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高考仿真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1-06-28 浏览次数:96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墨子·尚贤》中说:“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这反映了墨子(   )
    A . 主张为政之本在于尚贤 B . 反对宗法世卿世禄制度 C . 代表下层手工业者利益 D . 强调构建政治和谐社会
  • 2. 《张家山汉简》中有涉及家庭暴力的法律条文,如规定“妻悍而夫殴笞之,非以兵刃也,虽伤之,毋罪;妻殴夫,耐为隶妾”“妇贼伤、殴詈夫之泰父母、父母、主母、后母,皆弃市”等。由此可见汉代(   )
    A . 重视缓和社会矛盾 B . 延续了先秦的宗法制度 C . 司法体系严密细致 D . 儒家伦理与法律相融合
  • 3. 研究发现,唐代宰相多来自世家大族;而五代宰相出身却复杂得多,有出身行伍、官吏、幕僚、寒门甚至家奴等,进士出身者在整个宰相群体中超过了半数。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社会阶层的流动 B . 中央集权的强化 C . 农耕经济的繁荣 D . 门阀制质的兴盛
  • 4. 范仲淹在家信中告诫在外地任官的侄子:“莫纵乡亲来部下兴贩,自家且一向清心为官,莫营私利。”这则材料反映北宋(   )
    A . 义利之辨得到强化 B . 商业经济发达 C . 心性修养观念盛行 D . 监察制度完善
  • 5. 明朝前期,内阁成员大多是资历浅、品阶低的官员,对皇帝的旨意绝对服从。明朝中后期内阁成员中有不少资历深、品阶高的元老,对皇帝的决策形成严重制约。不少皇帝采取“打老提新”的手段,频繁更换内阁成员,却始终无法改变这种局面。这说明了明朝(   )
    A . 君权与相权矛盾不断激化 B . 君主专制程度不断强化 C . 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D . 专制皇权不断受到挑战
  • 6. (2021·漳州模拟) 明中叶至清乾隆年间,是徽州商人的黄金时代。徽商的利润,除用来肥家润身外,就是耗费在输帑,即以课税、捐输等形式奉纳给封建国家;捐纳、兴办封建教育,以培植、扩大其封建政治势力;置族田、建祠堂、修坟墓、撰宗谱,以强固封建宗法制。这导致(    )
    A . 商业资本大量转化为产业资本 B . 徽商成为当时实力最雄厚商帮 C . 近代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列强 D . 新型生产关系发展缓慢而滞后
  • 7. 1875~1894年,清廷共计派出76位常设驻外使领。此前清廷只有前往藩属册封的“天使”,和偶尔派出的负有特殊使命或观光考察性质的临时性使节。这种变化反映(   )
    A . 中国传统的朝贡外交体制终结 B . 清廷摒弃了“天朝上国”观念 C . 中外关系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 D . 清朝对外交往发生制度性变化
  • 8.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组建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其部分人员如表1所示

    表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组成人员(部分)

    组成人员

    职务

    备注

    黄兴

    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

    同盟会会员

    黄钟英

    海军总长

    起义的舰长

    王宠惠

    外交总长

    同盟会会员

    伍廷芳

    司法总长

    原刑部右侍郎等职

    陈锦涛

    财政总长

    原大清银行副监督

    程德全

    内务总长

    原江苏巡抚

    蔡元培

    教育总长

    同盟会会员

    张謇

    实业总长

    原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立宪派

    汤寿潜

    交通总长

    原浙江咨议局议长、立宪派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 . 拥有广泛社会基础 B . 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C . 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D . 是自上而下的革命
  • 9. (2020高三上·珠海月考) 下图为不同时期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分布情况。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反映出(    )

    A . 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 B . 中共革命策略随形势变化而调整 C . 中国共产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 . 民主革命的发展扩大了党的影响
  • 10. 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经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批准,边区政府定名为边区行政委员会。随后,边区各行署、县、区、村相继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政权组织。这反映了(   )
    A . 中国工农红色政权的初步形成 B . 国民政府加强乡村政权建设 C . 中共把抗战与政权建设相结合 D .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发展扩大
  • 11. (2021高一下·六安开学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原来局限于商业领域的“市场”“推销”“包装”“成交”“投资”“老板”等词汇意义泛化,使用范围不断扩大。这反映(    )
    A .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 B . 流行语言随社会变迁而逐渐改变 C . 外来文化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内涵 D . 丰富的物质文化改变了精神生活
  • 12. (2021·漳州模拟) 古希腊拥有悠久的竞技传统。公元前8世纪开始,以摔跤、游泳、赛船、马拉松等为代表的有组织的竞技比赛周期性举办,还逐渐融入普通公民的日常生活中,并与战争胜利、城邦荣誉紧密相连。这(    )
    A . 加剧了社会矛盾和冲突 B . 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发展 C . 导致了城邦之间的对立 D . 推动了民主政治的确立
  • 13. (2020高三上·长春期末) 英国议会有上议院和下议院之分。1911年,新《议会法》通过,选举产生的下议院权力扩大,现代议会制度确立;世袭贵族为主的上议院,至今仍然保留对下议院通过法案的一年延搁否决权,掌握着最高司法权力。这表明英国议会制度 (    )
    A . 在传统与现实之间谋求平衡 B . 是对开明专制思想的实践 C . 体现出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 D . 和代议民主的精神相违背
  • 14. (2020·莆田模拟) 列宁在1918年至1922年先后撰写并发表了十月革命纪念文本20余篇,概括、总结并继承、弘扬了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列宁此举旨在 (    )
    A . 推动民主革命的持续开展 B . 满足战时经济的需要 C . 抵制外部势力的干涉破坏 D . 建构意识形态的认同
  • 15. 据统计,1933—1937年,苏联普通高校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将近37万人,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增加了将近20万人;各类中等技术学校毕业人数达62万多人,比第一个五年计划几乎增加了1倍。这表明苏联教育发展的目标是(   )
    A . 提升全民的文化素质 B . 顺应科技革命的潮流 C . 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D . 建立完备的教育体系
  • 16. 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来往信件达25封。在这些信件中,双方虽然相互指责,但都表明了避免因这次危机而使世界陷入核大战,以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正如赫鲁晓夫所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这表明(   )
    A . 美苏两个国家放弃了全面对抗 B . 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格局 C . 核武器在化解军事冲突的制衡作用 D . 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例要求。

