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保定市2021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6-18 浏览次数:134 类型:高考模拟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网红一夜暴富,直播打赏千万”“我能不能火,能不能让我火?”此类标题充斥在网络平台上。其背后,隐藏着当前网络社会青年信仰的娱乐化、世俗化的影子。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消费重点已经从过去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逐渐转向旅游、休闲、娱乐、教育等非物质消费。同时,在娱乐消费市场空间和经济利益的巨大诱惑面前,海量的商业资本涌入娱乐市场,掀起了一场场“娱乐至上”的大众文化的狂欢。

    在传统的传媒方式之下,人们所获取的信息大多来源于报纸、广播、电视等,这些媒介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已经实现了不良消息的清除;但是网络社会信息开放,会导致网络中的负面文化对人产生影响。新媒体技术使得网络社会下的青年群体从过去单纯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可以主动生产、传播信息,进行信息互动,因而传播的速度、效率更加便捷。但新媒体技术导致的泛娱乐化最容易误导的受众,也正是价值观可塑性强的青年群体。长期依靠这种快餐文化长大的青年群体,不可避免地出现精神虚无、价值判断盲目等问题,最终沦为娱乐大潮的靶子。

    娱乐性、猎奇性的文化本身也是一种缓解紧张、愉悦身心的休闲方式,原本无可厚非。但戏说历史、恶搞英雄、戏谑文化、讽刺经典等行为,襄挟其他消费主义、个人主义思想,导致青年在现实社会中缺乏对道德、历史、法制、规则的敬畏之心,因而责任意识淡薄,道德认知欠缺,政治信仰迷茫。在网络世界里,没有约束,没有节制,每个人都可以匿名存在,喜欢怎样就怎样,导致人际关系淡漠、疏远,个人情绪压抑、低落。对青年来讲,在如上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从众行为与极化行为,做出违背伦理道德、信仰缺失之事,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种现象已经长期存在,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随着西方商业文化的传入,以往崇尚“简朴”“节制”的传统生活态度逐渐被颠覆,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开始抬头并逐渐蔓延和强化,甚至转向追求“放纵”和“享乐”。在网络的空间中,各种文化都能够自由地传播,也容易导致文化冲突程度的提升。比如西方霸权主义政治的文化倾销,一定程度影响部分年青网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漠视,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卜建华、徐凤娟《网络社会青年信仰泛娱乐化、庸俗化风险的“文化景观”与破解策略》)

    材料二: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设备的增多,我国传媒行业出现了较多的自媒体平台以及新媒体,这种状况的出现,促使网络文化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国自古有“三人行必有我师”“师夷长技以制夷”等说法,善于学习,本身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网络的出现更是加快了这学习创新的进度。

    随着微信、微博、各种APP软件的研发以及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增多,人们从网络上获取信息资料的便利性极大地提升。各种文化产品大量出现,其中有深入浅出的文化精品,有深入深出的高端成果,有短平快的畅销书,有东拼西凑、模仿跟潮的赝品。虽然这些文化产品的水平参差不齐,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实现了资源多样性的共享,为人们的生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信息。此外,网络平台的构建为人们创建了虛拟的空间,人们可以平等地交流,消除了传统的交往障碍,提升了交往的自由性。

    网络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普遍具有无边界、大容量的特点,故而能够满足任何人群的上网需求,并为其合法提供数据信息。事实上,正是由于网络文化的多样性以及自由性,才在最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文化的限制,为网民的网上联系提供了便利,为人们提供了自由对话的空间,实现了各民族、地区、国家文化的交流以及传播,并有助于促进各类文化的交流以及融合,最终实现世界各类文化的通联与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受到外来文化挑战的同时,也在通过互联网进行文化输出。比如近期歌手费玉清《一剪梅》的小视频在欧洲突然火了起来,“雪花飘飘,北风萧萧”两句文辞优美,节奏舒畅,让外国人感受到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互联网传播具有跨时空、跨领域的先天优势,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整合、加工,最终实现现代传承与转化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从网络上获取信息资料的便利性的提高,人们能够便捷获取多元化的文化以及价值观念,从而有助于人们开拓视野,打破思维的僵化模式。网络文化的某种冲击性,也能够进一步激发国人的创新精神。

