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常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1-05-25 浏览次数:106 类型:期中考试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论《红楼梦》的性格描述

    刘再复

    不同人物之间性格的对照可以使彼此之间的性格“区别得更加鲜明”,相互起衬托作用。但中国戏剧中常用的“忠”与“奸”的脸谱化外部对照方式属于审美层次较低的对照方式,是单一化性格之间的外部对照。从文学历史的经验中,我们获得了这样一个认识,这就是:带有较高审美意义的人物性格的外部对照,应当是《红楼梦》式的对照,对照的双方都应当具备丰富的性格内涵,只有这种对照才是高级的对照方式。

    那么这种高级的性格外部对照方式怎样才能实现呢?这里的关键是必须从外转入内,即依赖性格内部的美丑对照和美丑的二重组合。这种性格的二重组合乃是人物性格丰富的内在源泉。它不仅可以使不同性格的人物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互相对映,而且是塑造人物形象获得成功的最根本的美学基础和最重要的美学方式。

    同一人物性格内部的正反两极的对照和二重组合,有很多形态。作家在塑造人物性格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每一种组合形态中发挥自己独特的艺术才能,赋予某种组合形态以新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同样是悲剧性格因素与喜剧性格因素的二重组合,曹雪芹的王熙凤,契诃夫的小公务员,鲁迅的阿Q,就有很不相同的性格内涵和象征意蕴。典型性格内部的对照,很少只是单纯的一组对照关系,它往往形成多组对照关系,并形成性格内部的对照系统,在这个对照系统中,“杂多”的性格元素,通过一定的中介,分别形成一组一组的对立统一联系,这就是性格整体中的二重组合单元,这些二重组合单元,在性格内部积极运动,互相交叉,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形成丰富复杂的性格。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性格结构,总是以两极的对立统一为内在机制的性格网络结构。以项羽为例,他的性格就是一个复杂的对照系统。过去有人在分析项羽时,常以“虞兮”之歌为例,说明项羽兼有风云之气和儿女之情,但这只是项羽性格整体中的一个性格组合单元,而且是性格表层的组合单元,并非项羽性格的整体结构。项羽性格整体中还有很多互相交叉的性格组合单元。钱钟书先生汇集《史记》中其他人物对项羽的评价,找出项羽多种性格元素的两极对照,他说:“‘言语呕呕’与‘喑恶叱咤’,‘恭敬慈爱’与‘剽悍猾贼’,‘爱人礼士’与‘妒贤嫉能’,‘妇人之仁’与‘屠坑残灭’,‘分食推饮’与‘玩印不予’,皆若相反相违,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两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从心学性理来看,犁然有当。《史记》写人物性格,无复综如此者。谈士每以‘虞兮’之歌,谓羽风云之气而兼儿女之情,尚粗浅乎言之也。”项羽身上的“妇人之仁”、“屠坑残灭”等性格元素,不是线性的善恶排列,而是有似“两手分书,一喉异曲”地形成一组一组的“相反相违”的对立统一关系,而这一组一组的性格元素又围绕项羽的性格核心不断发生交叉组合,从而形成项羽复杂而有序的性格系统。这个性格系统包括善与恶、类与丑、残暴与仁爱、阳刚与阴柔、崇高与鄙俗等多种性格的二重组合单元,而由于两极对照中又有心理中介与感情中介的联系,因而形成犁然有当的性格运动。

    在成功的文学作品中,不仅主要人物可以形成自己的性格对照系统,次要人物也可以形成自己的性格对照系统,例如《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贾宝玉具有自己复杂的性格对照系统,而次要人物晴雯、袭人等,也都有自己的性格对照系统。以袭人为例,她既恪守奴才的本分,全心全意地尽奴仆之职,但也流露出对自己“奴才命”的不满。她对主子极其温顺,似有逄迎之嫌,但她又同情刘姥姥,惜老爱贫,似无势利之心。她在奴才中表现得最为规矩、正派,时时告诫着宝玉,但正是她,第一个与宝玉“同领警幻所训之事”。她对宝玉既有“从”也有“爱”,既有奴仆对主子卑微的恭顺,也有青春少女对恋人真实的痴情。袭人性格内里包含着美丑、善恶的对照,这种对照是由很多二重组合单元互相交叉构成的,因此,袭人的性格也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袭人的性格塑造与晴雯的性格塑造,都是非常成功的。她们两人形成一种性格对照,让人感到她们的性格虽然清晰,但又不是一览无余,没有人为的对照痕迹。这就因为她们自身的性格是丰富的,其内部也有对照,也有联结,也有统一,深层结构中蕴涵着许多一家独有的内容。这些内容既确定又不确定,既复杂又深邃。这样,她们的性格外部对照,由于自身性格内涵的丰富,而获得较高的审美价值。因此,一部作品的形象体系,尽管作家可采取多种对照手段,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人物性格内部的对照和组合。

