典故。

    中华读书报:我发现您谈的最多的是“时代”。您的文学创作与国家命运总是连在一起的。无论为人还是为文,为什么您有这种大格局、大胸怀、大气魄?

    梁衡:一是来自家庭熏陶。我父亲是个老教育工作者,解放后担任霍州县长。他读了很多书,我受他的思想影响。二是来自时代和大学教育的影响。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和大家一起照相,他坐在前边的椅子上,后面的同学很清楚地看到他肩膀上的补丁。人大就是那样艰苦奋斗的氛围。当年我们学雷锋学焦裕禄,每到周末同学们找地方帮别人义务干活。时代造就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三是受马列主义、西方科学史和共产党的世界观的影响。

    (摘编自舒晋洽《梁衡:从学术中拎出一条文学的彩线》)

    材料二:

    自宋代起,司马相如就被尊为“赋圣”,与“骚圣”屈原、“史圣”司马迁、“书圣”王羲之等一起,共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

    元朔二年,汉武帝实施“推恩令”,真正结束了绵延一千余年的分封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司马相如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又合称《天子游猎赋》)完成于推恩令的酝酿期。在这样一个历史关头,司马相如敏锐地感觉到了诸侯王横行的时代即将过去,大一统的时代即将到来,于是他以当时刚刚兴起的赋体文学,纵笔讴歌了这一历史转变。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尽管从经学的角度肯定了司马相如赋的成就和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对相如赋主题的误读。笔者认为,《天子游猎赋》有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歌颂汉朝的统一、强大、文明和昌盛,肯定朝廷对诸侯王的规范与管理;第二个主题是劝导汉武帝戒奢从俭,实行德政。第二个主题,只是司马相如顺便对汉武帝做的一个提醒与劝诫,并且是以“天子芒然而思,似若有亡,曰:嗟乎!此大奢侈”即自我悔悟、改弦易辙的方式体现的,用语十分含蓄。

    “赋圣”崛起,离不开那个伟大的时代,那个从分封制走向郡县制,从国家分裂、诸侯割据、战争连绵、民生涂炭,走向天下一统、经济繁荣、各民族和谐共处的时代。

    (摘编自踪凡《“赋圣”何以诞生》)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对梁衡创作产生两方面影响:陶冶情感和锤炼语言。诗歌使他学会了意境营造,时代直接点燃了他的激情。 B . 英雄人物是时代的主角,记者是时代的主笔。梁衡抓住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关口,做到了新闻和文学转化自如。 C . 与一般人不同,梁衡所有作品都是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提炼伟人思想人格,挖掘伟人思想轨迹和情感。 D . 《天子游猎赋》主题是歌颂汉的统一、强大、文明和昌盛,劝导汉武帝戒奢从俭,实行德政,“然其要归引之节俭”。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梁衡认为散文唯美、文以载道,主张文章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但是他反对作家像杂技演员只追求美的技巧。 B . 梁衡有大格局、大胸怀、大气魄,是受家庭、马列主义、西方科学史和共产党世界观的影响,也是时代造就的。 C . 李白、司马相如等都曾是帝王近臣,理应站在政治舞台上思考,有责任在政治思想的高度为后代讲清楚历史。 D . “赋圣”崛起离不开那个伟大时代,只能在特定时代才能得到君王青睐。因而《天子游猎赋》的成功不可复制。
    3. (3) 文本一的访谈涉及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筒要概括。
    4. (4) 有评论家认为,文学家只有将自己的文学创作与时代相契合,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经典之作。你是否同意此说法?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江子一,字元亮,济阳考城人。子一少慷慨有大志。家贫,以孝闻。苦侍养多阙,因终身蔬食。仕梁起家为王国侍郎、奉朝请。上书言事,为当轴所排,乃拜表求入北为刺客。武帝异之。又启求观书秘阁,武帝许之,有敕直华林省。其姑夫左卫将军朱异权要当朝,休下之日,宾客辐凑,子一未尝造门,其高洁如此。为遂昌、曲阿令,皆著美绩。后为南津校尉。弟子四,历尚书金部郎,大同初,迁右丞。兄弟性并刚烈。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子四乃趋前代炯等对,对甚激切。帝怒呼缚之,子四乃据地不受。帝怒亦歇,乃释之,犹坐免职。及侯景攻陷历阳,自横江将度。子一帅舟师千余人于下流欲邀之。其副董桃生走,子一乃退还南洲,收余众步赴建邺,见于文德殿。已而贼亦至。帝怒之,具以事对,且曰:“臣以身许国,常恐不得其死,今日之事,何所复惜?不死阙前,终死阙后耳。”子一启太宗曰:“今贼围未合,可击之;迨贼垒立,无所用武也,请开承明门出战。”帝许之。子一及弟尚书左丞子四、东宫直殿主帅子五并力战直前。子一乃身先士卒,抽戈独进,群贼夹攻之,属者莫敢继。贼坐甲不起。子一引槊撞之,贼纵突骑,众并缩。子一刺其骑,骑倒槊折,贼解其肩,时年六十二。弟曰:“与兄俱出,何敢独旋?”乃免胄赴敌,子四槊洞胸死;子五伤脰,还至堑一恸而绝。贼义子一之勇,归之,面如生。诏曰:“祸故有闻,良以矜恻,死事加等,抑惟旧章,可赠子一给事黄门侍郎,子四中书侍郎,子五散骑侍郎。”侯景平,世祖又追赠子一侍中,谥义子。