    (摘编自齐美国《网络文化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新媒体技术的助推下,市场化运作方式的功利化倾向渗透到文化生活各领域,是引发青年信仰泛娱乐化、世俗化的原因之一。 B . 网络时代,人们由旧时代信息的被动受众变成主动参与者,部分人甚至可以通过自媒体获利,这些都加快了网络传播的速度。 C . 材料一分析了网络匿名引发的问题,指出其对人际关系、个人情绪等方面造成的危害。为了防微杜渐,网络实名制呼之欲出。 D . 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既为人们的生活、学习提供了便利,开阔了视野,也造成了文化传播的斑驳态势,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青年信仰的娱乐化、世俗化的实质是责任意识的淡薄、道德认知的欠缺、政治信仰的迷茫,原因在于其社会行为选择及价值取向受到侵蚀。 B . 西方商业文化的影响,引发我国年青网民对传统文化的漠视,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所以我们需要警惕西方霸权主义政治的文化倾销。 C .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广泛运用,网络文化正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思维方式,对其加强管理的同时,也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 D . 网络社会的到来促进了网络文化的大爆发,它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塑造社会精神、文化风貌与价值格局的重要力量。
    3. (3) 不能证明网络时代青年存在信仰泛娱乐化、庸俗化现象的一项是(   )
      A . 某些自媒体发几个搞笑动图,或随便搜集一点吸引人的热门视频、图片,就能有几万粉丝,甚至几十万点击量,虽然内容质量不高,但效益却很好。 B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协会,最近联合央视网等视听节目网站,制订了《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抵制节目低劣、媚俗等问题。 C . 某明星的离婚消息,登上热搜第一,燃爆网络,引来众多网友围观。有的人跟风转发,有的人打着内幕旗号剖开所谓真相,引出无数跟帖热捧。 D . 大众文化作品可以很多,但真正代表时代的总是高端文化成果。比如说一个李白胜过一千个三流诗人,一部《红楼梦》胜过一千本二流长篇。
    4. (4) 两则材料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并阐述其论证目的。
    5. (5) 有人说,两则材料观点相反,一则过于悲观,另一则又过于乐观。你是否同意?网络文化传播有利有弊,怎样才能促进其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与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胡博士

    张中行

    胡博士是个有大名的民国人物。在手持玉帛的人们的眼里是这样,在手持干戈的人们的眼里似乎尤其是这样。可是以他为话题却很不合适。一是他的事迹:“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不用说了,其后,作了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校长,渡海峡东行,作院长、大使等等。二是关于学术成就:他是经史子集无所不问,大兼早直到老庄和孔孟,小(按旧传统说)兼晚直到《红楼梦》和《老残游记》,所谓文献足征。但是不管谈哪方面,都会碰到评价问题。向一方偏,站在另一方的人们不能容忍。居中,两方都会斥为骑墙派,总之将是费力不讨好。不得已,只好谈一些琐屑。

    胡博士一九一七年来北大,已经是老人物了。中等以上身材,清秀,白净。永远是“学士头”,永远穿长袍。总之,以貌取人,是个风流潇洒的本土人物。

    形貌本土,心里口中却有不少来自异国的东西。初露锋芒是破蔡元培校长的《石头记索隐》。说蔡先生那里是猜谜,经不住科学方法的事实一撞。胡博士这篇《<红楼梦〉考证》后,大家对索隐派的猜谜没有兴趣了,改为集中力量考曹府,以及与之有关联的脂砚、敦敏等。

    “五四”前后,胡博士成为文化界的风云人物,主要原因自然是笔勤,并触及当时文化方面的尖锐问题,这就是大家都熟知的文学革命。还有个原因是他长于社交。大家都觉得,他最和易近人。即使是学生,去找他,也是口称某先生,满面堆笑。这样,因为他有名,并且好客,所以同他有交往就成为文士必备的资历之一,有个说法是:“我的朋友胡适之。”

    要上课,要待客,要复信,要参加多种社会活动,还要治学,写文章,其忙碌可想而知。可是看见他,又总是从容不迫的样子。他是个聪明有趣的人,记得有次谈某年清华大学请他当校长,他回电说:“干不了,谢谢!”以下他加个解释,说:“我提倡白话文,有人反对,理由之一是打电报费字,诸位看,这用白话,五个字不是也成了吗?”