    (节选自刘再复《红楼梦悟》,有删改)

    1. (1) 以下关于文本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戏剧中常用的脸谱化对照方式属于审美层次较低的对照方式,是单一化性格之间的外部对照。 B . 在人物性格内部的对照系统中,“杂多”的性格元素经过一定中介就可以分别形成不同组别的对立统一联系,即性格整体中的二重组合单元。 C . 塑造人物形象获得成功的最根本美学基础和最重要美学方式,是使不同性格的人物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互相对映。 D . 《红楼梦》中次要人物有自身性格复杂的对照系统,所以他们的性格虽然清晰,但又并非一览无余,没有作者人为对照的痕迹。
    2. (2) 以下对文本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鸿门宴》中项羽的英勇霸气与天真轻信、刘邦的能屈能伸与虛情假意、范增的干练精明与心浮气躁是一种高级的对照方式。 B . 以“虞兮”之歌为例来说明项羽兼有风云之气和儿女之情,恰是看到项羽性格中的一个对立面,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来了解项羽复杂的性格。 C . 项羽性格系统中的多种二重组合单元,由于在两极对照中具备心理中介与感情中介的联系,其性格运动并不混乱,反而犁然有当。 D . 项羽身上有复杂的性格对照系统,并非线性的善恶排列,而是形成一组一组的对立统一关系,它们围绕其性格核心交叉组合。
    3. (3) 以下对文本论证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列举的王熙凤、小公务员、阿Q等文学形象,意在论证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很少只是单纯的一组对照关系,它往往形成多组对照关系。 B . 文章引用钱钟书对项羽多种性格元素的两极对照分析,有助于解释项羽性格系统形成的原理与机制,丰富对项羽性格整体结构的认识。 C . 作者认为晴雯和袭人可以代表《红楼梦》中的次要人物,两者各有不同,相互映衬,来论证次要人物的塑造成功需要来自外部的对照和比较。 D . 从材料看《红楼梦》中人物性格的对照原则有三种:性格外部对照方式;性格内部对照方式;高级性格对照方式。
    4. (4) 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5. (5) 鲁迅说《红楼梦》打破了我国古代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传统格局,塑造人物“美恶并举”,性格丰富。请你在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中任选一个人物简要分析,印证这个观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一支队伍路过乔家屯

    乔迁

    队伍来到乔家屯的时候,正是年根,眼瞅着就要过年了。这天,天色刚刚泛白,屯子还笼罩在一片灰白之中。乔家屯的乔老六最先看到队伍,应该说是碰到的。他一大早被尿憋醒,急忙爬起来,迷迷糊糊地蹿出屋就往房后的树趟子跑。一钻进树趟子便一头撞在了一个人身上。乔老六头也没抬哪囔了一句,话音未落,他的肩膀便被牢牢抓住了。

    他挣扎了一下,没挣开,骂了一句:“瞎闹啥!”抬头一瞧,立马清醒了,面前黑压压耸着一群人,个个手里都拿着家伙什儿,能打响的那种。他虽没摸过,但是见过,百八十里地外的拉哈镇他去过,有扛枪站岗的。

    乔老六差点儿没把尿整到裤兜子里,神色紧张地看着这群带枪的人。

    抓着他肩膀的人口气和蔼地问了他一句:“你是这屯子的?”

    乔老六忙点下头。

    那人就笑了一下说:“兄弟,你别怕,我们是抗联,屯子里来没来外人?”

    乔老六赶紧摇头,磕巴着说了一句:“我们这地偏,没人来。”

    那人便说:“我姓王,是队长。你能带我去见一下屯子里主事的人吗?”

