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宝山区2021年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6-20 浏览次数:128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二、填空题
  • 7. 一木块在大小为3牛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路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路面的摩擦力大小为牛,方向。若突然撤去水平拉力F,木块的惯性,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后两空均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 8. 火星属于(选填“行星”或“卫星”)。2020年7月23日,我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搭乘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飞向火星。在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过程中,“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重力势能(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以运载火箭为参照物,“天问一号”探测器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 9. 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2伏,在10秒内通过其横截面的电荷量为6库,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安,该导体的电阻为欧;当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9伏时,其电阻为欧。
  • 10. 上海地区家庭电路电压是伏。家用空调工作时消耗的是能。某品牌空调额定功率为1100瓦,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为安,连续工作2小时,耗电千瓦时。
  • 11.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U,且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灯L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若电路中只有一处出现故障,且只发生在灯L或电阻R上。

    1. (1) 请判断故障可能是
    2. (2) 为了进一步确定故障,可在电路中a、b、c三点适当位置并联一只电压表。根据相关信息写出电压表连接情况和示数情况,及相对应的故障
  • 12. 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首先利用图(a)所示装置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选填“托里拆利”或“帕斯卡”)。而关于图(a)现象的成因,十七世纪有两种观点。观点一:玻璃管上方充满了由液体蒸发成的气体,玻璃管上方的气体越多,液面下降也就越多。观点二:玻璃管内液面上方是真空的,大气压强恰能支撑住一定高度的液柱。为了验证哪种观点正确,将两根长12米、规格相同的玻璃管分别装满水和酒精,倒置在相应液体槽中,如图(b)所示。已知酒精的密度比水小,且酒精比水易变成气体。若观点一正确,应出现图(c)中图的现象;若观点二正确,应出现图(c)中图的现象(后两空均选填“甲”、“乙”或“丙”)。

三、作图题
四、计算题
  • 15. 某轻质杠杆的动力臂为0.6米,阻力臂为0.2米,杠杆所受阻力F2为60牛,求:当杠杆平衡时,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F1.
  • 16. 小明同学使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匀速提升重为100牛的货物,货物的s-t图像如图(b)所示。若不计摩擦,求:

    1. (1) 货物上升的速度v的大小;
    2. (2) 小明同学对绳的拉力F的大小;
    3. (3) 6秒内小明同学对货物做的功W。
  • 17. 如图所示,溢水杯甲中装有质量为2千克的水,且水面与溢水口齐平。高为0.2米、底面积为1×10-22的圆柱形容器乙,装有深为0.1米的水。

    1. (1) 求溢水杯甲中所装水的体积V
    2. (2) 将一个体积为1×10-33的物体A放入溢水杯甲后,水会从溢水口流进容器乙,并测得容器乙中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增加了588帕。试判断物体A是否浸没在溢水杯甲中,并求出物体A的密度ρA
五、综合题
  • 18. 在图(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30欧。闭合开关S,电路正常工作,两个电流表的指针指在同一位置,如图(b)所示。

    1. (1) 比较电流表A的示数与电流表A1的示数的大小关系,并求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的大小;
    2. (2) 试求电源电压U的大小;
    3. (3) 现用一个电阻Rx替换电阻R1或R2 , 替换后一个电流表的示数减少了0.3A,另一个电流表的示数未发生变化,请判断说明电阻Rx替换的是哪个电阻,并求出电阻 的阻值。
六、实验题
  • 19. 小明同学使用如下器材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学生电源(电压为2伏的整数倍且保持不变)、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个,待测小灯泡两个(分别标有“2.5V”、“3.8V”字样)以及导线若干。正确串联实验器材,并将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当滑片移到某位置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如图(a)、(b)所示。

    1. (1) 根据电压表的示数可判断电压表并联在的两端(选填“小灯泡”、“滑动变阻器”或“学生电源”),理由是
    2. (2) 进一步分析可知:小明同学在实验中选用的小灯泡标有字样,此灯泡的额定功率为瓦,使用的学生电源电压为伏。
  • 20. 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

    表一:

    液体名称

    液体质量(克)

    液体初温

    (℃)

    液体末温

    (℃)

    加热时间

    (分钟)

    吸收的热量

    小明

    5

    20

    30

    4

    5

    20

    30

    2

    表二:

    液体名称

    液体质量(克)

    液体初温

    (℃)

    液体末温

    (℃)

    加热时间

    (分钟)

    吸收的热量

    小红

    5

    10

    20

    2

    相同

    5

    10

    25

    2

    相同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小明和小红分别探究甲、乙、丙、丁四种液体的吸热能力,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一、表二。

    1. (1) 为了便于开展实验探究,在使用相同热源时,将方案中的“吸收的热量”进行了转换,通过测量可知吸收热量的多少;
    2. (2) 分析表一中数据,可知小明同学采用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3. (3) 分析表二中数据,可知丙、丁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
    4. (4) 若甲、乙、丙、丁四种液体均可作为发动机的冷却剂,则选用液体作为冷却剂效果最佳(选填“甲”、“乙”、“丙”或“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