    谈“外面儿”难免近于虚浮,一个常会引起的联想是风流人物容易风流。胡博士像是不这样,而是应该谨严的时候并不风流。根据道听途说,他留学美国的时候,也曾遇见主动同他接近的某有名有才的女士,但他还是回到老家,安徽绩溪,同父母之命的江夫人结了婚。来北京,卜居于地安门内米粮库,做主妇的一直是这位完全旧式的江夫人,不能跳舞,更不能说yes,no。

    闲谈到此,未免不郑重。那就再说一件,十足的郑重其事,是他对朋友能够爱人以德。那是一九三八年,中国东、北半边已经沦陷,北大旧人还有住在北京的,其中一位是周作人。盛传他要出来做什么,消息也许飞到西方,其时胡博士在伦敦,就给周寄来一首白话诗,诗句是:“藏晖(胡博士化名)先生昨夜作一个梦,梦见苦雨庵(周作人的书斋名)中吃茶的老僧,忽然放下茶盅出门去,飘然一枚天南行。天南万里岂不太辛苦?只为智者识得重与轻。梦醒我自披衣开窗坐,谁知我此时一点相思情。”用诗的形式劝勉,“谁知我此时一点相思情”,情很深;“智者识得重与轻”,意很重。我忝为北大旧人,今天看了还感到做得很对。

    文本二:

    1917年,《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文中,胡适首次公开提倡现代白话文,成为“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先声。其实早在汉魏,因传播的需要,当时的僧人故意采用文白夹杂的文体。明清的小说和戏曲,则将古白话这一书面形式推向高峰。然而,但正如“高考是指挥棒”一样的道理,在八股文年代,白话文不可能撼动文言文的正统地位。

    “五四”时期,《新青年》开始刊发白话文,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等。然而,也有一片反对声。国学大师黄侃针锋相对,也出了一例,“太太死了,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长达11个字。而用文言文则仅需‘妻丧速归’4个字即可”。20世纪初,随着翻译作品出现,欧美语言进入汉语,也出现了为欧化而欧化的文艺腔。如徐志摩的《巴黎的鳞爪》开篇:“他是一个画家,住在一条老闻着鱼腥的小街底头一所老屋子的顶上一个A字式的尖阁里”;生硬构造英语中的名词后缀,“很难”改为“难度高”;本来是说“问题很多”,却爱说“有很多问题存在”等等。

    在网络时代,书写的门槛已被打破,文字不再单单为少数精英所掌握。如今的汉语又要面对以段子、缩写、误写、假借、颜文字、表情符等方式的庞杂“网络化”问题。相较于白话文运动,网络语言一方面既可精确记录口语,暗合“我手写我口”的理念(如“港真”“酱紫”“香菇蓝瘦”),又在一方面与“五四”先驱们试图以白话文替代文言文,以拉丁字母替代白话文,最终让中文走上表音文字的努力相背(如“保”“囧”、颜文字都是以象形符号的方式存在于网络)。面对无限的网络空间和多种技术手段,“网化文”的未来在何方,着实让人纠结。

    注:胡适(1891年-1962年),新文化运动领袖。曾任《新青年》编辑、中华民国驻美大使。1949年去美国,1962年在台北病逝。文本一摘编自《张中行散文精品集》,文本二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2017年1月上《从“我手写我口”到欧化汉语白话文运动100年》。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胡适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人们对他的事迹、学术成就存在不同判断。作者调侃说无论褒贬都会得罪一方,所以选择写生活琐碎。 B . 因为笔耕不辍,文字常触及文化方面的尖锐问题,而且擅长社交,平易近人,胡适成为“五四”时期文化界的一位风云人物。 C . 胡适用“干不了,谢谢!”的例子证明白话文的优势;黄侃与之针锋相对,用“妻丧速归”的例子回击他,证明文言文的简明。 D . 白话文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与文言文的地位“争夺战”,在八股文年代,因为类似“高考是指挥棒”的道理,并未立刻占据正统地位。
    2. (2)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的朋友胡适之”的说法、胡适用白话给朋友写劝勉诗的例子,说明胡适能爱人以德、待人以诚,因此他的朋友能够布满天下。 B . 白话文发展由来已久,最初是民间为了交流需要而使用古白话,经历漫长的发展历程,到“五四”白话文运动后,现代白话文终于大行其道。 C . 我国明清时期出现了《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影响深远、家喻户晓的长篇小说作品,其文字已经是现代白话文的代表。 D . 徐志摩,我国现代诗人、散文家,在留学英国期间,深受西方教育熏陶及欧美现实主义和唯美派诗人影响,奠定其现实主义诗风的基础。
    3. (3) 你认为胡适是老派文人还是新派人物?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4. (4) 有人说:一百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告别纸笔,通过电子设备用网络语言表达交流时,网络语言或许会替代白话文,成为下一代人的通用规范用语。请结合文本与现实,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