    王队长说话的语气一直和蔼可亲,乔老六便不那么紧张了。他苦着脸说:“能让我把尿先撒了吗?快憋不住了。”

    王队长笑了笑,拿开了手。

    走出树趟子,乔老六说:“我带你们去找我四哥,他是主事的,我们屯儿大事小情都由他做主。”

    王队长回头对队伍说:“你们在这里等着。”

    这会儿,乔家屯主事乔金贵已经起来了。他每天起得都很早,琢磨着该做的活儿,派谁干着合适。乔老六把王队长带到他面前时,他怔了一下,目光盯在了王队长挎的盒子枪上。

    乔老六说:“四哥,他说他是抗联的。”

    王队长就上前一步,冲乔金贵伸出手说:“你好,我姓王……”乔老六突然在后面一把抱住了王队长,急切地冲乔金贵喊道:“四哥,快,拿绳子!他们人老多了,都在房后的树趟子里呢,他是头儿。”

    王队长既没动,也没挣扎,微笑着说:“我们是咱穷苦百姓的队伍……”

    乔老六叫道:“别蒙人了,拉哈镇我去过,警察贴着告示说你们抗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谁要是发现你们,报告了有赏钱,抓住赏钱更多呢。”

    王队长说:“那些警察都是日本人的汉奸走狗,专门帮日本人祸害咱老百姓的。”

    乔老六喊道:“我们这从来没来过队伍,谁知道哪个好哪个坏的!”

    “松开!”乔金贵冲乔老六喝道。

    “四哥……乔老六不撒手。

    “松开!”乔金贵厉声喝道,口气不容置疑。

    乔老六迟疑着慢慢地松开了手,目光紧紧盯着王队长的手,怕王队长伸手去摸枪。

    乔金贵冲王队长一抱拳:“来的都是客!不知贵客有何吩咐?”

    王队长忙道:“我们要去火烧沟,昨天晚上八成是走错了路,跑到了这里,能否找个认路的给带个路?”

    乔金贵没吭声。

    乔老六看王队长被松开后并没掏枪,依旧和蔼亲切地说话,心中颇有好感,便说道:“我认识路,我带你们去。”

    乔金贵迟疑了一会儿,点了下头。

    王队长说:“能否再给弄点儿吃的,一天一宿没吃东西了。”说着,从兜里掏出两块钱,递给乔金贵说:“只有这些了,日后一定来补上。”

    乔金贵面容抽动了一下,摆手说道:“不用!王队长去把队伍带进来吧,我立刻安排人做饭。饭菜不好,但是热乎,管饱。”

    王队长连声感谢,转身去带队伍。

    队伍吃饱后,要走,王队长跟乔金贵告辞,一个战士过来,牵着一匹健壮的大黑马,对王队长说:“队长,咱们用一下老乡的这匹马吧,伤员走得太慢了。”王队长立刻喝道:“不行!抬着伤员走。”

    那个战士无奈地松开了马缰绳。

    乔金贵喊乔老六:“你带他们走小路,送到就回来。把大黑马牵上,驮着伤员走。”乔老六转身要走,乔金贵说道:“带上干粮和水。”

    乔老六说:“不用,送到后,我骑大黑马有个把小时就回来了,大黑马跑得快。”

    乔金贵眼一瞪说:“带上!”

    乔老六只好进屋去拿了干粮和水。

    贴近晌午的时候,乔老六便回来了。乔老六跳下大黑马时,乔金贵说了一句:“骑回来了?”乔老六边拴马边对乔金贵说:“不骑回来我还能再牵着走回来!非得让我带干粮,我都说了大黑马跑得快,晌午饭都没耽误的。给,王队长非得让我交给你的。”乔老六伸过来的手里是乔金贵没要的那两块钱。

    乔金贵嘴唇抖动了好几下,伸手摸着大黑马的脖子,哽咽着说了一句:“这支队伍,能行!”

    这时,远远的屯子里依稀传来爆竹声,一声高,一声低……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9年第6期,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简洁的环境描写,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也暗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B . 小说把叙事写人的场景聚焦在“乔家屯”,可以集中笔力描写发生在特定场景中的事件,省去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集中。 C . 小说以“一支队伍路过乔家屯”为标题,只是简洁地交代故事的主要内容,而有意隐藏主题及作者情感,这样处理反而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D . 小说借助结尾的爆竹声,写出了乔家屯人的生活并没有受到抗联队伍到来的影响而依然安宁如常,巧妙反驳了前文警察对抗联的污蔑。
    2. (2) 小说中乔老六对这支队伍的心态,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3) 乔金贵为什么说“这支队伍,能行”,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昼者,字承君,阳翟人。其人物雄伟,议论慷慨,俱有前辈之风。邹浩志完者,教授颖昌,与承君游相乐也。浩性懦,因得承君,故遇事辄自激励。