    材料 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最早的现代博览会始于1851年英国万国工业博览会,历次博览会,无不烙下时代印记。

    世界博览会产品简介(部分)

    时间和主办国

    代表性展品

    展品信息的解读

    1851 年英国伦敦

    主办国英国展出的大功率蒸汽机、高速汽轮 船、机床等产品轰动世界,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 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

    ⑴伦敦博览会展示了英国率先完成工业 化,以蒸汽动力机械为代表的先进工业 革命成果:中国则以传统工艺、美术手

    工业品为主,反映了传统手工业技术精湛,但现代化滞后,工业发展程度低

    1904 年美国圣路易斯

    主办国美国展示了汽车、飞机等新交通工具,电动机、电报、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气设备,塑料、化肥、炸药等化工产品。清政府以丝绸、茶叶,雕花瓷器、景泰器等为代表性展品。

    2010 年中国上海

    主办国中国展示了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美国则以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为代表展品。

    ——据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参照(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 (3)的解读。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法国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看到了许多他们正在试图证明或正在热切期望的东西。狄德罗赞美儒学“只须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霍尔巴赫认为“(中国的)悠久历史使一切统治者都明了,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伏尔泰也认为中国没有宗教专制,人们享有充分的信仰自由。可以说,在当时的法国出现了“中国热”。那么,何以中国文化会在启蒙时代饱受法国人的青睐?这显然是因为中国文化的独特气质和当时西欧的精神气候之间产生了某种不期然的契合。

    材料二 中国的20世纪就是从对法国革命思想文化的大力张扬开始的。1901年,《国民报》第一、二期即连续发表文章宣传法国大革命,并公开鼓吹在中国推行法国式的革命,其他进步报刊纷纷效法,中国舆论界刮起强劲的“法国风”。1906年12月,湖南醴陵一带发生了一场颇具规模的反清起义,被普遍比附为“攻打巴士底狱”的壮举,湖南省也因此得到了一个“小法兰西”的雅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何芳川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的独特气质和当时西欧的精神气候之间有哪些契合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初中国刮起强劲“法国风”的原因。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口号是供口头呼喊的带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单句子。表4所示为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口号(部分)

    领域

    口号

    国共关系

    “扩大左派”“反对右派”“国民党统一,反对分裂国民党者”

    妇女运动

    “解放妇女所受资本制度的压迫”“要求妇女劳动权、平等教育权、平等工价权, 女子参政权及一切妇女应得之权”

    农民运动

    “反对地主压迫”“耕者有其田”

    学生运动

    “反抗国际帝国主义”“反抗国内军阀”“反抗一切反动教育”“为一切被压迫民众和学生的利益而奋斗”

    五卅运动

    “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军队”“收回租界”“经济绝交”“为死难同胞报仇”

    北伐战争

    “拥护反抗帝国主义的广州革命政府北伐”“人民、国民政府、国民军,联合起来消灭直奉卖国军阀”“为民众争自由而战”“反对英帝国主义援助吴佩孚攻击北伐军”“武力和民众结合”“城乡政权归人民”

    ——整理自刘扬雄《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口号宣传研究》

    提取材料中两条以上的口号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孙家栋被称为中国航天的“大总师”,在中国迈向太空时代的每个关键节点,背后都有他的身影。1951年,孙家栋被派往苏联学习飞机制造。回国后,正值“两弹一星”事业启动,孙家栋潜心中国导弹事业9年。1967年,中央决定要建造中国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38岁的孙家栋毅然领命,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师。此后42年间,他不怕挫折与失败,共造卫星34颗,约占当时中国所造卫星的1/3。1990年,孙家栋化身商务人士,带队前往美国推销火箭,帮助中国航天走向国际舞台。1999年,70岁的孙家栋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此时,他本可以功成身退,然而随着国际探月热潮的兴起,孙家栋又被任命为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历时三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于2007年发射成功。2019年国庆前夕,国家领导人签署命令授予孙家栋“共和国勋章”。

    ——摘编自任腾飞《孙家栋:航天科技事业的重要推动者》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的贡献。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