        赵开,字应祥,普州安居人。元符三年进士第。大观二年,尽室如京师,与贤俊游,因诇知天下利病所当罢行者。如是七年,慨然有通变救弊志。宣和七年,除成都路转运判官,遂奏罢宣和六年所增上供认额纲布及支移利州水脚钱事,揭示乡户岁时所当输折科实数,俾人人具晓,乡胥不得隐匿窜寄。又请依嘉佑故事,尽罢榷茶,仍令转运司买马。朝廷是其言,即擢开都大提举川、陕茶马事,使推行之,时建炎二年也。旧制买马及三千匹者转一官,比但以所买数推赏,往往有一任转数官者。开奏:“请推赏必以马到京实收数为格,或死于道,黜降有差。”比及四年冬,茶引收息至一百七十余万缗,买马乃逾二万匹。张浚抚川蜀,即承制以开总领四川财赋。开曰:“蜀之民力尽矣,锱铢不可加。独榷货稍存赢余,而贪猾认为己有,互相隐匿。惟不恤怨詈,断而敢行,庶可救一时之急。”浚锐意兴复委任不疑于是大变酒法自成都始又法成都府法于秦州置钱引务法既流通民以为便又变盐法,置合同场盐市,与茶法大抵相类。初变榷法 , 怨詈四起,至是开复议更盐法,言者遂奏其不便,乞罢之以安远民,诏以其章示浚,浚不为变。时浚荷重寄,治兵秦川,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办于开。开悉知虑于食货,算无遗策,虽支费不可计,而赢赀若有余。吴玠为四川宣抚副使,于财计盈虛未尝问,与开异趣。玠数以饷馈不继诉于朝,开亦自动老惫,丐去。朝廷未许,乃特置四川安抚制置大使,命席益为之。六年,除开徽猷阁待制。朝廷既知开与玠及席益有隙,乃诏开赴行在 , 以李迨代之。会疾作不行。七年,累疏丐去,诏从所乞,提举太平观。十一年卒。

    (节选自《宋史•赵开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浚锐意兴/复委任不疑/于是大变酒法/自成都始/又法成都府法/于秦州置钱引务/法既流通/民以为便/ B . 浚锐意兴复/委任不疑/于是大变酒法/自成都始/又法成都府法/于秦州置钱/引务法/既流通/民以为便/ C . 浚锐意兴/复委任不疑/于是大变酒法/自成都始/又法成都府法/于秦州置钱/引务法/既流通/民以为便/ D . 浚锐意兴复/委任不疑/于是大变酒法/自成都始/又法成都府法/于秦州置钱引务/法既流通/民以为便/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转运司,亦称转运使司,主管运输事务的官署名,其主管官员称为转运使。 B . 榷法,古代的国家专卖制度。因盐、铁等利润巨大,故国家设置专管机构。 C . 行在,一般指天子所在之地,也指天子巡行所到的地方或上级官署所在地。 D . 提举太平观,官名,为安置老病大臣及高级闲员而设,坐食俸禄而不管事。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开善于理财,多次变革旧制。他建议改进茶、马管理制度,朝廷让他推行这些政策;他总领四川财赋时,变革酒法、盐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B . 赵开明察秋毫,治事依据实情。他发现原来的制度存在漏洞,提议以马匹到京实际验收的数目进行奖赏,如有马匹死在途中,要酌情进行处罚。 C . 赵开忠直耿介,反对盘剥百姓。他总领四川财赋,为蜀地百姓被商贾盘剥鸣不平,加大对贪婪油猾的商人、官吏的管理力度,得以救一时之急。 D . 赵开竭尽心力,谋算准确无误。张浚在秦川治军时,为让士卒拼死效力,开支不可计数,其财用都靠赵开置办,赵开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尽室如京师,与贤俊游,因诇知天下利病所当罢行者。