    元符间,承君监京城门。一日,报上召志完,承君为之喜。又一日,报志完赐对,承君益喜。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客问承君:“近读何书?”承君曰:“吾观《墨子》,作诗‘知君既得云梯后,应悔当年泣染丝(注)’之句。”为邹志完发也。客言于志完,志完折简谢承君,辞甚苦,因约相见。承君曰:“斯人尚有所畏,未可绝也。”趣往见之,问志完曰:“平生与君相许者何如?今君为何官?”志完愧谢曰:“上遇群臣未尝假以声色独于某若相喜者今天下事固不胜言意欲使上益相信而后言贵其有益也”承君许之。既而朋党之祸大起,时事日变更,承君谢病归阳翟田舍。一日,报废皇后孟氏,立刘氏为皇后。承君告诸子曰:“志完不言,可以绝交矣。”又一日,志完以书约承君会颖昌中涂,自云得罪。承君喜甚,亟往,志完具言:“谏废立皇后时,某之言戆矣。上初不怒也,某因奏曰:‘臣即死,不复望清光矣。’下殿拜辞以去,至殿门,望上犹未兴,凝然若有所思也。明日某得罪。”志完、承君相留三日,临别,志完出涕,承君正色责曰:“使志完隐默,官京师,遇寒疾不汗,五日死矣,岂独岭海之外能死人哉!愿君无以此举自满,士所当为者,未止此也。”志完茫然自失,叹息曰:“君之赠我厚矣!”乃别去。

    建中靖国初,承君入为大宗丞,宰相曾布欲收置门下,不能屈,除提举常平,亦辞,请知淮阳军以去。吏民畏爱之。岁大疫,承君日自扶医,户问病者,药之良勤。一日小疾不出,正昼,一军之人尽见承君拥骑从腾空而去,就问之,死矣。或曰为淮阳土神云。

    (选自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第十五,有删改)

    [注]《墨子》中有染丝篇,墨子借染丝来比喻帝王要多亲近贤能之士,远离奸佞小人。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遇群/臣未尝假以声色/独于某若相喜者/今天下事固/不胜言意/欲使上益相信/而后言贵其有益也/ B . 上遇群臣/未尝假以声色/独于某若相喜者/今天下事固/不胜言意/欲使上益相信/而后言贵其有益也/ C . 上遇群臣/未尝假以声色/独于某若相喜者/今天下事/固不胜言/意欲使上益相信而后言/贵其有益也/ D . 上遇群/臣未尝假以声色/独于某若相喜者/今天下事/固不胜言/意欲使上益相信而后言/贵其有益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教授,现代一般指高等教育机构中教师的职称,文中指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 B . 朋党,是指集团,派别,多为争夺权利、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成,文中指的就是此意。 C . 谢病,字面意思是因病辞谢,古人常托病谢绝会客或自请辞职,文中是后者之意。 D . 清光,清亮的光辉,多指月光、灯光之类,文中是指月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田昼有前辈风范,堪为楷模。他言行出众,与性格怯懦的邹浩结成好友,在二人的交往中,邹浩遇事常以他为榜样激励自己。 B . 田昼待人真挚,心地坦诚。好友受朝廷重用,他真心为其感到高兴,但是也并没有因为好友比自己官高权重而有所讳饰奉承。 C . 田昼直言责劝,堪称诤友。皇上废孟氏另立刘氏为皇后,他当面指斥邹浩的无能失职,得知实情后又深感欣慰并进一步勉励。 D . 田昼在淮阳任知县恰逢淮阳暴发瘟疫,但他坚守岗位,努力抗疫,后感染疫病去世,可谓北宋时期的“最美逆行者”。事后有淮阳百姓说他是土地神,以表示对他的感念。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客言于志完,志完折简谢承君,辞甚苦,因约相见。

      ②岁大疫,承君日自挟医,户问病者,药之良勤。

    5. (5) 志完听了承君的话后茫然自失还叹息自语,请概括他叹息的原因。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

