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期末专项复习——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21-06-03 浏览次数:128 类型:复习试卷
一、诗歌鉴赏
  • 1. 补充诗句,并完成练习。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 补全诗句。
    2. (2) 这首诗是代诗人写的一首诗。
    3. (3) 由“寒雨”“楚山孤”,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4. (4) 联系“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说说“洛阳亲友如相问”最有可能问的是什么。
  • 2. 诗歌鉴赏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1.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著名诗人 。 
    2. (2) 补全诗句。 
    3. (3) 这首诗表达了朋友之间的
    4. (4) 送别诗是我国古诗词海洋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请将有关诗句补充完整。

      ①惜别情在滔滔江水中: 

      孤帆远影碧空尽,。 

      ②惜别情在勉励的话语中: 

      莫愁前路无知,。 

      ③惜别情在送别的美酒中:

       ,西出阳关无故人。

  • 3. 课内阅读。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烂的金晖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

    姗姗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1.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徜徉: 。

      姗姗来迟:

    2. (2) 第一节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从           上描写了白桦的美。(     )
      A . 比喻     局部 B . 比喻    整体 C . 拟人     局部 D . 拟人        整体
    3. (3) 诗歌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桦的美?(多项选择)( )
      A . 满身的雪花 B . 雪绣的花边 C . 洁白的流苏 D . 在朝霞里晶莹闪亮 E . 雪中的树枝
    4. (4) 读了诗歌,我觉得白桦象征着的人。
    5. (5) 从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 4. 课外阅读。

    桐树的耳朵(外一首)

    汪俊文

    街边的木椅子睡着了

    如同落在了河面的石头

    清凉的夏日午后

    梧桐树排排地站着

    云影下的阳光

    琵琶半抱地忆着往事

    郁郁的叶丛里

    挤满了绿耳朵在倾听

    一个夏天又来了

    阳光和它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梧桐树听了一年又一年

    在群蝉的欢唱里忘却了年岁

    这个季节

    我也落在了河流的中央

    一片一片的漩涡掠过

    我不是静静睡着的石头

    梦声里

    是一枚听风的耳朵

    1. (1) 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的木椅子            的石头

      的叶丛              的耳朵

    2. (2)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清凉——               结束——

    3. (3) 根据所给示例,补全句子。

      一个夏天又来了/阳光和它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一个春天又来了/和它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一个秋天又来了/和它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一个冬天又来了/和它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4. (4) 读了这首诗后,你能想象到梧桐树听到了什么吗?请简要地写一写。
  • 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夜》

    作者:[俄国]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1. (1) 你认为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2. (2)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一句中“轻轻地”去掉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3. (3) 这首诗主要运用拟人化手法,请你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4. (4) 读了这首诗,你还能联想到哪些诗或诗句?
    5. (5) 请你选择一个月明星稀或月黑风高的晚上,去感受一下夜的魅力,写一篇抒情短文或几行小诗。
  • 6. 快乐阅读

    作者:[俄国]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1. (1) 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欣喜    难受)的心境?
    2. (2)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一句中“轻轻地”去掉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3. (3) 这首诗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把等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以人的动作、情感,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觉,更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夜的诗情画意,使这首诗更富有感染力。
    4. (4) 请你选择一个月明星稀或月黑风高的晚上,去感受一下夜的魅力,写一篇抒情短文或几行小诗。
  • 7. 课文精彩回放。

    绿

    艾青(现代)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1. (1) 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
    2. (2) “到处是绿的……”,这一句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3. (3) 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填空。

      风中的是绿色的。

      雨中的是绿色的。

      水中的是绿色的。

      阳光下的也是绿色的。

    4. (4) 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试写一两句话描绘这种情景。
  • 8. 课内阅读。

    绿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1. (1) 本文的作者艾青,原名,他的作品还有《》。
    2. (2) 按要求写词语。

      ①从文中摘抄出表示“绿”的词语。

      ②请写几个关于绿色的成语。

    3. (3) 春天的世界“到处是绿的”,你能说说“到处”是哪些地方吗?(至少写两处)
    4. (4) 文中的“绿”指的是(    )
      A . 绿颜色 B . 绿色的墨水瓶 C . 生命的颜色,生命的象征
    5. (5) 仿照诗歌的第③小节写一写。
  • 9. 课内阅读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1. (1) 按原文内容填空。
    2. (2) 从“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中你感受到了绿色的,我也能照样子写一写生活中的绿:
    3. (3) 仿造选文第三小节,写一写你眼中的绿。
  • 10. 阅读下面两个片段,完成练习。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选自艾青的《绿》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选自宗璞的《西湖漫笔》