      ②玠数以饷馈不继诉于朝,开亦自劾老惫,丐去。

    5. (5) 赵开总领四川财赋期间,张浚对赵开是怎样的态度?请简要作答。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咸阳怀古

    韦庄

    城边人倚夕阳楼,城上云凝万古愁。

    山色不知秦苑废,水声空傍汉宫流。

    李斯不向仓中悟 , 徐福应无物外游

    莫怪楚吟偏断骨,野烟踪迹似东周

    [注]①韦庄,晚唐诗人,经历了唐朝由于藩镇割据而衰落乃至灭亡的过程。②李斯,曾任秦丞相,看到仓鼠和厕鼠因为环境的不同而造成的差别,有悟,学帝王术以图仕进。③徐福,秦方士,为秦始皇入东海求仙药未归。④东周,西周覆灭后,周平王东迁,史称东周。其国力大减,形同小国,天子位名存实亡。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
      A . 首联写在城边楼上,见日落云凝,不禁生出万古愁,以“愁”字奠定感情基调。 B . 颔联承接首联的伤感情绪来写,其诗情意绪与李贺的“霜重鼓寒声不起”相似。 C . 颈联写如李斯未因仓鼠而生发感悟,一生无所作为,就不会有后来秦国之强盛。 D . 尾联总结全诗,以“断骨”抒极其悲伤之情,以“东周”发“以史为鉴”之叹。
    2. (2) 请简析本诗主要的抒情方式。
五、情景默写
  • 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郦道元《三峡》开篇极写三峡七百里之间山势高耸,遮蔽日月,以至“”。
    2. (2) 《逍遥游》中认为列子虽然能御风而行,却还是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3. (3) 尊师重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韩愈的《师说》第一段在举例的同时申明论点的句子是“”,第二段紧承上文总提当时人们不愿从师情况的句子是“”。
六、选择 简答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有网友如是调侃疫情防控层层加码的做法:“上级政策是持核酸证明在低风险地区之间自由通行;到了市里就变成需入住指定酒店再检测一次;到了县里就变成了全家居家隔离14+7天,测两次核酸;到了村里就变成了一概别回来……”

    今天,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对这种现象明确表态:(      )发言人指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地方相关部门的“懒政”,而这必然会导致宝贵防疫资源的浪费。对明显违反返乡政策的地方,要求立即整改。“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为政重在人心,万法不过人情。春节临近,外出游子归家心切,各地方政府要敢于担当,切切实实把返乡政策落到实处。机场里已经坐满了许多人,让他们安全归乡,温暖了游子的心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加强政策落实,反对资源浪费。 B . 地方政府要精准防控,私自“加码”是不作为。 C . 落实政策需要担当,返乡防疫不得懒政。 D . 严禁逐级加码,不许推脱懒政。
    2. (2)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B .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C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3. (3)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时看见一个人在海边,一杯啤酒,坐上大半天——就是在那里发呆;甚至一个人在酒吧窗边独坐,读一本书,一坐就是一天。   ①   :不就是看书吗,何必跋山涉水,还加上花钱?

    看来,面对美景,感觉赏心悦目,是旅游的一种方式;但找一个没人打扰的地方,跳出自己的日常角色,放空自己,安静呆着,也很需要。度假跟旅游不一样:旅游是去看景观,而度假却不一定是为了看什么,它更多的是找一段时间,让你的心和日常生活脱离开来,去找回自己的内心,是在入世和出世的交替处去涵养身心。在滚滚红尘中被惯性推着走,   ②   , 内心的声音也就听不见了。是时候停下来静一静了。不要走得太远太快,顾不得疲惫的心灵。

    1. (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请分别以“旅游”和“度假”为上下句的开头,写一个对偶句,表述两者的不同。两句总字数不超过50个字。
七、材料作文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9岁戍边烈士陈祥榕写在日记里的话。去年6月,喀喇昆仑国境线,在与悍然越线挑衅的外军的激烈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肖思、王焯冉英勇牺牲。

    “你是我的《南京条约》,你是我沦陷的开始。”一位年轻人,以中国被侵略历史中曾经签订过的耻辱条约“作梗”,向自己心仪的某明星示好。

    ⑴请结合两则材料,选择一个角度,在自己的媒体账号上写一篇评论,说出你的感受与思考。

    ⑵校团委组织“清明节烈士陵园祭扫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演讲稿,在活动现场宣读。

    要求:从以上两个要求中任选一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体裁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