    (节选自《南史·江子一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 B . 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 C . 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 D . 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起家,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与成语“白手起家”中的“起家”是一样的。 B . 当轴,比喻官居要职的当权者。古汉语中当涂、当路、用事都有“当权”之意。 C . 免胄,脱下头盔。古代将士的行礼方式。古称帝王或贵族的后代,也叫“胄”。 D . 追赠,一般是指给已死的官吏追封官爵,与按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的谥号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江子一以孝闻名,尽心侍亲。他家中贫困,经济拮据,因为奉养父母缺少足够资粮,于是便终身吃粗茶淡饭。 B . 江子一不慕权贵,政声良好。他的姑父左卫将军朱异,位居权要,他从不拜访;曾担任两县县令,颇有政绩。 C . 江子一性情刚烈,敢于言事。他曾因上书言事,被官居要职的大臣排挤,还因与皇帝发生激烈对抗而被免职。 D . 江子一忠君爱国,一门忠烈。他作战勇敢,视死如归,其弟子四、子五,皆是大勇之人,后都死于侯景之难。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休下之日,宾客辐凑,子一未尝造门,其高洁如此。

      ②今贼围未合,可击之;迨贼垒立,无所用武也。

    5. (5) 江子一是古代著名爱国英雄。《梁书》评价其“捐躯殉节,赴死如归”,文中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
三、古代诗歌阅读
  • 4. (2020高三上·阆中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放言五首(其三)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 ,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释】①放言五首:公元810年,白居易好友元稹得罪权贵被贬,写了五首《放言》。五年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稹闻讯写下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也写下五首《放言》诗来奉和。②周武王死,子成玉立,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蔡、霍三叔,阴谋陷害,造作流言,说周公要篡位。周公恐惧,避居于东,不问政事。后事实证明,周公对成王一片忠心,说他要篡位的流言是假的。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设置悬念,郑重其事地说要赠人一个判断真假的方法,却不正面说明,吸引读者。 B . 颔联以“试玉”“辨材”为例,委婉地介绍方法,即经过时间的考验,事物的真伪终会呈现。 C . 颈联反面举例,直接说明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无法做出正确判断。 D . 尾联是全诗关键句,通过反问发人深思如果不用时间来考验,如何能辨别真伪呢?
    2. (2)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诗,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中寄寓的情感。
四、情景默写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荀子在《劝学》中以车马舟楫进行比喻之后,得出了“”的规律,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都应该善于寻求帮助。
    2. (2) 苏轼《赤壁赋》中的“”,写的是诗人乘舟越过万顷江面时有如御风而行,因而产生的那种飘然欲仙的美妙感觉。
    3. (3)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写自己所居之地的地势低下与环境荒凉,字里行间透露出被贬谪之后的伤感之情。
五、选择 简答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发掘,6个新坑、3000 多年前的丝绸、500 多件重要文物,掀起了三星堆文化热,神秘的古蜀文化“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

    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古蜀国对我们知之甚少,而在关于三星堆的热烈讨论中,让我们看到无数网友对文物的关心。大家自愿化身“国宝守护人”,将对历史的崇敬、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认同寄托在了青铜神树上、黄金面具上、象牙制品上,让自豪和热血沸腾了千年时光。

    浩瀚的中华大地上,可能还有更多的“三星堆”等待着我们唤醒。商鼎周彝、战国错金、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它们和三星堆文化一样,(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唤醒沉睡的文明,更要传承它们,发扬它们,携着辉煌的文明走向未来。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 B . 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守转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 C . 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惊艳世界,等待着苏醒绽放, D . 等待着惊艳世界,等待着苏醒绽放,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
    2. (2)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 .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C .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D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 (3)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下棉花看中国,。新疆长绒棉因产量稀少、纤维柔长、洁白光泽、弹性良好,以及世界顶级品质等特性,长年供不应求。

    随着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种植技术的不断升级,。2013~2014年,新疆棉花的总产量达到450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6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的18%左右。截至2020年,新疆棉花总产、单产都连续26年位居全国第一。

    早在2018年,。100亩地的棉花,以前需要10个采棉工辛苦两个月,现在采棉机只需三个小时便可完成采摘。最新资料显示,新疆一台采棉机效率超过500个劳动力,采净率达到93%。

    1. (1) 请用两个比喻句点赞“新疆棉花”,每句不超过20个字。
    2. (2)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六、材料作文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鲁迅在《故乡》中写道:“我”不愿意“我们的后辈”“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黄文秀在扶贫日记中写道:“很多人从农村走了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

    家乡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很多人热爱家乡,又因为种种原因而远离家乡,家乡成了永久的乡愁。

    假如你是鲁迅的后辈周飞,应邀返乡参观访谈,看到“鲁镇”今日的新生活,深有感触,请你以“归来时,我心安处无乡愁”为主题给鲁迅写一封信。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