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闵行区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49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二、多选题
  • 16. 关于硫酸和盐酸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 组成:由氢元素与原子团组成的化合物 B . 用途:工业上常用来除去金属表面的锈 C . 鉴别:可以用氯化钡溶液进行鉴别 D . 生产:含硫酸的废水用 CaCl2 处理后可直接排放
  • 17. 向100gAgNO3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仍为100g。说法正确的是(   )
    A . 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Fe B . 滤液中一定含有 C . 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没有白色沉淀 D . 该过程至少发生了两个化学反应
三、填空题
  • 18.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按照要求完成填空: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用元素符号表示),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填“游离”或 “化合”)态存在。

    ②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食盐在火焰上灼烧时,火焰呈色。

    ③醋酸(CH3COOH)广泛用于食品添加剂。醋酸由种元素组成,其水溶液的 pH7(填“>”、 “=”或“<”);1mol 醋酸中约含个碳原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含氧元素的质量为g。

    ④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和 Ni 基催化剂”的研究方向取得突破。如图是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在框内补充 C 的微观模型图。反应难点之一是破坏甲烷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的稳定结构,分为(填微粒名称)并重新组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 下表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40

    60

    80

    溶解度

    (g/100g 水)

    氯化钠

    35.8

    36.0

    36.6

    37.3

    38.4

    硝酸钾

    20.9

    31.6

    63.9

    110.0

    169.0

    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

    ②20℃时,25g 硝酸钾溶解在 50g 水中,所得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是g。

    ③现有两份 160g KNO3 和 10g NaCl 的固体混合物,为了提纯KNO3 , 设计以下两种方案:

    对以上方案分析正确的是

    A烧杯①:溶液为KNO3的饱和溶液

    B烧杯②:剩余固体中只有 KNO3

    C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烧杯①>烧杯②

    D析出固体中硝酸钾的质量:固体 b>固体 a

    ④通过上述实验可知,KNO3 中混有少量 NaCl,欲提纯 KNO3的方法是

    ⑤设计实验证明固体 a 中硝酸钾是否纯净

四、综合应用题
  • 20.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见的装置。根据图回答问题:

    1. (1) 连接如图的装置完成实验。

      制取的

      气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 装置的选择

      (选“甲”或“乙”)

      B 中的物质

      B 的作用

      O2

      CO2

      浓硫酸

      干燥气体

    2. (2) 为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 25g 大理石,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请计算:

      I.该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II.25g大理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 CO2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五、实验题
  • 21. 如图三个实验均可验证无现象的化学反应发生了。

    1. (1) (实验一)当观察到现象时,证明化学反应发生,化学方程式是
    2. (2) (实验二)加入 X 可验证稀硫酸与NaOH 能发生反应,符合此条件的X 是______。
      A . FeCl3 B . C . Na2CO3 D .
    3. (3) (实验三)用气压传感器测得曲线1 和2,要证明CO2 与NaOH 一定发生了反应,左瓶中应加入;曲线 1 变化平缓的原因是
    4. (4) (反思)上述实验的设计思想是通过证明,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