    1. (1) 这两个片段都写“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强调的是“绿意扑眼而来”强调的是,“有的绿得发黑…有的绿得发蓝……”强调的是

      A.绿无处不在   B.绿的种类多   C.绿的差异大

    2. (2) 下面的诗句中,与“流的水是绿的”写的是同一种事物的是(    )
      A . 绿树村边合 B . 春来江水绿如蓝 C . 万条垂下绿丝绦
    3. (3) 艾青的《绿》中提到了四种景物,说它们都是“绿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试着仿照画线部分写一写整个世界都被火烧云染红时的景象:

      是红的,_是红的,是红的,也是红的。

    4.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 《绿》中“绿得发黑、绿得出奇”是说绿色太浓了,以至于看起来非常奇怪。 B . 《绿》中描写的“绿”是大自然中的景象,更是作者的感觉和联想。 C . 《西湖漫笔》中“苍翠欲滴”写的是雨滴在碧绿的树叶上滚来滚去而欲落未落的样子。 D . 《西湖漫笔》中“直绿到了石头缝里”的意思是绿色的青苔绕过了石头缝。
  • 11. 课内阅读。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1.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集中——  节拍——

    2. (2) 品读画线的句子,用你的话说说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3. (3) 诗中用到的修辞手法都有哪些?
    4. (4) 诗歌第一行“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的作用是什么?
    5. (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 12. 诗歌鉴赏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1. (1) 按原文内容填空。
    2. (2) 从“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中你感受到了绿色的,我也能照样子写一写生活中的绿:
    3. (3) 仿造选文第三小节,写一写你眼中的绿。
  • 13. 课内阅读。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1. (1) 节选的诗文中( )
      A . 前一节是动态描写,后一节是静态描写。 B . 前一节是静态描写,后一节是动态描写。 C . 都是静态描写。 D . 都是动态描写。
    2. (2) 读第二小节进行判断正错误。

      ①这一节诗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方法。

      ②这一节诗写出了自然界中春天到处都是绿色。

      ③春天绿色的景物看起来十分鲜艳。

      ④这种随风而动的绿体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

    3. (3)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 1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问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 (1) 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的的特点。
    2. (2) “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什么?
    3. (3) 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 15. 诗句赏析

    《繁星》(一五九)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 (1) 诗中有两个“风雨来了”,第一个“风雨”指的是,第二个风雨指的是
    2.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6.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再填空。

    从这首诗中的等词语可以看出,诗中所写的季节是暮春时节。从“急走”“追”这两个词语可以感受到

  • 17. 整体感悟。
    1. (1) 《芙蓉楼送辛渐》淡写,重写

      A.朋友的离情别绪    B.自己的高风亮节

    2. (2) 理解《塞下曲》一诗,并判断对错。

      ①全诗语言简洁,作者以雪的寒冷更加衬托出将士们杀敌的热情。

      ②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战斗的场面,但可以通过领悟诗意想象出一幅战争的画面来。

    3. (3) 理解《墨梅》一诗,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 .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 B . “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C . 后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孤芳自赏的品格。 D . 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诗人自己的立身之德。
  • 18. 选一选,填一填。
    1. (1)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对这两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前一句显示出了将士的高度自信。 B . 后一句是对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了战斗的艰苦和将士们奋勇抗敌的精神。 C . 这两句诗写出了激烈的战斗场面,气势不凡。
    2. (2)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诗盛赞墨梅的,它虽然不娇艳,但气质超然,不求夸赞,只愿清香留在,表现了诗人的品格。
  • 19. 诗歌鉴赏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 (1) 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尽:       独去:

      闲:       厌:

    2. (2) 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3. (3)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20. 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 (1) 把诗句补充完整。
    2. (2) 给下列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众鸟高飞。(  )

      A.没有了    B.所有的

      ②孤云独去。(  )

      A.悠闲  B.空闲

    3. (3) 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古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②后两句诗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与敬亭山互为知音的思想感情。

      ③这首诗的写作目的是赞美敬亭山美丽的风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