    范仲淹

    西湖载客恣游从 , 湖上参差半佛宫。

    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

    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

    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

    [注]①北宋皇佑二年,吴中发生饥荒。此时范仲淹任杭州知府,他发动各地整修寺院,翻修官仓,借工程雇佣大批饥民。因措施得力,两浙灾区唯有杭州安定无事,百姓平安度过灾荒。②从:同“纵”,放任。③文翁,西汉循吏,曾任蜀郡守,政绩卓著。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首句从纵情游赏西湖写起,确定了全诗的立足点,下文中的所见、所感均由此生发。 B . 首联次句写湖周边的景象,从湖上放眼望去,超过一半是的寺庙,参差不一,高低错落。 C . 颔联作者回忆过去,骑着马忙于政务不曾停息,不禁陷入沉思,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D . 颈联互文见义,数不清的亭台楼榭、房舍院落层层叠叠,一派清新旷远、葱郁繁盛之景,可见百姓安居乐业。
    2. (2) “先忧后乐”精神贯穿范仲淹的一生,在其诗词中也常有体现,但这首诗却有“忧”无“乐”,请结合全诗内容,阐述范仲淹“忧”的表现。
五、情景默写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浩瀚无边的诗句是“”。
    2. (2) 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用盲人搀扶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而没有尽到责任的句子是“”。
    3. (3)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传坐》中,曾皙问:“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孔子的回答是:“”。
六、选择题组
  • 6.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心境往往是生活的投射。在屏幕里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既是为了与现实短暂疏离,更寄托着对“另一种生活状态”的憧憬。在云上寻求自在,是在于这些慢综艺、慢直播所代表的生活理念,而不是在于通过代入,获得一时的心理满足、短暂的休闲娱乐。生火、做饭,劈柴、喂马,本身固然是一种风景,但它的意义更在于提醒我们在日常的生活里发现精彩、寻找意义,把一成不变的日子过成诗。

    然而,云上再自在,依然只在“方寸之间”,远不如生活精彩。作为一种调味品,慢直播、慢综艺,自有其味道,但倘若______其中,与现实生活脱节,看不到真实生活里的那些美好,无异于______。倘若把“云自在”作为一种逃避,那么我们最终收获的,不是精神的富足充盈,而是退缩萎靡。相反,如果把云上的生活作为一贴清凉散,观照内心,撇去______,保有一份淡定的心态,继续向更美好的生活进发,精神上才有可能饱满自在。(   )自在,从来不是向现实妥协,甚至以消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而是以诗意的心态去生活、去过日子,进而把生活变成自己希望的模样。是我们______生活以意义,在现实面前保持奋进的姿态,也只有经历生活洗礼的自在,才是真自在。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沉迷     因小失大     烦躁     付与 B . 沉浸     因小失大     浮躁     付与 C . 沉迷     买椟还珠     烦躁     赋予 D . 沉浸     买椟还珠     浮躁     赋予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精神世界要想自在就不能让个体灵魂和现实生活脱节。 B . 个体灵魂如果是与现实生活脱节的,那精神世界如何能自在? C . 个体灵魂只有和现实紧密相连,才能获得精神世界的自在。 D . 个体灵魂如果不与现实紧密相连,那精神世界如何能自在?
    3. (3)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们会在云上寻求自在,不只是这些慢综艺、慢直播所代表的生活理念,还在于通过代入,获得一时的心理满足、短暂的休闲娱乐。 B . 我们会在云上寻求自在,并不是为了通过代入,获得一时的心理满足、短暂的休闲娱乐,而是在于这些慢综艺、慢直播所代表的生活理念。 C . 在云上寻求自在,并不仅仅在于这些慢综艺、慢直播所代表的生活理念,更在于通过代入,获得一时的心理满足、短暂的休闲娱乐。 D . 我们会在云上寻求自在,并不仅仅在于通过代入,获得一时的心理满足、短暂的休闲娱乐,更在于这些慢综艺、慢直播所代表的生活理念。
七、语言表达
  • 7. 请根据下面一段材料,概括新闻内容,不超过50个字

    “最危险的小行星”之一“阿波菲斯”发现于2004年,长约340米,以古埃及混乱和黑暗之神“阿波菲斯”命名。科学家先前依据它绕太阳轨道的测算,认为它或于2068年撞击地球。3月5日,“阿波菲斯”飞越地球,距离地表大约1700万公里。通过雷达观测,美国航天局近地天体领城科学家达维德•法尔诺基亚在3月26日发表的研究报告中说:“2068年(发生)撞击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我们的计算并未显示在今后至少100年内有任何撞击风险。”

  • 8. (2019高三上·揭阳期末) 下面是某校为举办“孔子诞辰纪念日”大型活动而构思的框架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八、材料作文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广东省广州市一家幼儿园的老师教小朋友晒谷子。老师称,晾晒稻谷是方案教学,想让孩子们体验粮食的来之不易,珍惜粮食,小朋友特别喜欢。此举引起了网友的议论,有的网友对老师的良苦用心表示赞赏;而有的网友则认为幼儿园孩子晒谷子只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并不能起到实效。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一名高一学生”的名义给《青年报》“劳动教育众人谈”栏目投稿,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